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層無縫軟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由片材制作而成的多層無縫焊接軟管。
背景技術:
目前,軟管在日常洗滌用品、化妝品、食品、醫(yī)藥品等產品的包裝上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包裝用軟管的制作工藝上,其管身的傳統成型方法為擠出成型,成型后的軟管管身包含單層、多層結構,隨后再完成注肩、印刷等各工序,最終制得包裝軟管。在擠出成型中,管身為一體成型,無需焊接,故此種方法成型的管身光滑、美觀、無接痕。但是,由于管身印刷為曲面印刷,故印刷過程中的廢品率較平面印刷產品的廢品率大幅提高,導致軟管制作成本增加。為了降低成本,采用片材經卷繞、焊接而制成的管身成型技術隨之誕生,并逐漸成為該行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在此成型工藝中,為保證片材焊接后最終制成的軟管能夠滿足機械性、阻隔性、密封性等方面的基本功能性要求,軟管管身多采用搭接焊接而成,即焊接后焊縫處的片材兩端口存在部分重疊,故由此成型方法制作而成的包裝軟管管身存在明顯的凹凸不平和接痕,從而影響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焊接處平整無縫使得軟管的整體外形更美觀的多層無縫軟管。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層無縫軟管,包括管身;所述管身的周向兩端分別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所述第一端口與第二端口分別呈臺階狀,且相互咬合并焊接在一起。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口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緣;所述第二端口包括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凸緣;所述第一定位凸緣嵌入到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第二定位凸緣嵌入到所述第一定位槽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凸緣沿著所述管身的厚度方向設置;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凸緣沿著所述管身的厚度方向設置。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口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間形成夾角,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位于所述第一面的兩側,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相連從而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三面相連從而形成所述第一定位凸緣;所述第二端口包括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四面位于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之間形成夾角,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位于所述第四面的兩側,所述第四面與所述第五面相連從而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第四面與所述第六面相連從而形成所述第二定位凸緣。[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面垂直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面垂直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面的兩側;所述第五面垂直地設置于所述第四面的一端,所述第六面垂直地設置于所述第四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五面和第六面分別位于所述第四面的兩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面傾斜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面傾斜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面的兩側;所述第五面傾斜地設置于所述第四面的一端,所述第六面傾斜地設置于所述第四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五面和第六面分別位于所述第四面的兩側。進一步地,所述第五面相對于所述第四面的傾角,與所述第二面相對于所述第一面的傾角互余,所述第六面相對于所述第四面的傾角,與所述第三面相對于所述第一面的傾角互余。進一步地,所述管身的截面結構自外向內依次包括第一塑料層、第一粘合層、阻隔層、第二粘合層和第二塑料層。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多層無縫軟管具有下列優(yōu)點:(I)由于印刷操作在制管前已完成,即在平面的片材上已先進行印刷,再將印刷好的片材經卷焊制成軟管,相較傳統軟管制作過程中先制管后在管面上進行印刷的制備工藝,印刷工序上的難度大大降低,印刷方式更靈活多變,從而使得印刷圖案更豐富多彩,印刷的廢品率大幅下降,軟管制作成本亦明顯降低;(2)多層無縫焊接軟管的管身在焊接時采用臺階狀的咬合對接焊接方式,這種焊接方式有利于增加焊接端口的定位接觸面積,同時避免了焊接處因受外力而易于出現裂縫的缺陷,因此,由此制得的多層復合軟管的焊接牢度強、耐擠壓、阻隔性好,且焊接處平整無縫、避光,從而使得軟管的整體外形更美觀;(3)在多層無縫焊接軟管的焊接過程中,由于呈臺階狀的兩端口通過上、下端的定位槽與定位凸緣實現咬合對接,因此,片材經切割而形成的兩端口的各層材料不會出現外露并與包裝軟管內的內容物接觸,從而避免了阻隔層材料(如鋁箔或電鍍鋁)外露而污染包裝內容物、或因阻隔層材料與包裝內容物發(fā)生反應而致阻隔層材料與其他各層材料分層的潛在質量問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層無縫軟管一實施例在焊接前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圈I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中圈II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1中多層無縫軟管焊接后的示意圖。圖5為圖4中圈III的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多層無縫軟管另一實施例在焊接前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圈IV的放大示意圖。圖8為圖6中圈V的放大示意圖。圖9為圖6中多層無縫軟管焊接后的示意圖。圖10為圖9中圈VI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多層無縫軟管一實施例中在焊接前的結構示意圖。