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銅無紡布的構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用于制備成型的復合材料(100)的構造模具(1),該構造模具具有至少一個為復合材料(100)成型所設置的第一平面區段(10)和與該第一平面區段基本相對的、但不是為復合材料成型所設置的第二平面區段(20)以及布置在第一平面區段和第二平面區段之間的加熱裝置(3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與第一平面區段(10、20)處于熱接觸的平面的金屬結構(40)布置在第一平面區段(10)和第二平面區段(20)之間或者布置在第一平面區段(10)上,平面的金屬結構設計用于使加熱裝置(30)釋放的熱量平面地分布。
【專利說明】具有銅無紡布的構造模具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制備成型的復合材料的構造模具(Bauform),該構造模具具有至少一個為復合材料成型所設置的第一平面區段和與第一平面區段基本相對的、但不是為復合材料成型所設置的第二平面區段以及布置在平面區段之間的加熱裝置。
[0002]這樣的復合材料特別是指纖維強化的復合材料,尤其是指碳纖維強化的和/或玻璃纖維強化的復合材料。此外,本發明優選涉及一種用于大面積的復合材料或由這樣的復合材料制成的構件的構造模具。在此處以及隨后應當將大面積理解為具有至少Im2的表面延伸。尤其是在風力發電機組件制造領域內的復合材料和由其所制成的構件屬于所述的大面積概念。
[0003]用于制備復合材料的構造模具為復合材料構造,特別是輕質構造領域里的成型提供了基礎。其不僅保證了所期望的幾何形狀,而且也同時用于加工復合材料,特別是用于固化其中所含的基質形成劑。例如在纖維復合材料構造領域里將纖維材料加入到該構造模具中,隨后,例如在真空灌注工藝中用樹脂浸潰該纖維材料并通過熱效應固化。也可使用預浸潰材料(Prepreg)簡化浸潰制備步驟。
[0004]為了將足夠的熱量引到或引入待制備的復合材料或用樹脂浸潰的纖維材料上,通常在構造模具內布置有加熱裝置,當該加熱裝置工作時,其可以充分加熱復合材料和/或復合材料中所含的用于固化的基質形成劑。然而,尤其是對于大面積的構造模具提出了一個要求,即如下地選擇加熱裝置的幾何形狀,從而能夠保證構造模具內充分均勻的熱分布。
[0005]例如在風力葉片構造領域所使用的構造模具中,有時設有加熱裝置,該加熱裝置作為引導加熱流體的加熱通道或者作為電阻加熱絲引入到構造模具中。這種加熱裝置通常牢固地層壓到包括玻璃纖維層壓物或碳纖維層壓物的構造模具中并且在不破壞組合物的條件下,無法從構造模具的組合物中移除和/或不能再將其重新布置在構造模具內。當加熱裝置工作時,在為復合材料成型所設置的平面區段上出現局部的熱量最大值,其導致了不均勻的熱量釋放到待成型和待固化的復合材料上。在此情況下,熱量最大值通常相應于加熱通道或加熱電阻絲的分布。
[0006]到復合材料上不均勻的熱量釋放會導致復合材料的一定區域已經固化或者說穩定化,而其它區域卻還沒有充分固化或穩定化,也就是說待制備的復合材料的或者由復合材料制成的構件的質量不夠好。此外,過強的熱量引入會損害或甚至破壞復合材料。在出現過高的溫度時,也不能排除基質形成劑的局部分解或破壞,這自然是應當避免的情況。
[0007]為了避免出現局部熱量最大值,從現有技術公知,將碳纖維網層壓到構造模具內,這可以實現合適的熱量分布。例如從DK201070038A中公知這樣的構造模具。碳纖維除了良好的導電性外還具有令人滿意的導熱性,該導熱性尤其可以保證纖維縱向方向上的良好的熱傳導。在此情況下,碳纖維網可以由拉長的碳纖維所構成的有規律的網絡形成,所有碳纖維具有預先給出的分布方向且通過例如織物中合適的排列方式相互機械連接成平面網絡。
[0008]然而,碳纖維網絡的缺點是一方面制備這樣的碳纖維網絡帶來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纖維縱向方向上的導熱性明顯高于與縱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導熱性,所以碳纖維的導熱性是各向異性的。這有時會導致在一定的有角和有棱的構造模具幾何形狀的情況下相對緩慢的熱分布,和/或者導致不同方向上導熱性的不同和熱分布的不均勻。因此,碳纖維網絡的功能不充分適合于較復雜的構件幾何形狀。
[0009]為了避免現有技術中的這些不足,在此應當建議一種用于制備成型的復合材料或由復合材料制成的構件的構造模具,其成本低廉且能夠以如下的方式使加熱裝置的熱量良好地分布,即:熱量在平面區段上充分地均勻分布,該平面區段是為了復合材料上的成型以及熱釋放到復合材料上而設置。此外,也應當使平面內的導熱性盡可能地各向同性,在更加復雜的構件幾何形狀的情況下,這可以使熱量充分均勻和快速地分布。此外,應當建議一種構造模具,其可以模塊化地擴展,但卻不必改變在其結構中的加熱裝置。
