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包括下模(2)、中模(3)及中模型環(6)、上模(4)和芯模(5)。中模型環(6)與芯模(5)共同構成硅橡膠套(1)的型腔(15),所述型腔(15)上下兩端出口處均設有一定間隙,中模型環(6)底端與芯模(5)底端之間設有澆道(16);下模(2)與中模(3)之間、中模(3)與上模(4)之間、芯模(5)與上模(4)之間均為活動連接。利用本實用新型可以避免在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的外圓周面和上下端面出現分型面,保證了硅橡膠套成型產品的外觀質量,提高了產品合格率,具有結構簡單、開模及脫模方便等突出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I為日常生活用品,其外徑較大,高度較高,且一端壁厚較另一端厚。該橡膠套I是采用液體硅橡膠并通過模具注射高溫硫化成型,現有的生產模具所生產出來的該產品由于在外圓周面和兩端面均存在分型面,達不到該產品合格的外觀要求;而且脫模困難,很容易導致產品脫模時損傷,從而使得產品合格率偏低,生產成本偏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避免在成型產品的外圓周面和兩端面存在分型面,提升產品的外觀質量,并且脫模容易,產品合格率高。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包括下模、中模及中模型環、上模和芯模;所述的中模型環與芯模共同構成硅橡膠套的型腔,所述型腔上下兩端出口處均設有一定間隙,所述的中模型環底端與芯模底端之間設有澆道;所述的下模與中模活動連接,所述的中模與上模活動連接,所述的芯模與上模活動連接。
[0005]優選地,所述型腔上端出口處的間隙為0.1-0.5mm。
[0006]優選地,所述型腔的下端出口處的間隙為0.05—0.15mm。
[0007]優選地,所述的中模型環頂部凸起的底端在型腔上端出口處設置R0.2-R0.5mm的倒圓角。
[0008]優選地,所述的下模與中模之間通過拉桿導柱和卡板相互配合組成活動連接,其中的卡板與拉桿導柱是可分離的卡接結構。
[0009]優選地,所述的中模通過導柱與上模活動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的中模頂部設置導套,所述導套與導柱之間是間隙配合。
[0011]優選地,所述的芯模通過固定螺栓與上模組成活動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上模上開設通孔,定位銷貫穿通孔與芯模活動連接。
[0013]優選地,所述的中模型環底端與芯模底端之間的澆道是環形澆道。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模具上的硅橡膠套型腔的上、下兩端出口處均設有一定間隙,且在中模型環底端與芯模底端之間還設有澆道,當液體硅膠通過該澆道注射到模具上的硅橡膠套型腔中,可以避免在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的下端面出現分型面,同時,液體硅膠通過硅橡膠套型腔的頂端出口處流出中模型環內腔,從而避免在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的外圓周面和上端面出現分型面;由于下模與中模之間、中模與上模之間以及芯模與上模之間均為活動連接,開模、脫模方便,而且不會造成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被撕爛,保證了硅橡膠套成型產品的外觀質量,提高了產品合格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的結構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的總體構造圖。
[0017]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4為圖2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0019]圖中部品標記名稱:1_硅橡膠套,2-下模,3-中模,4-上模,5-芯模,6-中模型環,7-拉桿導柱,8-注射嘴壓板,9-注射嘴,10-導套,11-導柱,12-定位銷,13-卡板,14-固定螺栓,15-型腔,16-澆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1]如圖2所示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包括下模2、中模3及中模型環
6、上模4和芯模5。其中,中模3的主體兩端分別伸出一截凸起,在開模時,油缸頂住該凸起可以將中模3與下模2容易地分離。中模型環6與芯模5共同構成硅橡膠套I的型腔15,所述型腔15上下兩端出口處均設有一定間隙,中模型環6底端與芯模5底端之間設有澆道16。為了在模具生產過程中能夠使液體硅膠通過該澆道16均勻地注射到硅橡膠套型腔15中,保證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的壁厚達到合格標準,所述的澆道16最好是采用環形澆道。由于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的圓周面積較大,在開模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摩擦力,完全依靠中模3和下模2自身的重量以及油缸泄壓壓力不能達到開模目的,為此,通過拉桿導柱7和卡板13相互配合來使得下模2與中模3之間組成活動連接,其中的卡板13與拉桿導柱7是可分離的卡接結構,具體而言,拉桿導柱7從下模2底部穿過下模2、中模3,在拉桿導柱7末端開設有卡位槽,卡板13通過卡位槽與拉桿導柱7卡接,從而將下模2與中模3定位。在開模時,由于卡板13將中模3和下模2強行鎖在一起,先取出卡板13,再通過油缸頂出中模3,使中模3與下模2分離,從而很好地解決了開模的問題。考慮到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尺寸較大,壁厚比較薄,且對外觀要求較高,為了更好地使下模2與中模3定位,拉桿導柱7和卡板13通常采用兩組相互配合使用。
