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能夠自如地調整用于擠壓成形薄壁狀樹脂薄片或薄膜的成形寬度。
背景技術:
擠壓成形薄壁狀樹脂薄片或薄膜的以往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包括內蓋式薄片寬度可變T型模具。上述T型模具中,以與模具主體I的樹脂供給口連通的方式形成有分路部、模具平坦部、唇平坦部和唇出口,并且由左右一對內蓋封閉分路部、模具平坦部、唇平坦部和唇出口的兩側部。上述內蓋11配置成沿唇寬度方向滑動自如來調整形成寬度。在上述結構中,將從樹脂供給口提供來的熔化樹脂從分路部導入模具平坦部和唇平坦部,并從唇出口擠出上述熔化樹脂,從而將薄片或薄膜成形為目標寬度。然而,在上述擠壓用T型模具中,熔化樹脂進入模具主體和包含唇出口的內蓋之間的滑動部,存在容易產生樹脂從滑動部泄漏和樹脂燒焦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該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能夠均勻地對內蓋的包含唇出口側的整體和模具主體進行冷卻,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樹脂從滑動部泄漏、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本實用新型第一方式提供一種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從形成于模具主體的分路部向模具平坦部和唇平坦部提供熔化樹脂,并從唇出口擠出所述熔化樹脂,來成形寬度擴大為目標寬度的薄片或薄膜,所述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的特征在于,在模具主體內的寬度方向的兩側,橫跨分路部、模具平坦部以及唇平坦部一體形成有一對內蓋,并且一對所述內蓋配置成沿寬度方向滑動自如且能夠自如地調整成形寬度,在分路部附近的模具主體和所述內蓋的基端部分別設置有沿所述內蓋的滑動方向延伸的第一冷卻部,在所述內蓋的前端部設置有第二冷卻部,所述第二冷卻部具有能夠與外部空氣接觸的接觸面。本實用新型第二方式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在第一方式結構的基礎上,在內蓋的與模具平坦部和唇平坦部對應的部分上分別設置有端緣收縮部,所述端緣收縮部具有從內表面朝向流道側突出設置的收縮凸部,所述收縮凸部在唇出口形成有傾斜面,所述傾斜面使樹脂流量越朝向端緣側越減少。本實用新型第三方式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在第二方式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收縮凸部的傾斜面具有:寬度方向傾斜面,從模具平坦部到唇平坦部從外側朝向內側沿寬度方向傾斜;以及沿厚度方向傾斜的厚度方向傾斜面,從前面朝向后面或者是從后面朝向前面傾斜,利用所述寬度方向傾斜面和所述厚度方向傾斜面,使成形寬度固定且使流道斷面積從分路部側朝向唇出口側逐漸變小。本實用新型第四方式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在第一方式結構的基礎上,所述第二冷卻部為自然冷卻結構,所述自然冷卻結構在從唇出口突出的突出部上具有一個或多個冷卻片。本實用新型第五方式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在第一方式結構的基礎上,所述第二冷卻部為強制冷卻結構,所述強制冷卻結構在從唇出口突出的內蓋的突出部上形成有冷卻塊,在形成于所述冷卻塊的冷卻通道中強制性地使冷卻流體流動。按照上述實用新型的第一方式,利用第一冷卻部,對與分路部和模具平坦部對應的模具主體和內蓋的基端部進行冷卻。此外,利用第二冷卻部,借助突出部對內蓋的前端部和模具主體的唇平坦部進行冷卻。因此,通過均勻地對模具主體與內蓋的滑動部、唇平坦部附近的熔化樹脂整體進行冷卻而使其成為低溫高粘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樹脂從滑動部泄漏和樹脂燒焦,并且可以防止滯留在滑動部的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按照上述實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由于利用端緣收縮部,使樹脂薄片或樹脂薄膜端緣部的樹脂送出流量減少,所以從唇出口送出樹脂時,可以防止發生樹脂薄片左右端緣部(耳部)鼓起成圓形斷面的現象,從而可以形成沒有鼓起的端緣部。