[0010]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的構造模具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0011]特別是通過一種用于制備成型的復合材料的構造模具來實現所述目的,該構造模具具有至少一個為復合材料成型所設置的第一平面區段和與該第一平面區段基本相對的、但不是為復合材料成型所設置的第二平面區段,以及在第一平面區段和第二平面區段之間布置的加熱裝置,其中,在第一平面區段和第二平面區段之間或者在第一平面區段上布置有至少一個與第一平面區段熱接觸的平面的金屬結構,將該平面的金屬結構設計用于使加熱裝置釋放的熱量平面地分布。
[0012]在此以及隨后應當這樣理解平面的,S卩:根據本發明的金屬結構具有縱向延伸或橫向延伸,所述延伸大于金屬結構在高度方向上的延伸。但在此情況下,平面金屬結構本身不一定是由平面的部件構成,而只是金屬結構的整體幾何形狀具有平面幾何形狀。在金屬結構為局部平面的情況下,它也是平面的。
[0013]此外還要指出:第二平面區段不是必須與第一平面區段在其平面延伸或幾何形狀方面相一致。更確切地說,將與第一平面區段基本上相對的邊界設置為第二平面區段就足夠了。此外,該邊界也可以與其他的構件或裝置連接來形成一種復雜的構造模具。第二平面區段也只是需要設計成局部平面的。
[0014]這種形式的構造模具的優點一方面是可以相對成本低廉地制備平面的金屬結構,例如以網、平面泡沫、薄膜或無紡布的形式。此外,這樣的金屬結構的導熱性是相對各向同性的,即:平面方向的導熱性與其它任一延伸方向的導熱性沒有區別。因此,也能實現相對復雜的構造模具幾何形狀,其中,能夠同時確保有效的熱分布。此外,選擇金屬結構的金屬或組份以及幾何形狀能夠自適應地調整導熱性的大小。還可通過金屬結構的構造來支持這種調整。此外,例如與碳纖維網相比,制備這種平面金屬結構成本更低。
[0015]根據第一優選實施方式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包括金屬網和/或金屬無紡布,特別是銅網和/或銅無紡布。在此情況下,金屬網可以由單個的金屬絲形成,這些金屬絲相互機械地連接。例如可以通過編織或交織進行這樣的連接。同樣可以通過焊接將金屬絲相互連接。金屬網的特征在于:至少若干根金屬絲彼此間采用了預先確定的排布。但對于具有大量無序金屬絲的金屬無紡布卻不是這樣的情況。與金屬結構的橫向和/或徑向延伸相比,金屬無紡布中的這些無序金屬絲或者可以相對地短,即小于該尺寸大小的5%,優選小于該尺寸大小的2%,以及更優選地小于該尺寸大小的1%,或者也可以有一部分相對較長的金屬絲,即大于該尺寸大小的5%。
[0016]這種金屬網和金屬無紡布的成本特別地低廉,原因在于它們可以容易地制備,以及所需的材料成本相對地小。在此,銅特別良好地適用于導熱,因為銅可以具有在350W/(m*K)和400W/ (m*K)之間的導熱值。此外,由于與其它較脆的金屬相比,銅具有其相對的軟性(Weichheit),所以能夠很好地加工和成型。
[0017]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可以設置如下:在第一平面區段和加熱裝置之間布置有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因此,由加熱裝置釋放的熱量可以特別有效地傳遞到第一平面區段并在第一平面區段的平面上分布。由于金屬的熱阻相對地小,所以熱量損失也特別少且相對快地傳遞到第一平面區段,從而熱能能夠進一步有效地供給給待成型的復合材料。
[0018]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可以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至少與加熱裝置直接接觸。這保證了從加熱裝置到金屬結構的特別有效的熱傳遞,進而保證了在從加熱裝置到第一平面區段的熱傳導時的總熱阻很小。此外,整個熱量更有效地平面分布并因此很適宜地避免了熱量最大值。
[0019]按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可以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層壓,特別是完全平面地層壓到構造模具中。層壓減少夾雜氣泡和充滿空氣的區域。這些具有相對差的導熱值,即相對大的熱阻,并因此減少了從加熱裝置到構造模具的第一平面區段的熱傳遞。在層壓過程中,層壓通常伴有除氣的工藝步驟,從而在層壓后于構造模具中的空氣份額明顯減少。基于層壓,也可以對金屬結構,特別是金屬網或金屬無紡布進行機械穩定。
[0020]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至少局部地具有留空部。與第一平面區段的整個延伸相比,這種留空部一方面應當相對地小,目的是為了不妨礙均勻的熱分布。另一方面,留空部的尺寸應當足夠大,目的是為了允許例如錨定在構造模具中。在層壓過程中可以將例如孔格或金屬網格壓到構造模具中,從而使層壓基質嵌接或甚至是滲透留空部并因此實現了在構造模具中牢固的錨定。
[0021]在金屬網的情況下,留空部基本是統一的,而在金屬無紡物的情況下,留空部會相對地不統一。然而,兩種類型的留空部均適合作為金屬結構的錨定物或固定穿通口。但這些留空部不必按其最常規的形式實施為穿通口,而是也可實施為凹穴或缺口,其同樣可以作為錨定結構。
