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塑機合模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機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注塑機合模機構。
背景技術:
合模機構是注塑機的重要機構,也為了完成注塑過程的關鍵裝置,主要實現模具的開模、合模。現有技術的合模機構,一般包括合模油缸、肘桿機構、后模板、動模板、前模板、拉桿和模具,所述的后模板和前模板固定于拉桿的兩端,所述的合模油缸固定于后模板上,合模油缸的活塞端與肘桿機構連接用以驅動肘桿機構,所述的模具設置在動模板與前模板之間并套于拉桿之上,動模板處還設有頂出油缸用于模具的脫模。合模機構機構工作時,先定位好前后模板的位置,采用合模油缸驅動肘桿機構動作,從而帶動動模板前進,實現模具合模,合模動作完全依靠合模油缸的推力,同時在注塑時也需要保持這個推力,此時肘桿機構接近被拉直,并使肘桿與拉桿之間產生彈性變形以獲得所需的鎖模力,產生如此大的鎖模力是以自身磨損為代價的,由于合模機構磨損大,從而降低了合模機構的使用壽 命,而實際上要保持模具的合模狀態并不需要如此大的鎖模力,由于現有技術的缺陷同時也增大了能源的消耗,也給脫模帶來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減小機構磨損、使用壽命長且耗能少的注塑機合模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以下結構的注塑機合模機構,包括合模油缸、肘桿機構、后模板、動模板、前模板、拉桿和模具,所述的后模板和前模板固定于拉桿的兩端,所述的合模油缸固定于后模板上,合模油缸的活塞端與肘桿機構連接,所述的模具設置在動模板與前模板之間并套于拉桿之上,動模板處設有用于模具脫模的頂出油缸;所述的合模機構還包括氣囊組件,所述的氣囊組件設于模具與前模板之間,所述的氣囊組件上設有充氣孔。采用以上結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采用本實用新型結構,在模具與前模板之間設有氣囊組件,合模油缸頂出將肘桿機構拉直之后,前模板和動模板之間的兩部分模具還預留一部分間隙,為氣囊組件進一步發揮合模作用預留空間,此時,通過充氣孔往氣囊組件中充氣,隨著充氣過程的進行,氣囊內的氣壓逐漸增大,從而推動設于前模板處模具向左合模,直至完全合模,在此過程中,氣囊內的壓力從0增加到lOMPa,最后的合模過程,油缸可停止工作,肘桿機構伸直之后幾乎只受到由氣囊產生的推力,大大降低了肘桿機構的磨損,從而延長了其使用壽命,同時油缸無需長時間保持工作狀態,降低了能耗;待注塑完成之后,需要脫模時,將氣囊組件中的氣放掉,此時動模板和前模板之間便留有空隙,操作頂出油缸將模具頂出,脫模非常方便。作為改進,氣囊組件為環狀,所述的充氣孔有若干個,若干個充氣孔均勻排列在于氣囊組件上,這樣可以保證模具的受力均勻,提高注塑產品的質量。[0007]作為改進,在模具與前模板之間設有充氣通道,所述的充氣通道與氣囊組件的充氣孔一一對應連通,對氣囊組件進行充氣可以有多種方案,在該位置內預設充氣通道可以避免額外增設零部件,同時提高了充氣的穩定性。作為改進,氣囊組件的氣壓在O-IOMPa之間變化,氣囊組件不宜太小,然而過大的氣壓也可能會導致氣囊組件變形等故障,故本方案將其氣壓限定在一較佳的范圍內,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作為改進,所述的氣囊組件與前模板之間設有氣囊墊板,可以有效地保護氣囊組件,同時對氣囊也有一定的保持作用。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機合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不I、合模油缸,2、肘桿機構,3、后模板,4、動模板,5、前模板,6、拉桿,7、模
具,8、頂出油缸,9、氣囊組件,10、充氣通道,11、氣囊墊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機合模機構,包括合模油缸I、肘桿機構2、后模板
