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進料夾合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輪胎完成胎牙制造設備,特別涉及其進料夾合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車輛輪胎于制造過程中,需先產制完成胎牙,后續才能逐一完成各項エ序。一般完成胎牙的產制,需先取一裸胎牙,而后輸入長條狀、斷面略呈三角形且具粘性的三角膠,經將三角膠底部與裸胎牙粘壓且合為一體,以取得完成胎牙。現有三角膠在輸送進入產制設備時,由于該三角膠為連續性物料,且材質柔軟,若在進料后進行粘壓エ序時未將等待輸送的三角膠適當夾合定位與維持拉伸,一來有可能導致三角膠因堆積而變形或向側邊脫出或偏斜,ニ來也可能影響后端粘壓エ序的進行。然而,現有坊間的進料機構,都未有能滿足前述需求的機構,導致業者在進行產制時備受困擾。實用新型設計人有鑒于此,遂特以研創成本實用新型,期能憑借本實用新型的提出,俾提供一種理想的進料夾合機構以供業界使用,期使完成胎牙制造相關設備與設計能臻致完善與理想,特別是能夠滿足輪胎制造業所需。
發明內容為滿足現有輪胎完成胎牙制造設備中三角膠于進料時需夾合的需求,本實用新型夾合機構,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種進料夾合機構,其能相對于物料進行夾合與否的控制與作用;如此,能獲致物料輸送時能確保在應有的路徑上,不會有變形、向側邊脫出或偏斜等缺失,也能使物料維持在拉伸狀態,以利后續エ序的進行。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進料夾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底面延伸設有ー板體,該板體中開設有ー開ロ ;一入料本體,疊設于基座頂部,該入料本體至少包括有兩平行且直立的板片,該兩板片間形成有通道;—流體控制單兀,為ー氣壓輸入輸出結構,一端設有一伸縮桿,該流體控制單兀還配置有一流體輸入管與一流體輸出管,該流體控制單元位于該基座底部,且該伸縮桿內端固定于基座的開ロ處;—第一連動本體,設于基座下方,ー側設有ー結合孔,該結合孔與伸縮桿末端連結,致使該第一連動本體能隨伸縮桿連動;該第一連動本體底部向內上開設有ー缺槽,且該缺槽再向內上開設有兩鄰接的凹槽;兩第一側連動本體,各第一側連動本體一端頂部設置有ー頂軸,該頂軸穿置于第ー連動本體的凹槽內,且該凹槽大于頂軸;一第二連動本體,呈“門”字形斷面,兩端分別設有開孔,該第二連動本體疊設于兩第一側連動本體頂部中間;兩第二側連動本體,該各第二側連動本體呈長桿狀,其中一端向下設置有一穿軸,該穿軸依序穿經第二連動本體的開孔和第一側連動本體的穿孔,在該各第二側連動本體的另一端設有一孔;兩夾合體,底部設置有ー插軸,該各插軸用來穿置于孔內,該各夾合體上部設置有
ホ入卻大口卻o其中,該第一連動本體開設有一穿孔,且穿孔旁延伸設有溝槽,該溝槽能夠憑借側向的鎖件鎖合。其中,該第一側連動本體的穿孔與第二連動本體的開孔位于同一軸線上。與現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干其利用特殊的結構,達成物料的夾合作用,效果確實相當理想。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圖2A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立體外觀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未夾合時的動作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未夾合時的動作狀態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進行夾合的動作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進行夾合的動作狀態立體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基座;11-板體;12-開ロ ;2_入料本體;21_板片;22_通道;3-流體控制單元;31_伸縮桿;32_流體輸入管;33_流體輸出管;4_第一連動本體;41_結合孔;42-缺槽;43-凹槽;5_第一側連動本體;51-頂軸;52-穿孔;53_溝槽;54_鎖件;6-第二連動本體;61_開孔;7_第二側連動本體;71_穿軸;72_孔;8_夾合體;81_插軸;82-夾合部;9_物料。
具體實施方式
