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涉及一種可避免開模瞬間斜開件無法分離的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技術水準的不斷提高,產品的結構越來越多樣化,而隨著產品結構的多樣化,使得模具結構越來越復雜多樣。請參閱圖1,現有的一種模具100’,包括一母模10’、一與母模10’相互對應配合的公模20’、一斜開組件及彈性件40’。所述母模10’包括一母模板11’;所述公模20’包括一 公模板21’ ;所述斜開組件包括一第一斜開件31’及一第二斜開件32’,第一斜開件31’和第二斜開件32’的一側均與母模板11’呈滑動的斜面配合,兩斜面配合處朝公模20’處傾斜且沿擴大兩斜面配合處之間距離的方向設置,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上還分別開設有一沿斜開件一側方向設置的彈簧槽311’、321’,彈簧槽311’、321’延伸至母模板11’上,母模板11’上方開設有與彈簧槽311’、321’相通且方向一致的避讓槽13’,且彈簧槽311’、321’與避讓槽13’的連接處形成卡臺131’。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上裝設有限位桿12’,限位桿12’ 一端固定于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上,另一端穿過彈簧槽311’、321’而伸入并限位于避讓槽13’內,限位桿12’上套設有一彈性件,彈性件容置于彈簧槽311’、321’內,一端抵頂于彈簧槽311’、321’下端,另一端抵頂于母模板11’的卡臺131’上,從而使限位桿12’可于避讓槽13’內滑動,此彈性件為一彈簧14’,開模時,公模板21’向下運動遠離母模板11’,彈簧14’彈力張開,其下端亦推抵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沿靠近公模20’的方向在母模10’上滑動,從而使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分離開直至彈簧14繼續推抵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到限位的程度后,公母模完全開模,將產品頂出,完成所有脫模。但是,上述模具100’的彈簧14’經反復使用后,彈性力減弱,很難保證在開模的瞬間彈簧14’能將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分離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避免開模瞬間斜開件無法分離的模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具,包括一母模、一與母模相互對應配合的公模、一斜開組件及一推拉件。母模包括一母模板;公模包括一公模板;斜開組件包括一第一斜開件及一第二斜開件,第一斜開件和第二斜開件的一側均與母模板呈滑動的斜面配合,兩斜面配合處朝公模處傾斜且沿擴大兩斜面配合處之間距離的方向設置,斜開組件上開設有一 T型容置腔,且形成兩作用平臺;推拉件一端固定裝設于公模上,另一端沿開模方向穿過斜開組件并伸入容置腔內形成伸入端,伸入端具有兩向外延伸形成的臂部,推拉件通過臂部作用于作用平臺同步驅使第一斜開件和第二斜開件沿靠近公模的方向在母模上滑動。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模具通過推拉件的臂部作用于作用平臺從而同步驅使第一斜開件和第二斜開件沿靠近公模的方向在母模上滑動,使第一斜開件及第二斜開件分離開,從而避免了開模瞬間,由于彈簧彈力不夠,無法將第一斜開件及第二斜開件分離的問題。
圖I為現有技術模具的剖面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模具閉模時的剖面圖。圖3為圖2所示模具開模時上固定板與母模板先行開模的剖面圖。圖中各零部件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母模10母模板11限位桿12避讓槽13卡臺131彈簧14公模20公模板21第一斜開件31彈簧槽311,321第二斜開件32容置腔33作用平臺34推拉件40伸入端41臂部411。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2及圖3,本實用新型模具包括一母模10、一與母模10相互對應配合的公模20、一斜開組件及一推拉件40。母模10包括一母模板11。公模20包括一公模板21。所述斜開組件包括一第一斜開件31及一第二斜開件32,第一斜開件31和第二斜開件32的一側均與母模板11呈滑動的斜面(圖中未標示)配合,兩斜面配合處朝公模20處傾斜且沿擴大兩斜面配合處之間距離的方向設置,斜開組件上開設有一 T型容置腔33,且形成兩作用平臺34。