由此,可以在后工序中減少切斷除去(修整)端緣部時的樹脂量,從而可以有效地成形樹脂薄片或薄膜。按照上述實用新型的第三方式,利用收縮凸部的兩個傾斜面,可以將成形寬度保持為固定,并且可以使流道斷面逐漸變小,從而可以不妨礙樹脂流動使其順暢地收縮成形。由此,可以順暢地擠壓樹脂薄片或樹脂薄膜的端緣來形成平滑面狀,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發生端緣部鼓起成圓形斷面的現象。按照上述實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當使用粘度較高且不易劣化的樹脂時,由于可以利用冷卻片進行自然冷卻,充分且均勻地對內蓋前端部和模具主體的唇平坦部之間的滑動部進行冷卻,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樹脂泄漏、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按照上述實用新型的第五方式,利用第二冷卻部的強制冷卻結構,可以有效且均勻地對低粘度且容易劣化的樹脂進行冷卻,從而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樹脂泄漏、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T型模具的實施例1的主視圖。圖2是T型模具的中央縱剖半剖視圖。圖3是圖2所示的A-A剖視圖。圖4是T型模具的側視圖。圖5是T型模具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表示T型模具的內蓋內表面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由T型模具成形的樹脂薄片的端部的橫剖視圖。圖8是構成T型模具的第一冷卻部的冷卻罩的縱剖視圖。圖9是圖3所示的B部放大圖。圖10是表示T型模具的第二冷卻部的實施例2的B部放大圖。圖11是表示T型模具的第二冷卻部的實施例3的B部放大圖。附圖標記說明I模具主體Ia 唇部3分路部4模具平坦部[0033]5唇平坦部6 唇出口7 側板8導向桿9調整用螺紋軸10成形寬度調整裝置11 內蓋12支撐板13彎曲面14端緣收縮部14a收縮凸部15導向孔16陰螺紋孔20第一冷卻部21模具側冷卻孔22蓋側冷卻孔23模具側冷卻罩24蓋側冷卻罩28唇間隔調整件40第二冷卻部41突出部42冷卻塊43前端側冷卻孔44A、44B冷卻空氣管50A第二冷卻部50B第二冷卻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1]在此,基于圖1 圖9,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即用于薄壁樹脂薄片或樹脂薄膜的擠壓成形的內蓋式薄片寬度可變T型模具的實施例1。(模具主體)如圖1 圖5所示,在模具主體I的中央部形成有提供熔化樹脂的樹脂供給通道
2。呈倒立狀的大體五邊形斷面的分路部3與上述樹脂供給通道2連接,并且分路部3橫跨整個寬度方向形成。并且,模具平坦部4和唇平坦部5 —體形成,并與上述分路部3的下部相連,并且開設有唇出口 6。左右一對內蓋11從模具主體I的分路部3、模具平坦部4和唇平坦部5到唇出口6,封閉兩側部。上述內蓋11配置成沿唇部的寬度方向滑動自如,并能夠調整形成寬度。此夕卜,內蓋11在其外端面上分別安裝有支撐板12。并且,與分路部3對應的內蓋11的內表面形成彎曲面13,該彎曲面13從樹脂供給通道2朝向外側沿凸狀圓弧面擴展,此外,在內蓋11的出口側內表面上形成有端緣收縮部14。(內蓋)如圖6所不,上述左右端緣收縮部14突出設置有收縮凸部14a,該收縮凸部14a與模具平坦部4和唇平坦部5對應,具有內側端面從模具平坦部4到唇平坦部5從外側朝向內側傾斜、且正面從前面側朝向后面側傾斜的傾斜面。利用上述收縮凸部14a,從基端部一側朝向唇出口 6 —側,兩端緣側的流道斷面積逐漸變小,從而限制端緣部的樹脂送出流量。因此,利用上述收縮凸部14a,供給樹脂量越朝向端緣部的外側越減少。由此,如圖7所示,從唇出口 6送出樹脂時,防止發生樹脂薄片S左右端緣部形成鼓起成圓形斷面的耳部m的現象,從而可以形成沒有鼓起的端緣部η。由此,可以在后工序中減少了切斷除去(修整)端緣部(耳部)時的樹脂量。在安裝于模具主體I左右側面的側板7上,沿內蓋11的滑動方向(唇的寬度方向)且分別在上下位置上突出設置有導向桿8和被支撐成轉動自如的調整用螺紋軸9。并且,在所述支撐板12上形成有:導向孔15,與導向桿8滑動自如地嵌合;以及陰螺紋孔16,與調整用螺紋軸9螺紋連接。利用上述導向桿8、調整用螺紋軸9、導向孔15和陰螺紋孔16組成的結構部件,構成了成形寬度調整裝置10。因此,利用手動或未圖示的調整用驅動電動機,使調整用螺紋軸9轉動以使內蓋11朝向相互接近方向或分離方向滑動,從而可以在圖2所示的最小寬度LI和最大寬度L2之間的范圍W內,調整成形寬度。