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射成形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注射成形機。
背景技術:
注射成形機通過在模具裝置的型腔空間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并使其固化來制造成形品。模具裝置由定模和動模構成,并且用設置在模具裝置周圍的連接桿承受定模與動模的合模力的反力。一直以來,為使模具裝置的更換及成形品從模具裝置的取出變得容易,提出了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在該注射成形機中,在C型框架的兩端部之間將驅動合模動作的驅動部(汽缸)、定模及動模排成一列,用C型框架來承受合模力的反力。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 - 234143號公報以往,驅動部與定模及動模在模開閉方向上縱向排列,因此存在注射成形機全長變長、注射成形機大型化、重型化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課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小型化、輕型化的注射成形機。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側支撐部件,支撐安裝有定模的固定側安裝部件;可動側支撐部件,支撐安裝有動模的可動側安裝部件;以及驅動部,驅動合模動作,該驅動部與所述定模及所述動模在模開閉方向上橫向排列。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個方式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側支撐部件,支撐安裝有定模的固定側安裝部件;可動側支撐部件,支撐安裝有動模的可動側安裝部件;以及驅動部,驅動合模動作,在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中,合模時從所述驅動部施加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力的力點部相對于通過合模時從所述固定側安裝部件施加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反力的作用點部且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直線,在橫向上偏離,在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中,合模時從所述驅動部施加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力的力點部相對于通過合模時從所述可動側安裝部件施加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反力的作用點部且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直線,在橫向上偏離。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能夠小型化、輕型化的注射成形機。
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合模時的狀態的圖,而且是沿圖2的I 一 I的剖面圖。圖2是從前方觀察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圖。
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開模時的狀態的圖。圖4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通過合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圖5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通過開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圖6是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調整部的動作的圖。圖7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合模時的狀態的圖。圖8是從前方觀察第二實施方式的固定側支撐部件的圖。圖9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開模時的狀態的圖。圖10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通過合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圖11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通過開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圖12是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調整部的動作的圖。圖13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合模時的狀態的圖,而且是沿圖15的XIII — XIII的剖面圖。圖14是從后方觀察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圖。圖15是從前方觀察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圖。圖16是表示第三實施 方式的注射成形機開模時的狀態的圖。圖17是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通過合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圖18是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通過開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圖19是用于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調整部的動作的圖。附圖標記說明10注射成形機11 定模12 動模19控制裝置20固定側安裝部件30固定側支撐部件40可動側安裝部件50可動側支撐部件60驅動部70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71固定桿(桿)72可動桿(桿)73固定桿插入孔74可動桿插入孔80調整部270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271L 274R 接觸部275L 278R 端面290第二旋轉力矩傳遞部291L 292R 制動部
293L 294R 插入部P基準面Ba 基座Gd 導向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明的方案進行說明,在各附圖中對相同或相對應的結構使用相同或相對應的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另外,將進行閉模時的可動側支撐部件的移動方向作為前方,將進行開模時的可動側支撐部件的移動方向作為后方來說明。(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合模時的狀態的圖,而且是沿圖2的I 一 I的剖面圖。圖2是從前方觀察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圖。在圖2中,方便起見省略驅動部和調整部的圖示。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開模時的狀態的圖。圖4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由合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圖5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由開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各圖中,X方向是與鋪設在注射成形機的基座Ba上的導向器Gd的長邊方向相平行的方向,Y方向是與導向器Gd的寬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Z方向是與導向器Gd的鋪設面相垂直的方向。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相互正交。另外,在各圖中,為了容易看清附圖,將模開閉時沿X方向做直線動作的部分用灰色表
