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緊機構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模具領域,公開了一種鎖緊機構。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動力裝置和第二鎖定部。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相互抵接,第一連接件連接有第一鎖定部。動力裝置具備伸縮部。當伸縮部處于第二位置時,伸縮部與第一連接件抵接。在伸縮部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三位置的過程中,伸縮部克服外力使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相互分離。第二鎖定部通過聯動結構與伸縮部連接。根據伸縮部的移動,第二鎖定部與第一鎖定部鎖緊或分離。該鎖緊機構,只需要控制一個動力裝置即可實現動模和靜模之間的鎖緊、解鎖和分離,相對于現有技術,結構更加簡單、降低了操作難度、成本和故障率。本發明還公開了具備鎖緊機構的模具。
【專利說明】
鎖緊機構及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模具領域,尤其涉及用于模具的鎖緊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模具的動模和靜模在合模后,需要通過鎖緊機構鎖緊,以使動模和靜模的相對位置關系得以維持,保證加工精度。在開模時,需要利用分離機構帶動動模運動,使動模和靜模相互分離,以取出型腔中的加工件。
[0003]現有的鎖緊機構和分離機構所構成的系統,其操作復雜,成本高,故障率高。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鎖緊機構,該鎖緊機構能夠實現動模和靜模的鎖緊和分離。相對于現有技術,其集成了鎖緊機構和分離機構的功能,且結構更加簡單、降低了操作難度、成本和故障率。
[0005]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該模具包括鎖緊機構。
[0006]本發明的實施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7]鎖緊機構,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動力裝置和第二鎖定部。
[0008]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抵接,第一連接件連接有第一鎖定部。
[0009]動力裝置具備伸縮部。伸縮部能夠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間移動。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依次位于伸縮部的伸出方向上。當伸縮部處于第二位置時,伸縮部與第一連接件抵接。在伸縮部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三位置的過程中,伸縮部克服外力使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相互分離。
[0010]第二鎖定部通過聯動結構與伸縮部連接。在伸縮部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的過程中,第二鎖定部與第一鎖定部逐漸鎖緊。在伸縮部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過程中,第二鎖定部與第一鎖定部逐漸分離。
[0011]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現有的鎖緊機構和分離機構所構成的系統中,鎖緊機構和分離機構采用分體式結構,且鎖緊機構和分離機構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動力裝置,成本高。在鎖緊動模和靜模時,需要控制鎖緊機構中的動力裝置;在分離動模和靜模時,需要控制分離機構中的動力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需要分別對兩個動力裝置進行控制,導致操作復雜。同時,由于存在兩個控制點,導致控制系統復雜,從而提高了故障率。
[0012]為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鎖緊機構。該鎖緊機構中的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其一連接動模,另一連接靜模。動力裝置的伸縮部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三位置,使得動模和靜模相互分離。第二鎖定部通過聯動結構與伸縮部連接,在伸縮部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的過程中,第二鎖定部與第一鎖定部逐漸鎖緊;在伸縮部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過程中,第二鎖定部與第一鎖定部逐漸分離。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鎖緊機構,只需要控制一個動力裝置即可實現動模和靜模之間的鎖緊、解鎖和分離,相對于現有技術,結構更加簡單、降低了操作難度、成本和故障率。
[0013]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用于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抵接。
[0014]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件位于第二連接件的上方。
[0015]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動力裝置為液壓油缸,動力裝置的活塞桿構成伸縮部。
[0016]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件具備第一抵接面;第二連接件具備容納腔,容納腔具備開口 ;第二連接件還具備圍繞開口的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對;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通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互抵接;
[0017]動力裝置設置在容納腔內;伸縮部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三位置時,伸縮部穿過容納腔的開口。
[0018]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鎖緊機構還包括設置在容納腔內的導向裝置,導向裝置與伸縮部相互配合。
[0019]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為相互適應的錐形面。
[0020]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一鎖定部包括掛部;第二鎖定部包括相互連接的鉤部和連接部;連接部通過聯動結構與伸縮部連接;
