一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模具屬于生產過程中的中間產品,用于最終產品的生產,模具加工是材料成型的重要方式之一,與機械加工相比,具有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易生產、效益高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汽車、能源、醫療、機械、電子、航空航天等各行業。由于模具在制造業中的重要作用,模具的設計和制造已經成為制造業的一個重要領域,模具制造業也因此一直受到世界各工業發達國家的關注和重視。由于模具自身的特點,現代模具制造業已經成為高新技術制造業的一部分。模具技術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保持這些國家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0003]模具行業技術密集、附加值高、需企業擁有較強的研發能力、需要有大量的技術力量支撐,如精密測量技術、具有多年的行業經驗和技術沉淀、材料的選擇和工藝選擇技術。同時需要企業不斷提高模具的制造周期、模具的加工精度、加工的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0004]綜合以上一些模具行業的特點,要求行業內的企業始終保持創新意識。不斷引入高精尖設備、引入、合作研發和自主研發高新技術等等,才能維持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0005]現有凸玻片模具由于其成型薄壁產品的特性,模具在使用過程中,注塑填充壓力無法保證產品尺寸均勻,靠近澆口處厚度尺寸會大于遠離澆口處的厚度尺寸,在產品精度要求高的情況下,產品尺寸無法滿足要求。同時凸玻片模具凹槽鏡面要求高,傳統做法會通過制作鑲件零件,單獨做鏡面拋光,此結構在批量生產時,鑲件不易于清潔保養,且對凸玻片鏡面易造成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以保證產品在成型尺寸上均勻合格。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包括位于下方的公模仁,位于上方的母模仁,嵌設在所述公模仁內的模仁入子,以及由所述公模仁、母模仁和模仁入子共同形成的薄壁形的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一端設置有與之相連通的澆口,所述模仁入子上設置有排氣槽和鏡面槽;所述鏡面槽與所述模仁入子為一體式結構。
[0008]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以下優選方案:
[0009]所述模仁入子共設置有五個所述鏡面槽。
[0010]所述模仁入子共設置有兩個。
[0011 ]所述排氣槽至少為四個,且這些排氣槽由靠近所述澆口的那一端至遠離所述澆口的那一端間隔排布;遠離所述澆口那一端的排氣槽的深度,大于靠近所述澆口那一端的排氣槽的深度。
[0012]遠離所述饒口的那一端的排氣槽深度比靠近所述饒口那一端的排氣槽深度深
0.007mmo
[0013]遠離所述澆口的那一端的排氣槽深度為0.015mm,靠近所述澆口那一端的排氣槽深度為0.008mm。
[0014]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模具將鏡面槽與模仁入子設置為一體式整體結構,在批量生產產品過程中不存在模具內的油污滲入問題,而且保養維護不會造成模具外觀面傷害,基本不需要清潔模仁入子上鏡面槽的高光面。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這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的分解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模仁入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模仁入子的俯視平面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模仁入子的立面剖視圖;
[0020]其中:1_公模仁,2-母模仁,3-模仁入子,4-成型腔,5-澆口,6_排氣槽,7_鏡面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上述方案做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廠家的條件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
[0022]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這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與傳統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相同的是,它也包括位于下方的公模仁1,位于上方的母模仁2,嵌設在所述公模仁內的模仁入子3,以及由所述公模仁、母模仁和模仁入子共同形成的薄壁形的成型腔4。所述成型腔4的一端設置有與之相連通的澆口 5,所述模仁入子3上設置有至少四個排氣槽6和五個鏡面槽7,其中鏡面槽7用于成型出凸玻片產品的高光鏡面結構。