/Jn o注射成形機10是無連接桿(tie bar less)的注射成形機。例如如圖1所示,注射成形機10具有安裝定 模11的固定側安裝部件20、支撐固定側安裝部件20的固定側支撐部件30、安裝動模12的可動側安裝部件40、用于支撐可動側安裝部件40的可動側支撐部件50。可動側支撐部件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30在X方向上進退,從而動模12相對于定模11接近分離,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注射成形機10通過向合模時形成在定模11與動模12之間的未圖示的型腔空間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并使其固化來制造成形品。此外,由定模11與動模12構成模具裝置13。固定側安裝部件20載置在未圖示的引導臺(參照第三實施方式)上。固定側安裝部件20通過鉸鏈連接件22可擺動地連結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當固定側支撐部件3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擺動時,固定側安裝部件20擺動,定模11相對于動模12的姿勢被保持。此外,所有鉸鏈連接件22、36、42、56的軸向呈Y方向。如圖2所示,固定側支撐部件30具備在Y方向對置的一對固定板31、連結一對固定板31的連結部32。如圖1所示,各固定板31是所謂Z型框架,而且一體具有主體部33、從主體部33的一端部(圖1中右端部)向上方突出的頭部34、從主體部33的另一端部(圖1中左端部)向下方突出的腿部35。頭部34和腿部35相互向相反方向從主體部33突出。頭部34以可擺動的方式支撐固定側安裝部件20。腿部35以相對于基座Ba不可進退的方式固定,固定側支撐部件30相對于基座Ba不可進退。另外,腿部35通過鉸鏈連接件36可擺動地連結在支撐件37上,支撐件37固定在基座Ba上。由此,固定側支撐部件30相對于基座Ba可擺動。可動側安裝部件40具有與固定側安裝部件20大致對稱的形狀,而且具有大致對稱的剛性。合模時,可動側安裝部件40與固定側安裝部件20以模具裝置13的厚度方向中心面為基準面P大致對稱。此外,定模11的厚度與動模12的厚度相同也可,不同也可。可動側安裝部件40和定模安裝部件20載置在相同的引導臺上。可動側安裝部件40通過鉸鏈連接件42可擺動地連結在可動側支撐部件50。當可動側支撐部件5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時,可動側安裝部件40擺動,動模12相對于定模11的姿勢被保持。如圖1所示,可動側支撐部件50具有與固定側支撐部件30大致對稱的形狀,并且具有大致對稱的剛性。合模時,可動側支撐部件50與固定側支撐部件30以基準面P大致對稱。可動側支撐部件50如圖2所示具有在Y方向對置的一對可動板51、連結一對可動板51的連結部52。一對可動板51配置在一對固定板31之間。各可動板51如圖1所示是所謂Z型框架,而且一體具有主體部53、從主體部53的一端部(圖1中左端部)向上方突出的頭部54、從主體部53的另一端部(圖1中右端部)向下方突出的腿部55。頭部54與腿部55相互向相反方向從主體部53突出。頭部54以可擺動的方式支撐可動側安裝部件40。腿部55與滑塊57連結,滑塊57能夠在基座Ba上鋪設的導向器Gd上進退自由。由此,可動側支撐部件50相對于基座Ba進退自由。另外,腿部55通過鉸鏈連接件56可擺動地連結在滑塊57,可動側支撐部件50相對導向器Gd可擺動。注射成形機10具備合模馬達61、放大合模馬達61的驅動力的肘節機構62、將合模馬達61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動作并傳遞至肘節機構62的傳遞機構63作為用于驅動合模動作和模開閉動作的驅動部60。合模馬達61被相對 于固定側支撐部件30固定的固定框架64支撐。合模馬達61例如是伺服馬達,包含檢測合模馬達61的旋轉量的編碼部。合模馬達61根據編碼部的檢測結果進行反饋控制,以使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移動量達到預定量。肘節機構62具有肘臂62a、第一肘桿62b、第二肘桿62c、滑塊62d。肘臂62a以自由擺動的方式設置在臂支撐部65,臂支撐部65通過后述的調整部80固定在可動側支撐部件50。肘臂62a以自由擺動的方式與第一肘桿62b連結。第一肘桿62b以自由擺動的方式設置在桿支撐部66,桿支撐部66被固定框架64支撐。第二肘桿62c在第一肘桿62b的中間部以自由擺動的方式設置在第一肘桿62b,并且以自由擺動的方式連結在滑塊62d。滑塊62d被固定框架64的導向器67在X方向上引導。此外,本實施方式的肘節機構62是單肘的,但也可以是雙肘的,肘節機構62的方式沒有特別限定。傳遞機構63具有與合模馬達61的輸出軸一同旋轉的驅動滑輪63a、相對于固定框架64旋轉自由的從動滑輪63b、架設在驅動滑輪63a和從動滑輪63b之間的同步帶63c。另外,傳遞機構63具有可與從動滑輪63b —同旋轉的滾珠絲杠軸63d、與滾珠絲杠軸63d螺合并安裝在滑塊62d的滾珠螺母63e。由滾珠絲杠軸63d和滾珠螺母63e構成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動作的運動轉換部。傳遞機構63通過同步帶63c將合模馬達61的旋轉運動傳遞至滾珠絲杠軸63d。為此,合模馬達61和滾珠絲杠軸63d在滾珠絲杠軸63d的軸向(X方向)上橫向(Z方向)排列,因此與合模馬達61和滾珠絲杠軸63d同軸直接連接的情況相比,注射成形機10的全長變短。當合模馬達61旋轉時,滾珠絲杠軸63d旋轉,滾珠螺母63e進退,因此滑塊62d進退。若在圖3的狀態下滑塊62d前進,則可動側支撐部件50前進,進行閉模。并且,產生合模馬達61的推進力乘以肘節倍率而得到的合模力,如圖1所示進行合模。另外,如果滑塊62d后退,則可動側支撐部件50后退,進行開模。其次,對上述結構的注射成形機10的動作進行說明。注射成形機10的各種動作在由微型計算機構成的控制裝置19的控制下進行。首先,控制裝置19控制閉模工序。控制裝置19在圖3的開模狀態下驅動合模馬達61,使可動側支撐部件50前進,將動模12抵接于定模11。接著,控制裝置19控制合模工序。控制裝置19在動模12與定模11之間產生合模馬達61的推進力乘以肘節倍率而得到的合模力。在此期間,向形成在定模11與動模12之間的未圖示型腔空間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并使其冷卻固化。之后,控制裝置19控制開模工序。控制裝置19在圖1的合模狀態下驅動合模馬達61,使可動側支撐部件50后退,從而使動模12遠離定模11。當開模工序結束,從模具裝置13中取出成形品。由于注射成形機10為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因此容易取出成形品。在本實施方式 中,驅動部60和定模11及動模12在模開閉方向(X方向)上橫向(Z方向)排列。因此,與驅動部60、定模11及動模12在X方向上縱向(一列)排列的現有情況相比,注射成形機10的全長變短,能夠實現注射成形機10的小型化、輕型化。驅動部60和定模11及動模12在模開閉方向(X方向)上橫向(Z方向)排列,因此如圖4所示,由合模產生旋轉力矩。例如可動側支撐部件50中,合模時從驅動部6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力Fl的力點部(與調整部80含有的螺母夾84的連結部)相對于通過合模時從可動側安裝部件4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反力F2的作用點部(與可動側安裝部件40的連結部)且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直線橫向偏離,因此產生旋轉力矩M50。