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注塑機中,進行潤滑的油脂無法進行回收,造成資源浪費,當天氣寒冷或長時間不使用機器時,油管容易賭塞,油脂硬化,造成鋼套,銷軸磨損,增加了維護保養的成本,降低了機器的使用壽命,且進行潤滑的稀油容易從拉桿,支架,連桿等連接處漏出,之后流到機臺,機架上或地板上,對環境造成污染,且流出的油無法進行回收,造成資源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且不環保。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其系統裝置分為全鋼套曲肘結構和半鋼套曲肘結構兩種方式,全鋼套曲肘結構包括尾板,動模板,頭板;尾板,頭板分別位于全鋼套曲肘結構的兩端,動模板位于尾板與頭板之間,在尾板與動模板之間具有后支架1,后支架2,后支架3,后連桿I,后連桿2,前連桿I,前連桿2,前連桿3,前支架I,前支架2,大銷軸,小銷軸,大鋼套,小鋼套,導向桿、導向桿銅套,拉桿,拉桿銅套,銷軸 墊圈,卡簧,油封、油封蓋,合模推力座。所述支架,連桿上具有連接孔,其中連桿兩頭均開有連接孔,鋼套安裝在支架、連桿的孔內,支架與連桿沿著鋼套的軸向方向安裝放置,銷軸放置在鋼套內,后支架I下面與后連桿I上面連接,后支架2上面與后連桿I的下面連接,后支架3上面與后連桿2下面連接,后連桿I上面與前連桿I下面連接,后連桿I下面與前連桿2上面連接,后連桿2上面與前連桿2下面連接,后連桿2下面與前連桿3上面連接,前支架I上面與前連桿I下面連接,前支架I下面與前連桿2上面連接,前支架2上面與前連桿2下面連接,前支架2下面與前連桿3上面連接;支架,連桿上開有進油孔,前連桿3,后支架3下方安裝油蓋,油封蓋,油封蓋開有回油孔,在鋼套的內壁上開有油槽;全鋼套曲肘結構的回油通過油管連接過濾箱,經沉淀過濾后,通過油管連接潤滑泵。采用這樣的結構,利用連桿,支架上的回油孔進行回收潤滑油,使潤滑油順著鋼套內側的油槽和銷軸與鋼套之間的間隙往下滲,使流出的油有了回收引流的渠道,能夠反復多次的進行使用,節約了生產成本。進一步的所述半鋼套曲肘結構與所述全鋼套曲肘結構基本相同,其中半鋼套曲肘結構中半鋼套的大銷軸開有與鋼套反方向的油槽,后支架、前連桿無鋼套,半鋼套曲肘結構的回油通過油管連接過濾箱,經沉淀過濾后,通過油管連接潤滑泵。進一步的后支架1,前連桿I的連接孔和鋼套等高,所述鋼套內壁上開的油槽形狀為旋形油槽,油槽兩端不通,鋼套外下方進行工藝倒角,倒角大小為lXlmm,每個鋼套開有進油孔。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使機器內所有潤滑點得到充分的潤滑并能夠進行徹底的回收。[0008]進一步的以所述部件的下方為基點,后支架2,后支架3,后連桿1,后連桿2,前連桿2,前連桿3,前支架I,前支架2的高度比鋼套的高度高5-6毫米。進一步的除后支架1,前連桿I之外,其余支架,連桿上的連接孔內的上端進行內倒角,內倒角起到導向的作用,使稀油能夠順利從上往下流的。其中所述支架,連桿上的連接孔進行內倒角是把孔的上端進行倒角,不進行倒角也可以進行其他方式的處理,只要能夠使稀油順利從上往下滲,無溢漏的方式皆可。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使稀油順利從上往下滲無溢漏。進一步的支架,連桿的連接孔內的鋼套下端進行工藝外倒角,工藝倒角的大小為IXlmm;鋼套上方外部與支架,連桿的連接孔接觸面上開有油槽,油槽內開有進油孔,進油孔連通鋼套內壁油槽。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使稀油順利從上往下滲無溢漏。進一步后支架3,前連桿3的下方安裝油封,油封為0型圈,油封蓋開有回油孔,回油經油管連接回到過濾箱。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使油不會從接點處溢出,保持油的徹底回收,又能保護環境。