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射膠活塞桿通過射膠桿緊母、壓蓋、固定螺絲I與固定螺絲II固定在射臺后板上。本實用新型的射膠活塞桿尾部的卸荷槽I使得射膠活塞桿具有一定的柔性,在注射時可緩解由于雙缸注射偏扭和射臺后板形變時保持一定的柔性卸荷作用,進而減小彎矩對射膠活塞桿尾部連接螺紋的影響;同時,卸荷槽II將射膠活塞桿尾部連接螺紋所受應力向遠離活塞桿緊母貼合面的尾部連接螺紋分散,貼合面處的幾牙受力減小,牙根應力大大降低,螺紋的受力趨向均勻,從而使得射膠活塞桿尾部連接螺紋上受到的應力分布更加均勻,應力集中大大降低,疲勞裂紋產生問題得到緩解,其使用壽命大大提高。
【專利說明】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機活塞桿結構,具體的說是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雙缸注射是目前行業內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注射結構形式,在其注射動作過程中,射膠活塞桿由于受到油缸拉力帶動射臺后板組件做前后運動。工作周期內,射臺后板鉸耳受力變形經過射膠桿緊母傳遞到射膠活塞桿,同時由于注射時雙缸存在受力不同步等因素,此也會造成射膠活塞桿的偏載,進而形成交變循環復合應力。射膠活塞桿在此交變復合應力的作用下,尾部螺紋連接接觸處由于應力集中形成螺紋牙根疲勞微裂紋,進而裂紋不斷擴展形成射膠活塞桿螺紋牙根處破壞,直至此處發生斷裂,從而造成機器無法生產。因此,如何避免注射活塞桿斷裂是注塑機設計的重要項目之一。
[0003]目前行業內的注塑機射膠活塞桿設計的主要采取加大射膠活塞桿直徑來加強其強度,還有一些做法是采用懸置螺母的結構來分散牙根處的應力值來減小應力集中的辦法來實現。結果往往是雖有改善但效果并不十分明顯。主要原因是其雖已意識到螺紋牙底應力導致射膠活塞桿斷裂的主因,而采取了一些措施,即使采用柔性的懸置螺母,可以緩和部分應力集中過大的問題,但牙螺紋部位底部應力集中情況仍然很嚴重;另外加大射膠活塞桿直徑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也并不能大幅延長射膠活塞桿螺紋處使用壽命,而且還會增大注射機構的尺寸,增加機器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可以避免彎矩對螺紋的影響,使得應力集中大大降低,疲勞裂紋產生問題得到緩解,射膠活塞桿的使用壽命大大提高。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包括射膠活塞桿、射臺后板、射膠桿緊母、壓蓋、固定螺絲I、固定螺絲I1、卸荷槽I與卸荷槽II,射膠活塞桿通過射膠桿緊母、壓蓋、固定螺絲I與固定螺絲II固定在射臺后板上;
[0007]壓蓋通過固定螺絲I與射膠桿緊母連接,射膠桿緊母通過固定螺絲II與射臺后板連接;
[0008]射膠活塞桿上設有與射膠桿緊母連接的尾部連接螺紋;
[0009]射膠活塞桿與射臺后板安裝孔處設有卸荷槽I ;
[0010]射膠活塞桿的尾部連接螺紋前部設有卸荷槽II ;
[0011]卸荷槽I與卸荷槽III之間設有接體。
[0012]進一步地,尾部連接螺紋的直徑為24mm-115mm。
[0013]進一步地,接體的直徑與尾部連接螺紋的直徑相等。[0014]進一步地,卸荷槽I的圓弧半徑為20mm-55mm。
[0015]進一步地,卸荷槽I的槽底直徑是接體直徑的0.8-0.9倍。
[0016]進一步地,卸荷槽II兩側有特定過渡角,過渡角的角度分別為55°和18°。
[0017]進一步地,卸荷槽II的槽底直徑是接體直徑的0.8-0.9倍。
[0018]進一步地,卸荷槽II的槽底有過渡圓角,過渡圓角的半徑為3mm-10mm。