[0021]在伸縮部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的過程中,鉤部逐漸與掛部銜接,并對掛部施加位于伸縮部縮回方向上的力;
[0022]在伸縮部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過程中,鉤部逐漸與掛部分離。
[0023]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聯動結構包括開設于第二連接件的第一長條孔,第一長條孔連通容納腔與第二連接件外的空間,第一長條孔在伸縮部運動方向上延伸;
[0024]聯動結構還包括連接桿,連接桿貫穿第一長條孔;連接桿一端與連接部連接,另一端與伸縮部連接。
[0025]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聯動結構還包括開設在伸縮部側面的第二長條孔,第二長條孔在伸縮部運動方向上延伸,第二長條孔在垂直于伸縮部運動方向的方向上貫穿伸縮部;連接桿貫穿第二長條孔;
[0026]聯動結構還包括彈性件,彈性件對連接桿施加位于伸縮部伸出方向上的彈性回復力;
[0027]在伸縮部從第二位置運動至第一位置的過程中,第二長條孔靠近第一連接件的一端的孔壁帶動連接桿隨伸縮部運動;
[0028]在伸縮部從第一位置運動至第三位置的過程中,連接桿在彈性件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運動。
[0029]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連接桿與連接部可轉動地連接;
[0030]聯動結構還包括設置在第二連接件上的弧形導向部,以及設置在連接部上的配合部;配合部與弧形導向部相互配合;
[0031]弧形導向部具備遠離第一連接件的遠端以及靠近第一連接件的近端;
[0032]在伸縮部從第一位置運動至第二位置的過程中,配合部從遠端運動至近端,并帶動連接部繞連接桿轉動以使鉤部遠離掛部。
[0033]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弧形導向部為開設在第二連接件上的弧形孔;配合部為與連接部連接的銷軸,配合部插入弧形導向部內。
[0034]模具,包括動模和靜模;模具還包括上述任意一項的鎖緊機構。
[0035]第一連接件與動模連接,第二連接件與靜模連接;或第一連接件與靜模連接,第二連接件與動模連接。
[003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0037]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鎖緊機構,只需要控制一個動力裝置即可實現動模和靜模之間的鎖緊、解鎖和分離,相對于現有技術,結構更加簡單、降低了操作難度、成本和故障率。
[0038]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模具,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鎖緊機構,因此具備鎖緊機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
[0039]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對實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方式,不應被看作是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能夠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0040]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的伸縮部處于第一位置;
[0041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42]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43]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44]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鎖定部的結構示意圖;
[0045]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動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6]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的伸縮部處于第一位置;
[0047]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的伸縮部處于第二位置;
[0048]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的伸縮部處于第二位置;
[0049]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的伸縮部處于第三位置;
[0050]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的伸縮部處于第三位置。
[0051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0052] 100-鎖緊機構,110-第一連接件,111-第一連接架,112-第一抵接面,113-第一抵接部,120-第二連接件,121-容納腔,121-1-開口,122-第二抵接面,123-連通孔,124-第二連接架,130-動力裝置,131-伸縮部,131-1-第一伸縮部,131-2-第二伸縮部,132-活塞,133-缸體,134-油路接頭,140-第一鎖定部,141-掛部,150-第二鎖定部,151-鉤部,152-連接部,160-聯動結構,161-第一長條孔,162-第二長條孔,163-連接桿,164-彈性件,165-弧形導向部,165-1-遠端,165-2-近端,166-配合部,170-導向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53]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54]因此,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55]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和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組合。
[0056]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0057]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這類術語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58]模具的動模和靜模在合模后,需要通過鎖緊機構鎖緊,以使動模和靜模的相對位置關系得以維持,保證加工精度。在開模時,需要利用分離機構帶動動模運動,使動模和靜模相互分離,以取出型腔中的加工件。現有的鎖緊機構和分離機構所構成的系統,其操作復雜,成本高,故障率高。