進一步的銷軸兩端具有墊片,銷軸使用卡簧進行限位,以利于運作時銷軸微轉,使回油順利從銷軸與鋼套之間的間隙滲下;其中所述半鋼套的大銷軸外有旋形油槽,銷軸一端用定位銷定位,工作時大銷軸不能轉動,小銷軸用定位螺絲定位,工作時也不能轉動,全鋼套的合模推力座的小銷軸的安裝與半鋼套一樣,合模推力座的小支架2上方孔內倒角、下方安裝油封、油封蓋,使回油順利從銷軸的油槽或銷軸與鋼套之間的間隙往下滲。銷軸微轉即是銷軸能夠運動,沒有被完全固定,且在全鋼套曲肘結構中,工作時銷軸能夠微轉,在半鋼套的曲肘結構中,工作時銷軸不能轉動,其中所述半鋼套的銷軸外有旋形油槽,大銷軸一端用定位銷定位,工作時銷軸不能轉動。進一步的所述合模推力座與后連桿通過小連桿連接,小連桿的兩端有孔,孔內裝有小鋼套,小銷軸安裝在合模推力座的小支架與小連桿的鋼套內,合模推力座呈十字型,合模推力座上有六個孔,導向桿從合模推力座的其中兩個孔中通過,孔內裝有銅套,所述銅套上部開油槽,油槽兩端不出頭,油槽上開有進油孔,下半部銅套開油槽、油槽內開有回油孔,銅套兩頭安裝油封,合模推力座的小支架2的上方孔內進行倒角,下方安裝油封、油封蓋、使回油順著銷軸與鋼套之間的間隙或銷軸的油槽往下滲。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使稀油順利從上往下滲且無溢漏。進一步的動模板上開有孔,前后均兩個,呈對稱型,共四個,單個孔內均有兩個銅套,拉桿從動模板銅套孔通過,銅套上開油槽,油槽兩端不出頭,靠近動模板兩邊的銅套上開有進油孔,動模板銅套下中部開回油孔,銅套兩頭安裝油封,半環蓋板。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使稀油順利從上往下滲無溢漏。
圖I為全鋼套曲肘結構示意圖,圖2為背面全鋼套曲肘結構示意圖,圖3為動模板立體示意圖,、[0023]圖4為動模板的剖視圖和側視圖,圖5為半鋼套曲肘結構示意圖,圖6為后支架剖面圖,圖7為后支架I、前連桿I鋼套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8為后支架2、3,后連桿I、2,前連桿2、3,前支架I、2鋼套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9小銷子示意圖,圖10為小連桿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1為前連桿3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2為前連桿,2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3為動模板銅套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4為前支架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圖15為小鋼套示意圖,圖16為合模推力座示意圖及膠圈,導向桿銅套示意圖,圖17為導向桿銅套示意圖,圖18為合模推力座小支架的油封蓋與膠圈示意圖,圖19為后連桿I示意圖,圖20為后連桿2示意圖,圖21為半鋼套大銷子示意圖,圖22為全鋼套大銷子示意圖,圖23為全鋼套局部放大圖,圖24為半鋼套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I中I-后支架1,2_后支架2,3_后支架3,4_回油孔,5-尾板,,6-進油孔,7-前支架1,8前支架2,9-動模板,10-頭板。11拉桿,12過濾箱,13-大銷軸,14-小銷軸,15-小連桿,16-合模推力座,17-頂出油缸,18-頭板螺母,19-合模油缸,20-前連桿1,21-前連桿2,22-前連桿3,23-后連桿1,24-后連桿2,25-調拇螺母,26-機械保險杠,27-鋼套外油槽,28-鋼套油槽,30-動模板進油孔,31-動模板出油孔,32-合模推力座出油孔,33-合模推力座進油孔,34-0型膠圈,35導向桿銅套,36-油封蓋,37-螺銷孔。