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塑模具的內抽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抽機構,尤其是涉及一種注塑模具的內抽頭。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管件的接頭處一般制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環形倒扣,這種管件在注塑成 型后由于倒扣的存在,無法直接進行抽芯、脫模。目前常用的處理方式是在抽芯前,先進行 內抽,內抽由一只油缸帶動,加上抽出芯子還需另配油缸,所以該抽芯機構至少需要2只油 缸,不但結構復雜、模具制造成本高,而且由于每只油缸行程完畢切換到下一油缸工作需要 一定的時間間隙,因此用該模具注塑產品,其周期較長,生產效率低下。中國專利申請號為 201110313653.1的申請文件公開了 一種使用八滑塊的內抽機構,有效的減小了油缸的使 用,但是這種內抽機構設置了斜工字槽與內滑塊的配合進行內抽,結構仍然比較復雜,而且 斜工字槽與內滑塊長期摩擦磨損,使用壽命短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注塑模具內抽機構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壽命 長的注塑模具的內抽頭。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注塑模具的內抽頭,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子,所述芯子外設有旋轉內抽機構。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旋轉內抽機構包括套接并固定在所述芯 子上的環形底座,所述環形底座上制有銷子安裝槽,所述銷子安裝槽上安裝有銷子;所述環 形底座上還設有六塊內抽滑塊一和六塊內抽滑塊二,每塊內抽滑塊一和每塊內抽滑塊二上 均制有銷子孔和凸扇環,所述銷子穿過所述銷子孔,所述內抽滑塊一和內抽滑塊二間隔分 布形成環狀結構,十二塊凸扇環構成用于使管件倒扣成型的凸環,所述每塊內抽滑塊一和 每塊內抽滑塊二制有銷子孔端部的內側還制有卡塊,所述內抽滑塊一的卡塊與所述內抽滑 塊二的卡塊厚度不同,所述內抽滑塊一和內抽滑塊二的內部設有在移動過程中能與所述卡 塊接觸并使卡塊轉動的銅圈,所述銅圈與連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固定有 油缸拉塊,所述油缸拉塊上固定有用于與活塞桿連接的油缸連接桿,所述芯子的一端套接 有外套,所述外套上制有通孔,所述油缸連接桿位于所述通孔內,所述環形底座也制有用于 穿過油缸連接桿的通孔。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芯子上制有插孔,所述外套徑向安裝有 頂針,所述頂針的一端位于所述插孔內。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內抽滑塊一和內抽滑塊二的滑動接觸面 均為單斜面。
本發明的內抽滑塊通過銷子安裝在環形底座上,通過內抽滑塊繞銷子的旋轉即可 實現內抽,結構相當簡單、制造成本低,環形底座的牢度相當強,非常耐用;而且本裝置通過 銅圈與卡塊的接觸代替現有技術的斜工字槽與內滑塊的配合,大幅降低了磨損程度,延長 了使用壽命。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初始狀態的立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對應內抽完成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對應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對應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的內抽滑塊撐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中的內抽滑塊閉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1中的內抽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現有技術中八滑塊的內抽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7所示,一種注塑模具的內抽頭,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子I,所述芯子I外設有旋轉內抽機構。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旋轉內抽機構包括套接并固定在所述芯子I上的環形底座6,所述環形底座6上制有銷子安裝槽61,所述銷子安裝槽61上安裝有 銷子5 ;所述環形底座6上還設有六塊內抽滑塊一 2和六塊內抽滑塊二 4,每塊內抽滑塊一 2和每塊內抽滑塊二 4上均制有銷子孔24和凸扇環,所述銷子5穿過所述銷子孔24。所述 內抽滑塊一 2和內抽滑塊二 4間隔分布形成環狀結構,所謂間隔分布是指每塊內抽滑塊一 2的兩側均為內抽滑塊二 4,每塊內抽滑塊二 4的兩側均為內抽滑塊一 2。十二塊凸扇環構 成用于使管件倒扣成型的凸環42,所述每塊內抽滑塊一 2和每塊內抽滑塊二 4制有銷子孔24端部的內側還制有卡塊,所 述內抽滑塊一 2的卡塊23與所述內抽滑塊二 4的卡塊厚度不同。所述內抽滑塊一 2和內 抽滑塊二 4的內部設有在移動過程中能與所述卡塊接觸并使卡塊轉動的銅圈3。由于內抽 滑塊一 2的卡塊23與內抽滑塊二 4的卡塊厚度不同,因此銅圈3在移動過程中先與卡塊厚 度較大的滑塊(內抽滑塊一 2和內抽滑塊二 4的其中一種)接觸并使其旋轉,然后與卡塊厚 度較小的滑塊(內抽滑塊一 2和內抽滑塊二 4的其中一種)接觸并使其旋轉,使得滑塊的內 抽能順利進行。
