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心成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采用充氣成形法來制作空心件時所使用的空心成形機,尤其是涉及一種裝有二臺合模裝置的雙往復式空心成形機。
眾所周知,以往的具有二臺合模裝置的雙往復式空心成形機如
圖13示出的空心成形機100,該空心成形機100設有擠壓機120、一對合模裝置130、130’,將沖擊銷141、141’打入于合模裝置130、130’的模具131、131’內的打入裝置140、140’,通過上述合模裝置130、130’的交替轉換,將從上述擠壓機120的十字頭121擠出的型坯加以夾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裝置把沖擊銷打入后進行充氣。
在上述從前的空心成形機100中,由于上述合模裝置130、130’與該合模裝置130、130’的模具開閉方向(圖13中紙張穿過的方向)互成直角方向(圖13中的正方向)排列,因此,成形件取出裝置也需要在兩側配置兩臺。另外,為避免當合模裝置13、13’的十字頭在下方停止時的互有干擾,間隔應大于臺板寬度,以便待避,還必須把合模裝置的移動量也要取大一些。這樣,設備的安裝面積增大,這是有待解決的問題。再則,打入裝置141、141’是只有當合模裝置130、130’置于待避位置時,方從上方打入而設置的,因此,為與改變型坯P成份等相應,在增設擠壓機2或者配置壓印標記用的壓標器時,在裝置的總體布置上遇到麻煩。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形件的取出可通過一系統來實現且又可以大幅度減少安裝面積的空心成形機。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設擠壓機或配置壓標器時,在裝置的總體布置上不再遇到麻煩的空心成形機。
本發明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是一種空心成形機,它設有擠壓機、一對合模裝置和將沖擊銷打入在該一對合模裝置模具內的打入裝置,通過上述合模裝置的交替轉換,將從上述擠壓機擠出的型坯加以夾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裝置把沖擊銷打入后進行充氣,該空心成形機的特征是上述一對合模裝置與該合模裝置上的模具開閉方向為同向排列,從而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
本發明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是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空心成形機,其特征是上述打入裝置由上述合模裝置上的連接桿或者臺板支承并且沖擊銷可從上述模具的下方打入,因而達到上述第一個和第二個目的。
在本發明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空心成形機中,通過上述一對合模裝置的交替轉換,將從上述擠壓機擠出的型坯加以夾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裝置把沖擊銷打入后進行充氣,但由于上述一對合模裝置與該合模裝置上的模具開閉方向為同向排列,為此,只在該一對合模裝置的一側配置一取出裝置即可,從而,成形件的取出可用一系統來實現,且又可以大幅度減少設備安裝面積。
在本發明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空心成形機中,上述合模裝置由連接桿或臺板支承,而且上述沖擊銷可從上述模具的下方打入,因此,為與改變型坯P成份等相應,當增設擠壓機或配置壓印標記用的壓標器時,在裝置的總體布置上不再到麻煩。