同樣,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中,合模時從驅動部6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力Fl的力點部(與桿支撐部66的連結部)相對于通過合模時從固定側安裝部件2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反力的作用點部(與固定側安裝部件20的連結部)且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直線橫向偏離,因此產生旋轉力矩M30。旋轉力矩M30、M50的中心線為Y方向。旋轉力矩M30的作用方向(圖4中順時針方向)與旋轉力矩M50的作用方向(圖4中逆時針方向)呈相反方向。注射成形機10設有將旋轉力矩M30、M50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50之間傳遞的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70。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70例如由固定桿71、可動桿72、固定桿插入孔73及可動桿插入孔74等構成。固定桿71被固定側支撐部件30支撐。例如,固定桿71插通在形成于固定側支撐部件30的貫通孔,并且在貫通孔的壁面上以自由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此外,固定桿71也可與固定側支撐部件30 —體形成。固定桿71的軸向為Y方向。可動桿72被可動側支撐部件50支撐。例如,可動桿72插通在形成于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貫通孔,并且在貫通孔的壁面上以自由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此外,可動桿72也可與可動側支撐部件50 —體形成。可動桿72的軸向為Y方向。固定桿插入孔73形成在可動側支撐部件50,并且呈在X方向上長的長孔狀。在固定桿插入孔73中插入有固定桿71。固定桿71插入在固定桿用滑動部75,固定桿用滑動部75在固定桿插入孔73內向X方向自由滑動。可動桿插入孔74形成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并且呈在X方向上長的長孔狀。在可動桿插入孔74中插入有可動桿72。可動桿72插入在可動桿用滑動部76,可動桿用滑動部76在可動桿插入孔74內向X方向自由滑動。固定桿71、可動桿72、固定桿插入孔73及可動桿插入孔74將旋轉力矩M30、M50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50之間傳遞。例如旋轉力矩M30通過固定桿71和可動桿72轉換成力H、f2并被傳遞至可動側支撐部件50,從而減少旋轉力矩M50。由于旋轉力矩M30、M50彼此相互減小,因此能夠降低因旋轉力矩M30、M50引起的彎曲變形。因此,能夠降低注射成形機10 (詳細地,固定側支撐部件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彎曲剛性,實現輕型化。固定桿71和可動桿72以在合模時以基準面P大致對稱的方式配置即可。通過固定桿71和可動桿72轉換的力H、f2大致相同,應力很難失衡,因此固定側支撐部件30的變形及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變形減少。通過固定桿71、可動桿72、固定桿插入孔73、可動桿插入孔74,可動側支撐部件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 件30在X方向上被引導。從而,模開閉動作變穩定。此外,固定桿71與可動桿72插入于在固定桿插入孔73和可動桿插入孔74內向X方向自由滑動的固定桿用滑動部75及可動桿用滑動部76,但也可以自由滑動地與固定桿插入孔73和可動桿插入孔74的內壁面接觸。除合模時外,開始開模時如圖5所示也產生旋轉力矩。開始開模時,在模具裝置13內形成的樹脂粘結了定模11和動模12,因此抵抗開模力而產生反力,在開模力和該反力的作用下產生旋轉力矩。例如在可動側支撐部件50中,對力點部施加有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驅動力F5,對作用點部施加有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反力F6,因此產生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旋轉力矩M51。同樣,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中,產生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旋轉力矩M31。旋轉力矩M31、M51的中心線呈Y方向。旋轉力矩M31的作用方向與旋轉力矩M51的作用方向相反。固定桿71、可動桿72、固定桿插入孔73及可動桿插入孔74將旋轉力矩M31、51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50之間傳遞。例如旋轉力矩M31通過固定桿71和可動桿72轉換為力f5、f6而傳遞至可動側支撐部件50,從而減少旋轉力矩M51。由此,直線動作的開模動作變穩定。固定側支撐部件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50大致呈對稱形狀。通過合模而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產生的旋轉力矩M30的大小、與通過合模而在可動側支撐部件50產生的旋轉力矩M50的大小大致相同,因此旋轉力矩M30、M50相平衡而抵消。另外,通過開模而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產生的旋轉力矩M31的大小、與通過開模而在可動側支撐部件50產生的旋轉力矩M51的大小大致相同,因此旋轉力矩M31、M51相平衡而抵消。可動側支撐部件50相對于導向器Gd可擺動。當可動側支撐部件50因合模或開模而變形時,可動側支撐部件50擺動,從可動側支撐部件50向導向器Gd的應力傳遞減少,從而導向器Gd的變形減少。另外,固定側支撐部件30相對基座Ba可擺動。當固定側支撐部件3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時,固定側支撐部件30以與可動側支撐部件50相同的程度進行擺動,固定側支撐部件30的舉動與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舉動相對于基準面P大致對稱。因此,能夠有效減少旋轉力矩M30、M50、M31、M51。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10由于是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因此容易更換模具裝置13。若模具裝置13被更換,則模具裝置13的厚度(即,定模11的厚度與動模12的厚度之和)變化。模具裝置13的厚度還根據模具裝置13的溫度變化而變化。因此,注射成形機10具有調整合模時固定側支撐部件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相對位置以根據模具裝置13的厚度得到適當的合模力的調整部80。調整部80的調整可以在閉模、合模及開模的任一狀態下進行。圖6是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調整部的動作的圖。圖6表示將圖1所示的模具裝置13更換為新的模具裝置13A后、根據新模具裝置13A的厚度進行了基于調整部80的調整后的合模時的狀態。調整部80包括與臂支撐部65連結的調整桿81、與形成在調整桿81外周面的螺紋部82螺合的調整螺母83、將調整螺母83以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撐的螺母夾84。由形成在調整桿81上的螺紋部82和調整螺母83構成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動作的運動轉換部。