[0059]為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鎖緊機構100和具備鎖緊機構100的模具,以改善上述問題。
[0060]實施例1:
[0061]參照圖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100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130的伸縮部131處于第一位置。
[0062]鎖緊機構100包括第一連接件110、第二連接件120、動力裝置130、第一鎖定部140、第二鎖定部150和聯動結構160。
[0063]結合參照圖1和圖2,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1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第一連接件110為圓桿狀結構,第一連接件110與第一連接架111連接。第一連接件110通過第一連接架111連接至模具的動模。第一連接件110的一端形成直徑較大的第一抵接部113,第一抵接部113的外圓面具備與其端面連接的第一抵接面112。第一抵接面112為錐形面。第一鎖定部140為圓桿狀結構,第一鎖定部140以垂直于第一連接件110軸線的方向貫穿第一抵接部113。第一鎖定部140的兩端位于第一抵接部113外,形成掛部141。
[0064]結合參照圖1和圖3,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12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第二連接件120為圓筒狀結構,第二連接件120與第二連接架124連接。第二連接件120通過第二連接架124連接至模具的靜模。第二連接件120的內部形成從第二連接件12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容納腔121。第二連接件120的一端開放,形成容納腔121的開口 121-1。第二連接件120的另一端封閉。第二連接件120的圍繞開口 121-1的端面形成第二抵接面122。第二抵接面122為與第一抵接面112相適應的錐形面。在從第二連接件120的封閉端指向開放端的方向上,第二連接件120上依次設置有連通孔123、第一長條孔161和弧形導向部165。參照圖4,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120的外部結構示意圖。連通孔123和第一長條孔161均為在第二連接件120軸線方向上延伸的長條通孔,連通孔123和第一長條孔161將容納腔121與第二連接件120外部的空間連通。弧形導向部165為弧形孔,弧形導向部165具備遠離第二連接件120開放端的遠端165-1,以及靠近第二連接件120開放端的近端165-2。
[0065]參照圖5,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鎖定部150的結構示意圖。第二鎖定部150包括相互連接的鉤部151和連接部152。連接部152為直桿狀。鉤部151為鉤狀。
[0066]參照圖6,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動力裝置130的結構示意圖。動力裝置130為液壓油缸,動力裝置130的活塞桿構成伸縮部131。伸縮部131包括與動力裝置130的活塞132連接的第一伸縮部131-1,以及與第一伸縮部131-1連接的第二伸縮部131-2。在第一伸縮部131-1的側面開設有第二長條孔162,第二長條孔162在第一伸縮部131-1的伸縮方向上延伸。第二長條孔162在垂直于第一伸縮部131-1的伸縮方向的方向上貫穿第一伸縮部131-1。
[0067]參照圖7,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100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130的伸縮部131處于第一位置。動力裝置130設置在第二連接件120的容納腔121內。動力裝置130的缸體13 3的封閉端與第二連接件120的封閉端內壁固定連接。動力裝置130的缸體133上,分別針對有桿腔和無桿腔的油路接頭134通過連通孔123暴露在外。第一連接件110位于第二連接件120的正上方,第一連接件110在重力的作用下與第二連接件120抵接。第一抵接面112與第二抵接面122相互抵接。
[0068]第二鎖定部150通過聯動結構160與伸縮部131連接。聯動結構160包括第一長條孔161、第二長條孔162和弧形導向部165。聯動結構160還包括連接桿163。連接桿163在垂直于第二連接件120軸線的方向上,貫穿第一長條孔161和第二長條孔162。連接桿163的兩端位于第二連接件120的兩側。連接桿163的兩端分別與一個第二鎖定部150的連接部152可轉動地連接。聯動結構160還包括設置在第二鎖定部150的連接部152上的配合部166。配合部166為銷軸。配合部166插入弧形導向部165內。聯動結構160還包括彈性件164,彈性件164為彈簧。彈性件164套設在第一伸縮部131-1上,彈性件164的一端抵接在缸體133的端面,彈性件164的另一端抵接在連接桿163上,對連接桿163施加位于伸縮部131伸出方向上的彈性回復力。
[0069]鎖緊機構100還包括導向裝置170。導向裝置170為導向塊,并設置在容納腔121。導向裝置170與第二伸縮部131-2配合,對第二伸縮部131-2起導向作用。
[0070]鎖緊機構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0071]參照圖1和圖7,此時伸縮部131處于第一位置。第一連接件110在重力的作用下與第二連接件120抵接。第一抵接面112與第二抵接面122相互抵接。第二長條孔162靠近第一連接件110的一端的孔壁與連接桿163抵接,并連接桿163壓在第一長條孔161遠離第一連接件110的一端。彈性件164被壓縮。配合部166位于弧形導向部165的遠端165-1。第二鎖定部150的鉤部151與第一鎖定部140的掛部141銜接。鉤部151對掛部141施加位于伸縮部131縮回方向上的力。
[0072]此時,靜模和動模處于合模狀態。第二鎖定部150和第一鎖定部140相互鎖緊,使第一抵接面112與第二抵接面122緊密抵接。由于第一抵接面112與第二抵接面122均為錐形面,從而能夠使第一連接件110和第二連接件120的相對位置關系得以較好的保持,進一步的使靜模和動模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得以較好的保持,提高加工精度。
[0073]在加工完成后,伸縮部131伸出,從第一位置運動至第二位置。參照圖8和圖9。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100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130的伸縮部131處于第二位置。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100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130的伸縮部131處于第二位置。隨著伸縮部131伸出,彈性件164帶動連接桿163和第二鎖定部150在伸縮部131伸出方向上運動,鉤部151在伸縮部131伸出方向上遠離掛部141。同時,隨著第二鎖定部150的運動,配合部166在弧形導向部165中運動,使第二鎖定部150繞連接桿163轉動,從而使鉤部151在與伸縮部131伸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遠離掛部141。在伸縮部131運動至第二位置時,第二伸縮部131-2與第一抵接部113的端面抵接。連接桿163運動至第一長條孔161靠近第一連接件110的一端,配合部166運動至弧形導向部165的近端165-2。此時,鉤部151最遠離掛部141,第二鎖定部150與第一鎖定部140之間處于解鎖狀態。
