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屬于高新材料制備技術領域的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該方法通過上料,機械手抓取,活化,涂膠,膠接,下料的步驟。步驟中通過對操作參數及膠接間隙等的控制,使得碳纖維膠接材料滿足汽車部件的性能要求。本發明實現自動化生產,可以滿足碳纖維制件在汽車行業中的自動化生產需求,滿足碳纖維結構件膠接時對精度的要求,同時保證了碳纖維結構件的力學性能。本發明開創了碳纖維結構件自動化膠接的先例,促進了碳纖維汽車批量化生產。
【專利說明】
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高新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碳纖維材料作為一種高新材料,因其本身優良的特性,在汽車行業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碳纖維材料的強度是為鋼的4-5倍,彈性回復為100%,通過結構設計,碳纖維材料車身可以達到甚至超過鋼材料的力學性能。
[0003]隨著電動汽車的大力發展,續航能力成為考量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指標。輕量化是提高電動汽車行程的重要手段。目前,市場上多采用較為輕質的鋁合金材料來減輕車身重量,而碳纖維材料在具備良好力學性能的同時,其密度僅有1.5?2g/cm3,重量是鋼材料的1/4,是鋁材料的1/2。
[0004]目前,有些汽車廠商已經開始用碳纖維材料代替金屬結構件,替代的范圍僅限于部分裝飾件和覆蓋件。輕量化的發展,要求替代的部分不能僅限于裝飾件,汽車結構件乃至全車身均需使用碳纖維材料。
[0005]鑒于整車身結構件的尺寸要求和復雜性,對于壓機來講,不可能實現一次成型。需將車身合理分解為多個結構件,然后進行膠接組合。目前,尚沒有一種可靠的碳纖維膠接的方法,能夠滿足整車身結構件的力學強度和牢固性要求。
[0006]專利CN201510395118.3公開了一種汽車碳纖維部件裝配結構和方式,部件與部件之間采用鉚接和普通膠粘接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部件之間連接可靠,但是,有鉚接就會留下較多的鉚接凸起,影響美觀,增加重量,且部件之間松動以后產生有害摩擦,損害部件,如果去掉鉚接結構,則連接非常不可靠,抗拉強度低,使用壽命短。專利201510469393.5公開了一種操控臺顯示骨架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專利201320073525.9公開了一種汽車碳纖維橫臂;上述專利都涉及膠接和鉚接的組合結構,都存在上述問題,且生產速度很慢,復雜部件的生產還需要人工參與。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解決現有的粘接方法抗拉強度低,生產速率慢的問題。
[0008]—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09]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
[0010]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50-200mm/s,活化處理寬度10-50mm;
[0011]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75-90°,涂膠處距離邊緣5-15mm,涂膠速度45-140mm/s,涂膠量6_14ccm/s,膠條直徑8-12mm ;
[0012]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1.5-2.5mm,位置精度<0.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40-50mm,加熱溫度控制在80-90°C之間,加熱時間150-18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 5°C范圍內;
[0013]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14]活化時,步驟2)所述活化時,等離子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75-90°。
[0015]—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包括混膠機I設置于操作平臺2的一側,所述操作平臺2上設有上料區3和膠接區4,所述上料區3和膠接區4間設有機械手5,所述膠接區4設有紅外加熱器8,所述操作平臺2的另一側外設有下料平臺6,所述操作平臺2上還設有等尚子噴射器7。
[0016]所述混膠機I,機械手5,紅外加熱器8和等離子噴射器7采用PLC控制。
[0017]所述上料區3位于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
[0018]所述混膠機I的出膠口延伸至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
[0019]所述等離子噴射器7的噴頭延伸至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
[0020]所述混膠機I上配備檢測裝置和報警系統。
[0021 ]所述機械手5設置為3個,兩個抓取待膠接碳纖維制件進行膠接,一個抓取膠接成品送入下料平臺6。
[002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打破傳統汽車零部件結合方式在碳纖維制件上無法使用的瓶頸,且膠接強度很高,滿足汽車工藝要求。本發明實現自動化生產,可以滿足碳纖維制件在汽車行業中的自動化生產需求。本發明滿足碳纖維結構件膠接時對精度的要求,同時保證了碳纖維結構件的力學性能。本發明也開創了碳纖維結構件自動化膠接的先例,促進了碳纖維汽車批量化生產。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發明的膠接線布局圖;
[0024]圖中,1-混膠機,2-操作平臺,3-上料區,4-膠接區,5-紅外加熱器,6-下料平臺,7-等離子噴射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26]下述實施例中采用的設備如圖1所示,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包括混膠機I設置于操作平臺2的一側,所述操作平臺2上設有上料區3和膠接區4,所述上料區3和膠接區4間設有機械手5,所述膠接區4設有紅外加熱器8,所述操作平臺2的另一側外設有下料平臺6,所述操作平臺2上還設有等離子噴射器7。
[0027]所述混膠機I,機械手5,紅外加熱器8和等離子設備7采用PLC控制,同時配備多個精度檢測裝置,對膠接精度實現閉環控制,提高碳纖維制件膠接質量的可靠性,降低膠接件的報廢率。
[0028]所述上料區3位于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所述混膠機I的出膠口延伸至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所述等離子噴射器7的噴頭延伸至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所述混膠機I上配備檢測裝置和報警系統。
[0029]所述機械手5設置為3個,兩個抓取待膠接碳纖維制件進行膠接,一個抓取膠接成品送入下料平臺6。
[0030]本發明中機械手5、等離子噴射器7、混膠機I實現集成控制,正常生產情況下可在5min內完成一組膠接件,保障了全車身的生產效率。抓取、活化、涂膠、膠接、加熱固化、下料等環節實現全自動化控制,符合汽車車身制造行業自動化流水線生產的需求。
[0031]實施例1
[0032]—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33]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
[0034]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旋噴式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100mm/S,活化處理寬度30mm;活化時,等離子噴射器的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80° ;
[0035]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所用膠為陶氏2850雙組份結構膠。涂膠時,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采用混膠機涂膠,混膠機的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80°,涂膠處距離邊緣10mm,涂膠速度100mm/s,涂膠量10ccm/s,膠條直徑1mm;
[0036]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2.0mm,位置精度<0.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45mm,加熱溫度控制在85°C,加熱時間16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5°C范圍內;