螺母夾84固定在可動側支撐部件50,并將調整螺母83以相對于可動側支撐部件50在X方向上不能移動的方式進行支撐。調整部80進一步具有可與調整螺母83 —同旋轉的大徑正齒輪85、嚙合于大徑正齒輪85的小徑正齒輪86、使小徑正齒輪86旋轉的調整馬達87。由大徑正齒輪85和小徑正齒輪86構成放大旋轉扭矩的減速部。調整馬達87固定在可動側支撐部件50。調整馬達87例如可以是伺服馬達,并具有檢測調整馬達87的旋轉量的編碼部。當調整馬達87旋轉時,調整螺母83旋轉的同時相對于調整桿81進退,可動側支撐部件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30進退。調整馬達87基于編碼部的檢測結果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調整螺母83的 旋轉量達到預定量。調整桿81的移動量和移動方向是基于更換前的模具裝置13的厚度與更換后的模具裝置13A的厚度之差而決定的。例如,模具裝置的厚度因更換模具而變厚時,使調整螺母83相對于調整桿81從的圖1的狀態后退至圖6的狀態,使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腿部55與固定側支撐部件30的腿部35之間的間隔變窄,并使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頭部54與固定側支撐部件30的頭部34之間的間隔變寬。在合模狀態下,由肘臂62a和第一肘桿62b構成的角呈預定值(例如大致為180° ),因此得到適當的合模力。而模具裝置的厚度因更換模具而變薄時,使調整螺母83相對于調整桿81從圖6的狀態前進至圖1的狀態,使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腿部55與固定側支撐部件30的腿部35之間的間隔變寬,并使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頭部54與固定側支撐部件30的頭部34之間的間隔變窄。在合模狀態下,由肘臂62a和第一肘桿62b構成的角為預定值(例如大致為180° ),因此得到適當的合模力。因模具裝置的更換,動模的厚度、定模的厚度改變,基準面P的位置發生變化時,固定側支撐部件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50在合模時仍相對于基準面P大致對稱。因此,固定桿71與可動桿72在合模時仍相對于基準面P大致對稱。從而,即使在更換模具裝置之后,由于通過固定桿71和可動桿72轉換的力H、f2大致相同,應力很難失衡,因此固定側支撐部件30的變形及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變形也減小。
此外,固定桿71和可動桿72也可以以能夠改變其相對位置方式可相對移動。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50中的一方安裝有調整馬達87,在另一方安裝有合模馬達61,因此能夠實現大致對稱的形狀的固定側支撐部件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50的小型化。(第二實施方式)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10通過肘節機構62來驅動合模動作和模開閉動作。而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用電磁鐵來驅動合模動作,用線性馬達來驅動模開閉動作。圖7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合模時的狀態的圖。圖8是從前方觀察第二實施方式的固定側支撐部件的圖。圖9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開模時的狀態的圖。圖10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由合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圖11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由開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在各圖中,X方向是與鋪設在注射成形機的基座Ba上的導向器Gd的長邊方向相平行的方向,Y方向是與導向器Gd的寬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Z方向是垂直于導向器Gd的鋪設面的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相互正交。另外,在各圖中,為使容易看清附圖,將模開閉時沿X方向進行直線動作的部分用灰色表示。注射成形機110是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例如如圖7所示,注射成形機110具有安裝定模111的固定側安裝部件120、支撐固定側安裝部件120的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安裝動模112的可動側安裝部件140、支撐可動側安裝部件140的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在X方向上進退,從而動模112相對于定模111接近分離,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注射成形機110通過向合模時形成在定模111與動模112之間的未圖示的型腔空間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并使其固化來制造成形品。此外,由定模111與動模112構成模具裝置113 。固定側安裝部件120載置在未圖示的引導臺(參照第三實施方式)上。固定側安裝部件120通過鉸鏈連接件122可擺動地連結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當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擺動時,固定側安裝部件120擺動,定模111相對于動模112的姿勢被保持。此外,所有鉸鏈連接件122、134、135、142、156、157的軸向呈Y方向。固定側支撐部件130以相對于基座Ba不可進退的方式固定。固定側支撐部件130通過鉸鏈連接件134可擺動地連結在支撐件136,支撐件136固定在基座Ba上。由此,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相對于基座Ba可擺動。固定部件132與固定側支撐部件130隔著預定間隔而設置。為使固定部件132與固定側支撐部件130之間的間隔可變,固定部件132與滑塊137相連結,滑塊137可以在鋪設于基座Ba上的導向器Gd上移動。固定部件132通過鉸鏈連接件135可擺動地連結在滑塊137,從而相對于導向器Gd可擺動。固定側支撐部件130與固定部件132通過多個(例如4根)固定桿133連結。各固定桿133貫通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以及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隔著預定間隔而設置的可動部件152。可動側安裝部件140具有與固定側安裝部件120大致對稱的形狀,而且具有大致對稱的剛性。當合模時,可動側安裝部件140與固定側安裝部件120以模具裝置113厚度方向中心面為基準面PlOO大致對稱。此外,定模111的厚度與動模112的厚度相同也可,不同也可。可動側安裝部件140和定模安裝部件120載置在相同的引導臺上。可動側安裝部件140通過鉸鏈連接件142可擺動地連結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當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時,可動側安裝部件140擺動,動模112相對于定模111的姿勢被保持。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具有與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大致對稱的形狀,并且具有大致對稱的剛性。