[0022]根據改進的實施方式,留空部可以至少局部地是開口,所述開口貫穿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特別安全和穩定地將金屬結構錨定在構造模具中。另夕卜,以這樣的方式也可以使重量減少,重量減少尤其是對于面積非常大的構造模具,比如在風力發電機葉片制造領域,可以使總重量明顯減少。這樣的穿通口也可以像留空部那樣通常適于在金屬結構上如下地分布,即,也像在構造模具中錨定那樣能夠有目的性地調整熱分布的平面導熱值。
[0023]按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也可以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具有有規律的表面結構。這使盡可能均勻的熱分布以及在工業上成本低廉地制備金屬結構成為可能。特別是在不太復雜的構造模具的情況中,有規律的表面結構也使金屬結構足夠均勻地鋪定在構造|旲具中成為可能。
[0024]按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也可以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具有至少局部地,特別是有規律地在平面上分布的開口。這又使得有目的性地調整熱分布以及有目的性地將金屬結構錨定在構造模具中成為可能。
[0025]另一方面還在于: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具有至少500g/m2和/或最多2000g/m2,優選1700g/m2的單位面積重量。單位面積重量足以使熱量恰當地分布在通常的構造模具中,但也足夠輕地使所形成的構造模具不會過重。在應用具有大于500g/m2的導熱性能的金屬時,該單位面積重量良好地適合于達到構造模具中有效的熱分布。
[0026]按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也可以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與第一平面區段的邊界面最多間隔25mm。這保證了金屬結構與第一平面區段之間相對小的導熱阻,熱能可傳導到它們中或它們那里。通過提供相對小的中間層,尤其是設在層壓的構造模具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高熱阻,所述的構造模具成型為玻璃纖維構造模具或碳纖維構造模具或者混合構造模具。這特別涉及到用于構造風力發電機組件的構造模具。
[0027]根據本發明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可以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構造為無規定向纖維無紡布。無規定向纖維無紡布一方面相對制備簡單且成本低廉且也能保證相對均勻的平面傳導性。此外,無規定向纖維無紡布能非常良好地覆蓋,當無規定向纖維無紡布引入或層壓到具有復雜幾何形狀的構造模具中時,這點是特別有利的。此外,無規定向纖維無紡布也可以由金屬絲如下地形成,即:金屬絲足夠薄,以便用商業上的切割裝置控制地切割金屬絲。 [0028]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或者說其實施方式也可以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至少部分地具有多個相互重疊布置的金屬絲的層。這些層通常理解為獨立的機械穩定的結構,所述結構能夠以任意數量相互連接或相互疊放。在這種情況中,通常預先單個地制備這些層,隨后在另一制備步驟中相互連接或相互疊放。在這種情況中,連接可以是能拆卸的或永久式的。
[0029]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設置如下: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具有至少17W/ (m ? k),優選在350W/ (m ? k)和400W/ (m ? k)之間的導熱率。因此,通常確保了在構造模具中待克服的熱阻足夠小,以便足夠有效地將熱傳導到第一平面區段。在熱曲線改變的過程中,也就是說加熱裝置的熱釋放在局域或在時間上改變時,導熱值也保證了構造模具中足夠快的熱分布。
[0030]根據實施方式可以設置如下:第一平面區段和/或第二平面區段包括玻璃纖維強化的和/或碳纖維強化的復合材料。這樣的復合材料允許通過層壓工藝將平面金屬結構特別合適地結合到構造模具中。同樣地,這樣的形式也適合用于制備大面積的復合材料,例如在風力發電機領域。根據實施方式所述構造模具也可以是用于制備風力發電機的轉子葉片的復合構件的構造模具半殼體。