在連桿,支架,孔的平面處進行倒角,在支架,連桿上開有進油孔6,連桿,支架最下方開有回油孔4,在鋼套的內壁上開有油槽,半鋼套的大銷軸開有與鋼套反方向的油槽,后支架1,前連桿I的連接孔內安裝鋼套,鋼套下端外工藝倒角,所述鋼套內開的油槽形狀為旋形油槽,油槽兩端不通,每個鋼套開進油孔,后支架2、后支架3、后連桿I、后連桿2、前連桿2,前連桿3,前支架I、前支架2的高度比鋼套的高度高5-6毫米,支架2,支架3,連桿2,連桿3與鋼套的下端對齊,在上方孔進行倒角,倒角大小5 X 9毫米,潤滑泵的油經潤滑管從進油孔進入,油順著油槽的方向在鋼套與銷軸之中潤滑,之后順著鋼套銷軸往下滲,經過出油孔通過油管流到過濾箱12,回油經過沉淀過濾后流到潤滑泵進行循環使用;銷軸兩端用墊片,卡簧限位,以利于運作時銷軸微轉,使回油順利從銷軸與鋼套之間的間隙流下,所述合模推力座呈十字型。其中4個孔與后連桿通過小連桿連接,小連桿的兩端有孔,孔內裝有鋼套,小銷軸安裝在合模推力座小支架與小連桿鋼套的孔內,合模推力座小支架2下方安裝油封、油封蓋,導向桿與合模推力座另外的兩個孔連接,孔內裝有銅套,所述銅套上開油槽,油槽兩端不出頭,油槽上開有進油孔,銅套下半部開油槽、油槽內開有回油孔,銅套兩頭安裝油封;動模板上開有孔,前后均兩個,呈對稱型,共四個,單個孔內均有兩個銅套35,拉桿從動模板銅套孔通過,銅套35上開油槽,油槽兩端不出頭,靠近動模板兩邊的銅套上開有進油孔,動模板銅套下中部開回油孔,銅套兩頭安裝油封,密封圈,油封半環蓋板,為了使油在支架、連桿的接點處不漏油,在后支架3,前連桿3,后連桿3、合模推力座小支架2的下方安裝油封,油封為0型圈,油封蓋開有回油孔,回油經油管串聯回到過濾箱。全鋼套中,所有的連桿、支架孔都安裝鋼套,銷軸無油槽、比半鋼套的銷軸稍微長,使用墊片、卡簧進行限位,工作時銷軸能夠微轉。生產成本比半鋼套的高,但更加經久耐用,半鋼套的后支架、前連桿無鋼套,銷軸外有旋型油槽,銷軸一端用定位銷定位,工作時銷軸不能轉。半鋼套的生產加工比全鋼套工續少,成本低。前后支架與模板有分體和連體兩種。分體式的結構形式更加靈活,生產成本低,便于維修和加工。連體式精確度更高。如上所述的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可以如何實現,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僅用上述方式實現。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公知常識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大小、長度等更改或者材料替換依舊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系統裝置分為全鋼套曲肘結構和半鋼套曲肘結構兩種方式,全鋼套曲肘結構包括尾板,動模板,頭板;尾板,頭板分別位于全鋼套曲肘結構的兩端,動模板位于尾板與頭板之間,在尾板與動模板之間具有后支架1,后支架2,后支架3,后連桿I,后連桿2,前連桿I,前連桿2,前連桿3,前支架I,前支架2、大銷軸,小銷軸,大鋼套,小鋼套,導向桿、導向桿銅套、拉桿、拉桿銅套、銷軸墊圈、卡簧、油封、油封蓋、合模推力座;所述支架,連桿上具有連接孔,其中連桿兩頭均開有連接孔,鋼套安裝在支架、連桿的孔內,支架與連桿沿著鋼套的軸向方向安裝放置,銷軸放置在鋼套內,后支架I下面與后連桿I上面連接,后支架2上面與后連桿I的下面連接,后支架3上面與后連桿2下面連接,后連桿I上面與前連桿I下面連接,后連桿I下面與前連桿2上面連接,后連桿2上面與前連桿2下面連接,后連桿2下面與前連桿3上面連接,前支架I上面與前連桿I下面連接,前支架I下面與前連桿2上面連接,前支架2上面與前連桿2下面連接,前支架2下面與前連桿3上面連接;支架,連桿上開有進油孔,前連桿3,后支架3下方安裝油蓋,油封蓋,油封蓋開有回油孔,在鋼套的內壁上開有油槽;全鋼套曲肘結構的回油通過油管連接過濾箱,經沉淀過濾后,通過油管連接潤滑泵。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鋼套曲肘結構與所述全鋼套曲肘結構基本相同,其中半鋼套曲肘結構中半鋼套的大銷軸開有與鋼套反方向的油槽,大銷軸一端用定位銷定位,后支架、前連桿無鋼套,半鋼套曲肘結構的回油通過油管連接過濾箱,經沉淀過濾后,通過油管連接潤滑泵。