(第一冷卻部)在所述內蓋11的基端側于與模具主體I的分路部3對應的部位上形成有第一冷卻部20。上述第一冷卻部20在分路部3前后位置的模具主體I和側板7上形成有:模具側冷卻孔21、21,分別沿內蓋11的滑動方向形成;以及蓋側冷卻孔22,在內蓋11和支撐板12的與分路部3對應的位置上沿內蓋11的滑動方向形成。并且,在上述模具側冷卻孔21、21內分別插入有模具側冷卻罩23、23,此外,在蓋側冷卻孔22內插入有蓋側冷卻罩24。上述冷卻罩23、24分別以能夠調整位置的方式插入并固定于安裝孔25、25,上述安裝孔25、25形成在支撐板12或內蓋11自身上。因此,通過解除由作為固定部件的調整螺釘26或調整件(未圖示)對冷卻罩23、24的固定,并且調整插入模具側冷卻孔21、22的長度(深度),可以分別單獨調整進入滑動間隙的樹脂的冷卻程度。此外,通過將模具側冷卻罩23固定在支撐板12上,由成形寬度調整裝置10構成與內蓋11同步進退的聯動機構,所以即使改變內蓋11的位置,也可以利用上述聯動機構,使模具側冷卻罩23同步移動,始終對滑動間隙的固定范圍進行冷卻。如圖8所示,上述冷卻罩23、24具有:圓筒形的冷卻外筒31,形成為桿型且兩端封閉;以及注水管32,在上述冷卻外筒31的軸心位置上從基端側貫通配置,并且在前端部附近開口。在冷卻外筒31的基端側設置有排水口 33。因此,從注水管32提供作為冷卻介質的冷卻水,并向冷卻外筒31的前端部送出,借助冷卻外筒31對模具主體I或內蓋11進行冷卻,并且使冷卻水返回基端側并從排水口 33排出。(唇部)如圖3所示,模具主體I的唇部Ia為具有彈性的唇結構。即,在一個唇部Ia上沿唇部的寬度方向形成有彎曲調整凹部27,該彎曲調整凹部27用于調整唇出口 6的間隔。并且,利用設置在一個唇部Ia和模具主體I之間的唇間隔調整件28的多個調整螺栓29,驅動唇部Ia來調整唇出口 6的間隔,從而構成為能夠調整樹脂流量(薄片厚度)的具有彈性的唇結構。(第二冷卻部)此外,在所述內蓋11的前端側橫跨整個寬度形成有突出部41,該突出部41隔著唇出口 6向出口側突出,在上述突出部41上設置有第二冷卻部40,該第二冷卻部40能夠利用外部空氣、冷卻水或冷卻油,對內蓋11和模具主體I的唇出口 6 —側進行強制冷卻。如圖9所示,上述第二冷卻部40為強制空冷結構,并且在一體形成于突出部41前端側的大體矩形斷面的冷卻塊42上,橫跨全長形成有前端側冷卻孔43,在前端側冷卻孔43內安裝有去路冷卻空氣管(冷卻通道)44A。上述去路冷卻空氣管44A在冷卻塊42的內端側折返,并通過沿冷卻塊42前面或后面的回路冷卻空氣管44B返回,利用上述冷卻空氣不會給成形樹脂薄片S帶來不良影響。(第二冷卻部的實施例2)對于不需要進行強制冷卻的樹脂種類,圖10所示的實施例2的第二冷卻部50A也可以是如下結構:在突出部41上形成的冷卻塊42上形成有多個冷卻片51或中空部52,通過接觸空氣進行自然空冷。(第二冷卻部的實施例3)對于基本不需要進行冷卻的樹脂種類,圖11所示的實施例3的第二冷卻部50B僅將突出部41進一步延長來形成一個冷卻片53,也可以進行自然空冷。(實施例的效果)在上述結構中,從樹脂供給通道2流入分路部3的熔化樹脂,朝向寬度方向變寬并被內蓋11限制、且從模具平坦部4經由唇平坦部5后,從唇出口 6擠壓成形為規定寬度的樹脂薄片S,再導入成形輥R。此時,由于利用第一冷卻部20的冷卻罩23、24,在基端側對內蓋11和模具主體I進行冷卻,所以流入內蓋11和模具主體I之間的滑動間隙的熔化樹脂被冷卻而成為低溫高粘性,從而可以防止內蓋11的滑動部中的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此外,利用上述増粘效果可以防止樹脂從滑動間隙泄漏。此外,即使在唇出口 6 —側,也可以利用從第二冷卻部40的去路冷卻空氣管44A向回路冷卻空氣管44B循環的冷卻空氣(冷卻流體),對內蓋11的前端側以及模具主體I的唇平坦部5和模具平坦部4進行冷卻,使熔化樹脂成為低溫高粘度,從而可以防止樹脂從內蓋11的滑動部泄漏,并且可以防止進入滑動部的樹脂燒焦。此外,在唇出口 6中,由于利用突出設置在左右內蓋11出口側內表面的收縮凸部14a,可以使樹脂的送出流量越朝向樹脂薄片S的端緣側越減少,所以可以防止在送出時產生鼓起成圓形斷面的耳狀突起現象,從而可以形成為平坦的端緣部η。并且,通過使成形寬度調整裝置10的調整用螺紋軸9轉動并借助支撐板12使內蓋11滑動,來調整上述樹脂薄片S或薄膜的寬度。按照上述實施例1,在第一冷卻部20中,利用由安裝在模具主體I內的模具側冷卻罩23和安裝在內蓋11的分路部3對應部(基端部)內的蓋側冷卻罩24構成的第一冷卻部20,可以對內蓋11基端側的滑動部進行冷卻。此外,在第二冷卻部40中,利用設置在冷卻塊42上的冷卻空氣管44A、44B,可以對內蓋11前端側的滑動部進行冷卻。