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內飾件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內飾件用加工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內飾件一般是指轎車車廂的隔板、門內裝飾板、儀表板總成、扶手、地毯等零部件和材料。相對于車上其它部件而言,它們對車輛的運行性能沒有什么影響,但其面目一覽無遺,代表了整部車子的形象,孰優孰劣,決定著轎車的聲譽和檔次,決定著人們選擇轎車的意向。另外,對于轎車來講,雖然內飾件只是一些輔助性的零配件,但它們要承擔起減振、隔熱、吸音和遮音等功能,對轎車的舒適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于汽車內飾件,其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液壓機對內飾件進行加熱以及壓制成型,而傳統的液壓機在對內飾件進行加熱的過程中,其采用的是單個上料板,在加工的過程中,需要先將上料板從液壓機內移出后,將帶加熱的內飾件鋪在上料板上,再將上料板送入液壓機內進行加熱加工,待加工完后,將裝有加熱好的內飾件的上料板再次從液壓機內取出后,送至裝有成型模具的另一臺液壓機進行壓制成型,待成型好后,才能再將第二批內飾件放在上料板上進行再加工。而上述這種加工模式,在兩批內飾件加工的中間有一段時間間隔,即下一批內飾件必須要等上一批內飾件加熱及壓制成型完成后方可進行上料,因此無法實現連續化生產,工作效率不高;另外,傳統的上料框架其工作過程為:首先,需要使用上壓板將上料框架向下壓,達到加熱的位置,在加熱完成后,需要使用復位缸驅動上料框架上升至初始位置,非常的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內飾件用加工系統,能夠有效的縮短兩批內飾件加工之間的時間間隔,實現連續化生產。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汽車內飾件用加工系統,其創新點在于:該加工系統用于對汽車內飾件進行加熱及壓制成型,包括并列分布的加熱機構及壓制機構,且在加熱機構與壓制機構之間留有容物料進行水平方向轉換的間隙。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機構包括
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橫梁A、上活動塊A、上壓板A、下加熱平臺及下底座A,在上橫梁A與下底座A之間設置有四個呈矩形狀分布的立柱A,所述上活動塊A套裝在四個立柱A上,并可由上驅動缸A驅動進行上下往復運動;所述上橫梁A與下底座A之間還設置有一上料機構,該上料機構包括一通過復位機構安裝在下底座上的上料框架,且該上料框架位于下加熱平臺的上方,在上料框架上安裝有上、下設置且可水平抽出的上 上料板、下 上料板;在上料框架的內側壁上具有兩對與上料板一一對應的上下分布的導軌A,同時在上料板的兩端具有數個與導軌A相配合的導向輪;
所述復位機構具體為:在上料框架的外側端的兩端具有兩對對稱設置的安裝座,在安裝座上具有一上下貫穿安裝座的通孔,同時在下底座A的上端具有與安裝座一一對應的導向柱,在導向柱上套裝有一復位彈簧,且復位彈簧的一端抵在導向柱的底端,另一端抵在安裝座的下端;
所述上活動塊的底端還安裝有一壓緊上料板的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所述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位于上壓板的旁側并位于上料板的上方,且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與上料框架之間錯開設置,所述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的下端超出上壓板一個上料板的厚度。
進一步的,所述壓制機構包括
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橫梁B、上活動塊B及下底座B,在上橫梁B與下底座B 之間設置有四個呈矩形狀分布的立柱B,所述上活動塊B套裝在四個立柱B上,并可由上驅動缸B驅動進行上下往復運動,在上活動塊B的底端具有一列并列設置的容上成型模具安裝的T字形安裝槽A,在下底座B的上端具有一列并列設置的容下成型模具安裝的T字形安裝槽B,所述上活動塊B與下底座B之間還設置有一接料機構;
所述接料機構包括一接料支架,該接料支架與加熱機構相對應,在接料支架的內側壁上具有兩對上下分布的導軌B。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柱穿過安裝座上的通孔后與限位塊通過螺釘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對傳統的上料機構進行改進,采用上下設置的兩個上料板,可以在同一側進行上下料,有效的節省空間,在進行加熱時,第一批內飾件放在其中一個上料板送入液壓機內進行加熱,另一個上料板可抽出將下一批的內飾件提前裝好,這樣,在第一批內飾件加熱好后,將對應的上料板抽出,并可直接將另一個裝好內飾件的上料板送入液壓機內進行加熱,從而省去了兩批內飾件之間上料與下料的時間間隔,實現連續化生產,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通過對壓制機構作對應的調整,通過設置一與上料框架相對應的接料支架,一個上料板在進行加熱時,另一個裝有已經加熱好的內飾件的上料板可直接送入壓制機構進行壓制成型,從而同時進行上一批內飾件的壓制成型以及下一批內飾件的加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導向柱與復位彈簧的固定方式,在加熱后,上活動塊上行后,上料框架在復位彈簧的彈性作用下進行自動復位,無需另外的驅動機構驅動,非常的方便。
通過對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的厚度以及位置進行控制,使得該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能夠在位于上端的上料板進行工作時給其提供額外向下的壓力,能夠將上端的上料板能夠達到設定的加工位置,而在位于下端的下料板進行工作時,剛好位于上活動塊A與下端的下料板之間,這樣保證在驅動缸的同一行程下,上、下兩個上料板均能達到同一加工位置。