[0031]按照本發明的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設置如下:可從構造模具中分離的成型件包括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在這種情況中就成型件可分離而言,成型件是能拆卸去除的,特別是也能可逆地拆卸去除的。因此,構造模具能夠模塊化地構建,而不必對加熱裝置進行其他改變。構造模具也可以設有突起或成型件,在其中或其上引入或裝上平面金屬結構,基于平面金屬結構的性能也能在溫度差別相對小時實現熱分布。此外,金屬也具有有利的熱容,其允許儲存傳遞的熱。因此,成型件也適合于熱分布,該成型件不與構造模具牢固地連接,而只是以可拆卸的熱接觸方式與其布置在一起。
[0032]按照所述實施方式的改進方案設置如下:也可以設置成型件用于成型復合件構型,特別是用于至少部分地成型風力發電機的轉子葉片的復合構件的粘接舌板。因此,成型件不僅具有熱分布的功能而且還具有成型功能。基于布置方案的可拆卸性,針對特定形狀的調整也是毫無疑問有可能的。[0033]下面通過附圖舉例說明本發明。圖中相同的功能部分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對于本發明,圖中所示出的特征單獨地以及以與其他特征結合的任意其他組合方式均被本發明所保護。從下圖中提取的單個特征以及其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組合均在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力范圍內。
[0034]圖1示出根據現有技術的構造模具的實施方式的示意性側面剖視圖
[0035]圖2a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構造模具的細節部分的示意性側面剖視圖;
[0036]圖2b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構造模具的細節部分的示意性側面剖視圖;
[0037]圖3a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作為平面金屬結構的無規定向纖維無紡布的實施方式的不意性俯視圖;
[0038]圖3b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作為平面金屬結構的金屬網的實施方式的示意性俯視圖;
[0039]圖4a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具有兩個可分離的成型件的構造模具的示意性側面剖視圖;
[0040]圖1示出根據現有技術的構造模具I的實施方式的示意性側面剖視圖。構造模具I具有第一平面區段10,其帶有朝向未進一步示出的復合構件的邊界面11。邊界面11凹面地構造,例如作為用于制備風力發電機葉片的構造模具I的容納區域。第一平面區段10通過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一層12形成,該第一層與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二層13相連,特別是層壓或粘接。在第二層13內布置有加熱裝置30,該加熱裝置構造為引導熱流的加熱管系統。所述加熱裝置可以同樣地層壓到構造模具I中。
[0041]在構造模具I中相對第一平面區段10布置的那側上設有第二平面區段20,其實施為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三層14的邊界面。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三層14與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二層13也是層壓或粘接的。所有的三個層12、13和14形成穩定的構造模具1,其在內部設有加熱裝置30。層12、13、14通常實施為碳纖維復合材料或玻璃纖維復合材料或者實施為這兩種纖維類型的混合復合材料。此外,這里僅示意性地理解所述層12、13、14,因為在他們的構造方面不必區分這些單個的層并且在構造模具I制備完成后也不再能夠將他們區分開。
[0042]當加熱裝置30工作時,首先對加熱管進行加熱,接著對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二層13緊挨著的周邊區域以及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三層14的邊界區域進行加熱。只有在相應的熱傳導后,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一層12的較遠區域以及第一平面區段10才被加熱。
[0043]由于纖維復合材料處的層12、13、14都可以具有相對大的熱阻,所以在加熱管中已有的熱量沒有足夠平面地在第一平面區段10分布,以致于在該平面區段上出現了熱量最大值或者說溫度最大值。在第一平面區段10的其表面區域具有距離加熱管橫切面中心點最小間距的某些部位相應地出現這些溫度最大值,它們直接布置在加熱管上。
