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模具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塑料模具加工用注塑機取模機構。
背景技術:
注塑機又名注射成型機或注射機,很多工廠叫啤機,注塑產品叫啤件。它是將熱塑性塑料或熱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種形狀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設備。注塑機按照注射裝置和鎖模裝置的排列方式,可分為立式、臥式和立臥復合式。
注塑機的工作原理與打針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桿(或柱塞)的推力,將已塑化好的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
注塑機不可避免的一項操作流程是將成型后的塑料模具從注塑機上取下,但現有注塑機在取模時往往較為麻煩,人為取模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安全隱患,且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產品的制造效率,減少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塑料模具加工用注塑機取模機構,解決了注塑機取模不方便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塑料模具加工用注塑機取模機構,包括下基座,所述下基座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氣缸,所述氣缸的頂部與移動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移動板的頂部與下隔模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下基座的一側與支撐架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架靠近下基座的一側固定安裝有上基座,所述上基座位于下基座的上方,所述上基座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兩個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遠離上基座的一端與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與下隔模配合使用的上隔模,所述固定板的頂部位于兩個固定柱之間設置有限位環。
優選的,所述下隔模的頂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卡塊,所述下隔模的頂部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兩個卡塊之間,所述凹槽的內部設置有活動板,所述下隔模內壁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遠離下隔模內壁底部的一端與連接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頂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安裝桿,所述安裝桿遠離連接板的一端貫穿下隔模且延伸至下隔模的頂部,所述連接板的頂部位于兩個安裝桿之間固定安裝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遠離連接板的一端貫穿下隔模且延伸至下隔模的頂部與活動板的底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隔模的內部貫穿設置有主流管,所述主流管遠離下隔模的一端依次貫穿上隔模、固定板、限位環和上基座且延伸至上基座的頂部,所述上隔模的內部以主流管為中軸線對稱設置有與卡塊配合使用的卡扣,所述上隔模的底部開設有與卡塊相適配的通孔。
優選的,所述下基座的內部設置有剛性層,所述剛性層的底部設置有減震柱,所述減震柱的表面設置有減震彈簧。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塑料模具加工用注塑機取模機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塑料模具加工用注塑機取模機構,通過主流管、上隔模、下隔模、氣缸的配合使用,使成型后的塑料模具從下隔模內直接彈出,達到便于取模的目的,避免了人工取模,降低了安全隱患的產生,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產品的制造效率。
2、該塑料模具加工用注塑機取模機構,通過下基座內的剛性層增強了注塑機的穩定性,通過減震柱和減震彈簧減小注塑機工作時產生的震動力,避免了機器因震動損壞,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進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下基座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下基座、2氣缸、3移動板、4下隔模、5支撐架、6上基座、7固定柱、8固定板、9上隔模、10限位環、11卡塊、12凹槽、13活動板、14復位彈簧、15連接板、16安裝桿、17連接桿、18主流管、19卡扣、20剛性層、21減震柱、22減震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塑料模具加工用注塑機取模機構,如圖1-2所示,包括下基座1,下基座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氣缸2,氣缸2上升進行塑料模具制造,氣缸2下降可以將成型后的模具取出,氣缸2的頂部與移動板3的底部固定連接,移動板3的頂部與下隔模4的底部固定連接,氣缸2通過移動板3帶動下隔模4上升進行塑料模具制造,下基座1的一側與支撐架5的一側固定連接,支撐架5靠近下基座1的一側固定安裝有上基座6,上基座6位于下基座1的上方,上基座6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兩個固定柱7,固定柱7遠離上基座6的一端與固定板8固定連接,固定柱7將固定板8固定安裝在上基座6的底部,保證固定板8的穩定,固定板8的底部固定安裝有與下隔模4配合使用的上隔模9,固定板8對上隔模9起固定作用,固定板8的頂部位于兩個固定柱7之間設置有限位環10。
如圖1所示,下隔模4的頂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卡塊11,下隔模4的頂部開設有凹槽12,凹槽12用于塑料模具的成型,凹槽12位于兩個卡塊11之間,凹槽12的內部設置有活動板13,活動板13可以將成型后的模具頂出凹槽12內,達到便于取模的目的,下隔模4內壁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復位彈簧14,復位彈簧14遠離下隔模4內壁底部的一端與連接板15的底部固定連接,復位彈簧14帶動連接板15復位,連接板15的頂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安裝桿16,安裝桿16受到擠壓帶動連接板15下降,對復位彈簧14進行壓縮,安裝桿16遠離連接板15的一端貫穿下隔模4且延伸至下隔模4的頂部,連接板15的頂部位于兩個安裝桿16之間固定安裝有連接桿17,連接桿17遠離連接板15的一端貫穿下隔模4且延伸至下隔模4的頂部與活動板13的底部固定連接,連接桿17帶動活動板13移動,將成型的模具頂出。
如圖1所示,上隔模9的內部貫穿設置有主流管18,主流管18將熔融的材料輸送到凹槽12內,進行冷卻成型,主流管18遠離下隔模4的一端依次貫穿上隔模9、固定板8、限位環10和上基座6且延伸至上基座6的頂部,限位環10對主流管18起限制作用,上隔模9的內部以主流管18為中軸線對稱設置有與卡塊11配合使用的卡扣19,上隔模9的底部開設有與卡塊11相適配的通孔,卡塊11卡入卡扣19內時,上隔模9與下隔模4連接,通過主流管18和凹槽12的配合使用進行模具制造。
如圖2所示,下基座1的內部設置有剛性層20,剛性層20增強注塑機的穩定性,剛性層20的底部設置有減震柱21,減震柱21的表面設置有減震彈簧22,減震柱21和減震彈簧22減小注塑機工作時的震動力,避免機器損壞影響模具制造。
綜上所述,該塑料模具加工用注塑機取模機構,通過主流管18、上隔模9、下隔模4、氣缸2的配合使用,使成型后的塑料模具從下隔模4內直接彈出,達到便于取模的目的,避免了人工取模,降低了安全隱患的產生,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產品的制造效率。
并且,通過下基座1內的剛性層20增強了注塑機的穩定性,通過減震柱21和減震彈簧22減小注塑機工作時產生的震動力,避免了機器因震動損壞,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進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工作效率:當需要取模時,外設的控制器控制氣缸2下降,帶動移動板3和下隔模4下降,使卡塊11與卡扣19分離,從而將下隔模4與上隔模9分離,下隔模4內的復位彈簧14帶動連接板15復位上升,將安裝桿16伸出下隔模4內,同時連接桿17帶動活動板13將成型的塑料模具頂出凹槽12內,從而達到便于取模的目的。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