[0019]本實用新型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可以避免射膠活塞桿與射膠桿緊母的連接處螺紋因偏載和射臺后板變形而形成的較大彎矩導致的螺紋牙根局部應力集中現象,使得應力向其后的螺紋進行有效分散,使射膠活塞桿螺紋上的應力分布趨于均勻,螺紋應力集中問題進一步得以改善,射膠活塞桿使用壽命得以大幅提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卸荷槽II的局部放大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射膠活塞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5]如圖1-3所示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包括射膠活塞桿2、射臺后板1、射膠桿緊母3、壓蓋4、固定螺絲15、固定螺絲116、卸荷槽17與卸荷槽118,射膠活塞桿2通過射膠桿緊母3、壓蓋4、固定螺絲15與固定螺絲116固定在射臺后板I上;壓蓋4通過固定螺絲15與射膠桿緊母3連接,射膠桿緊母3通過固定螺絲116與射臺后板I連接;射膠活塞桿2上設有與射膠桿緊母3連接的尾部連接螺紋21 ;射膠活塞桿2與射臺后板I安裝孔11處設有卸荷槽15 ;射膠活塞桿2的尾部連接螺紋21前部設有卸荷槽116 ;卸荷槽15與卸荷槽116之間設有接體9。根據不同機型射膠活塞桿直徑尺寸不同,尾部連接螺紋21的直徑M為24mm-115mm。接體9的直徑d與尾部連接螺紋21的直徑M相等。卸荷槽15的圓弧半徑Rl為20mm-55mm。卸荷槽15的槽底直徑dl是接體9直徑d的0.8-0.9倍。卸荷槽II兩側有特定過渡角,過渡角的角度分別為55°和18°。卸荷槽II的槽底直徑d2是接體直徑的0.8-0.9倍。卸荷槽II的槽底有過渡圓角,過渡圓角的半徑 R2 為 3mm-10mm。
[0026]本實用新型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射膠活塞桿2、射臺后板1、射膠桿緊母3與壓蓋4等配合使用,降低了彎矩對活塞桿2尾部連接螺紋21應力集中的影響和對傳遞到射膠活塞桿2尾部連接螺紋21上的載荷進行了分散的結構設計,使得射膠桿緊母3貼合面的載荷傳遞到活塞桿2尾部連接螺紋21上時,通過結合處的分散應力槽將應力向遠離貼合面的后部分散,在遠離貼合面的前幾個牙受力減小,牙根應力大大降低,內螺紋的受力趨向均勻,從而使得射膠活塞桿2尾部連接螺紋21上受到的應力分布更加均勻,應力集中大大降低,疲勞裂紋產生問題得到緩解,射膠活塞桿2的使用壽命大大提聞。
[0027]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包括射膠活塞桿、射臺后板、射膠桿緊母、壓蓋、固定螺絲1、固定螺絲I1、卸荷槽I與卸荷槽II,其特征在于:所述射膠活塞桿通過射膠桿緊母、壓蓋、固定螺絲I與固定螺絲II固定在射臺后板上; 所述壓蓋通過固定螺絲I與射膠桿緊母連接,射膠桿緊母通過固定螺絲II與射臺后板連接; 所述射膠活塞桿上設有與射膠桿緊母連接的尾部連接螺紋; 所述射膠活塞桿與射臺后板安裝孔處設有卸荷槽I; 所述射膠活塞桿的尾部連接螺紋前部設有卸荷槽II ; 所述卸荷槽I與卸荷槽II之間設有接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連接螺紋的直徑為24mm-11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體的直徑與尾部連接螺紋的直徑相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槽I的圓弧半徑為20mm-5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槽I的槽底直徑是接體直徑的0.8-0.9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槽II兩側有特定過渡角,過渡角的角度分別為55°和1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槽II的槽底直徑是接體直徑的0.8-0.9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塑機射膠活塞桿防斷的尾部雙卸荷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槽II的槽底有過渡圓角,過渡圓角的半徑為3mm-10mm。
【文檔編號】B29C45/58GK203567133SQ201320700256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6日
【發明者】王闖, 葉國良, 呂洲 申請人:無錫海天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