[0044]然而經由第一平面區段10到沒有進一步示出的復合材料上的熱釋放是不均勻的并且會以如下方式引起復合材料的不完全固化,即:在較高溫度時,對某些區域比對其他區域供給了明顯更多的熱能。這樣就導致熱能供給過多的區域遭到破壞或具有不期望的改變,或者熱能相對供給不足的其他區域沒有被充分固化。
[0045]為了避免這種所不期望的結果,按照圖2a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構造模具設置了,在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一層12和第二層13之間設有平面的金屬結構40,其在橫截面中由一定數量的子結構構成。這些子結構例如是相互連接的金屬條。所展示的圖為分解圖,其更好地示出單個的構件。特別是可以更容易地辨認出:在金屬結構40引入到構造模具I內之前,金屬結構40平面地構造。例如通過如下方式實現了金屬結構引入,即:將平面金屬結構40關于加熱裝置30的加熱管覆蓋安置并將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二層與第一層12層壓。
[0046]如圖2a所示,加熱裝置30的每個管與平面金屬結構40接觸且熱能因此能夠直接地進一步傳導到金屬結構40。在金屬結構40內進行熱的再分配,從而熱能通過熱傳導首先分布到平面金屬結構40的較大區域,隨后熱能傳導到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一層12。熱能從用于熱傳遞的第一平面區段10輸出到沒有示出的復合材料上時,平面的熱分布是均勻的,從而可以盡可能地避免熱量最大值或者說溫度最大值,或者能夠顯著降低它們的相對強度。
[0047]圖2b示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面剖視圖。與圖2a中的實施方式相t匕,圖2b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設有復合材料的另外的層15,其設置在纖維復合材料的第一層12和第二層13之間。在纖維復合材料的這個另外的層15上布置有電加熱裝置30,該電加熱裝置由一定數量的熱阻絲或熱阻帶組成。在加熱裝置30和復合材料的第一層12之間布置有金屬無紡布,特別是銅無紡布,其起到了平面金屬結構40的作用,也就是說致力于加熱裝置30運行時的平面熱分布。
[0048]如根據圖2a的實施方式中那樣,在根據圖2b的實施方式中也在金屬結構40中設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允許樹脂或粘合劑滲入甚至貫穿嵌接,從而可以在第一層12和另外的層15或第二層13之間形成直接的樹脂橋。該直接連接一方面使金屬結構40牢固地結合到構造模具I中,另一方面也使平面金屬結構40良好地滲透于構造模具中,以便例如避免不期望的氣泡。同時,在熱量分布容量盡可能不減少的情況下減少平面金屬結構40的總重量。
[0049]在金屬無紡布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來實現粘合劑或樹脂滲透平面金屬結構40,S卩:樹脂或者說粘合劑經單個銅絲之間的開口進入并貫穿嵌接。因此,當金屬無紡布不太密時,設置留空部41是沒有必要的。對于常見的金屬無紡布,其可滲透性足以使無紡布在層壓過程中能夠被工業常見的粘合劑或者說樹脂所滲透。
[0050]在圖3a的俯視圖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該類型的金屬無紡布。金屬無紡布包括大量單個的金屬絲45,與所示的無紡布的橫向延伸或縱向延伸相比,所述金屬絲是短的。圖3b中所示的金屬網格則不同,其由一定數量的金屬絲45構成,這些金屬絲直線地走向并在橫向延伸中以有規律的間距相互間隔。在所示的縱向延伸中同樣有一定數量相同類型的金屬絲45,也是以同相的間距進行布置,其中,這些金屬絲還與在橫向延伸方向上間隔的金屬絲45連接。在交叉位置處借助焊接形成連接。
[0051]圖3a和圖3b所示的兩種布置方式中,單個金屬絲45的接觸點足以使熱能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從一個金屬絲45傳輸到下一個金屬絲。因此,在將熱能引入到其中一個平面金屬結構40的有限區域上時實現更加均勻的熱分布。由于兩種平面金屬結構40具有一定數量的開口 41,這些特別方式的金屬結構40良好地適合于層壓到根據本發明的構造模具I的實施方式。
[0052]圖4a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帶有兩個可分離的成型件50的構造模具I的示意性側面剖視圖。在這種情況中,根據圖4a的實施方式與根據圖1的由現有技術所公知的實施方式的區別僅在于:在第一平面區段10上設有兩個成型件50,所述成型件具備有角度的斷面形狀。在這種情況中,成型件50的其中一個臂分別如下地形成,即:該臂以形狀鎖合的方式平面地貼靠第一平面區段10。而另一個臂如下地形成和布置,即:該另一個臂具有垂直的邊界,該邊界沿所示的取向向上指向。兩個成型件50分別具有至少兩個例如層壓到成型件50中的平面金屬結構40。平面金屬結構當前是以有角度的形狀一件式地層壓到成型件50中。
