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管件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管接頭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技術水平也不斷人性化,為了節約用地,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尤其在衛生間使用塑料管會產生噪音。傳統的傳統的45°斜直連接管為兩件主體,注塑加工時模具采用兩個模具將連接管分為兩部分進行注塑,一方面由于連接管需要匹配連接,因此對兩部分管件模具的精度要求也比較高,分體注塑增加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分體的斜直管兩端用粘接方式連接而成,人工粘接會造成粘接不均勻,留下滲漏隱患,而產生漏水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分體式45°斜直連接管生產成本高以及人工粘接存在滲漏隱患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管接頭的注塑模具,采用注塑一體成型,將原有分體粘接的斜直管改進為帶有微小圓弧型結構的斜彎管,從而達到節省成本,避免滲漏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要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管接頭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芯棒組件,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間形成與所述管接頭外形匹配的型腔,所述芯棒組件包括第一型套、第一下芯子、第二型套、第二下芯子和彎芯棒,所述第一型套和第一下芯子上下對正,所述彎芯棒一端具有與所述第一下芯子外壁匹配的第一凹形面,所述第一下芯子靠在所述第一凹形面內,所述第二型套套設在所述彎芯棒另一端,所述第二下芯子位于所述第二型套的下方,且所述第二下芯子的頂部設有與所述彎芯棒外凸面匹配的第二凹形面,所述第二型套和第二下芯子上下對接,且彎芯棒靠在所述第二凹形面內,所述彎芯棒為圓弧結構,且所述彎芯棒沿所述圓弧結構的圓弧方向的虛擬延長端從第二型套形成的管接頭的內孔內穿出。虛擬延長端是指為了表述清楚結構而假設的延長端,實際結構中并不存在該延長端,所述第一型套、第一下芯子、第二型套、第二下芯子和彎芯棒拼接形成與管接頭內孔匹配的形狀。
進一步,為了保證第二型套與彎芯棒和第二下芯子的相對位置,所述彎芯棒和第二下芯子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型套底面匹配的凹凸限位結構。通過凹凸限位結構進行限位,避免軸向的轉動。
進一步,為了便于彎芯棒的旋出,所述彎芯棒包括一體連接的圓弧部和直柱部,所述直柱部的外徑小于所述圓弧部的外徑。直柱部的外徑小于圓弧部的外徑,一方面使旋出時直柱部與管接頭的內壁減少干涉,便于快速旋出,另一方面便于彎芯棒旋出時外部夾持工具的夾持,直管部伸出第二型套。
在開模具時首先將上模和下模打開,然后將第一型套和第二型套從注塑連接頭的上部抽掉,接著將第一下芯子和第二下芯子從注塑連接頭的下部抽出,最后將彎芯棒從設有第二型套的管接頭的內孔中旋轉出來,完成管接頭的開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管接頭的注塑模具,提供了一種模具應用的新思路,通過彎芯棒的設置,芯棒取出采用旋轉的方式,使采用注塑一體成型管接頭生產具備了可能性,降低了管接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通過采用注塑模具提高了管接頭的密封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斜直管抽取芯棒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模具的各個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模具的各個部件的拼接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模具各個部件取出過程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具注塑成型的管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芯棒組件,1、第一型套,2、第一下芯子,3、第二型套,4、第二下芯子,4-1、第二凹形面,5、彎芯棒,5-1、第一凹形面,5-2、圓弧部,5-3、直柱部,6、虛擬延長端,7、凹凸限位結構,200、管接頭,21、立管,22、斜彎管。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此圖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原有的斜直管的方式無法直接采用注塑一體成型的方式進行生產,如圖1所示,由于注塑時管內部要插入芯棒,如果是斜直管,在取出斜直管內的芯棒時需要沿管的直線延伸方向向外拉芯棒,由于延伸方向受到主管管壁的阻擋無法將芯棒取出,箭頭表示芯棒的拉出方向,虛線表示斜直管的延伸方向。
本專利的模具采用彎芯棒5,將直線的拉出轉化為圓弧方向的旋轉,通過旋轉的方式取出芯棒。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管接頭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芯棒組件100,上模和下模之間形成與管接頭200外形匹配的型腔,芯棒組件100包括第一型套1、第一下芯子2、第二型套3、第二下芯子4和彎芯棒5,所述第一型套1和第一下芯子2上下對正,所述彎芯棒5一端具有與所述第一下芯子2外壁匹配的第一凹形面5-1,所述第一下芯子2靠在所述第一凹形面5-1內,所述第二型套3套設在所述彎芯棒5另一端,所述第二下芯子4位于所述第二型套3的下方,且所述第二下芯子4的頂部設有與所述彎芯棒5外凸面匹配的第二凹形面4-1,所述第二型套3和第二下芯子4上下對接,且彎芯棒5靠在所述第二凹形面4-1內,所述彎芯棒5為圓弧結構,且所述彎芯棒5沿所述圓弧結構的圓弧方向的虛擬延長端6從第二型套3形成的管接頭200的內孔內穿出。虛擬延長端6是指為了表述清楚結構而假設的延長端,實際結構中并不存在該延長端,所述第一型套1、第一下芯子2、第二型套3、第二下芯子4和彎芯棒5拼接形成與管接頭200內孔匹配的形狀,為了保證第二型套3與彎芯棒5和第二下芯子4的相對位置,所述彎芯棒5和第二下芯子4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型套3底面匹配的凹凸限位結構7,所述彎芯棒5包括一體連接的圓弧部5-2和直柱部5-3,所述直柱部5-3的外徑小于所述圓弧部5-2的外徑。
如圖4所示,開模時,首先將上模和下模打開,然后將第一型套1和第二型套3從注塑連接頭200的上部抽掉,接著將第一下芯子2和第二下芯子4從注塑連接頭200的下部抽出,最后將彎芯棒5從設有第二型套3的管接頭200的內孔中旋轉出來,完成管接頭200的開模,圖中箭頭表示模具各個結構的運動方向。
如圖5所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模具注塑成型的管接頭200,包括兩個立管21和設置在兩立管21之間的斜彎管22,所述斜彎管22為圓弧形結構,且所述圓弧結構一端沿所述圓弧結構的圓弧方向的虛擬延長端6從同側立管21的內孔內穿出。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的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