[0037]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38]本實施例制備的碳纖維膠接件,抗拉強度為I小時后檢測0.6MPa,7天后檢測10.2MPa。通過萬能試驗機做拉伸試驗,檢測碳纖維膠接件拉伸強度。
[0039]實施例2
[0040]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41]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
[0042]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旋噴式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50mm/s,活化處理寬度1mm;活化時,等離子噴射器的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75° ;
[0043]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所用膠為陶氏2850雙組份結構膠。涂膠時,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采用混膠機涂膠,混膠機的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75°,涂膠處距離邊緣5mm,涂膠速度45mm/s,涂膠量6ccm/s,膠條直徑8mm ;
[0044]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1.5mm,位置精度<0.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40mm,加熱溫度控制在80°C之間,加熱時間15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 5°C范圍內;
[0045]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46]本實施例制備的碳纖維膠接件,抗拉強度為I小時后檢測0.65MPa,7天后檢測10.3MPa。通過萬能試驗機做拉伸試驗,檢測碳纖維膠接件拉伸強度。
[0047]實施例3
[0048]—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49]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
[0050]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旋噴式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200mm/s,活化處理寬度50mm;活化時,等離子噴射器的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90° ;
[0051]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所用膠為陶氏2850雙組份結構膠。涂膠時,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采用混膠機涂膠,混膠機的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90°,涂膠處距離邊緣15mm,涂膠速度140mm/s,涂膠量14ccm/s,膠條直徑12_ ;
[0052]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2.5mm,位置精度<0.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5 Omm,加熱溫度控制在9 O °C之間,加熱時間18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 5°C范圍內;
[0053]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54]本實施例制備的碳纖維膠接件,抗拉強度為I小時后檢測0.55MPa,7天后檢測
9.9MPa ο通過萬能試驗機做拉伸試驗,檢測碳纖維膠接件拉伸強度。
[0055]實施例4
[0056]—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57]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清洗時,清洗的水中加入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合物成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鈉10份,芒硝10份,結縷草提取物10份,萄糖酸5份;所加入的組合物成份總量占水重量的0.1 %。所述結縷草提取物采用如下方法制備:將結縷草曬干,磨成粉末,加5-8倍重量份數的70 %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3次,合并濾液,蒸干制成。
[0058]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旋噴式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100mm/S,活化處理寬度30mm;活化時,等離子噴射器的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80° ;
[0059]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所用膠為陶氏2850雙組份結構膠。涂膠時,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采用混膠機涂膠,混膠機的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80°,涂膠處距離邊緣10mm,涂膠速度100mm/s,涂膠量10ccm/s,膠條直徑1mm;
[0060]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2.0mm,位置精度<0.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45mm,加熱溫度控制在85°C,加熱時間16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5°C范圍內;
[0061]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62]本實施例制備的碳纖維膠接件,抗拉強度為I小時后檢測0.8MPa,7天后檢測
12.2MPa ο通過萬能試驗機做拉伸試驗,檢測碳纖維膠接件拉伸強度。
[0063]實施例5
[0064]—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65]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清洗時,清洗的水中加入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合物成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鈉10份,芒硝10份,稻搓菜提取物10份,萄糖酸5份;所加入的組合物成份總量占水重量的0.1 %。所述稻搓菜提取物采用如下方法制備:將稻搓菜曬干,磨成粉末,加5-8倍重量份數的70 %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3次,合并濾液,蒸干制成。
[0066]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旋噴式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lOOmm/s,活化處理寬度30mm;活化時,等離子噴射器的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80° ;
[0067]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所用膠為陶氏2850雙組份結構膠。涂膠時,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采用混膠機涂膠,混膠機的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80°,涂膠處距離邊緣10mm,涂膠速度100mm/s,涂膠量10ccm/s,膠條直徑1mm;
[0068]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2.0mm,位置精度<0.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45mm,加熱溫度控制在85°C,加熱時間16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5°C范圍內;
[0069]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70]本實施例制備的碳纖維膠接件,抗拉強度為I小時后檢測0.8MPa,7天后檢測
11.9MPa O通過萬能試驗機做拉伸試驗,檢測碳纖維膠接件拉伸強度。