[0022]所述的中模3通過導柱11與上模4活動連接,其中的導柱11從上模4頂端穿過上模4和中模3,從而使得上模4與中模3定位。由于模具在批量生產過程中需要頻繁地合模、開模,因此,導柱11也隨之頻繁地與中模3分離或者間隙配合,為了避免在模具生產過程中導柱11碰傷、刮傷中模3上與之配合的通孔而導致定位偏差或者造成中模3過早報廢,同時也方便對中模3的檢修、維護,可以在中模3頂部通孔入口端設置導套10,所述導套10與導柱11之間組成間隙配合。這樣在合模、開模時,導柱11即與導套10直接相互摩擦或者碰撞,從而保護了中模3上的與導柱11配合的通孔,延長了中模3的使用壽命。由于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尺寸較大,而且所使用的模具通常是一模四腔,因此,相應的模具尺寸也較大,為了保證上模4與中模3的定位精度,通常采用四組導柱11、導套10相互配合使用。
[0023]所述的芯模5是通過固定螺栓14與上模4組成活動連接,為了防止模具生產過程中的上模4發生圓周向轉動,在上模4上開設通孔,定位銷12貫穿該通孔與芯模5活動連接,因此,定位銷12可以方便地放入或者拔出。由于模具通常是一模四腔,為了保證每一個型腔15中的成型硅橡膠套產品具有基本一致的品質,提高產品的總合格率,所采用的定位銷12共有8個,平均每個型腔15分配兩個定位銷12進行定位。
[0024]為了避免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的外圓周面和上下端面出現分型面,提高產品的外觀質量要求,將所述硅橡膠套型腔15的上端出口處的間隙E設置為0.1-0.5_,如圖3所不。由于在開模過程中,完全依靠中模型環6將產品從芯模5中強行剝離,故芯模5與中模型環6之間的間隙值必須合適,如果較小,則會導致在飛邊與產品結合處撕爛;如果較厚,則會導致后續工序修邊困難,一般將該間隙E設置為0.3mm較為合適。同時,將所述型腔15的下端出口處的間隙H設置為0.05-0.15mm,如圖4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該處作為環形注膠口,其間隙H值不能設置過寬,否則會導致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開模后殘留過多飛邊,從而增加修邊困難,降低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一般將該間隙H設置為0.1mm較為合適。位于中模型環6底端與芯模5底端之間的環形燒道16的寬度則一般設置為0.5mm。模具米用上述結構后,在產品的上端面,將上端面分型面設置在產品內側,而在產品的下端面,將產品分型面也設置在產品內側。因此,當液體硅膠通過該澆道16注射到模具上的硅橡膠套型腔15中后,液體硅膠通過型腔15的頂端出口處流出中模型環6內腔,就可以避免在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的外圓周面和上下端面出現分型面。另外,在中模型環6頂部凸起的底端在型腔15上端出口處設置R0.2-R0.5mm的倒圓角,以防止在該處造成嚴重的應力集中現象,導致開模時產生嚴重的縮邊現象,影響產品外觀質量。
[0025]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結構為三板模,在模具生產時,下模2固定在硫化機下熱板上,上模4固定在硫化機上熱板上。泵料機先將液體硅膠通過注射嘴9注入模具,再利用注射嘴壓板8將液體硅膠注射進模具內部進行硫化,在硫化結束后進行開模,在開模時,下模2和中模3 —起隨下熱板向下開模,然后,中模3同下模2 —起移出硫化機,取下卡板13,然后用硫化機上的頂出機構如油缸頂出中模3,即可取出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最后清理模具,完成一個硫化循環。由于下模2與中模3之間、中模3與上模4之間以及芯模5與上模4之間均為活動連接,因此,模具生產時開模、脫模很方便,而且不會造成成型后的硅橡膠套產品被撕爛,保證了硅橡膠套成型產品的外觀質量,提高了產品合格率。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2)、中模(3)及中模型環(6)、上模⑷和芯模(5);所述的中模型環(6)與芯模(5)共同構成娃橡膠套(I)的型腔(15),所述型腔(15)上下兩端出口處均設有一定間隙,所述的中模型環(6)底端與芯模(5)底端之間設有澆道(16);所述的下模⑵與中模(3)活動連接,所述的中模(3)與上模(4)活動連接,所述的芯模(5)與上模(4)活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15)上端出口處的間隙為0.1-0.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15)的下端出口處的間隙為0.05—0.15mm。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模型環(6)頂部凸起的底端在型腔(15)上端出口處設置R0.2-R0.5mm的倒圓角。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娃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⑵與中模⑶之間通過拉桿導柱(7)和卡板(13)相互配合組成活動連接,其中的卡板(13)與拉桿導柱(7)是可分離的卡接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娃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模⑶通過導柱(11)與上模⑷活動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模(3)頂部設置導套(10),所述導套(10)與導柱(11)之間是間隙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模(5)通過固定螺栓(14)與上模(4)組成活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4)上開設通孔,定位銷(12)貫穿通孔與芯模(5)活動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尺寸薄壁硅橡膠套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模型環(6)底端與芯模(5)底端之間的澆道(16)是環形澆道。
【文檔編號】B29C33/30GK203543001SQ201320713487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2日
【發明者】王冬明 申請人:成都盛幫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