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膏體物料灌裝機是廣大日化、醫藥、食品、農藥等行業工業生產中常用的設備。在室溫條件下,粘稠膏體物料的流動性較差,這對膏體物件灌裝過程中會造成粘壁或者堵塞等困難,不利于快速高效的灌裝作業。雖然現有的灌裝系統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會采用一定的加熱設備對粘稠膏體進行加熱,但這些設備大都是敞開式的,直接將膏體暴露在空氣中,這對膏體的衛生狀態帶來了隱患,尤其是藥物類等對衛生感染狀況要求較高的產品,更是不利。
[0003]另外,現在的膏體灌裝系統結構大都結構復雜,效率慢,且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操作人員配合工作,這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浪費了人力資源,不符合高效生產的現代化理念。
[0004]在室溫條件下,粘稠膏體物料的流動性較差,為了將膏體物料制作成一定的形狀,需要在物料灌裝后在模具內插入芯棒,待膏體物料凝固后,將芯棒用機械或人工抽出,這種方法存在以下缺點,由于傳統的模箱和芯棒都用鋼鐵或型料等硬質材料制成,密封性很差,漏漿厲害,不僅浪費漿料,清理時也較麻煩,粘模嚴重,脫模后清模時間長,影響產量,抽心力太大,為了方便抽出,需要不停的轉動或用機械的方法強力旋轉抽出,結構復雜、功率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7]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包括模具輸送線、模具灌裝區和模具插芯區;
[0008]所述模具輸送線包括第一鏈板輸送機、第一模具輸送滾道、第一密輥輸送機和第二模具輸送滾道和第二密輥輸送機;所述第一鏈板輸送機的輸出端與第一液壓升降輸送機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液壓升降輸送機的輸出端與第一模具輸送滾道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第一模具輸送滾道的輸出端與第一密輥輸送機相連,第二密輥輸送機的輸出端與第二模具輸送滾道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模具輸送滾道的輸出端與第二液壓升降輸送機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液壓升降輸送機的輸出端與第二鏈板輸送機輸入端連接。
[0009]所述模具灌裝區包括一級料箱、二級料箱和第一支架,所述一級料箱的輸出端與二級料箱的輸入端對應連接;所述第一支架上設置有驅動二級料箱上下移動的料箱驅動裝置,所述二級料箱的輸出端設置有若干個灌裝頭,灌裝頭的底部設置有灌嘴,所述灌嘴上設置有真空罩連接板,所述真空罩連接板上一面固定有真空罩,另一面對稱設置有兩個真空罩升降油缸,所述真空罩升降油缸分別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在所述灌嘴正下方的模具輸送滾道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機械手卡扣,第一定位機械手卡扣上設置有第一夾緊油缸。
[0010]所述模具插芯區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設置有吸芯軌道軸承,所述吸芯軌道軸承上設置有吸芯油缸、所述吸芯油缸下設置有插芯油缸;所述插芯油缸正下方的模具輸送滾道上設置有第二定位機械手卡扣,所述第二定位機械手卡扣上設置有第二夾緊油缸。
[0011]進一步的,所述的料箱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料箱升降軌道和料箱升降油缸,所述的各灌裝頭通過定位裝置I定位,所述一級料箱的輸出端上設置有一級料箱管夾閥。
[0012]優選的,自動膏體灌裝機的灌裝頭的個數為三個。
[0013]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上設置有芯棒輸送軌道。
[0014]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結構緊湊,拆卸方便,便于清洗保養,灌裝過程自動化高,可實現無人操作,能適應多種模具的灌裝,需要更換模具時,調節機械手定位裝置即可,還可根據灌裝量的多少,設置灌裝頭的個數以及相對應的配置,灌裝后物料與模具的口齊平,物料的精度高,誤差在正負I克內;插芯區域可實現無人操作,整個插芯周期在15秒,插芯速度可達12根/min,適合易燃、易爆,粘性較大的膏體物料,插入模具的深度在10—85mm可調,插芯的精度為正負1mm。
【附圖說明】
[0015]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模具灌裝區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模具插芯區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0]實施例
[0021]如圖1-3所示,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包括模具輸送線、模具灌裝區和模具插芯區;
