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行位頂針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行位頂針機構,包括鏟機以及與鏟機滑動配合的行位,行位上與鏟機滑動配合側面為第一斜面,與第一斜面相背的行位另一側面上設有用于注塑形成注塑件的膠位,鏟機上與行位滑動配合的側面為第二斜面,所述行位開有至少兩個橫向的通槽,各通槽間隔設置并在行位上均布;各通槽配有限位塊、頂針、墊片和彈簧;限位塊插裝固定于通槽內,由第一斜面向外伸出;所述頂針插裝于通槽內,與通槽滑動配合,該頂針的一端與膠位相抵;所述彈簧位于通槽內且位于限位塊和頂針之間,彈簧的一端經過墊片后與限位塊相抵,彈簧的另一端與頂針的另一端相抵。本實用新型保證行位的膠位較深時注塑件能順利出模,防止注塑件粘模或防止注塑件被行位拖傷。
【專利說明】一種行位頂針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結構,具體涉及一種行位頂針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很多塑膠產品(或稱注塑件)都需要設計行位才能脫模。當產品有較深的筋肉或膠柱時,行位出模會拖傷產品或導致產品粘行位,雖然增加行位上膠位的斜度可以減弱拖傷產品或導致產品粘行位的程度,但受產品本身的結構限制與模具的加工工藝出發,行位膠位的出模斜度又不能拔太大。而且,增加斜度也不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筋骨較深時,斜度也是有一定的范圍限制。因此,行位出模會拖傷產品或導致產品粘行位的問題一直難以得到解決,現有的解決方法不能適配各種不同結構的產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行位頂針機構,保證行位的膠位較深時注塑件能順利出模,同時可調節頂針的位置以適應不同結構注塑件的需要。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行位頂針機構,包括鏟機以及與鏟機滑動配合的行位,行位上與鏟機滑動配合側面為第一斜面,與第一斜面相背的行位另一側面上設有用于注塑形成注塑件的膠位,鏟機上與行位滑動配合的側面為第二斜面,所述行位開有至少兩個橫向的通槽,各通槽間隔設置并在行位上均布;各通槽配有限位塊、頂針、墊片和彈簧;所述限位塊插裝固定于通槽內,由第一斜面向外伸出;所述頂針插裝于通槽內,與通槽滑動配合,該頂針的一端與膠位相抵;所述彈簧位于通槽內且位于限位塊和頂針之間,彈簧的一端經過墊片后與限位塊相抵,彈簧的另一端與頂針的另一端相抵;所述第二斜面上開有用于容納限位塊的缺口,該缺口與所述頂針的一端相抵;與所述第一斜面垂直的行位側壁上開有供墊片穿過的插槽,插槽與墊片的位置對應,該插槽與通槽連通。
[0006]優選地,所述頂針與膠位相抵的一端設有網紋。
[0007]優選地,所述限位塊與缺口相抵的一端設為圓頭。
[0008]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本實用新型的行位橫向移動前,鏟機先上移騰出行位橫向移動的空間,當行位橫向移動后,行位的膠位脫離注塑件,而頂針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仍抵持于注塑件,因此可防止行位移動時拖傷注塑件,或者防止注塑件粘在行位的膠位上,實現注塑件的順利出模。而且,可根據注塑件的結構特征,對本實用新型的多個通槽中對應配置限位塊、墊片、彈簧和頂針,使頂針的伸出端恰好與注塑件上的合適位置相抵,藉此來適應各種結構的注塑件產品,也進一步利于注塑件的脫模。同時,通過選擇不同厚度的墊片,則可調節彈簧頂在頂針上的彈力,進而調節頂針伸出膠位的長度,以增加或縮短頂針頂壓在注塑件上時間的長短,進一步適配了各種不同結構的注塑件,也適配了各種不同的注塑要求。[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行位頂針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鏟機;11、第二斜面;111、缺口 ;2、行位;21、第一斜面;22、膠位;23、通
槽;24、插槽;3、限位塊;4、頂針;41、網紋;5、墊片;6、彈簧;7、注塑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所示的一種行位頂針機構,包括鏟機I以及與鏟機I滑動配合的行位2,行位2上與鏟機I滑動配合側面為第一斜面21,與第一斜面21相背的行位2另一側面上設有用于注塑形成注塑件7的膠位22,鏟機I上與行位2滑動配合的側面為第二斜面11,行位2開有至少兩個橫向的通槽23,各通槽23間隔設置并在行位2上均布。
[0014]各通槽23配有限位塊3、頂針4、墊片5和彈簧6 ;限位塊3插裝固定于通槽23內,由第一斜面21向外伸出;頂針4插裝于通槽23內,與通槽23滑動配合,該頂針4的一端與膠位22相抵;彈簧6位于通槽23內且位于限位塊3和頂針4之間,彈簧6的一端經過墊片5后與限位塊3相抵,彈簧6的另一端與頂針4的另一端相抵;第二斜面11上開有用于容納限位塊3的缺口 111,該缺口 111與頂針4的一端相抵;與第一斜面21垂直的行位2側壁上開有供墊片5穿過的插槽24,插槽24與墊片5的位置對應,該插槽24與通槽23連通。
[0015]行位2橫向移動前,鏟機I先上移騰出行位2橫向移動的空間,當行位2橫向移動后,行位2的膠位22脫離注塑件7,而頂針4在彈簧6的彈力作用下仍抵持于注塑件7,因此可防止行位2移動時拖傷注塑件7,或者防止注塑件7粘在行位2的膠位22上,實現注塑件7的順利出模。而且,可根據注塑件7的結構特征,對本實用新型的多個通槽23中對應配置限位塊3、墊片5、彈簧6和頂針4,使頂針4的伸出端恰好與注塑件7上的合適位置相抵,藉此來適應各種結構的注塑件7產品。同時,通過選擇不同厚度的墊片5,則可通過插槽24來插入該不同厚度的墊片5,來調節彈簧6頂在頂針4上的彈力,進而調節頂針4伸出膠位22的長度,以增加或縮短頂針4頂壓在注塑件7上時間的長短,進一步適配了各種不同結構的注塑件7,也適配了各種不同注塑件的注塑時間、出模時間要求。
[0016]為進一步避免頂針4與注塑件7發生粘合,頂針4與膠位22相抵的一端設有網紋41。為避免缺口 111與限位塊3發生碰撞,限位塊3與缺口 111相抵的一端設為圓頭。
[0017]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行位頂針機構,包括鏟機以及與鏟機滑動配合的行位,行位上與鏟機滑動配合側面為第一斜面,與第一斜面相背的行位另一側面上設有用于注塑形成注塑件的膠位,鏟機上與行位滑動配合的側面為第二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開有至少兩個橫向的通槽,各通槽間隔設置并在行位上均布;各通槽配有限位塊、頂針、墊片和彈簧;所述限位塊插裝固定于通槽內,由第一斜面向外伸出;所述頂針插裝于通槽內,與通槽滑動配合,該頂針的一端與膠位相抵;所述彈簧位于通槽內且位于限位塊和頂針之間,彈簧的一端經過墊片后與限位塊相抵,彈簧的另一端與頂針的另一端相抵;所述第二斜面上開有用于容納限位塊的缺口,該缺口與所述頂針的一端相抵;與所述第一斜面垂直的行位側壁上開有供墊片穿過的插槽,插槽與墊片的位置對應,該插槽與通槽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頂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與膠位相抵的一端設有網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位頂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與缺口相抵的一端設為圓頭。
【文檔編號】B29C45/40GK203665875SQ201320851377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楊鐳 申請人:迅興塑膠模具(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