合模時,可動側支撐部件150與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相對于基準面PlOO大致對稱。可動側支撐部件150與滑塊154連接,滑塊154在導向器Gd上自由移動。由此,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對于基座Ba進退自由。可動側支撐部件150通過鉸鏈連接件156可擺動地連結于滑塊154,從而相對于導向器Gd可擺動。可動部件152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隔著預定間隔而設置。為使可動部件152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之間的間隔可變,可動部件152連結在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不同的另一滑塊155上,滑塊155可以在導向器Gd上移動。由此,可動部件152相對于基座Ba進退自由。可動部件152通過鉸鏈連接件157可擺動地連結于滑塊155,從而相對于導向器Gd可擺動。可動側支撐部件150與可動部件152通過多個(例如4根)可動桿153連結。各可動桿153貫通固定側支撐部件130以及與固定側支撐部件130隔著預定間隔而設置的固定部件132。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可動部件152、固定部件132及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依次在X方向上隔著間隔而排列。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可動部件152及可動桿153在模開閉時一體地進退。注射成形機110具備作為驅動模開閉動作的模開閉驅動部的線性馬達190。線性馬達190設置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與基座Ba之間。此外,線性馬達190也可設置在可動部件152與基座Ba之間。線性馬達190具有固定件191和可動件192。固定件191固定在基座Ba上并與可動件192的移動范圍對應地形成。可動件192例如固定在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連結的滑塊154上,與固定件191對置,且遍及預定范圍而形成。固定件191具有在X方向上隔開間隔地排列的多個未圖示的永久磁鐵。多個永久磁鐵被磁化為可動件192側的磁極以N極和S極交替。可動件192具有在X方向上隔開間隔而排列的多個磁極齒193,在各磁極齒193上卷繞有線圈194。通過固定在基座Ba的位置傳感器195來檢測可動件192的位置。通過向線圈194供給預定電流來驅動線性馬達190時,可動件192進退。隨之,可動側支撐部件150進退,進行模開閉動作。線性馬達190根據位置傳感器195的檢測結果進行反饋控制,以使可動件192的位置位于目標位置。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固定件191上設置了永久磁鐵且在可動件192上設置了線圈194,但也可在固定件上設置線圈并且在可動件上設置永久磁鐵。此時,線圈不隨著線性馬達190被驅動而移動,因此容易進行用于向線圈供給電力的布線。另外,作為驅動模開閉動作的驅動部可以使用包括旋轉馬達和滾珠絲杠機構的驅動單元、或液壓缸或氣缸等流體壓力缸等來代替線性馬達190。注射成形機110具有驅動合模動作的合模驅動部160,合模驅動部160具有電磁鐵單元161、162。電磁鐵單元161由形成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的電磁鐵161a和形成在可動部件152的吸附部161b構成。另外,電磁鐵單元162由形成在固定部件132的電磁鐵162a和形成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吸附部162b構成。吸附部161b、162b由磁性材料構成,例如由層疊鋼板構成。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電磁鐵161a、162a與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和固定部件132相獨立地形成,吸附部161b、162b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和可動部件152相獨立地形成,但將電磁鐵作為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和固定部件132的一部分形成也可,將吸附部作為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和可動部件152的一部分形成也可。另外,電磁鐵與吸附部的配置相反也可。例如,在固定側支撐部件和固定部件側形成吸附部,在可動板和可動部件側形成電磁鐵也可。在電磁鐵單元161、162中,如果 向電磁鐵161a、162a供給電流來驅動電磁鐵161a、162a,則電磁鐵161a、162a吸附相對置的吸附部161b、162b,從而能夠產生合模力。合模驅動部160由電磁鐵單元161、162、固定部件132、固定桿133、可動部件152及可動桿153等構成。其次,對上述結構的注射成形機110的動作進行說明。注射成形機110的各種動作在由微型計算機構成的控制裝置119的控制下進行。首先,控制裝置119控制閉模工序。在圖9的開模狀態下,控制裝置119向線性馬達190的線圈194供給電流,從而使可動件192前進。這樣,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前進,動模112與定模111相接觸。此時,在相互對置的電磁鐵161a與吸附部161b之間形成間隙δ 1,在相互對置的電磁鐵162a與吸附部162b之間形成間隙δ 2。接著,控制裝置119控制合模工序。控制裝置119向電磁鐵161a、162a供給電流,從而用電磁鐵161a、162a來吸附吸附部161b、162b。通過該吸附力,在定模111與動模112之間產生合模力。在此期間,向形成在定模111與動模112之間的未圖示型腔空間內填充熔融的樹脂。當型腔空間內的樹脂冷卻固化時,控制裝置119停止向電磁鐵161a、161b供給電流。之后,控制裝置119控制開模工序。在圖7的合模狀態下,控制裝置119向線性馬達190的線圈194供給電流,從而使可動件192后退。這樣,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后退,動模112與定模111分開。當開模工序結束時,從模具裝置113中取出成形品。由于注射成形機110是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因此容易取出成形品。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合模驅動部160和定模111及動模112在模開閉方向(X方向)上橫向(Z方向)排列。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注射成形機110的全長變短,能夠實現注射成形機110的小型化、輕型化。合模驅動部160和定模111及動模112在模開閉方向(X方向)上橫向(Z方向)排列,因此如圖10所示由合模產生旋轉力矩。例如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和可動部件152中,合模時從合模驅動部16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力F101a、F101b的力點部相對于通過合模時從可動側安裝部件14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反力F102的作用點部且與X方向平行的直線橫向偏離,因此產生旋轉力矩M150。同樣,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和固定部件132中,合模時從合模驅動部16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力的力點部相對于通過合模時從固定側安裝部件12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反力的作用點部且與X方向平行的直線橫向偏離,因此產生旋轉力矩M130。