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凸緣夾緊自動脫胎翻胎硫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般構件用的緊固件,即具有完全由緊固材料固有變形阻力所產生的夾緊作用的非圓截面的彈性聯接的帶錐形零件,特別是一種裝有內凸緣夾緊裝置和自動脫胎機構的雙凸緣夾緊自動脫胎翻胎硫化機。
翻新輪胎用的硫化機在工作時,由于氣囊 或水胎的內壓使模具所受的張模力常達數十噸至數百噸。對兩半模來說,此張模力是通過布置在模具(或汽套)外緣上的螺桿、卡箍、鎖環等來平衡,或是靠機架上的機械裝置將模具壓緊。目前國內外生產的一種可換模體的氣壓上開式翻胎硫化機,它是具有蒸汽加熱與電加熱兩種形式。其特點是裝有快釋部件,使其內模或外模能迅速更換,可擴大翻胎品種,該機上、下均設有推胎氣筒,使卸胎操作較省力。但是都解決不了內夾緊和自動脫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既有內外緣夾緊裝置,又設有自動脫胎機構的翻胎硫化機。兩半模翻胎硫化機,通常不設中心機構,利用模具中心部位的空間增設機械類夾緊裝置,可以改善模具工作時的受力狀況,提高殼體的剛性,從而達到節約金屬材料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上殼體2固定于機架1的上端,內裝上半模3,下殼體4內裝下半模5和脫胎圈6,并與氣缸7的活塞桿17聯接,實現上下運動,以完成啟、閉模動作。上殼體2和下殼體4內外圓接合平面處均帶有內凸緣,被翻新的輪胎裝入,并合模后,靠外卡板8和內卡板9(共3塊)先后將內外凸緣卡緊完成鎖模程序。內卡板9聯接在挺桿10上,挺桿10的另一端裝有滾輪11,滾輪11位于平面槽形凸輪12的凸輪槽內,該凸輪的旋轉軸線與上殼體2和下殼體4的共同中線相重合。手柄13固定于平面槽形凸輪12的軸端,旋轉手柄13可使內卡板9沿徑向往復移動,完成卡緊與松開的動作。在卡緊狀態下,當平面槽形凸輪12受到沿挺桿10方向來的壓力時,內卡板9自鎖。為減少挺桿10工作時所受的壓力和松開內卡板9時省力,上殼體2和下殼體4的內凸緣的斷面為直角梯形。
本實用新型可以是這樣實現的輪胎硫化完成,內壓卸除后,先旋手柄13使內卡板9松開,再松開外卡板8。氣缸7拉動下殼體4向下運動進行啟模。當下殼體4向下移動一段距離后,與脫胎圈6聯接的頂桿14(3個)下端觸及U形滑板15的上平面,復位彈簧16被壓縮,頂桿14將脫胎圈6頂起完成脫胎動作。U形滑板15可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動,以利于輪胎的裝卸。復位彈簧16的作用是保證在合模過程中,脫胎圈6準確地落入下殼體4內。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1、該機可翻新多種規格、類型的輪胎(包括子午胎);2、該機的重量和現有同類型的硫化機相比,減輕了50%,制造用料可節約45%;3、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由原來的兩人操作,現減少為一人操作。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A向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凸緣B向局部放大圖。
1-機架,2-上殼體,3-上半模,4-下殼體,5-下半模,6-脫胎圈,7-氣缸,8-外卡板,9-內卡板,10-挺桿,11-滾輪,12-凸輪,13-手柄,14-頂桿,15-U形滑板,16-復位彈簧。17-活塞桿。
如圖1所示,上殼體2和下殼體4的內凸緣的斷面為直角梯形,梯形的斜邊的延長線繞殼體軸線所產生的錐面,其錐頂角在160°-164°之間。上殼體2和下殼體4聯結各自內凸緣的環狀帶代替了輪胎硫化時支撐其內口和氣囊(或水胎)的輪輞或脫胎圈6。將輪胎按內徑劃分成若干系列,一臺硫化機可翻新一個系列中不同規格的輪胎,如8.25-20、7.50-20、7.00-20等等。通過配換不同的內模,可滿足不同規格輪胎的外徑和寬度的不同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由機架1,上殼體2,上半模3,下殼體4,下半模5,氣缸7和外卡板8等組成的雙凸緣夾緊自動脫胎翻胎硫化機,其特征在于a、上殼體2固定于機架1的上端,內裝上半模3,下殼體4內裝下半模5和脫胎圈6,并與氣缸7的活塞桿17聯接,上殼體2和下殼體4內外圓接合平面處均帶有內凸緣,內卡板9聯接在挺桿10上,內卡板9卡緊內凸緣,b、脫胎圈6聯接頂桿14,頂桿14的下端觸及U形滑板15的上平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凸緣夾緊自動脫胎翻胎硫化機,其特征在于內凸緣斷面為直角梯形,其斜邊延長線繞殼體軸線旋轉所生成的錐面,其錐頂角在160°-164°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裝有內凸緣夾緊裝置和自動脫胎機構的雙凸緣自動脫胎翻胎硫化機。該機的上殼體2和下殼體4各帶有內凸緣,鎖模時由內卡板9將兩內凸緣卡緊,以平衡部分張模力。脫胎圈6聯接頂桿14,在啟模過程中頂桿14自動將脫胎圈6升起完成脫胎動作。與同類機型相比,能減輕整機重量的50%,節省制造用料45%,節省了人力,降低了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29C35/00GK2063477SQ89219989
公開日1990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1989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1989年11月20日
發明者賈榮顯 申請人:鄭州市模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