在本實用新型中,導向柱的上端通過設置一限位塊固定,從而可以對安裝座的上行程進行限制,避免在復位時,安裝座彈出導向柱外,影響生產的順利進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汽車內飾件用加工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加熱機構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加熱機構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加熱機構的導向輪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加熱機構的導向柱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上 上料板工作時的狀態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下 上料板工作時的狀態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壓制機構的正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壓制機構的側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接料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如圖1-圖10所示的一種汽車內飾件用加工系統,該加工系統用于對汽車內飾件進行加熱及壓制成型,包括并列分布的加熱機構及壓制機構。
如圖2、圖3所示的示意圖可知,加熱機構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橫梁A1、上活動塊A2、上壓板A3、下加熱平臺4及下底座A5。
在上橫梁A1與下底座A5之間設置有四個呈矩形狀分布的立柱A6,上活動塊A2套裝在四個立柱A6上,并可由上驅動缸A7驅動進行上下往復運動,在上橫梁A1與下底座A5之間還設置有一上料機構。
該上料機構包括一通過復位機構安裝在下底座上的上料框架10,且該上料框架10位于下加熱平臺4的上方,在上料框架10上安裝有上、下設置且可水平抽出的上 上料板8、下 上料板9,在上料框架10的內側壁上具有兩對與上料板一一對應的上下分布的導軌,同時在上料板的兩端具有數個與導軌相配合的導向輪11,如圖4所示。
如圖5所示的示意圖可知,復位機構為:在上料框架10的外側端的兩端具有兩對對稱設置的安裝座12,在安裝座12上具有一上下貫穿安裝座的通孔,同時在下底座A5的上端具有與安裝座12一一對應的導向柱13,在導向柱13上套裝有一復位彈簧14,且復位彈簧14的一端抵在導向柱13的底端,復位彈簧14的另一端抵在安裝座12的下端。
導向柱13穿過安裝座12上的通孔后與限位塊15通過螺釘16固定。導向柱13的上端通過設置一限位塊15固定,從而可以對安裝座12的上行程進行限制,避免在復位時,安裝座12由于復位彈簧14的作用而彈出導向柱13外,影響生產的順利進行。
在上活動塊的底端還安裝有一壓緊上料板的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20,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20位于上壓板的旁側并位于上料板的上方,且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20與上料框架10之間錯開設置。
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20的下端超出上壓板6的下端一個上料板的厚度。通過對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20的厚度以及位置進行控制,使得該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能夠在位于上端的上料板進行工作時給其提供額外向下的壓力,能夠將上端的上料板能夠達到設定的加工位置,而在位于下端的下料板進行工作時,剛好位于上活動塊A與下端的下料板之間,這樣保證在驅動缸的同一行程下,上、下兩個上料板均能達到同一加工位置,如圖6、圖7所示。
如圖8、圖9所示的示意圖可知,壓制機構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橫梁B20、上活動塊B21及下底座B22,在上橫梁B20與下底座B 22之間設置有四個呈矩形狀分布的立柱B23,上活動塊B21套裝在四個立柱B23上,并可由上驅動缸B24驅動進行上下往復運動,在上活動塊B21的底端具有一列并列設置的容上成型模具安裝的T字形安裝槽A25,在下底座B22的上端具有一列并列設置的容下成型模具安裝的T字形安裝槽B26,在上活動塊B21與下底座B22之間還設置有一接料機構。
如圖10所示的示意圖可知,接料機構包括一接料支架27,該接料支架27與上料框架10相對應,在接料支架27的內側壁上具有兩對與上 上料板8、下 上料板9一一對應的上下分布的導軌B,且導軌B與對應的導軌A相一一齊平。通過設置一與上料框架10相對應的接料支架27,一個上料板在進行加熱時,另一個裝有已經加熱好的內飾件的上料板可直接送入壓制機構進行壓制成型,從而同時進行上一批內飾件的壓制成型以及下一批內飾件的加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在進行加工時,首先,將上 上料板8、下 上料板9均從液壓機內取出,然后將第一批內飾件放在上 上料板8后,將上 上料板8推送至液壓機內,然后由上驅動缸A7驅動上活動塊A2下行,而隨著上活動塊A2的下行,上料板高度補償壓塊會先碰觸到上 上料板8,并將上 上料板8下壓,直至達到設定的加工位置,如圖6所示,然后由下加熱平臺4對內飾件進行加熱,在加熱的過程中,由工作人員將第二批內飾件鋪在下 上料板9上,待第一批內飾件加工后,由上驅動缸A7驅動上活動塊A2上行,然后料支架10在復位彈簧14的作用下上行復位,再由工作人員將上 上料板8拉出,并送至壓制機構處,與接料支架27上對應高度的導軌B實現對接,待上 上料板8在導軌B上移動至對應的位置后,通過上驅動缸B24驅動上活動塊B21下行,利用上活動塊B21及下底座B22上安裝的上、下成型模具對上 上料板8上的內飾件進行壓制成型,在將上 上料板8送至壓制機構處進行壓制成型的同時,將下 上料板9推送進液壓機內進行加熱,兩個上料板在加熱機構與壓制機構之間進行來回的切換,如此反復。
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