附圖簡要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空心成形機第1實施方案的主要部分概況平面圖。
圖2是同一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的圖1的A-A向視斷面圖。
圖3是同一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的主要部分概況側面圖。
圖4是表示同一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的合模裝置的主要部分平面圖。
圖5是表示同一合模裝置的曲柄機構的伸縮長度調整機構的平面圖。
圖6是表示同一伸縮長度調整機構的圖,(a)是側面圖,(b)是(a)的C-C向視斷面圖。
圖7是表示同一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合模裝置的前臺板固定位置調整機構的正面圖。
圖8是表示同一固定位置調整機構的圖,(a)是側面圖,(b)是圖3的A-A向視斷面圖。
圖9是表示同一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的打入裝置的主要部分斜視圖。
圖10是表示同一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的動作時間表的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空心成形機的第2實施方案的斜視圖。
圖12是表示同一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的動作時間表的圖。
圖13是表示過去的空心成形機的主要部分正面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說明。
圖1~圖9是有關本發明空心成形機的第一種實施方案,此圖中符號1為空心成形機,P為型坯,L為壓印標記器(壓標器),H為取出裝置。
如圖1~圖3所示,上述空心成形機1設有擠壓機2、一對合模裝置3、2’、向合模裝置3、3’上的一對模具30、30’內打入沖擊銷40、40’的打入裝置4、4’,通過上述合模裝置3、3’的交替轉換,將從上述擠壓機擠出的型坯P加以夾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裝置4、4’把沖擊銷打入后進行沖氣。
上述擠出機2,其前端部設有十字頭20,擠壓機20可把型坯P從十字頭20向下擠出。
上述合模裝置3、3’與該合模裝置3、3’上的模具30、30’開閉方向為同向,并在主基座板5上以給定間距排列。在主基座板5下方設有由電機M1驅動的球螺桿50,主基座板5固定在球螺桿50的球螺母51上可使其沿球軸52的軸向(圖1中Y方向)移動。
下面說明一下上述合模裝置3、3’。如圖1~圖3所示,除連接桿和臺板是對稱設置外,其結構基本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說明中,只對合模裝置3作說明。至于合模裝置3’,在合模裝置3中加上’符號,其說明從略。
上述合模裝置3設有如圖3和圖4所示,裝置本體31、裝置本體31上可作前后自如移動且水平支承的連接桿32、設在連接桿32前后端上的前臺板33和后臺板34、對置于前臺板33且設在前后自如移動的上述連接桿32上的可動臺板35,另外,在上述前臺板33和可動臺35相互對置側設有一可分模具36、37。
上述裝置本體31的主要結構是由伺服馬達M2驅動的固定在球螺桿6的球螺母上的框體31a組成。上述連接桿32在框體31a對角的邊角上可作自如移動且以水平支承。在上述裝置本體31上附設有一曲柄機構7和電動機M3,而電動機M3是用于向此曲柄機構7的曲軸70傳送驅動力。另外,上述可動臺板35和后臺板34通過聯結桿72、73連接在曲柄機構7的曲軸71上。
