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其結構包括A模板和B模板,A模板和B模板之間設置有A模仁和B模仁,A模仁的一側面與B模仁的一側面配合形成模腔,A模仁的其他側面與B模仁的其他側面均設置有多個凹槽,A模仁與A模板之間設置有第一隔熱板,B模仁與B模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隔熱板。隔熱板能夠有效阻礙模仁熱量向模板的傳遞,減少模仁熱量的散失,使加熱時模溫上升速度快,加熱后模溫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另外,凹槽中的空氣由于導熱系數較低,進一步減少模仁熱量的流失,加速模溫的上升,也有助于使模溫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提高塑膠熔料在模腔內的流動性,增強金屬與塑膠的連接強度,提高產品的質量。
【專利說明】 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嵌件注塑成型過程中,為能夠更好地融合金屬材質和塑膠材質,使成型的產品更輕更薄,人們將NMT技術(Nano Molding Technology)應用在嵌件注塑工藝中,NMT技術是通過T處理技術在金屬表面形成納米級的凹坑,使塑膠熔料通過注塑進入納米級的凹坑內,進而使塑膠與金屬緊密、牢固的連接在一起。由于NMT技術不僅能夠提高塑膠材質與金屬材質的結合強度,增加產品的強度,使產品更薄、更強、成本更低,并且能夠簡化、縮短制造工藝過程,安全、可靠、可回收,因此,該技術廣泛的應用在模具制造行業中。
[0003]NMT工藝對模溫的要求較為嚴格,需要模溫加熱快速,并且需要模具溫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例如:恒溫在130-140度范圍,可使金屬與塑膠的粘接性較強。然而由于模具是由金屬材質制成,其具有較高的導熱系數,因此模具的模溫不易保持在一定的恒溫狀態,這樣就降低了塑膠熔料的流動性,使金屬與塑膠不能充分接觸,降低其粘接性,容易使成型后的產品中的金屬與塑膠脫離,甚至脫落,嚴重影響產品的品質;另外,現有模具的模溫加熱較為緩慢,同樣降低塑膠的流動性,降低金屬與塑膠的粘接性。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該模具的模溫升溫速度快,能夠將模溫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而提高塑膠熔料的流動性,增加金屬與塑膠的粘接性,增強金屬與塑膠的連接強度,提升產品品質。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提供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包括A模板和B模板,所述A模板和所述B模板之間設置有A模仁和B模仁,所述A模仁靠近所述A模板設置,所述B模仁靠近所述B模板設置,所述A模仁的一側面與所述B模仁的一側面配合形成模腔,所述A模仁的其他側面與所述B模仁的其他側面均設置有多個凹槽,所述A模仁與所述A模板之間設置有第一隔熱板,所述B模仁與所述B模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隔熱板。
[0007]其中,所述第二隔熱板內嵌有金屬隔熱介子。
[0008]其中,所述金屬隔熱介子沿所述第二隔熱板的厚度方向貫穿所述第二隔熱板。
[0009]其中,所述A模仁與所述B模仁內均設置有若干根加熱棒。
[0010]其中,所述若干根加熱棒設置于所述模腔的兩側。
[0011]其中,所述A模仁內設置有兩根加熱棒,所述B模仁內設置有四根加熱棒。
[0012]其中,所述第一隔熱板與所述第二隔熱板均設置為厚度為4?6mm的隔熱板。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的改善模溫的模具,包括A模板和B模板,A模板和B模板之間設置有A模仁和B模仁,A模仁靠近A模板設置,B模仁靠近B模板設置,A模仁的一側面與B模仁的一側面配合形成模腔,A模仁的其他側面與B模仁的其他側面均設置有多個凹槽,A模仁與A模板之間設置有第一隔熱板,B模仁與B模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隔熱板。由于第一隔熱板與第二隔熱板能夠有效阻礙模仁熱量向模板的傳遞,大大減少模仁熱量的散失,使模具加熱時模溫上升速度快,加熱后使模溫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另外,A模仁與B模仁上設置有多個凹槽,這些凹槽中的空氣由于導熱系數較低,進一步減少模仁熱量的流失,不僅加速模溫的上升,也有助于使模溫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提高塑膠熔料在模腔內的流動性,增強金屬與塑膠的連接強度,提高產品的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隔熱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1和圖2中包括有:
[0018]A模板1、B模板2、A模仁3、B模仁4、模腔5、凹槽6、第一隔熱板7、第二隔熱板8、金屬隔熱介子9、加熱棒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0]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的具體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A模板和B模板2,A模板I與B模板2之間設置有A模仁3、B模仁4,A模仁3靠近A模板I,B模仁4靠近B模板2,B模板2的一側設置有B模仁4,所述A模仁3的一側面與所述B模仁4的一側面配合形成模腔5,模腔5的形狀與所成型的產品的形狀相同,A模仁3的其他側面與B模仁4的其他側面均設置有多個凹槽6,這些凹槽6中的空氣由于導熱系數較低,能夠有效減少模仁熱量的流失,使模具在加熱時模溫上升速度快,加熱后使模溫能夠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增加塑膠熔料的流動性,在NMT工藝中,提高金屬與塑膠的粘接性,保證產品質量。
[0021 ] 如圖1所示,A模仁3與A模板I之間設置有第一隔熱板7,B模仁4與B模板2之間設置有第二隔熱板8,由于第一隔熱板7與第二隔熱板8的導熱系數較低,能夠阻礙熱量的傳遞,使模仁的熱量不易傳導至模板上,進一步減少模仁熱量的散失,確保模具加熱時模溫上升速度快,在加熱后保持模溫基本不變,在NMT工藝中,提高金屬與塑膠的粘接性,有效防止成型后產品中的金屬與塑膠地脫離,保證產品質量。另外,第一隔熱板7與第二隔熱板8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抗壓性能,能夠承受較大的合模壓力。
[0022]進一步的,第一隔熱板7的形狀、尺寸與A模板I相當,第二隔熱板8的形狀、尺寸和B模板2的相當,提高隔熱性能。其中,第一隔熱板7與第二隔熱板8的厚度均設置為4?6mm,優選的,其厚度為5mm,在保證合模強度和隔熱效果的條件下,減少材料的浪費。第一隔熱板7與第二隔熱板8的結構簡單,易加工制造,成本低。
[0023]進一步的,第二隔熱板8內嵌有金屬隔熱介子9,金屬隔熱介子9沿第二隔熱板8的厚度方向貫穿第二隔熱板8,如圖2所示,并且金屬隔熱介子9集中設置于第二隔熱板8的中心位置。金屬隔熱介子9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第二隔熱板8的隔熱性,還增強第二隔熱板8的機械強度、抗壓強度,使金屬隔熱介子9能夠使第二隔熱板8承受更大的合模壓力,保證合模壓力的穩定性。
[0024]如圖1所示,A模仁3與B模仁4內均設置有若干根加熱棒10,若干根加熱棒10設置于模腔5的兩側,根據實際情況,可在B模仁4中多增加幾根加熱棒10,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的,A模仁3內設置有兩根加熱棒10,B模仁4內設置有四根加熱棒10。加熱棒10的設置能夠快速使模溫升高,再由于第一隔熱板7和第二隔熱板8較好隔熱效果,進一步實現模溫的快速升溫,并保證模溫的恒定性,在較高的恒定溫度下,塑膠熔料的流動性好,使金屬與塑膠充分接觸,提高金屬與塑膠的粘接性、牢固性,提升產品品質。
[0025]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A模板和B模板,所述A模板和所述B模板之間設置有A模仁和B模仁,所述A模仁靠近所述A模板設置,所述B模仁靠近所述B模板設置,所述A模仁的一側面與所述B模仁的一側面配合形成模腔,所述A模仁的其他側面與所述B模仁的其他側面均設置有多個凹槽,所述A模仁與所述A模板之間設置有第一隔熱板,所述B模仁與所述B模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隔熱板。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熱板內嵌有金屬隔熱介子。
3.根據權利要求1的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隔熱介子沿所述第二隔熱板的厚度方向貫穿所述第二隔熱板。
4.根據權利要求1的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A模仁與所述B模仁內均設置有若干根加熱棒。
5.根據權利要求4的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根加熱棒設置于所述模腔的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1的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A模仁內設置有兩根加熱棒,所述B模仁內設置有四根加熱棒。
7.根據權利要求1的一種改善模溫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熱板與所述第二隔熱板均設置為厚度為4?6_的隔熱板。
【文檔編號】B29C45/73GK203994457SQ201420280826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鄧集平 申請人:東莞譽銘新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