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上還分別開設有一沿斜開件斜面傾斜方向設置的彈簧槽311、321,彈簧槽311、321延伸至母模板11上,母模板11上方開設有與彈簧槽311、321相通且方向一致的避讓槽13,且彈簧槽311、321與避讓槽13的連接處形成卡臺131。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上裝設有限位桿12,限位桿12 —端固定于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上,另一端穿過彈簧槽311、321而伸入并限位于避讓槽13內,限位桿12上套設有一彈性件,彈性件容置于彈簧槽311、321內,一端抵頂于彈簧槽311、321下端,另一端抵頂于母模板11的卡臺131上,從而使限位桿12可于避讓槽13內滑動,該實施例中彈性件為一彈簧14。[0026]所述推拉件40 —端固定裝設于公模20上,另一端沿開模方向穿過斜開組件并伸入容置腔33內形成伸入端41,具體地,推拉件40 —端固定裝設于公模板21上,伸入端41具有兩向外延伸形成的臂部411,推拉件40通過臂部411作用于作用平臺34同步驅使第一斜開件31和第二斜開件32沿靠近公模20的方向在母模10上滑動。請參閱圖2至圖3,本實用新型模具在閉模狀態時,彈簧14均為壓縮狀態。當開模時,母模板11與公模板21之間開模,公模板21向下運動遠離母模板11,通過推拉件40 —端固定裝設于公模板21上,公模板21帶動推拉件40向下運動,此時,推拉件 40通過臂部411作用于作用平臺34同步驅使第一斜開件31和第二斜開件32沿靠近公模20的方向在母模10上滑動。同時,彈簧14彈力張開,其下端亦推抵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沿靠近公模20的方向在母模10上滑動,且由于第一斜開件31和第二斜開件32的一側均與母模板11呈滑動的斜面配合,從而使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相對分別向與開模垂直的方向上分離開直至限位桿12上端滑動至卡臺131處,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與開模垂直的方向上分離到一定距離,推拉件40的伸入端41從容置腔33中滑出,公母模完全開模,將產品頂出,完成所有脫模。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模具通過推拉件40的臂部411作用于作用平臺34從而同步驅使第一斜開件31和第二斜開件32沿靠近公模20的方向在母模10上滑動,使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分離開,從而避免了開模瞬間,由于彈簧14彈力不夠,無法將第一斜開件31及第二斜開件32分離的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母模、一與母模相互對應配合的公模、一斜開組件及一推拉件,母模包括一母模板;公模包括一公模板;斜開組件包括一第一斜開件及一第二斜開件,第一斜開件和第二斜開件的一側均與母模板呈滑動的斜面配合,兩斜面配合處朝公模處傾斜且沿擴大兩斜面配合處之間距離的方向設置,斜開組件上開設有一 T型容置腔,且形成兩作用平臺;推拉件一端固定裝設于公模上,另一端沿開模方向穿過斜開組件并伸入容置腔內形成伸入端,伸入端具有兩向外延伸形成的臂部,推拉件通過臂部作用于作用平臺同步驅使第一斜開件和第二斜開件沿靠近公模的方向在母模上滑動。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開件及第二斜開件上還分別開設有一沿斜開件斜面傾斜方向設置的彈簧槽,彈簧槽延伸至母模板上,母模板上方開設有與彈簧槽相通且方向一致的避讓槽,且彈簧槽與避讓槽的連接處形成卡臺,第一斜開件及第二斜開件上裝設有限位桿,限位桿一端固定于第一斜開件及第二斜開件上,另一端穿過彈簧槽而伸入并限位于避讓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模具,包括一母模、一與母模相互對應配合的公模、一斜開組件及一推拉件。斜開組件包括一第一斜開件及一第二斜開件,第一斜開件和第二斜開件的一側均與母模呈滑動的斜面配合,兩斜面配合處朝公模處傾斜且沿擴大兩斜面配合處之間距離的方向設置,斜開組件上開設有一T型容置腔,且形成兩作用平臺;推拉件一端固定裝設于公模上,另一端沿開模方向穿過斜開組件并伸入容置腔內形成伸入端,伸入端具有兩向外延伸形成的臂部。本實用新型通過推拉件的臂部作用于作用平臺從而同步驅使第一斜開件和第二斜開件沿靠近公模的方向在母模上滑動,使第一斜開件及第二斜開件能確實的分離開。
文檔編號B29C33/44GK202480290SQ201220001910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明者吳小平, 王賢云, 蔣坤學, 黎健明, 龔文鵬 申請人:富港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