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針自動復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頂出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頂針自動復位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模具注塑成型工藝中,為使熔膠的流速更加均勻,填充更加充分,一般將進膠流道設計為主進膠流道和與主進膠流道連通的多個分進膠流道,分進膠流道的末端為與成型產品連接的進膠口,注膠后,模具的進膠流道內的熔膠凝結為水口料把,模具在開模時,需要設計頂針將水口料把頂出進膠流道,以便于下次進膠注塑。
[0003]現有的頂針一般固定在頂針板上,在模具開合模時,頂針板帶動頂針往復運動進而將進膠流道的水口料把頂出,但是對于進膠流道設計在行位上的結構,由于行位在開合模會時,其運動方向與頂針板的運動方向不平行,這樣頂針固定在頂針板上將不能將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頂出,因此,需要對現有的頂針機構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復位精確的可使用在行位上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提供一種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包括固定于行位的頂針主體,所述頂針主體包括套筒和內置于所述套筒內、且可相對于所述套筒滑動的第一頂針、第二頂針,所述第一頂針的一端抵接于開設于行位的進膠流道,所述第一頂針的另一端抵頂所述第二頂針的一端,所述第二頂針的另一端抵接頂針板,所述第一頂針套設有彈性件。
[0007]其中,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行位,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設有固定塊,所述第二頂針穿設于所述固定塊、且可相對于所述固定塊滑動。
[0008]其中,所述第二頂針與所述第一頂針抵頂的一端設有第二限位凸臺,所述固定塊的限位臺階通過所述第二限位凸臺對所述第二頂針的移動距離進行限位。
[0009]其中,所述套筒內設有筒內限位臺階,所述第一頂針與所述第二頂針抵頂的一端設有第一限位凸臺,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頂所述筒內限位臺階,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抵頂所述第一限位凸臺。
[0010]其中,所述彈性件與所述第一限位凸臺之間還設有用于壓縮所述彈性件的壓縮滑塊。
[0011]其中,所述彈性為彈簧。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本實用新型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其結構頂針主體,其中頂針主體包括套筒和內置于所述套筒內、且可相對于所述套筒滑動的第一頂針、第二頂針,模具開模時,由于頂針主體與頂針板是分離的,隨行位橫向移動,行位橫向移動必將導致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與產品分離,然后頂針板會朝第二頂針方向縱向移動進而推動第二頂針滑動,進而第二頂針推動第一頂針朝進膠流道方向滑動,同時套設在第一頂針的彈性件被壓縮,直至第一頂針將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頂出,隨后,頂針板后退復位,同時第一頂針再彈性件的彈力作用下進行自動復位動作,第二頂針在第一頂針的推動下也進行自動復位動作,直至第二頂針抵接住復位后的頂針板。本實用新型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不僅能夠使位于行位上的頂針可以頂出水口料把,并且還能夠完成自動復位動作,同時復位精確,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0014]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中隱藏模具一側行位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頂針自動復位機構的剖視圖。
[0018]圖1至圖3中包括有:
[0019]1-行位;
[0020]2-模仁、21-通孔;
[0021]3-水口料把;
[0022]4-產品;
[0023]6-頂針主體;
[0024]7-套筒、71-筒內限位臺階;
[0025]8-第一頂針、81-第一限位凸臺;
[0026]9-第二頂針、91-第二限位凸臺;
[0027]10-彈簧;
[0028]11-固定塊;
[0029]12-壓縮滑塊;
[0030]13-頂針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3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頂針自動復位機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固定于行位I的頂針主體6,行位I設于模仁2且可相對模仁2滑動,模仁2設有供頂針主體6穿過和滑動的通孔21,模具開模時,行位I向模仁2的左右兩側橫向移動,而頂針主體6隨行位I同時移動,行位I向模仁2外側移動必將使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3與產品4分離,便于后續頂針主體6向上移動將水口料把3頂出進膠流道。