如圖4所示,上述曲柄機構7的主要結構是由上述曲軸70、在此曲軸70軸向略中心部位上固定的曲臂71和在此曲臂71上連接的聯結桿72和73組成。曲軸70的兩端部由裝置本體31上固定的軸臺74自旋支承。另外,上述伺服馬達M3驅動軸通過變速器連接在曲軸70的一端上,并通過伺服馬達M3的驅動,使上述曲柄機構7動作。
上述曲臂71設有一杠桿71a,而杠桿71a對曲軸70成180℃旋轉對稱。上述聯結桿72、73通過后述的聯接銷75、76連接在杠桿71a上。當杠桿71a和聯結桿72、73成為一條直線時,上述可分模具36、37相碰而產生給定的合模壓力。
如圖5和圖6(b)所示,用以連接曲臂71和聯結桿72、73的上述聯接銷75、76,其軸向中間部上設有一可比兩端部外徑大些且從兩端部軸芯起軸芯偏移的偏心部75a、76a,再則,前端部固接有一齒輪75b、76b。上述聯接銷兩端部由上述曲臂杠桿轉動支承,上述偏心部插入于上述聯結桿插孔內(圖未表示)。
如圖5和圖6(a)所示,在曲臂71側面的上述齒輪75b、76b下方(圖6(a)為上方)位置上,操作軸77通過支承構件77a以水平轉動支承。在此操作軸77的軸向中間部固接有一蝸桿77b。另一方面,曲軸70上設有與上述蝸桿77b嚙合的齒輪70a以及固定在此齒輪70a的且與上述蝸桿77b嚙合的蝸輪70b。而此蝸輪70b可對曲軸70做相對旋轉。使上述操作軸77進行旋轉,并通過蝸桿77b、蝸輪70b、齒輪70a和齒輪75b、76b,使聯接銷75、76旋轉,可改變從曲軸70的軸芯到偏心部75a、75b的軸芯距離,從而調整曲柄機構7的伸縮長度,而曲臂71和聯結桿72、73則不受成形模尺寸和形狀的限制,可以直線伸長。這些偏芯部75a、76a、齒輪75b、76b、70a,操作軸77、蝸桿77b、蝸輪70b均構成曲柄機構7的伸縮長度調整機構。
如圖4所示,上述連接桿32的前后端部分別設有公螺栓部32a、32b,在公螺栓部32a、32b上裝有后述的前臺板33和后臺板34的軸襯33b、34b。
前臺板33、后臺板34和可動臺板35由正視呈正方形板狀構件組成。在各臺板對角位置邊角處分別打有可插入上述連接桿32的插入孔33a、34a、35a。為使上述連接桿32與上述可分模具36、37中心處于對稱位置,上述連接桿32上均設有上述前臺板33、后臺板34以及上述可動臺板35。
在臺板33和后臺板34的插入孔33a和34a設有具有與上述連接桿32公螺旋部32a對應的母螺旋部(圖未表示)的軸襯34b,而這些臺板均固定在連接桿前后端部規定位置上。前臺板33軸襯33b前面部固接有一皮帶輪(參照圖7)。與后臺板34和可動臺板35的裝置本體31對置的面部固接有一支承夾具34c、35c,該支承夾具34c是用以支承上述聯接銷,使上述聯結桿72、73的端部與上述曲軸70軸芯保持同樣高度。
如圖7和圖8(a)所示,固接在上述前臺板33軸襯33b的各皮帶輪80上卷回一無接頭同步皮帶81。前臺板33的前面部幾乎中心處設置有一轉動向前方突出的軸82。在此軸82上固接有驅動皮帶輪80和蝸輪84。前臺板33的前面部,為使蝸輪84置于下方位置,操作軸85通過支承構件,以水平轉動支承。而此操作軸85的軸向中間部固接有一與上述蝸輪84嚙合的蝸桿86。上述操作軸85一端部裝有一計數器87,用此計數器87將前臺板33的固定位置以移動量表示。有這些皮帶輪80、同步皮帶81、軸82、驅動皮帶輪83、蝸輪84、操作軸85、蝸桿86和計數器87均構成將該前臺板33在上述連接桿32的前端部的后一位置上可固定的固定位置調整機構8。
如圖9所示,上述前臺板33和可動臺板35上一體安裝著支承板90、91,上述打入裝置4則通過此支承板90、91下方部設有的2個軸93、93,并由支承板90、90a支承。
上述打入裝置4具有固定在上述軸92的大體中央部位上的基座板41、固定在該基座板41上的伺服馬達42、借助于該伺服馬達42進行屈伸的肘式機構43以及借助于肘式機構43的屈伸而進行上下運動的上述沖擊銷40。
上述伺服馬達42的驅動軸通過減速器42a與上述肘式機構43的第1動作桿43a的第1關節部相連結。并且,使上述第1動作桿43a以及與其進行結合的第2動作桿43b,隨上述伺服電達42的驅動而進行屈伸。