圖4所示為圖1中多層無縫軟管100焊接后的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多層無縫軟管100包括管身120,于管身120周向的兩端分別具有第一端口 130及第二端口 150,第一端口 130與第二端口 150分別呈臺階狀,且相互咬合并焊接在一起。具體地,管身120可通過片材形成,并且管身120卷繞呈管狀之后可通過將相互咬合的第一端口 130和第二端口 150焊接而成型。如圖2和圖3所示,管身120的截面結構自外向內依次包括第一塑料層122、第一粘合層123、阻隔層125、第二粘合層126和第二塑料層128。其中,第一塑料層122和第二塑料層128可采用聚烯烴樹脂制成,例如,聚烯烴樹脂可為聚乙烯或聚丙烯樹脂或其共聚物,且第一塑料層122的表面可印刷圖文。第一粘合層123和第二粘合層126可由粘合性樹脂制成,其主要作用是將阻隔層125與第一塑料層122、第二塑料層128分別粘合,從而使其形成一個整體,并且根據第一塑料層122、第二塑料層128以及阻隔層125材料的不同,第一粘合層123和第二粘合層126所使用的粘合性樹脂亦有所不同。阻隔層125的材料可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鋁箔、電鍍鋁等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的包裝材料。如圖2所不,第一端口 130包括第一定位槽132和第一定位凸緣133。第一定位槽132和第一定位凸緣133沿著管身120的厚度方向設置,例如,第一定位槽132可在管身12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外側,而第一定位凸緣133可在管身12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內側。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不,第一端口 130包括第一面134、第二面135和第三面136。第一面134位于第二面135和第三面136之間,并分別與第二面135和第三面136之間形成夾角。在第一端口 130處于圖2所示的位置時,第一面134大致水平設置;第二面135大致垂直地設置于第一面134的一端,而第三面136大致垂直地設置于第一面134的另一端;而且,第二面135和第三面136分別位于第一面134的兩側。其中,第一面134與第二面135相連從而形成第一定位槽132 ;第一面134與第三面136相連從而形成第一定位凸緣133。如圖3所示,第二端口 150包括第二定位槽152和第二定位凸緣153。第二定位槽152和第二定位凸緣153沿著管身120的厚度方向設置,例如,第二定位槽152可在管身12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內側,而第二定位凸緣153可在管身12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外側。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3所不,第二端口 150包括第四面154、第五面155和第六面156。第四面154位于第五面155和第六面156之間,并分別與第五面155和第六面156之間形成夾角。在第二端口 150處于圖3所示的位置時,第四面154大致水平設置。第五面155大致垂直地設置于第四面154的一端,而第六面156大致垂直地設置于第四面154的另一端;而且,第五面155和第六面156分別位于第四面154的兩側。其中,第四面154與第五面155相連從而形成第二定位槽152 ;第四面154與第六面156相連從而形成第二定位凸緣153。此外,第四面154、第五面155和第六面156的面積、形狀分別與第一面134、第二面135和第三面136的面積與形狀相匹配,以便于第一端口 130和第二端口 150相互咬合。如圖4和圖5所示,當第一端口 130與第二端口 150完全咬合對接時,第一端口 130中的第一定位凸緣133嵌入到第二端口 150中的第二定位槽152中,而第二端口 150中的第二定位凸緣153嵌入到第一端口 130中的第一定位槽132中,通過焊接即可將相互咬合的第一端口 130與第二端口 150連接在一起,從而使第一端口 130與第二端口可150以牢固而穩(wěn)定地咬合形成一個無縫、連續(xù)的平面。此外,第一面134與第四面154貼合、第二面135與第五面155貼合和第三面136與第六面156貼合,使得第一端口 130與第二端口 150之間的結合處的橫截面大致呈“Z”形,使得第一端口 130與第二端口 150之間具有較大的結合面積,從而可增強第一端口 130與第二端口 150之間的連接強度。圖6至圖1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多層無縫軟管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多層無縫軟管IOOa與多層無縫軟管100的結構相似,其與多層無縫軟管100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在于第一端口 130a、第二端口 150a的具體形狀不同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端口 130、第二端口150的具體形狀。如圖7所不,第一端口 130a包括第一面134a、第二面135a和第三面136a。第一面134a位于第二面135a和第三面136a之間,并分別與第二面135a和第三面136a之間形成夾角。在第一端口 130a處于圖2所不的位置時,第一面134a大致水平設置。第二面135a傾斜地設置于第一面134a的一端,而第三面136a傾斜地設置于第一面134a的另一端;而且,第二面135a和第三面136a分別位于第一面134a的兩側。其中,第一面134a與第二面135a相連從而形成第一定位槽132a ;第一面134a與第三面136a相連從而形成第一定位凸緣 133a。如圖8所示,第二端口 150a包括第四面154a、第五面155a和第六面156a。第四面154a位于第五面155a和第六面156a之間,并分別與第五面155a和第六面156a之間形成夾角。在第二端口 150a處于圖8所示的位置時,第四面154a大致水平設置。第五面155a傾斜地設置于第四面154a的一端,而第六面156a傾斜地設置于第四面154a的另一端;而且,第五面155a和第六面156a分別位于第四面154a的兩側。其中,第四面154a與第五面155a相連從而形成第二定位槽152a ;第四面154a與第六面156a相連從而形成第二定位凸緣153a。其中,第五面155a相對于第四面154a的傾角,與第二面135a相對于第一面134a的傾角互余;第六面156a相對于第四面154a的傾角,與第三面136a相對于第一面134a的傾角互余。多層無縫軟管IOOa的其他結構與上述多層無縫軟管1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上述多層無縫軟管100/100a的制備方法如下:(I)制作多層復合片材:多層復合片材的結構與上述管身120的結構相同或相似,例如,多層復合片材依次包括第一塑料層122、第一粘合層123、阻隔層125、第二粘合層126和第二塑料層128 ;(2)裁切:對步驟(I)中獲得的多層復合片材進行裁切,以在多層復合片材的兩端分別形成第一端口 130/130a與第二端口 150/150a;(3)咬合對接:將裁切好的多層復合片材導入焊接設備,使多層復合片材的第一端口 130/130a與第二端口 150/150a在焊接設備的導入機構的作用下逐漸卷繞直至多層復合片材的第一端口 130/130a的第一定位凸緣133/133a恰好嵌入第二端口 150/150a的第二定位槽152/152a,同時多層復合片材的第二端口 150/150a的第二定位凸緣153/153a恰好嵌入第一端口 130/130a的第一定位槽132/132a內,最終完成完全咬合對接;(4)焊接:焊接設備的加熱裝置對多層復合片材卷繞、咬合而形成的對接區(qū)域進行加熱、壓實和冷卻,最終使得第一端口 130/130a與第二端口 150/150a的各層材料在焊接處熔合成一牢固粘接而連續(xù)的平面。