旋轉力矩M130、M150的中心線為Y方向。旋轉力矩M130的作用方向(圖10中順時針)與旋轉力矩M150的作用方向(圖10中逆時針方向)呈相反方向。注射成形機110設有將旋轉力矩M130、M150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和固定部件132、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和可動部件152之間傳遞的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170。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170由多個固定桿133、多個可動桿153、可動桿插入孔138、139及固定桿插入孔158、159等構成。可動桿153可在軸向上進退自由地分別插入到形成于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的可動桿插入孔138及形成于固定部件132的可動桿插入孔139中。固定桿133可在軸向上進退自由地分別插入到形成于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固定桿插入孔158及形成于可動部件152的固定桿插入孔159中。通過固定桿133、可動桿153、可動桿插入孔138、139、及固定桿插入孔158、159,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在X方向上被引導。從而,模開閉動作被穩定。固定桿133、可動桿153、可動桿插入孔138、139、及固定桿插入孔158、159將旋轉力矩M130、M150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及固定部件132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及可動部件152之間傳遞。例如,旋轉力矩M130通過固定桿133和可動桿153轉換為力HOla HOlcUf 102a H02b并被傳遞至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和可動部件152,從而減小旋轉力矩M150。由于旋轉力矩Ml30、Ml50彼此相互減小,因此能夠降低旋轉力矩Ml30、Ml50弓丨起的彎曲變形。因此,能夠降低注射成形機110 (詳細地,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彎曲剛性,實現輕型化。固定桿133的軸向、可動桿153的軸向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呈X方向。模開閉時,固定桿133和可動桿153很難與其他部件干擾。因此,能夠增加固定桿133和可動桿153的數量,增加旋轉力矩130、150的`傳遞路徑,因此應力很難失衡,從而降低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及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變形。除合模時外,如圖11所示,開始開模時也產生旋轉力矩。開始開模時,由于形成在模具裝置113內的樹脂將定模111與動模112粘結,因此抵抗開模力而產生反力,由開模力和該反力產生旋轉力矩。例如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中,在力點部施加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驅動力F105,在作用點部施加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反力F106,因此產生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旋轉力矩M151。同樣,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中產生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旋轉力矩M131。旋轉力矩M131、M151的中心線呈Y方向。旋轉力矩M131的作用方向與旋轉力矩M151的作用方向呈相反方向。固定桿133、可動桿153、可動桿插入孔138、139、及固定桿插入孔158、159將旋轉力矩M131、M151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及固定部件132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及可動部件152之間傳遞。例如,旋轉力矩M131通過固定桿133和可動桿153轉換為力H05a fl05d、f 106a f 106d并被傳遞至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和可動部件152,從而減少旋轉力矩M151。因此,直線動作的開模動作變穩定。固定側支撐部件1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為大致對稱的形狀,而且固定部件132與可動部件152為大致對稱的形狀。因此,通過合模而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和固定部件132產生的旋轉力矩M130的大小與通過合模而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和可動部件152產生的旋轉力矩M150的大小大致相同,因此旋轉力矩M130、M150彼此相平衡而抵消。另外,通過開模而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和固定部件132產生的旋轉力矩M131的大小與通過開模而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和可動部件152產生的旋轉力矩M151的大小大致相同,因此旋轉力矩M131、M151彼此相平衡而抵消。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對于導向器Gd可擺動。當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時,可動側支撐部件150擺動,從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向導向器Gd的應力傳遞減少,從而導向器Gd的變形減少。另外,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相對于基座Ba可擺動。當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時,固定側支撐部件130以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同的程度進行擺動,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的舉動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舉動相對于基準面PlOO大致對稱。因此,能夠有效減少旋轉力矩M130、M150、M131、M151。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110由于是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因此容易更換模具裝置113。若模具裝置113被更換,則模具裝置113的厚度(即,定模111的厚度與動模112的厚度之和)變化。模具裝置113的厚度還根據模具裝置113的溫度變化而變化。因此,注射成形機110具有調整合模時固定側支撐部件1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相對位置以能夠根據模具裝置113的厚度得到適當的合模力的調整部180。調整部180的調整可以在閉模、合模及開模的任一狀態下進行。圖12是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調整部的動作的圖。