茲謹就本實用新型進料夾合機構其詳細內容,及所能產生的功效,配合圖式,舉ー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首請參閱圖1與圖2、圖2A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進料夾合機構,包括有一基座1、一入料本體2、一流體控制單兀3、一第一連動本體4、兩第一側連動本體5、一第二連動本體6、兩第二側連動本體7與兩夾合體8,其中該基座1,略呈平面狀座體,底面延伸設有有一板體11,該板體中開設有ー開ロ12 ;該入料本體2,疊設于基座I頂部,該入料本體2至少包括有兩平行且直立的板片21,該兩板片21間形成有通道22 ;該流體控制單兀3,為ー氣壓輸入輸出結構,一端設有一伸縮桿31,另配置有一流體輸入管32與一流體輸出管33,利用控制流體的進出,能改變伸縮桿31的伸縮狀態;該流體控制單元3固設于基座I底部,該伸縮桿31內端固定于基座I的開ロ 12處;該第一連動本體4,設于基座I下方,一側設有一結合孔41,該結合孔41與伸縮桿31末端連結,致使該第一連動本體4能隨伸縮桿31連動;該第一連動本體4底部向內上開設有一缺槽42,且該缺槽42再向內上開設有兩鄰接的兩凹槽43 ;該兩第一側連動本體5,各第一側連動本體5 —端頂部設置有ー頂軸51,該頂軸51穿置于第一連動本體4的凹槽43內,且該凹槽43容積大于頂軸51的體積;又該第一連動本體5開設有一穿孔52,且穿孔52旁延伸設有有溝槽53,該溝槽53可憑借側向的鎖件54鎖合;該第二連動本體6,由頂面觀的,略呈n字形(或稱為“門”字形)斷面,兩端分別設有開孔61,該第二連動本體6疊設于兩第一側連動本體5頂部中間,形成第一側連動本體5的穿孔52與第二連動本體6的開孔61位于同一軸線上;該兩第二側連動本體7,該各第二側連動本體7略呈長桿狀,其中一端向下設置有ー穿軸71,該穿軸71依序穿經第二連動本體5的開孔61和第一側連動本體5的穿孔52,最后憑借鎖件54將穿軸71鎖固于穿孔52內;另該各第二側連動本體7的另一端設有一孔72 ;該兩夾合體8,底部設置有ー插軸81,該各插軸81用來穿置于孔72內,另于該各夾合體8上部設置有夾合部82。實施時,如圖3與圖4,令伸縮桿31向外伸出,連動第一連動本體4向一端移行,兩頂軸51受制于該各凹槽43,使致該兩頂軸51只能朝內后端移動,連帶使得該兩第一側連動本體5翻轉一角度,由于各第一側連動本體5內部夾壓穿軸71,導致該各穿軸71也被連帶向外翻轉,進而導致該兩第二側連動本體7都朝向外側移行,此時該兩第二側連動本體7的間距將會加大,能提供位于入料本體2間的物料9順利通過。另再如圖5與圖6,令伸縮桿31向內收縮,連動第一連動本體4向伸縮桿31端拉回,兩頂軸51受制于該各凹槽43,使致該兩頂軸51只能朝外前端移動,連帶使得該兩第一側連動本體5反向翻轉一角度,由于各第一側連動本體5內部夾壓穿軸71,導致該各穿軸71也被連帶向內翻轉,進而導致該兩第二側連動本體7都朝向內側夾合,此時該兩第二側連動本體7的間距將會縮小,如此,配合夾合部82,能相對于物料9進行夾壓。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進料夾合機構,其利用特殊的結構,達成物料的夾合作用,確實相當理想。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進料夾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底面延伸設有一板體,該板體中開設有一開口 ; 一入料本體,疊設于基座頂部,該入料本體至少包括有兩平行且直立的板片,該兩板片間形成有通道; 一流體控制單元,為一氣壓輸入輸出結構,一端設有一伸縮桿,該流體控制單元還配置有一流體輸入管與一流體輸出管,該流體控制單元位于該基座底部,且該伸縮桿內端固定于基座的開口處; 一第一連動本體,設于基座下方,一側設有一結合孔,該結合孔與伸縮桿末端連結,致使該第一連動本體能隨伸縮桿連動;該第一連動本體底部向內上開設有一缺槽,且該缺槽再向內上開設有兩鄰接的凹槽; 兩第一側連動本體,各第一側連動本體一端頂部設置有一頂軸,該頂軸穿置于第一連動本體的凹槽內,且該凹槽大于頂軸; 一第二連動本體,呈“門”字形斷面,兩端分別設有開孔,該第二連動本體疊設于兩第一側連動本體頂部中間; 兩第二側連動本體,該各第二側連動本體呈長桿狀,其中一端向下設置有一穿軸,該穿軸依序穿經第二連動本體的開孔和第一側連動本體的穿孔,在該各第二側連動本體的另一端設有一孔; 兩夾合體,底部設置有一插軸,該各插軸用來穿置于孔內,該各夾合體上部設置有夾合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料夾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動本體開設有一穿孔,且穿孔旁延伸設有溝槽,該溝槽能夠憑借側向的鎖件鎖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料夾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側連動本體的穿孔與第二連動本體的開孔位于同一軸線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進料夾合機構,該種可以但不限定應用于三角膠貼附壓滾設備的進料夾合機構,包括有一基座、一入料本體、一流體控制單元、一第一連動本體、兩第一側連動本體、一第二連動本體、兩第二側連動本體與兩夾合體;利用改變流體控制單元的伸縮桿連動第一連動本體,即能依序連動兩第一側連動本體、第二連動本體和兩第二側連動本體位移,進而決定兩夾合體呈現夾合或放松的狀態。如此,本實用新型能相對于物料進行夾合與否的控制,能精確決定物料的輸送狀態。
文檔編號B29D30/08GK202862607SQ20122047414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7日
發明者陳和珍 申請人:哲良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