(5)對完成焊接的管材進行切割、注肩、封口、上蓋等后續(xù)工序即制得多層無縫焊接軟管。在步驟(I)中,多層復合片材可通過擠出吹塑成型再結合復合工藝制得,而且,第一塑料層122的印刷可先于復合工序或在復合工序之后完成。在步驟(2)中,整個裁切過程包括熱熔、滾壓、切割一系列工藝處理。在步驟(4)中,焊接設備的焊接方式可通過高頻焊接、電加熱焊接以及超聲波焊接等方式實現。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多層無縫軟管可具有下列優(yōu)點:(I)由于印刷操作在制管前已完成,即在平面的片材上已先進行印刷,再將印刷好的片材經卷焊制成軟管,相較傳統軟管制作過程中先制管后在管面上進行印刷的制備工藝,印刷工序上的難度大大降低,印刷方式更靈活多變,從而使得印刷圖案更豐富多彩,印刷的廢品率大幅下降,軟管制作成本亦明顯降低;(2)多層無縫焊接軟管的管身在焊接時采用臺階狀的咬合對接焊接方式,這種焊接方式有利于增加焊接端口的定位接觸面積,同時避免了焊接處因受外力而易于出現裂縫的缺陷,因此,由此制得的多層復合軟管的焊接牢度強、耐擠壓、阻隔性好,且焊接處平整無縫、避光,從而使得軟管的整體外形更美觀;(3)在多層無縫焊接軟管的焊接過程中,由于呈臺階狀的兩端口通過上、下端的定位槽與定位凸緣實現咬合對接,因此,片材經切割而形成的兩端口的各層材料不會出現外露并與包裝軟管內的內容物接觸,從而避免了阻隔層材料(如鋁箔或電鍍鋁)外露而污染包裝內容物、或因阻隔層材料與包裝內容物發(fā)生反應而致阻隔層材料與其他各層材料分層的潛在質量問題。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多層無縫軟管,包括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的周向兩端分別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所述第一端口與第二端口分別呈臺階狀,且相互咬合并焊接在一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無縫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緣;所述第二端口包括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凸緣;所述第一定位凸緣嵌入到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第二定位凸緣嵌入到所述第一定位槽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層無縫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凸緣沿著所述管身的厚度方向設置;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凸緣沿著所述管身的厚度方向設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層無縫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間形成夾角,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位于所述第一面的兩側,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相連從而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三面相連從而形成所述第一定位凸緣;所述第二端口包括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四面位于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之間形成夾角,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位于所述第四面的兩側,所述第四面與所述第五面相連從而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第四面與所述第六面相連從而形成所述第二定位凸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層無縫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垂直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面垂直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面的兩側;所述第五面垂直地設置于所述第四面的一端,所述第六面垂直地設置于所述第四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五面和第六面分別位于所述第四面的兩側。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層無縫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傾斜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面傾斜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面的兩側;所述第五面傾斜地設置于所述第四面的一端,所述第六面傾斜地設置于所述第四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五面和第六面分別位于所述第四面的兩側。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層無縫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面相對于所述第四面的傾角,與所述第二面相對于所述第一面的傾角互余,所述第六面相對于所述第四面的傾角,與所述第三面相對于所述第一面的傾角互余。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無縫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的截面結構自外向內依次包括第一塑料層、第一粘合層、阻隔層、第二粘合層和第二塑料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層無縫軟管,包括管身;管身的周向兩端分別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與第二端口分別呈臺階狀,且相互咬合并焊接在一起。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降低印刷工序上的難度,并且軟管焊接處平整無縫,軟管整體外形美觀。
文檔編號B29C65/02GK202987778SQ20122045368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7日
發(fā)明者陳文濤, 王騰, 何慶鋒, 陸芝 申請人:深圳市通產麗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