[0071]對比例I
[0072]—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73]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
[0074]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旋噴式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50mm/s,活化處理寬度1mm;活化時,等離子噴射器的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70° ;
[0075]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所用膠為陶氏2850雙組份結構膠。涂膠時,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采用混膠機涂膠,混膠機的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70°,涂膠處距離邊緣5mm,涂膠速度45mm/s,涂膠量6ccm/s,膠條直徑8mm ;
[0076]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1.5mm,位置精度<0.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40mm,加熱溫度控制在80°C之間,加熱時間15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 5°C范圍內;
[0077]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78]本實施例制備的碳纖維膠接件,抗拉強度為I小時后檢測0.4MPa,7天后檢測7.9MPa ο通過萬能試驗機做拉伸試驗,檢測碳纖維膠接件拉伸強度。
[0079]對比例2
[0080]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81]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
[0082]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旋噴式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200mm/s,活化處理寬度50mm;活化時,等離子噴射器的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90° ;
[0083]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所用膠為陶氏2850雙組份結構膠。涂膠時,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采用混膠機涂膠,混膠機的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90°,涂膠處距離邊緣15mm,涂膠速度140mm/s,涂膠量14ccm/s,膠條直徑12_ ;
[0084]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3.0mm,位置精度0.2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5 Omm,加熱溫度控制在9 O °C之間,加熱時間18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 5°C范圍內;
[0085]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86]本實施例制備的碳纖維膠接件,抗拉強度為I小時后檢測0.4MPa,7天后檢測8.1.2MPa ο通過萬能試驗機做拉伸試驗,檢測碳纖維膠接件拉伸強度。
[0087]對比例3
[0088]—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0089]I)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
[0090]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旋噴式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200mm/s,活化處理寬度50mm;活化時,等離子噴射器的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90° ;
[0091]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所用膠為陶氏2850雙組份結構膠。涂膠時,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靜態混合器)采用混膠機涂膠,混膠機的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90°,涂膠處距離邊緣15mm,涂膠速度140mm/s,涂膠量14ccm/s,膠條直徑12_ ;
[0092]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1.4mm,位置精度0.2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5 Omm,加熱溫度控制在9 O °C之間,加熱時間18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 5°C范圍內;
[0093]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
[0094]本實施例制備的碳纖維膠接件,抗拉強度為I小時后檢測0.3MPa,7天后檢測
7.2MPa ο通過萬能試驗機做拉伸試驗,檢測碳纖維膠接件拉伸強度。
【主權項】
1.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上料:碳纖維制件經過水洗、干燥以后,由運料小車將待粘接碳纖維制件運送至膠接線上料口; 2)活化:機械手抓取碳纖維制件分別對要涂膠區域進行活化處理,活化時,采用等離子噴射器,噴頭垂直待處理區域工作,通過控制單元開啟、關閉等離子噴射器,活化處理速度50-200mm/s,活化處理寬度10-50_; 3)涂膠:活化后對碳纖維制件待膠接區域進行涂膠,使用SCA雙組份混膠機進行涂膠,涂膠時,混合管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75-90°,涂膠處距離邊緣5-15mm,涂膠速度45-140_/8,涂膠量6-14(3011/8,膠條直徑8-12_; 4)膠接:采用機械手將待膠接的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碳纖維制件之間的間隙控制在1.5-2.5mm,位置精度<0.2mm,碳纖維制件對接到位后,通過紅外加熱設備對膠接區域實施非接觸式加熱,加熱設備與碳纖維制件距離為40-50mm,加熱溫度控制在80-90°C之間,加熱時間150-180S,加熱時碳纖維制件表面溫度偏差控制在± 5°C范圍內; 5)膠接完畢后,由機械手將碳纖維膠接件取走,打碼機打碼,入庫。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化時,步驟2)所述活化時,等離子噴嘴與碳纖維制件表面角度范圍為75-90°。3.一種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膠機(I)設置于操作平臺(2)的一側,所述操作平臺(2)上設有上料區(3)和膠接區(4),所述上料區(3)和膠接區(4)間設有機械手(5),所述膠接區(4)設有紅外加熱器(8),所述操作平臺(2)的另一側外設有下料平臺(6),所述操作平臺(2)上還設有等離子噴射器(7)。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膠機(I),機械手(5),紅外加熱器(8)和等離子噴射器(7)采用PLC控制。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區(3)位于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膠機(I)的出膠口延伸至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離子噴射器(7)的噴嘴延伸至機械手(5)的手臂活動范圍之內。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膠機(I)上配備檢測裝置和報警系統。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纖維制件自動化膠接生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手(5)設置為3個,兩個抓取待膠接碳纖維制件進行膠接,一個抓取膠接成品送入下料平臺(6)ο
【文檔編號】B29C65/52GK106042366SQ20161054824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2日
【發明人】王雪冬, 彭美超
【申請人】康得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