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電子電路灌封,具體涉及一種灌封模具及方法。
背景技術:
1、對電子器材進行灌封是強化電子器件的整體性,提高其對外來沖擊、震動的抵抗力,并且避免元件、線路直接暴露,改善器件的防水、防潮性能等指標的有效手段。在需要使用到灌封模具的灌封工藝中,由于固化后的灌封膠與模具表面有較強的附著力,完成灌封作業的電子器材很難從模具中直接取出。即使能夠直接取出,固化后的灌封膠材質較軟,直接強力取出的話很可能損壞電子器材外圍的固化材料,造成灌封失敗。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灌封模具及方法。
2、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灌封模具。
3、所述灌封模具包括:
4、第一模板,具有第一主體部,在所述第一主體部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半膜腔,以及與所述第一半模腔相連通的第一半澆注口;
5、第二模板,具有第二主體部,在所述第二主體部的內部設置有第二半模腔,以及與所述第二半模腔相連通的第二半澆注口;以及
6、脫模機構,
7、其中,所述第一半模腔和所述第二半模腔構造成能夠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合模后共同形成用于容納電路板的模腔,所述第一半澆注口和所述第二半澆注口構造成能夠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合模后共同形成能夠向所述模腔內注入灌封膠以對所述電路板進行灌封的澆注口,所述脫模機構構造成能夠在灌封完成并且灌封膠完全固化后將灌封后所形成的電路板復合體從所述模腔內脫出。
8、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拓展,本發明還提供了以下實施例:
9、所述脫模機構包括第一頂出螺釘和側邊條,所述側邊條被安裝于設置在所述第一半模腔和所述第二半模腔的兩側的側邊條安裝槽內,所述側邊條構造成能夠通過與所述第一頂出螺釘的配合作業將所述電路板復合體從所述第一半模腔或所述第二半模腔內脫出。
10、所述側邊條安裝槽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內的數量均不少于四個,且均為對稱分布。
11、所述側邊條包括第三主體部,連接在所述第三主體部下方的向外延伸并且向內凹陷的曲面頂出部,以及構造為貫穿所述第三主體部的第一螺孔,其中,將所述第一頂出螺釘持續旋入所述第一螺孔,當所述第一頂出螺釘與所述第一模板或所述第二模板相抵接后,所述電路板復合體在所述側邊條和所述第一頂出螺釘所施加的脫模力的作用下能夠完成與所述第一模板或所述第二模板的分離。
12、所述脫模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一頂出螺釘相配合使用的第一電動脫模工具,所述第一電動脫模工具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一電動旋具,其中,所述第一電動旋具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的數量和排布分別與安裝于所述側邊條安裝槽內的側邊條上的所述第一螺孔的數量和排布相對應,且所述第一電動旋具構造成能夠插入所述第一頂出螺釘頭部的內六角空間內從而帶動所述第一頂出螺釘發生旋轉。
13、所述脫模機構包括第二頂出螺釘,在所述第一主體部上貫穿設置有第二螺孔,其中,所述第二頂出螺釘構造成當其持續旋入所述第二螺孔并與所述第二模板相抵接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能夠在所述第二頂出螺釘所施加的脫模力的作用下完成分離。
14、所述脫模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二頂出螺釘相配合使用的第二電動脫模工具,所述第二電動脫模工具包括第二固定支架和第二電動旋具,其中,所述第二電動旋具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的數量和排布分別與所述第二螺孔在所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數量和排布相對應,且所述第二電動旋具構造成能夠插入所述第二頂出螺釘頭部的內六角空間內從而帶動所述第二頂出螺釘發生旋轉。
15、包括固定螺釘以及貫穿設置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上與所述第二螺孔相對應的位置處的第三螺孔,所述第三螺孔的孔徑小于所述第二螺孔的孔徑,并且所述固定螺釘構造成能夠貫穿所述第二螺孔并旋入所述第三螺孔,從而實現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間的固定。
16、所述固定螺釘構造成所述第二電動旋具能夠插入其頭部的內六角空間從而帶動其發生旋轉。
17、包括用于支撐所述電路板處于所述模腔中部的支柱部。
18、所述支柱部包括圓柱狀的第一支柱以及階梯軸狀的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柱被放置于設置在所述第一模腔底部的第一支柱孔內,所述第二支柱被放置于設置在所述第二模腔底部的第二支柱孔內。
19、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灌封方法。
20、所述灌封方法包括:
21、1)將需要灌封的電路板放置于所述第一半模腔或所述第二半模腔內;
22、2)使所述第一膜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完成合模;
23、3)通過所述澆注口完成對所述電路板的灌封作業,并等待至灌封膠固化;
24、4)利用所述脫模機構完成脫模作業。
25、本發明相比于現有技術的優點在于:得益于脫模機構的設置,使得由電路板經過灌封后所形成的電路板復合體能夠方便且無損地由模腔內脫出,從而降低了工作人員脫模作業的工作強度,并且保證了灌封作業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灌封失敗的發生。
1.一種灌封模具,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機構(3)包括第一頂出螺釘(31)和側邊條(32),所述側邊條(32)被安裝于設置在所述第一半模腔(12)和所述第二半模腔(22)的兩側的側邊條安裝槽(14,24)內,所述側邊條(32)構造成能夠通過與所述第一頂出螺釘(31)的配合作業將所述電路板復合體從所述第一半模腔(12)或所述第二半模腔(22)內脫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邊條安裝槽(14,24)在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內的數量均不少于四個,且均為對稱分布。
4.根據權利要2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邊條(32)包括第三主體部(321),連接在所述第三主體部(321)下方的向外延伸并且向內凹陷的曲面頂出部(322),以及構造為貫穿所述第三主體部(321)的第一螺孔(323),其中,將所述第一頂出螺釘(31)持續旋入所述第一螺孔(323),當所述第一頂出螺釘(31)與所述第一模板(1)或所述第二模板(2)相抵接后,所述電路板復合體在所述側邊條(32)和所述第一頂出螺釘(31)所施加的脫模力的作用下能夠完成與所述第一模板(1)或所述第二模板(2)的分離。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機構(3)包括與所述第一頂出螺釘(31)相配合使用的第一電動脫模工具(33),所述第一電動脫模工具(33)包括第一固定支架(331)和第一電動旋具(332),其中,所述第一電動旋具(332)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31)上的數量和排布分別與安裝于所述側邊條安裝槽(14,24)內的側邊條(32)上的所述第一螺孔(323)的數量和排布相對應,且所述第一電動旋具(332)構造成能夠插入所述第一頂出螺釘(31)頭部的內六角空間內從而帶動所述第一頂出螺釘(31)發生旋轉。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機構(3)包括第二頂出螺釘(34),在所述第一主體部(11)上貫穿設置有第二螺孔(15),其中,所述第二頂出螺釘(34)構造成當其持續旋入所述第二螺孔(15)并與所述第二模板(2)相抵接后,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能夠在所述第二頂出螺釘(34)所施加的脫模力的作用下完成分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機構(3)包括與所述第二頂出螺釘(34)相配合使用的第二電動脫模工具(35),所述第二電動脫模工具(35)包括第二固定支架(351)和第二電動旋具(352),其中,所述第二電動旋具(352)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351)上的數量和排布分別與所述第二螺孔(15)在所述第一主體部(11)上的數量和排布相對應,且所述第二電動旋具(352)構造成能夠插入所述第二頂出螺釘(34)頭部的內六角空間內從而帶動所述第二頂出螺釘(34)發生旋轉。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螺釘(5)以及貫穿設置在所述第二主體部(21)上與所述第二螺孔(15)相對應的位置處的第三螺孔(25),所述第三螺孔(25)的孔徑小于所述第二螺孔(15)的孔徑,并且所述固定螺釘(5)構造成能夠貫穿所述第二螺孔(15)并旋入所述第三螺孔(25),從而實現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之間的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釘(5)構造成所述第二電動旋具(352)能夠插入其頭部的內六角空間從而帶動其發生旋轉。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撐所述電路板(4)處于所述模腔中部的支柱部(6)。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6)包括圓柱狀的第一支柱(61)以及階梯軸狀的第二支柱(62),所述第一支柱(61)被放置于設置在所述第一模腔(12)底部的第一支柱孔(17)內,所述第二支柱(62)被放置于設置在所述第二模腔(22)底部的第二支柱孔(27)內。
12.一種灌封方法,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灌封模具來進行,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