[0022]所述模具輸送線包括第一鏈板輸送機1、第一模具輸送滾道2、所述第一鏈板輸送機I的輸出端與第一液壓升降輸送機4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液壓升降輸送機4的輸出端與第一模具輸送滾道2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第一模具輸送滾道2的輸出端與第一密輥輸送機15,在接近模具灌裝區的一段第一模具輸送滾道2上設置有加熱隧道3對模具進行預加熱。第二密輥輸送機17的輸出端與第二模具輸送滾道41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模具輸送滾道41的輸出端與第二液壓升降輸送機43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液壓升降輸送機43的輸出端與第二鏈板輸送機44輸入端連接。
[0023]所述模具灌裝區包括一級料箱10、二級料箱7和第一支架30,所述一級料箱10的輸出端與二級料箱7的輸入端對應連接;所述一級料箱10的輸出端上設置有一級料箱管夾閥9,所述第一支架30上設置有驅動二級料箱7上下移動的料箱升降軌道6和料箱升降油缸5,所述二級料箱7的輸出端設置有3個灌裝頭31,所述的各灌裝頭通過定位裝置I 11定位,灌裝頭的底部設置有灌嘴13,灌嘴上設置有真空罩連接板32,所述真空罩連接板32上一面固定有真空罩12,另一面對稱設置有兩個真空罩升降油缸8,所述真空罩升降油缸8分別固定在第一支架30上,在所述灌嘴13正下方的模具輸送滾道2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機械手卡扣14,第一定位機械手卡扣14上設置有第一夾緊油缸16。
[0024]所述模具插芯區包括第二支架40,所述第二支架40上設置有吸芯軌道軸承21,所述吸芯軌道軸承21上設置有吸芯油缸19、所述吸芯油缸19下設置有插芯油缸20 ;所述插芯油缸20正下方的模具輸送滾道2上設置有第二定位機械手卡扣22,所述第二定位機械手卡扣上設置有第二夾緊油缸18,所述第二支架上設置有芯棒輸送軌道25。
[0025]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輸送線、模具灌裝區和模具插芯區; 所述模具輸送線包括第一鏈板輸送機、第一模具輸送滾道、第一密輥輸送機和第二模具輸送滾道和第二密輥輸送機;所述第一鏈板輸送機的輸出端與第一液壓升降輸送機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液壓升降輸送機的輸出端與第一模具輸送滾道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第一模具輸送滾道的輸出端與第一密輥輸送機相連,第二密輥輸送機的輸出端與第二模具輸送滾道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模具輸送滾道的輸出端與第二液壓升降輸送機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液壓升降輸送機的輸出端與第二鏈板輸送機輸入端連接; 所述模具灌裝區包括一級料箱、二級料箱和第一支架,所述一級料箱的輸出端與二級料箱的輸入端對應連接;所述第一支架上設置有驅動二級料箱上下移動的料箱驅動裝置,所述二級料箱的輸出端設置有若干個灌裝頭,灌裝頭的底部設置有灌嘴,所述灌嘴上設置有真空罩連接板,所述真空罩連接板上一面固定有真空罩,另一面對稱設置有兩個真空罩升降油缸,所述真空罩升降油缸分別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在所述灌嘴正下方的模具輸送滾道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機械手卡扣,第一定位機械手卡扣上設置有第一夾緊油缸; 所述模具插芯區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設置有吸芯軌道軸承,所述吸芯軌道軸承上設置有吸芯油缸、所述吸芯油缸下設置有插芯油缸;所述插芯油缸正下方的模具輸送滾道上設置有第二定位機械手卡扣,所述第二定位機械手卡扣上設置有第二夾緊油缸。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箱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料箱升降軌道和料箱升降油缸。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裝頭的個數為三個。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料箱的輸出端上設置有一級料箱管夾閥。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輸送滾道上設置有加熱隧道。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設置有芯棒輸送軌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包括模具輸送線、模具灌裝區和模具插芯區;所述模具輸送線包括鏈板輸送機、模具輸送滾道、密輥輸送機,所述模具灌裝區包括料箱和支架,料箱上設置有若干個灌裝頭,灌裝頭的灌嘴設置有真空罩;模具插芯區包括第二支架、吸芯油缸、和插芯油缸;所述模具灌裝區和模具插芯區的正下方的模具輸送滾道上設置有定位機械手卡扣,所述定位機械手卡扣上設置有夾緊油缸。該自動膏體灌裝、插芯系統,結構緊湊,拆卸方便,可實現無人操作,能適應多種模具的灌裝,灌裝后物料與模具的口齊平,物料的精度高,誤差在正負1克內,插芯時插入模具的深度在10—85mm可調,插芯的精度為正負1mm。
【IPC分類】B29C39/24, B29C39/36, B29C39/06, B29C39/38, B29C33/30
【公開號】CN204640638
【申請號】CN201520194907
【發明人】任浩, 陸振敏, 周建根, 羅斌, 劉領, 鄧琪明
【申請人】無錫海邦機械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