[0074]需要將型腔中的加工件取出時,伸縮部131伸出,并運動至第三位置。參照圖10和圖11。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100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130的伸縮部131處于第三位置。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鎖緊機構100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動力裝置130的伸縮部131處于第三位置。伸縮部131繼續伸出,穿過容納腔121的開口 121-1,克服動模和第二連接件120的重力,運動至第三位置,從而使第一連接件110與第二連接件120相互分離,進而使動模和靜模相互分離,從而能夠將將型腔中的加工件取出。需要說明的是,第二長條孔162具備一定長度。在伸縮部131從第二位置運動至第三位置的過程中,第二長條孔162兩端的孔壁均不與連接桿163接觸。
[0075]需要使靜模和動模合模時,動力裝置130的伸縮部131從第三位置運動至第二位置。參照圖8和圖9,第一連接件110落在第二連接件120上,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與第二連接件120抵接。第一抵接面112與第二抵接面122相互抵接。此時,靜模和動模合模。動力裝置130的伸縮部131從第二位置運動至第一位置。參照圖1和圖7,第二長條孔162靠近第一連接件110的一端的孔壁帶動連接桿163克服彈性件164的彈性回復力并隨伸縮部131運動。第二鎖定部150隨連接桿163運動,鉤部151在伸縮部131縮回方向上靠近掛部141。同時,隨著第二鎖定部150的運動,配合部166在弧形導向部165中運動,使第二鎖定部150繞連接桿163轉動,從而使鉤部151在與伸縮部131縮回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靠近掛部141。當伸縮部131運動至第一位置時,配合部166位于弧形導向部165的遠端165-1。第二鎖定部150的鉤部151與第一鎖定部140的掛部141銜接。鉤部151對掛部141施加位于伸縮部131縮回方向上的力。第二鎖定部150和第一鎖定部140相互鎖緊,使靜模和動模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得以較好的保持,提高加工精度。
[0076]本實施例提供的鎖緊機構100,只需要控制一個動力裝置130即可實現動模和靜模之間的鎖緊、解鎖和分離,相對于現有技術,結構更加簡單、降低了操作難度。同時,由于只采用一個動力裝置130,降低了成本。并且,相對于現有技術,一個動力裝置130的控制油路結構簡單,減少了故障點,降低了故障率。
[0077]需要說明的是:
[0078]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動力裝置130可以不采用液壓油缸,例如直線電機、絲杠螺母副、氣缸等能夠輸出直線運動的裝置都可以用于構成動力裝置130。
[0079]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件110可以與靜模連接,第二連接件120可以與動模連接并位于第一連接件110上方。還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連接件110和第二連接件120并不限于豎直布置。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件110和第二連接件120更加模具的布局情況,傾斜布置或水平布置都是可行的。
[0080]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動力裝置130可以設置在第二連接件120的外部。
[0081]第一抵接面112和第二抵接面122為相互適應的錐形面是為了能夠在周向上限定第一連接件110和第二連接件120的相對位置,以提高加工精度。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面112和第二抵接面122也可以采用平面或其他形狀的表面。
[0082]導向裝置170在于對伸縮部131提供導向作用,并防止伸縮部131在克服外力使靜模和動模分離時發生變形。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不設置導向裝置170也是可行的。
[0083]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弧形導向部165可以為弧形凸起,配合部166可以為開設在連接部152上且能夠與弧形凸起配合的凹槽。
[0084]本實施例提供的鎖緊機構100適用于風力發電機的葉片模具。可以理解的,本實施例提供的鎖緊機構100也可以與制造其他零部件的模具配合使用。
[0085]實施例2:
[0086]本實施例記載了一種模具。該模具包括動模和靜模。該模具還包括實施例1中描述的鎖緊機構100。其中,第一連接件110與動模連接,第二連接件120與靜模連接。或者,第一連接件110與靜模連接,第二連接件120與動模連接。
[008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對設置的第一連接件(110)和第二連接件(120),所述第一連接件(110)和所述第二連接件(12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抵接,所述第一連接件(110)連接有第一鎖定部(140); 動力裝置(130),所述動力裝置(130)具備伸縮部(131);所述伸縮部(131)能夠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依次位于所述伸縮部(131)的伸出方向上;當所述伸縮部(131)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伸縮部(131)與所述第一連接件(110)抵接;在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三位置的過程中,所述伸縮部(131)克服外力使所述第一連接件(110)和所述第二連接件(120)相互分離;第二鎖定部(150),所述第二鎖定部(150)通過聯動結構(160)與所述伸縮部(131)連接;在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一位置的過程中,所述第二鎖定部(150)與所述第一鎖定部(140)逐漸鎖緊;在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第二鎖定部(150)與所述第一鎖定部(140)逐漸分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件(110)和所述第二連接件(120)用于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抵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件(110)位于所述第二連接件(120)的上方。