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后支架1,前連桿I的連接孔和鋼套等高,所述鋼套內壁上開的油槽形狀為旋形油槽,油槽兩端不通,鋼套外下方進行倒角,每個鋼套開有進油孔。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部件的下方為基點,后支架2,后支架3,后連桿1,后連桿2,前連桿2,前連桿3,前支架1,前支架2的高度比鋼套的高度高5-6毫米。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除后支架1,前連桿I之外,其余支架,連桿上的連接孔內的上端進行內倒角,內倒角起到導向的作用,使稀油能夠順利從上往下流。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架,連桿的連接孔內的鋼套下端進行エ藝外倒角,エ藝倒角的大小為IXlmm ;.鋼套上方外部與支架,連桿的連接孔接觸面上開有油槽,油槽內開有進油孔,進油孔連通鋼套內壁油槽。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后支架3,前連桿3的下方安裝油封,油封為O型圈,油封蓋開有回油孔,回油經油管連接回到過濾箱。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銷軸兩端具有墊片,銷軸使用卡簧進行限位,以利于運作時銷軸微轉,使回油順利從銷軸與鋼套之間的間隙滲下;其中所述半鋼套的大銷軸外有旋形油槽,銷軸一端用定位銷定位,工作時大銷軸不能轉動,小銷軸用定位螺絲定位,工作時不能轉動,全鋼套的合模推力座的小銷軸的安裝與半鋼套一祥,合模推力座的小支架2上方孔內倒角、下方安裝油封、油封蓋,使回油順利從銷軸的油槽或銷軸與鋼套之間的間隙往下滲。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合模推力座與后連桿通過小連桿連接,小連桿的兩端有孔,孔內裝有小鋼套,小銷軸安裝在合模推力座的小支架與小連桿的鋼套內,合模推力座呈十字型,合模推力座上有六個孔,導向桿從合模推力座的其中兩個孔中通過,孔內裝有銅套,所述銅套上部開油槽,油槽兩端不出頭,油槽上開有進油孔,下半部銅套開油槽、油槽內開有回油孔,銅套兩頭安裝油封,合模推力座的小支架2的上方孔內進行倒角,下方安裝油封、油封蓋、使回油順著銷軸與鋼套之間的間隙或銷軸的油槽往下滲。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動模板上開有孔,前后均兩個,呈對稱型,共四個,單個孔內均有兩個銅套,拉桿從動模板銅套孔通過,銅套上開油槽,油槽兩端不出頭,靠近動模板兩邊的銅套上開有進油孔,動模板銅套下中部開回油孔,銅套兩頭安裝油封,半環蓋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曲肘結構注塑機潤滑油自動過濾循環使用系統裝置,其結構包括鋼套,鋼套一端為尾板,另一端為頭板,頭板的一側為動模板,在尾板與動模板之間具有后支架1,后支架2,后支架3,后連桿1和2,前連桿1,前連桿2,前連桿3,前支架1,前支架2,大小銷軸,大小鋼套,導向桿、導向桿銅套,拉桿、拉桿銅套,銷軸墊圈,卡簧,油封蓋,合模推力座。支架,連桿上開有進油孔,前連桿3,后支架3、合模推力座2下方安裝封油、油封蓋,油封蓋開有回油孔,在鋼套的內側開有油槽,半鋼套的大銷軸開有與鋼套反方向的油槽,回油孔通過油管連接過濾箱再連接潤滑泵。半鋼套生產加工比全鋼套工續少,成本低,全鋼套生產成本比半鋼套的高,效果好,更加經久耐用。
文檔編號B29C45/83GK202528406SQ20122017221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
發明者黃小生 申請人:黃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