上述沖擊銷40在沖擊銷基座44上進行定位和固定,該沖擊銷基座44被固定在上述肘式機構43的第2動作桿43b的上端部上,使得通過壓縮機(圖中未示出)供給的壓縮空氣能夠從上述可分模具36、37的下部基本垂直地進行吹入。導向凸起44a以凸出狀態設置在上述沖擊銷基座44的側面上。該導向凸起44a沿著設置在上述基座板41上的導向板45的導向槽45a進行上下運動,這樣能使上述沖擊銷40以很高的精度進行上下運動。
再者,上述空心成形機1具有內裝程序器的控制部(圖中未示出),擠壓裝置2、合模裝置3、3’以及吹入裝置4、4’的一連串動作,由該程序器的控制流程(參見圖10的動作時間圖)進行控制。并且,來自上述各伺服馬達的輸出通過編碼器輸入到上述控制部內,這樣可以控制沖擊銷40的位置。
下面根據圖10來說明上述空心成形機1的動作。
首先,根據可分模具36、37的尺寸、形狀、噴吹(吹氣)壓力等條件,利用上述定位調整機構8來調整正面臺板33在連接(系)桿32的前端部上的固定位置,在使曲臂71和聯結桿72、73構成一條直線的位置上,產生必要的合模力。或者,利用上述曲柄機構7的伸縮長度調整機構來調整活動臺板35和后臺板34的位置。并且,打入裝置所產生的打入力可根據肘式機構43的角度和對肘式機構43進行拉伸所用的推力進行推算,根據這一推算來設定上述肘式機構43的拉伸方法和上述伺服馬達42的力矩。另外,沖擊銷40的中心定位方法是消除沖擊銷40在沖擊銷基座40上的固定狀態,切斷二者之間的連結,使沖擊銷40能夠在沖擊銷基座44的上面自由移動。然后在此狀態下,慎重小心地進行打入動作,一邊檢查確認沖擊銷40的晃動情況,一邊對該沖擊銷40的可分模具36、37進行對接,最終在成形模具30和沖擊銷中心達到一致的狀態下,使沖擊銷40在沖擊銷基座44上進行定位和固定。打入裝置4’也和打入裝置4一樣進行設定。并且,以這樣調整打入高度,作為調整結束。中心定位很簡單,在實際的打入狀態下進行位置固定,所以可靠性高,成本低,操作也很簡便而且迅速。
然后,對上述曲柄機構7進行設定,使聯桿72、73相對于曲臂71的臂部71a呈屈曲狀態,并且驅動上述驅動馬達M1,如圖3所示,設定到能使型坯P下垂到可分模具36、37的腔體內的位置上,完成初始設定工作。
接著,使型坯P連續地從上述擠壓裝置2的十字頭20向下垂落。并且,對驅動馬達M2進行驅動,在可分模具36、37打開的狀態下使合模裝置3向左側(圖1的X方向的左側)移動。
而且,在型坯P被擠壓到規定長度時,伺服馬達M3進行驅動,伺服馬達M3的驅動力經變速器減速后被傳遞到曲柄軸70上。然后,固定在該曲軸70上的曲臂71也隨該曲軸70的轉動而進行轉動,通過聯結銷75、76-5曲臂71的臂部71a相聯結的聯桿72、73分別從曲軸70的中心向外側伸長。隨著該聯桿72、73的伸長,該聯桿72、73通過支承夾具34c、35c使后臺板34和活動臺板35向前后擴張。
然后,活動臺板35沿連接桿32向型坯P接近,并且,隨著前臺板33向后臺板34后方移動,連接桿32本身向后方移動,因此,各可分模具36、37向型坯P接近。而且,最后,可分模具36、37的分割面互相搭接,對型坯P進行夾持。在制作模壓標志的情況下,當該可分模具36、37進行閉合動作時,把模壓標志器L插入。
然后,在合模結束的同時,利用型坯切刀(圖中未示出)開始切割型坯P。
接著,在型坯P被切割結束的同時,伺服馬達M2進行驅動,對裝置主體31進行固定用的球螺母60進行水平移動。隨之,合模裝置3在上述可分模具36、37的合模狀態下向右側(圖1中的X方向的右側)移動,使可分模具36、37離開型坯P,該型坯P通常連續受到上述擠壓裝置2的十字頭20的擠壓。
在該合模裝置3移動結束后,上述馬達M1進行驅動,同時,主基座板5向內側(圖1中Y方向的上側)移動,當移動到規定位置后停止下來,與合模裝置3’進行切換。
另一方面,在型坯P進行切割的同時,打入裝置4開始動作,隨著上述驅動馬達42的驅動,接著,上述肘式機構43的各動作桿43a、43b進行伸長,其上端部上所安裝的沖擊銷基座44的導向凸起44a,沿導向板45的導向槽45a向上升起。于是,沖擊銷40接近于處于合模狀態的可分模具36、37。