[0033]如圖3所示,所述頂針主體6包括套筒7和內置于所述套筒7內、且可相對于所述套筒7滑動的第一頂針8、第二頂針9,所述第一頂針8的一端抵接于開設于行位I的進膠流道,所述第一頂針8的另一端抵頂所述第二頂針9的一端,所述第二頂針9的另一端抵接頂針板13,所述第一頂針8套設有彈簧10。模具開模時,行位I向模仁2外側橫向移動必將導致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3與產品4分離,然后頂針板13向上移動并推動第二頂針9向上移動,進而第二頂針9推動第一頂針8向上移動,使第一頂針8直接抵頂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3,同時套設在第一頂針8的彈簧10被壓縮,直至第一頂針8將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3頂出,隨后,頂針板13后退復位,第一頂針8在彈簧10的彈力作用下向下運動進行自動復位動作,同時第二頂針9在第一頂針8的推動下也向下運動進行自動復位動作,直至第二頂針9抵接住復位后的頂針板13。由于頂針主體6與頂針板13是分離的,頂針主體6隨行位I橫向移動后,頂針板13可再推動頂針主體6向上運動,進而頂出水口料把,本實用新型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不僅能夠使位于行位I上的頂針主體6可以頂出水口料把,并且還能夠完成自動復位動作,同時復位精確,結構簡單。
[0034]進一步的,所述套筒7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行位1,所述套筒7的另一端設有固定塊11,所述第二頂針9穿設于所述固定塊11、且可相對于所述固定塊11滑動,固定塊11對第二頂針9的上下移動起到導向作用,并且防止第二頂針9從套筒7內脫落。
[0035]再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頂針9與所述第一頂針8抵頂的一端設有第二限位凸臺91,所述固定塊11的限位臺階通過所述第二限位凸臺91對所述第二頂針9的移動距離進行限位。
[0036]本實施例中,所述套筒7內設有筒內限位臺階71,所述第一頂針8與所述第二頂針9抵頂的一端設有第一限位凸臺81,所述彈簧10的一端抵頂所述筒內限位臺階71,所述彈簧10的另一端抵頂所述第一限位凸臺81。
[0037]進一步的,所述彈簧10與所述第一限位凸臺81之間還設有用于壓縮所述彈簧10的壓縮滑塊12,壓縮滑塊12使彈簧10在非頂出水口料把3狀態下也一直處于壓縮狀態,這樣可確保第一頂針8、第二頂針9的復位精確、到位。
[0038]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主權項】
1.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包括固定于行位的頂針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主體包括套筒和內置于所述套筒、且可相對于所述套筒滑動的第一頂針、第二頂針,所述第一頂針的一端抵接于開設于行位的進膠流道,所述第一頂針的另一端抵頂所述第二頂針的一端,所述第二頂針的另一端抵接頂針板,所述第一頂針套設有彈性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行位,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設有固定塊,所述第二頂針穿設于所述固定塊、且可相對于所述固定塊滑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頂針與所述第一頂針抵頂的一端設有第二限位凸臺,所述固定塊的限位臺階通過所述第二限位凸臺對所述第二頂針的移動距離進行限位。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內設有筒內限位臺階,所述第一頂針與所述第二頂針抵頂的一端設有第一限位凸臺,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頂所述筒內限位臺階,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抵頂所述第一限位凸臺。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與所述第一限位凸臺之間還設有用于壓縮所述彈性件的壓縮滑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專利摘要】頂針自動復位機構,其結構包括固定于行位的頂針主體,頂針主體包括套筒和內置于套筒的第一頂針、第二頂針,開模時,頂針主體隨行位橫向移動,進而使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與產品分離,然后頂針板縱向向上移動并推動第二頂針向上移動,第二頂針推動第一頂針向上移動并抵頂住水口料把,同時套設在第一頂針的彈性件被壓縮,直至第一頂針將進膠流道內的水口料把頂出,隨后頂針板后退復位,第一頂針在彈性件的彈力作用向下移動進行自動復位動作,第二頂針在第一頂針的推動下也向下移動進行自動復位動作直至抵接住頂針板,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使位于行位上的頂針主體可以頂出水口料把,并且還能夠完成自動復位動作,同時復位精確、結構簡單。
【IPC分類】B29C45/40
【公開號】CN204749171
【申請號】CN201520188017
【發明人】胡明輝, 何智安, 汪江濤, 張亮平, 胡平安
【申請人】東莞譽銘新工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