[0053]當構造模具I的加熱裝置30運行時,通過與加熱裝置30的非直接熱接觸來加熱平面金屬結構40。在這種情況中,首先加熱平面金屬結構40的平面地布置在第一平面區段10上的區段。然后,通過在平面構造模具40中的熱傳遞也加熱了平面金屬結構40的在所示布置方式中向上取向的區域。當在成型件50的兩個不與第一平面區段10處于形狀鎖合的臂之間布置有待成型或待加熱的復合材料時,可通過所述臂釋放足夠的熱量,以便例如使復合材料固化。因此,不但通過臂也通過第一平面區段10的區段實現了成型。
[0054]附圖標記列表:
[0055]I構造模具
[0056]10第一平面區段
[0057]11邊界面
[0058]12 第一層
[0059]13 第二層
[0060]14第三層
[0061]15第四層
[0062]20第二平面區段
[0063]30加熱裝置
[0064]40金屬結構
[0065]41留空部/開口
[0066]45金屬絲
[0067]50成型件
[0068]100復合材料
【權利要求】
1.用于制備成型的復合材料(100)的構造模具(1),所述構造模具具有至少一個為所述復合材料(100)成型所設置的第一平面區段(10)和與所述第一平面區段基本相對的、但不是為所述復合材料成型所設置的第二平面區段(20)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平面區段和所述第二平面區段之間的加熱裝置(30),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第一平面區段(10、20)處于熱接觸的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布置在所述第一平面區段(10)和所述第二平面區段(20)之間或者布置在所述第一平面區段(10)上,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設計用于使所述加熱裝置(30)釋放的熱量平面地分布。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包括金屬網和/或金屬無紡布,特別是銅網和/或銅無紡布。
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 )布置在所述第一平面區段(10 )和所述加熱裝置(30 )之間。
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層壓,特別是完全平面地層壓到所述構造模具(I)中。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至少局部地具有留空部(41)。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具有至少局部地,特別是有規律地在平面上分布的開口(41)。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具有至少500g/m2和/或最多2000g/m2,優選1700g/m2的單位面積重量。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與所述第一平面區段(10)的邊界面(11)最多間隔25_。
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構造為無規定向纖維無紡布。
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至少部分地具有多個相互疊放布置的金屬絲(45)的層。
11.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具有至少17W/ (m ? K),優選在350W/ (m ? K)和400W/ (m ? K)之間的導熱率。
1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區段(10)和/或所述第二平面區段(20)包括玻璃纖維強化的和/或碳纖維強化的復合材料。
1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構造模具(I)是用于制備風力發電機的轉子葉片的復合構件的構造模具半殼體。
1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能從所述構造模具(I)分離的成型件(50)包括所述至少一個平面的金屬結構(40)。
15.根據權利要求14的構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設置所述成型件(50)用于成型復合件構型,特別是用于至少部分地成型風力發電機的轉子葉片的復合構件的粘接舌板。
【文檔編號】B29C33/02GK103648741SQ201280034457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2日
【發明者】黑爾格·薩格爾, 馬庫斯·德勒韋斯 申請人:西格里碳素歐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