接著,沖擊銷40從下部插入已合模的可分模具36、37的插入口,噴出高壓空氣,進行吹塑成形。在該空心成形機1中,打入裝置4由支承板90和91進行支承,該支承板90和91分別與前臺板33和活動臺板35構成一個整體。在此之前的打入裝置4的一連串動作均在合模裝置3的回避所需的移動過程中進行,所以,大大縮短了整個成形周期。
在利用上述打入裝置4進行吹塑(吹氣)時,由于利用沖擊銷40來對成形產品的口部內徑進行成形,所以,基本上不需要在以后進行內徑加工。并且,如上所述,沖擊銷40的插入位置可利用肘式機構43的伸縮等作用來進行調整,可以對成形產品的口部的縫脊進行調整。
在利用該打入裝置4進行吹塑時,上述合模裝置3’在已打開模具30’的狀態下向左側(圖1中X方向的左側)移動,合模裝置3’停止在上述打入裝置2的十字頭20的下方停止下來后,和上述合模裝置3一樣,利用模具30’對型坯P進行夾持,再利用型坯切刀進行切割并打入沖擊銷40,開始吹塑。然后,該合模裝置3’向右側(圖1中X方向的右側)移動。在結束該移動的同時,上述主基座板5向前側(圖1中Y方向的下側)移動,然后,取出裝置H在打開了該卡頭的狀態下向左側(圖1中Y方向的左側)前進,開始準備取出由上述合模裝置3成形的成形產品。
上述主基座板5移動完畢并且上述取出裝置H做好取出準備后,上述合模裝置3的打入裝置4中的吹風,排氣完畢,上述曲柄機構7開始收縮動作,可分模具36、37開始打開動作。
另外,圖10(圖12也是一樣)中的各合模裝置的打入裝置的跳躍動作是指在成形產品的底部為凹進形狀時(例如像一般家庭用洗滌劑瓶那樣,大都是瓶底向上凹進去),在吹氣結束后的排氣過程中或結束后,沖擊(吹氣)銷從插入位置后退,其后退量等于瓶底部凹進部分的尺寸,以免在打開模具時,瓶底的凹進部分免強進行脫模,造成損傷或變形。利用這種跳躍動作,在打開模具時成形產品能夠在沖擊銷的軸向上自由移動,能防止損傷和變形。所以,在成形產品的底部不是向上凹進形狀時,可以省略這一跳躍動作。
然后,在可分模具36、37充分打開后,沖擊銷40在上述肘式機構43進行彎曲的作用下移動到向取出裝置H的卡頭傳遞的位置上,該卡頭把由沖擊銷40支承的成形產品夾住。并且,上述肘式機構43進行彎曲,沖擊銷40和成形產品分離開來,之后,取出裝置H的卡頭進行后退,在取出成形產品后,由合模裝置3進行的整個成形周期即告結束。
由合模裝置3進行的整個成形周期結束后,上述裝置主體31和打入裝置4分別返回初始狀態(裝置主體31向擠壓裝置2的下方移動,打入裝置4的肘式機構43處于彎曲狀態),再次開始新的成形周期。另外,該成形周期的開始也可以與取出裝置H的卡頭后退同時進行。
這樣,由合模裝置3的打入裝置4開始進行新成形周期的吹氣,然后,主基座板5再次向內側(圖1中Y方向的上側)移動。并且,由上述合模裝置3’完成吹氣、排氣工序后,與上述合模裝置3的取出方法一樣,由上述取出裝置H把成形產品取出,于是,由合模裝置3’進行的整個成形周期即告結束。
通過反復進行以上動作,連續地進行產品成形。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1中,上述一對合模裝置3、3’并排設置在該合模裝置3、3’中的模具30、30’的開閉方向上,所以,為取出成形后的產品所用的取出裝置H也可以僅在一側設置一臺。因此,可以形成統一的成形產品取出系統,而且可以大幅度減小設備安裝所需的面積。
再者,上述打入裝置4、4’由上述合模裝置3、3’中的臺板進行支承,而且可從上述模具30、30’的下面把上述沖擊銷40、40’打入。所以,從平面布置上看,絲毫不影響為適應型坯組成變更等而增設擠壓裝置,(參見圖11的2’),以及為制作模壓標志而配置模壓標志器。
另外,打入裝置4、4’與前臺板33、33’和活動臺板35、35’一起構成一個整體,打入裝置4、4’的一連串動作是在合模裝置3、3’的回避移動過程中進行的,所以,能夠大大縮短成形周期。
再者,打入裝置4、4’與前臺板33、33’和活動臺板35、35’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可以提高沖擊銷40、40’打入時的定心精度。