[0023]本實施例的關鍵改進在于:所述鏡面槽7與所述模仁入子3為一體式結構,即鏡面槽7和模仁入子3為一整體結構。
[0024]而在傳統技術中,鏡面槽7和模仁入子3為分體式結構,將帶有鏡面槽7的鑲件和模仁入子4分別制作完成后,將鑲件固定鑲嵌在模仁入子3上。
[0025]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點為:所述成型腔4具有由靠近所述澆口5的那一端至遠離所述澆口 5的那一端逐漸變厚的厚度。也就是說:所述成型腔4的厚度,由靠近所述澆口 5的那一端至遠離所述澆口 5的那一端逐漸變大。
[0026]模具在注塑時,注塑工藝通過三段注塑階段和保壓成型產品。第一段主要通過一般的注塑壓力按照中速填充到流道澆口處。接下來開始第二段通過高壓高速快速填充將產品的整體形狀基本填充完成。第三段高壓中速進行整體填充補縮,最后通過一段保壓將注塑澆口的產品前段填充完成(不出現收縮印痕)。整個填充過程因排氣越好,其阻力小,填充和補縮效果越好,且在批量生產時不會存在排氣不良造成產品外觀燒焦等缺陷問題。而產品尺寸因模具型腔(即成型腔4)前后厚度有做差異補償,從而保證了成型后產品前后厚度尺寸的均勻度,使凸玻片產品前后的厚度差異控制在0.0lmm誤差范圍內。此外,該模具中的鏡面槽與模仁入子為一體式結構,在批量生產過程中不存在模具內的油污滲入,保養維護不會造成模具外觀面傷害(基本不需要清潔高光面)。
[0027]本例中,所述成型腔4的最大厚度(即遠離所述澆口5的那一端厚度)與最小厚度(即靠近所述澆口 5的那一端厚度)相差0.015mm。
[0028]所述模仁入子3上的這些排氣槽6,在模仁入子3上由所述饒口5處向內間隔分布,SP:模仁入子3上的這些排氣槽6由靠近所述澆口 5的那一端至遠離所述澆口 5的那一端間隔排布,如圖3。為了確保產品成型時,在模仁入子3末端受到阻力較小,本例采用了如下措施:遠離所述澆口 5那一端的排氣槽6的深度,大于靠近所述澆口 5那一端的排氣槽6的深度。
[0029]本例中,遠離澆口 5的那一端的排氣槽6深度為0.015mm,靠近澆口 5那一端的排氣槽6深度為0.008mm。遠離澆口 5的那一端的排氣槽深度比靠近澆口 5那一端的排氣槽深度深
0.007mmo
[0030]本實施例這種模具采用一模兩穴結構,即所述的模仁入子3和成型腔4共設置有兩個,一次可成型兩個凸玻片產品。
[0031]在圖1中未對其進行標注的部件不涉及本專利的技術改進點,而且這些部件為現有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的常規結構,故在此不作詳述。
[0032]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人們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包括位于下方的公模仁(I),位于上方的母模仁(2),嵌設在所述公模仁內的模仁入子(3),以及由所述公模仁、母模仁和模仁入子共同形成的薄壁形的成型腔(4);所述成型腔(4)的一端設置有與之相連通的澆口(5),所述模仁入子(3)上設置有排氣槽(6)和鏡面槽(7); 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面槽(7)與所述模仁入子(3)為一體式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入子(3)共設置有五個所述鏡面槽(7)。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入子(3)共設置有兩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槽(6)至少為四個,且這些排氣槽(6)由靠近所述澆口(5)的那一端至遠離所述澆口(5)的那一端間隔排布;遠離所述澆口(5)那一端的排氣槽(6)的深度,大于靠近所述澆口(5)那一端的排氣槽(6)的深度。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遠離所述澆口(5)的那一端的排氣槽(6)深度比靠近所述澆口(5)那一端的排氣槽(6)深度深0.007mm。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遠離所述澆口(5)的那一端的排氣槽(6)深度為0.015mm,靠近所述澆口(5)那一端的排氣槽(6)深度為.0.00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結構,包括位于下方的公模仁,位于上方的母模仁,嵌設在所述公模仁內的模仁入子,以及由所述公模仁、母模仁和模仁入子共同形成的薄壁形的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一端設置有與之相連通的澆口,所述模仁入子上設置有排氣槽和鏡面槽;所述鏡面槽與所述模仁入子為一體式結構。本實用新型這種凸玻片高鏡面薄壁模具能夠保證產品在成型尺寸上均勻合格,防止所成型的產品厚度尺寸無法滿足要求。
【IPC分類】B29C45/26, B29C45/34, B29C45/32
【公開號】CN205201995
【申請號】CN201521014644
【發明人】黃和生, 沈明, 施祥來, 查育君, 胡素瑩, 黃宗福, 李德強, 倪芳平, 向長文, 王正
【申請人】蘇州立創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