3、動模板4、前模板5、拉桿6和模具7,所述的后模板3和前模板5固定于拉桿6的兩端,所述的合模油缸I固定于后模板3上,合模油缸I的活塞端與肘桿機構2連接,所述的模具7設置在動模板4與前模板5之間并套于拉桿6之上,動模板4處設有用于模具脫模的頂出油缸8 ;所述的合模機構還包括氣囊組件9,所述的氣囊組件9設于模具7與前模板5之間,所述的氣囊組件9上設有多個充氣孔。氣囊組件9為環狀,所述的充氣孔有若干個,若干個充氣孔均勻排列在于氣囊組件9上,充氣孔可以設置在氣囊組件的圓周面上,也可以設置在側面上。在模具7與前模板5之間設有充氣通道10,所述的充氣通道10與氣囊組件9的充氣孔一一對應連通,即呈環狀排布。氣囊組件9的氣壓在O-IOMPa之間變化,該氣壓范圍并非某一瞬間的氣壓范圍,而是自充氣開始的氣囊內的氣壓變化,同時氣囊組件的最高氣壓跟注塑機的機型有關,機型的大小決定了模具的大小,因而所需的氣壓推力是不同的。所述的氣囊組件9與前模板5之間設有氣囊墊板11,所述的氣囊墊板11為環狀平板。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模具與前模板之間設有氣囊組件,合模油缸頂出將肘桿機構拉直之后,前模板和動模板之間的兩部分模具還預留一部分間隙,為氣囊組件進一步發揮合模作用預留空間,此時,通過充氣孔往氣囊組件中充氣,隨著充氣過程的進行,氣囊內的氣壓逐漸增大,從而推動設于前模板處模具向左合模,直至完全合模,在此過程中,氣囊內的壓力從0增加到lOMPa,最后的合模過程,油缸可停止工作,肘桿機構伸直之后幾乎只受到由氣囊產生的推力,大大降低了肘桿機構的磨損;待注塑完成之后,需要脫模時,將氣囊組件中的氣放掉,此時動模板和前模板之間便留有空隙,操作頂出油缸將模具頂出,脫模非常方便。[0019]以上僅就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 制。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總之,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注塑機合模機構,包括合模油缸(I)、肘桿機構(2)、后模板(3)、動模板(4)、前模板(5)、拉桿(6)和模具(7),所述的后模板(3)和前模板(5)固定于拉桿(6)的兩端,所述的合模油缸⑴固定于后模板⑶上,合模油缸⑴的活塞端與肘桿機構⑵連接,所述的模具(7)設置在動模板(4)與前模板(5)之間并套于拉桿(6)之上,動模板(4)處設有用于模具脫模的頂出油缸(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模機構還包括氣囊組件(9),所述的氣囊組件(9)設于模具(7)與前模板(5)之間,所述的氣囊組件(9)上設有充氣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機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氣囊組件(9)為環狀,所述的充氣孔有若干個,若干個充氣孔均勻排列在于氣囊組件(9)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注塑機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模具(7)與前模板(5)之間設有設有充氣通道(10),所述的充氣通道(10)與氣囊組件(9)的充氣孔一一對應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機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氣囊組件(9)的氣壓在O-IOMPa之間變化。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機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囊組件(9)與前模板(5)之間設有氣囊墊板(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注塑機合模機構,包括合模油缸(1)、肘桿機構(2)、后模板(3)、動模板(4)、前模板(5)、拉桿(6)和模具(7),所述的后模板(3)和前模板(5)固定于拉桿(6)的兩端,所述的合模油缸(1)固定于后模板(3)上,合模油缸(1)的活塞端與肘桿機構(2)連接,所述的模具(7)設置在動模板(4)與前模板(5)之間并套于拉桿(6)之上,動模板(4)處設有用于模具脫模的頂出油缸(8),所述的合模機構還包括氣囊組件(9),所述的氣囊組件(9)設于模具(7)與前模板(5)之間。本實用新型降低了肘桿機構的磨損,延長了其使用壽命,并具有節能和脫模方便的優點。
文檔編號B29C45/68GK202556699SQ201220212060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6日
發明者項福保, 張允升, 徐定俊, 徐曉東 申請人:寧波通用塑料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