再者,前臺板33、33’和活動臺板35、35’,與打入裝置4、4’的基座板41、41’形成一定的關系,所以,在沖擊銷40、40’進行打入時,臺板33、33’、35、35’和連接桿32、32’上所加的負荷,由于在支承板90、90’、91、91’內作用,反作用力的關系而被抵消,所以,減小了在打入時的負荷,可以相應地減小裝置的體積。
另外,上述空心成形機1,在使可分模具36、36’、37、37’進行開閉的合模裝置3、3’中采用了曲柄機構7、7’,所以,不需要像油壓動作活塞汽缸機構那樣,經常加油壓。因此,與過去的方法相比,可以降低運轉成本,同時,不會產生油壓裝置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再者,由于合模所需的力矩負荷也比較小,所以,可以采用像伺服馬達M3、M3’這樣的力矩小的小型馬達,可以相應地減小裝置的體積。
另外,連接桿32、32’相對于可分模具36、37和36’、37’的中心呈對角配置狀態,可以向可分模具36、37和36’、37’的對接面施加均勻一致的合模力,所以能夠制造出無毛刺的優良空心產品。并且,已安裝上可分模具36、37和36’、37’的前臺板33、33’和活動臺板35、35’,可以減小體積,減輕重量,因此,從整體上看,設備本身可以減小體積,減輕重量也可以節省能源,節省空間。
再者,利用前臺板的固定位置調整機構和曲柄機構的伸縮長度調整機構,使曲柄臂和聯結桿伸長成一條直線的狀態下,可以使可分模具進行合模,所以,不管成形模的尺寸、形狀如何,都可以用均勻的合模力,穩定地進行成形。
圖11表示采用本發明的空心成形機的第2實施方案。圖中,符號1’表示空心成形機;2’表示為適應型坯組成變更而增設的擠壓裝置。另外,本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1,除了合模裝置的回避用的移動機構不同外,其余結構均與上述第1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1相同。所以,在以下的說明中,僅對該移動機構進行說明,其他部分采用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空心成形機1相同的符號,其說明從略。
如圖11所示,在上述空心成形機1中,軌道R、R’沿X方向鋪設在主基座板5上,同時,球螺桿10設置在該軌道R、R’的中間位置上,并且與軌道R、R’平行,由馬達M4進行驅動。在該球螺桿10的球螺母11上設置了配合部12,該配合部12具有在Y方向上進行開口的凹部。
另一方面,各合模裝置3、3’的裝置主體31、31’可以在上述各軌道R、R’上行走。在其下端部設置了配合銷(圖中未示出),該配合銷與上述球螺母11的配合部12相對應。
并且,當上述主基座板5向內側或前(外)側(圖11中的Y方向)移動時,上述裝置主體31、31’的某一個配合銷就與上述配合部12相結合,并被鎖緊,這時,使上述馬達M4進行驅動,可以使該裝置主體31或31’向X方向移動。
本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1’的動作,可以按照圖12所示的動作時間表來進行。該動作時間表,除增加了上述配合凹部12和配合銷結合外,與空心成形機1的動作時間表(參見圖10)相同。
本實施形態的空心成形機1’,如上所述,合模裝置3、3’的回避用的移動機構僅靠馬達M4驅動即可進行移動,所以,除了具有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的空心成形機1中的效果外,還可以進一步減小裝置的體積。
再者,采用本發明的空心成形機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1、1’,還可以在不超過本發明的目的的范圍內,適當地更改其尺寸、形狀等。
例如,在上述各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中,使上述沖擊銷上下移動的肘式機構的屈伸動作,依靠由伺服馬達驅動的球螺桿來進行。但是,使肘式機構進行屈伸的機構也可以采用皮帶機構、齒輪齒條機構等其他形式的機構。