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力裝置(130)為液壓油缸,所述動力裝置(130)的活塞桿構成所述伸縮部(131)。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件(I 10)具備第一抵接面(112);所述第二連接件(120)具備容納腔(121),所述容納腔(121)具備開口(121-1);所述第二連接件(120)還具備圍繞所述開口(121-1)的第二抵接面(122);所述第一抵接面(112)和所述第二抵接面(122)相對;所述第一連接件(110)和所述第二連接件(120)通過所述第一抵接面(112)和所述第二抵接面(122)相互抵接; 所述動力裝置(130)設置在所述容納腔(121)內;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三位置時,所述伸縮部(131)穿過所述容納腔(121)的所述開口(121-1)。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鎖緊機構(100)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容納腔(121)內的導向裝置(170),所述導向裝置(170)與所述伸縮部(131)相互配合。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接面(112)和所述第二抵接面(122)為相互適應的錐形面。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鎖定部(140)包括掛部(141);所述第二鎖定部(150)包括相互連接的鉤部(151)和連接部(152);所述連接部(152)通過所述聯動結構(160)與所述伸縮部(131)連接;在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一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鉤部(151)逐漸與所述掛部(141)銜接,并對所述掛部(141)施加位于所述伸縮部(131)縮回方向上的力;在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鉤部(151)逐漸與所述掛部(141)分離。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聯動結構(160)包括開設于所述第二連接件(120)的第一長條孔(161),所述第一長條孔(161)連通所述容納腔(121)與第二連接件(120)外的空間,所述第一長條孔(161)在所述伸縮部(131)運動方向上延伸; 所述聯動結構(160)還包括連接桿(163),所述連接桿(163)貫穿所述第一長條孔(161);所述連接桿(163)—端與所述連接部(152)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伸縮部(131)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聯動結構(160)還包括開設在所述伸縮部(131)側面的第二長條孔(162),所述第二長條孔(162)在所述伸縮部(131)運動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長條孔(162)在垂直于所述伸縮部(131)運動方向的方向上貫穿所述伸縮部(131);所述連接桿(163)貫穿所述第二長條孔(162); 所述聯動結構(160)還包括彈性件(164),所述彈性件(164)對所述連接桿(163)施加位于所述伸縮部(131)伸出方向上的彈性回復力; 在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二位置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的過程中,所述第二長條孔(162)靠近所述第一連接件(110)的一端的孔壁帶動所述連接桿(163)隨所述伸縮部(131)運動; 在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一位置運動至所述第三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連接桿(163)在所述彈性件(164)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運動。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桿(163)與所述連接部(152)可轉動地連接; 所述聯動結構(160)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件(120)上的弧形導向部(165),以及設置在所述連接部(152)上的配合部(166);所述配合部(166)與所述弧形導向部(165)相互配合; 所述弧形導向部(165)具備遠離所述第一連接件(110)的遠端(165-1)以及靠近所述第一連接件(I 10)的近端(165-2); 在所述伸縮部(131)從所述第一位置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配合部(166)從所述遠端(165-1)運動至所述近端(165-2),并帶動所述連接部(152)繞所述連接桿(163)轉動以使所述鉤部(151)遠離所述掛部(141)。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鎖緊機構(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導向部(165)為開設在所述第二連接件(120)上的弧形孔;所述配合部(166)為與所述連接部(152)連接的銷軸,所述配合部(166)插入所述弧形導向部(165)內。13.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包括動模和靜模;所述模具還包括權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鎖緊機構(100); 所述第一連接件(110)與動模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120)與靜模連接;或所述第一連接件(110)與靜模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120)與動模連接。
【文檔編號】B29C33/24GK106042225SQ201610564491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8日
【發明人】石鵬飛, 劉志斌, 熊劍波
【申請人】三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 三一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