圖12表示將圖7的模具裝置113更換為新的模具裝置113A后、根據新模具裝置113A的厚度進行了調整部180的調整后的合模時的狀態。調整部180根據模具裝置113U13A的厚度,調整固定側支撐部件130與固定部件132之間的間隔L、及可動部件152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之間的間隔W,從而能夠調整固定側支撐部件1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之間的距離。調整部180為了調整固定側支撐部件130與固定部件132之間的間隔L而具有與固定桿133的端部固定且與固定桿133 —同自由旋轉的套管181。套管181以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撐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的前表面,并且以在X方向上不可移動的方式安裝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套管181與固定桿133同軸設置,并且與多個固定桿133相對應地設置有多個。調整部180為了調整間隔L,進一步含有形成在貫通固定桿133的固定部件132的部分的螺紋軸部182a。螺紋軸部182a比固定部件132的厚度長,與形成在固定部件132的螺紋孔182b螺合。由螺紋軸部182a和螺紋孔182b構成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動作的運動轉換部182。在該調整部180中,若套管181旋轉預定量,則形成在固定桿133的螺紋軸部182a旋轉,螺合于螺紋軸部182a的固定部件132進退,因此可以調整間隔L。此外,運動轉換部182的結構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可以是滾珠絲杠機構,其由自由旋轉地支撐在固定部件132的滾珠絲杠螺母、形成在貫通固定桿133的固定部件132的部分的滾珠絲杠軸部構成。當滾珠絲杠螺母旋轉時,螺合滾珠絲杠螺母的滾珠絲杠軸部與固定部件132之間的位置關系產生變化,從而固定部件132進退。調整部180為 了調整可動部件152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之間的間隔W,并且為了容許模開閉時可動桿153的進退,包含形成在可動桿153端部的花鍵軸部183、將花鍵軸部183在X方向上自由移動地支撐的花鍵螺母184。花鍵螺母184以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撐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的前表面,且以在X方向上不可移動的方式安裝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花鍵螺母184與多個可動桿153相對應地設置有多個。調整部180為了調整間隔W,進一步含有形成在貫通可動桿153的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部分的螺紋軸部185a。螺紋軸部185a比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厚度長,與形成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螺紋孔185b螺合。由螺紋軸部185a與螺紋孔185b構成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動作的運動轉換部185。在該調整部180中,當多個花鍵螺母184旋轉預定量時,花鍵軸部183及螺紋軸部185a旋轉,螺合在螺紋軸部185a的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130進退,因此可以調節間隔W。此外,為了在模開閉時使可動側支撐部件150、可動部件152、可動桿153 —體地進退,可動桿153以自由旋轉且相對于可動部件152不能向X方向移動的方式與可動部件152連結。此外,運動轉換部185的結構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可以是滾珠絲杠機構,其由自由旋轉地支撐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滾珠絲杠螺母、形成在貫通可動桿153的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部分的滾珠絲杠軸部構成。當滾珠絲杠螺母旋轉時,螺合滾珠絲杠螺母的滾珠絲杠軸部與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之間的位置關系產生變化,從而可動側支撐部件150進退。進而,調整部180為了同時調整間隔L和間隔W兩者,如圖8所示,具備大徑正齒輪186,其與形成在各套管181外周的未圖示的正齒輪部、形成在各花鍵螺母184外周的未圖示的正齒輪部這兩者相嚙合。大徑正齒輪186與多個套管181、多個花鍵螺母184這兩者相嚙合。該調整部180進一步包括嚙合在大徑正齒輪186的小徑正齒輪187、使小徑正齒輪187旋轉的調整馬達188。由大徑正齒輪186和小徑正齒輪187構成放大旋轉扭矩的減速部。調整馬達188固定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調整馬達188例如是伺服馬達,具有檢測調整馬達188的旋轉量的編碼部。如果調整馬達188旋轉,則各套管181及各花鍵螺母184旋轉,固定部件132和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130進退。為使固定部件132和可動側支撐部件150—體地進退,多個套管181的正齒輪部、多個花鍵螺母184的正齒輪部具有相同模數(節圓直徑/齒數)、相同的節圓直徑。另外,出于相同的目的,形成在多個固定桿133的螺紋軸部182a與形成在多個可動桿153的螺紋軸部185a具有相同的齒距、相同的外徑。調整馬達188根據編碼部的檢測結果進行反饋控制,以使固定部件132和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進退量達到預定量。固定部件132和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基于更換前的模具裝置113的厚度與更換后的模具裝置113A的厚度之差決定。例如,模具裝置的厚度因模具更換而變厚時,使固定部件132和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130從圖7的狀態后退到圖12的狀態,擴大間隔L和間隔W。在合模狀態下,由于電磁鐵161a、162a與吸附部161b、162b之間的間隙S 1、S 2為預定值,因此能夠得到適當的吸附力,得到適當的合模力。而模具裝置的厚度因模具更換而變薄時,使固定部件132和可動側支撐部件1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 部件130從圖12的狀態前進至圖7的狀態,縮小間隔L和間隔W。在合模狀態下,電磁鐵161a、162a與吸附部161b、162b之間的間隙S 1、S 2為預定值,因此能夠得到適當的吸附力,得到適當的合模力。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用一個調整馬達188來旋轉多個套管181和多個花鍵螺母184,但是用多個馬達來旋轉也可。例如,為了分別調整間隔L與間隔W,用一個馬達來旋轉多個套管181,用另一個馬達來旋轉多個花鍵螺母184。另外,以調整電磁鐵161a、162a與吸附部161b、162b的對置面之間的平行度為目的,對應多個套管181使用多個馬達,對應多個花鍵螺母184使用多個馬達也可。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套管181和多個花鍵螺母184安裝在固定側支撐部件130,但例如安裝在可動側支撐部件150也可,分別使多個套管181安裝在固定部件132、使多個花鍵螺母184安裝在可動部件152也可,安裝位置不受制限。(第三實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70由以下部件構成:由固定側支撐部件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50中的一個支撐的桿、以及形成在固定側支撐部件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50中的另一個上的桿插入孔等。