再者,在上述各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中,打入裝置由設置在前臺板和活動臺板上并形成一個整體的支承板來進行支承,但是,也可以由打入裝置連接桿直接進行支承。
另外,上述各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在各合模裝置中采用上述固定位置調整機構和伸縮長度調整機構。但是,也可以只采用其中的某一種機構。并且,在不更改成形模的情況下,也不一定要采用固定位置調整機構或伸縮長度調整機構。
再者,采用本發明的空心成形機中的曲柄機構的驅動源,尤其希望像上述實施形態的空心成形機那樣采用電動馬達,但是,也可以采用由煤油、汽油、重油等燃料來驅動的驅動源。
在采用本發明的空心成形機中,可分成形模具的開閉機構,尤其希望采用上述實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機中的曲柄機構,但是,可分成形模具的開閉機構也可以采用其他機構。
若采用本發明的空心成形機,則可以獲得以下效果。
若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成形機,則由于上述一對合模裝置并排地設置在與該合模裝置的模具開閉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所以,可以僅在這一對合模裝置中的一側設置取出裝置。因此,可以形成統一的成形產品取出系統,并且,與過去相比,可以大幅度減小設備安裝所需的面積。
若采用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成形機,則除了可以獲得上述效果外,還可以獲得這樣的效果,即從平面布置來看,絲毫不會影響為適應型坯組成變更等而增設擠壓裝置,以及為制作模壓標志而配置模壓標志器。
權利要求
1.一種空心成形機,包括擠壓機(2)、一對合模裝置(3、3’),將沖擊銷(40、40’)打入于合模裝置(3、3’)內的模具(30、30’)內的打入裝置(4、4’),通過上述合模裝置(3、3’)的交替轉換,將從上述擠壓機(2)擠出的型坯P加以夾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裝置(4、4’)將沖擊銷(40、40’)加以打入其特征在于合模裝置(3、3’)與該合模裝置(3、3’)上的模具(30、30’)開閉方向為同向排列。
2.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空心成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入裝置(4、4’)由所述的合模裝置(3、3’)上的連接桿或臺板支承,且所述的沖擊銷(40、40’)可從所述的模具(30、30’)下方打入。
全文摘要
一種空心成型機,包括:擠壓機(2)、一對合模裝置(3、3’),將沖擊銷(40、40’)打入于合模裝置(3、3’)內的模具(30、30’)內的打入裝置(4、4’),通過上述合模裝置(3、3’)的交替轉換,將從上述擠壓機(2)擠出的型坯P加以夾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裝置(4、4’)將沖擊銷(40、40’)加以打入其特征在于合模裝置(3、3’)與該合模裝置(3、3’)上的模具(30、30’)開閉方向為同向排列。
文檔編號B29C49/32GK1188709SQ97100418
公開日1998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1997年1月24日
發明者三浦英毅, 金原弘倫 申請人:花王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