因此,由于成為利用冷卻空氣對第二冷卻部40進行強制冷卻的結構,所以可以有效且均勻地對低粘度且容易劣化的樹脂進行冷卻,從而可以防止樹脂泄漏、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由此,可以使熔化樹脂成為高粘度,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樹脂從滑動部泄漏,此外,可以防止滯留在滑動部的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此外,當使用粘度較高且不易劣化的樹脂時,如圖11所示,由于可以利用由一個冷卻片53進行自然冷卻的第二冷卻部50B,充分且均勻地對內蓋11前端部和模具主體I的唇平坦部5之間的滑動部進行冷卻,所以可以進一步有效地防止樹脂泄漏、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通過在形成于突出部41的冷卻塊42上形成有多個冷卻片51和中空部52,來確保較大的與外部空氣的接觸面,與由一個冷卻片進行冷卻相比,可以有效地對內蓋11進行冷卻,從而可以進一步有效地防止滑動部的樹脂泄漏、樹脂劣化和樹脂燒焦。此外,通過與唇出口 6對應,在內蓋11的內表面出口側設置使流道斷面越朝向出口側越小的收縮凸部14a,可以使從唇出口 6送出的熔化樹脂的送出量越朝向端緣側越減少。由此,可以防止發生左右兩端緣部鼓起成圓形斷面的耳狀突起現象,從而可以形成平坦的端緣部。因此,可以在后工序中減少切斷除去端緣部(耳部)時的樹脂量,從而可以高效地制造樹脂薄片S或樹脂薄膜。
權利要求1.一種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從形成于模具主體的分路部向模具平坦部和唇平坦部提供熔化樹脂,并從唇出口擠出所述熔化樹脂,來成形寬度擴大為目標寬度的薄片或薄膜,所述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的特征在于, 在模具主體內的寬度方向的兩側,橫跨分路部、模具平坦部以及唇平坦部一體形成有一對內蓋,并且一對所述內蓋配置成沿寬度方向滑動自如且能夠自如地調整成形寬度, 在分路部附近的模具主體和所述內蓋的基端部分別設置有沿所述內蓋的滑動方向延伸的第一冷卻部, 在所述內蓋的前端部設置有第二冷卻部,所述第二冷卻部具有能夠與外部空氣接觸的接觸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內蓋的與模具平坦部和唇平坦部對應的部分上分別設置有端緣收縮部,所述端緣收縮部具有從內表面朝向流道側突出設置的收縮凸部, 所述收縮凸部在唇出口形成有傾斜面,所述傾斜面使樹脂流量越朝向端緣側越減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縮凸部的傾斜面具有:寬度方向傾斜面,從模具平坦部到唇平坦部從外側朝向內側沿寬度方向傾斜;以及沿厚度方向傾斜的厚度方向傾斜面,從前面朝向后面或者是從后面朝向前面傾斜, 利用所述寬度方向傾斜面和所述厚度方向傾斜面,使成形寬度固定且使流道斷面積從分路部側朝向唇出口側逐漸變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卻部為自然冷卻結構,所述自然冷卻結構在從唇出口突出的突出部上具有一個或多個冷卻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卻部為強制冷卻結構,所述強制冷卻結構在從唇出口突出的內蓋的突出部上形成有冷卻塊,在形成于所述冷卻塊的冷卻通道中強制性地使冷卻流體流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能防止因內蓋式薄片寬度可變T型模具的模具主體和內蓋之間的滑動部引起的樹脂泄漏、劣化和燒焦。該擠壓成形用T型模具從形成于模具主體(1)的分路部(3)提供熔化樹脂,并借助模具平坦部(4)、唇平坦部(5)由唇出口(6)擠出熔化樹脂,來成形寬度擴大為目標寬度的薄片(S)或薄膜,其中,設有一對內蓋(11),其配置成在模具主體(1)的分路部(3)、模具平坦部(4)和唇平坦部(5)內滑動自如地相互接近或分離,并且能夠自如地調整成形寬度,在分路部(3)附近的前后的模具主體(1)和內蓋(11)的基端部設置有沿內蓋(11)滑動方向延伸的第一冷卻部(20),在內蓋(11)的前端部形成有從唇出口(6)突出的突出部(41),并且在上述突出部(41)上設置有第二冷卻部(40)。
文檔編號B29C43/52GK203046095SQ20122064541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明者高木徹, 別院一司 申請人:日立造船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