所述銅圈3與連桿11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桿11的另一端固定有油缸拉塊9, 所述油缸拉塊9上固定有用于與活塞桿連接的油缸連接桿10,所述芯子I的一端套接有外 套7,所述外套7上制有通孔,所述油缸連接桿10位于所述通孔內,所述環形底座6也制有 用于穿過油缸連接桿10的通孔。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芯子I上制有插孔12,所述外套7徑向安 裝有頂針8,所述頂針8的一端位于所述插孔12內。
所述內抽滑塊一 2和所述內抽滑塊二 4的滑動接觸面均為單斜面。如圖8所示, 現有技術中的八滑塊,由于是由八塊內抽滑塊構成,其兩滑塊2’之間的滑動接觸面21’必須制成雙斜度結構,即圖中的橫、豎兩方向上均有斜度,這種內抽滑塊的加工相當麻煩,在 磨削加工過程中,由于現有的磨床夾具的磨削加工角度一般都是單向固定的,因此需要在 兩種不同加工角度的夾具上依次磨削加工,加工工序麻煩,制造成本高。而本機構由十二塊 內抽滑塊構成,兩滑塊之間的滑動接觸面可制成單斜面,圖7所示的是內抽滑塊一 2 (內抽 滑塊二 4也是如此),從圖中可以看出其接觸面21為單斜面,即在橫向具有斜度。這種內抽 滑塊的制造只需經過一次磨床,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也低。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 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 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 技術方案,皆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注塑模具的內抽頭,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子(1),所述芯子(I)外設有旋轉內抽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內抽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內抽機構包括套接并固定在所述芯子(I)上的環形底座(6),所述環形底座(6)上制有銷子安裝槽(61),所述銷子安裝槽(61)上安裝有銷子(5);所述環形底座(6)上還設有六塊內抽滑塊一(2)和六塊內抽滑塊二(4),每塊內抽滑塊一(2)和每塊內抽滑塊二(4)上均制有銷子孔(24)和凸扇環,所述銷子(5)穿過所述銷子孔(24),所述內抽滑塊一(2)和內抽滑塊二(4)間隔分布形成環狀結構,十二塊凸扇環構成用于使管件倒扣成型的凸環(42),所述每塊內抽滑塊一(2)和每塊內抽滑塊二(4)制有銷子孔(24)端部的內側還制有卡塊,所述內抽滑塊一(2)的卡塊(23)與所述內抽滑塊二(4)的卡塊厚度不同,所述內抽滑塊一(2)和內抽滑塊二(4) 的內部設有在移動過程中能與所述卡塊接觸并使卡塊轉動的銅圈(3),所述銅圈(3)與連桿(11)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桿(11)的另一端固定有油缸拉塊(9 ),所述油缸拉塊(9 )上固定有用于與活塞桿連接的油缸連接桿(10),所述芯子(I)的一端套接有外套(7),所述外套(7)上制有通孔,所述油缸連接桿(10)位于所述通孔內,所述環形底座(6)也制有用于穿過油缸連接桿(10)的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內抽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I)上制有插孔(12),所述外套(7)徑向安裝有頂針(8),所述頂針(8)的一端位于所述插孔(12)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內抽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抽滑塊一(2)和所述內抽滑塊二(4)的滑動接觸面均為單斜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注塑模具的內抽頭,包括套接并固定在芯子上的環形底座,環形底座上通過銷子安裝有八塊內抽滑塊,每塊內抽滑塊上均制有銷子孔和凸扇環,銷子穿過銷子孔,八塊凸扇環構成用于使管件倒扣成型的凸環,每塊內抽滑塊制有銷子孔端部的內側還制有卡塊,卡塊厚度不同,內抽滑塊的內部設有在移動過程中能與卡塊接觸并使卡塊轉動的銅圈,銅圈與連桿的一端固定連接,連桿由油缸帶動。本發明的優點,大幅降低了磨損程度,延長了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29C45/33GK103057054SQ20131002116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1日
發明者李君 申請人:西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