而本實施方式的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的不同點在于:由固定側支撐部件和可動側支撐部件中的一個的端面、以及設置在另一個上且合模時與上述端面接觸的接觸部等構成。接觸部在合模時與上述端面接觸即可,開模時不與上述端面接觸也可。圖13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合模時的狀態的圖,而且是沿圖15的XII1- XIII的剖面圖。圖14是從后方觀察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圖。圖15是從前方觀察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圖。在圖14和圖15中,方便起見省略驅動部和調整部的圖示。圖16是 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開模時的狀態的圖。在圖13和圖16中,為容易看清附圖,僅圖示引導臺的一部分。圖17是在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因合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在圖17中,方便起見省略第二旋轉力矩傳遞部的圖示。圖18是在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中因開模產生的旋轉力矩的說明圖。在各圖中,X方向是與鋪設在注射成形機基座上的導向器的長邊方向相平行的方向,Y方向是與導向器的寬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Z方向是垂直于導向器的鋪設面的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相互正交。另外,在各圖中,為使容易看清附圖,將模開閉時沿X方向做直線動作的部分用灰色表示。注射成形機210是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例如圖13所示,注射成形機210具有安裝定模211的固定側安裝部件220、支撐固定側安裝部件220的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安裝動模212的可動側安裝部件240、支撐可動側安裝部件240的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在X方向上進退,從而動模212相對于定模211接近分離,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注射成形機210通過向合模時形成在定模211與動模212之間的未圖示型腔空間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并使其固化來制造成形品。此外,由定模211與動模212構成模具裝置213。固定側安裝部件220被引導臺216支撐。如圖14和圖15所示,引導臺216離開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250而固定在基座Ba。當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擺動時,引導臺216不產生變形,因此定模211與動模212之間的平行度被保持。固定側安裝部件220通過鉸鏈連接件222可擺動地連結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當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擺動時,固定側安裝部件220擺動,定模211相對于動模212的姿勢被保持。此外,所有鉸鏈連接件222、236、242、256的軸向呈Y方向。如圖14和圖15所示,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具備在Y方向對置的一對固定板231、連結一對固定板231的連結部232。各固定板231是所謂Z型框架,一體地具有主體部233、從主體部233的一端部(圖13的右端部)向上方突出的頭部234、從主體部233的另一端部(圖13的左端部)向下方突出的腿部235。頭部234和腿部235相互向相反方向從主體部233突出。頭部234可擺動地支撐固定側安裝部件220。腿部235以相對于基座Ba不可進退的方式固定,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相對于基座Ba不可進退。另外,腿部235通過鉸鏈連接件236可擺動地連結在支撐件237,支撐件237固定在基座Ba上。由此,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相對于基座Ba可擺動。如圖13所示,可動側安裝部件240具有與固定側安裝部件220大致對稱的形狀,而且具有大致對稱的剛性。合模時,可動側安裝部件240與固定側安裝部件220以模具裝置213的厚度方向中心面為基準面P200大致對稱。此外,定模211的厚度與動模212的厚度相同也可,不同也可。為容許動模212的進退,可動側安裝部件240能夠在引導臺216的導向器217上向X方向移動。可動側安裝部件240通過鉸鏈連接件242可擺動地連結在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當可動側支撐部件25 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時,可動側安裝部件240擺動,動模212相對于定模211的姿勢被保持。如圖13所示,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具有與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大致對稱的形狀,而且具有大致對稱的剛性。合模時,可動側支撐部件250與固定側支撐部件230以基準面P200大致對稱。如圖14和圖15所示,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具備在Y方向對置的一對可動板251、連結一對可動板251的連結部252。一對可動板251、一對固定板231在Y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如圖13所示,各可動板251是所謂Z型框架,一體地具有主體部253、從主體部253的一端部(圖13的左端部)向上方突出的頭部254、從主體部253的另一端部(圖13的右端部)向下方突出的腿部255。頭部254和腿部255相互向相反方向從主體部253突出。頭部254可擺動地支撐可動側安裝部件240。腿部255與滑塊257相連結,滑塊257在鋪設于基座Ba上的導向器214上進退自由。由此,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對于基座Ba進退自由。另外,腿部255通過鉸鏈連接件256可擺動地連結在滑塊257,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對于導向器214可擺動。注射成形機210與第一實施方式一樣具備合模馬達261、放大合模馬達261的驅動力的肘節機構262、將合模馬達261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動作并傳遞至肘節機構262的傳遞機構263作為驅動合模動作和模開閉動作的驅動部260。合模馬達261被固定側支撐部件230上所安裝的固定框架264支撐。合模馬達261例如是伺服馬達,包括檢測合模馬達261旋轉量的編碼部。合模馬達261根據編碼部的檢測結果進行反饋控制,以使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移動量達到預定量。肘節機構262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肘節機構62 —樣具有肘臂262a、第一肘桿262b、第二肘桿262c、滑塊262d。肘臂262a以自由擺動的方式設置在臂支撐部265,臂支撐部265通過后述的調整部280固定在可動側支撐部件250。肘臂262a以自由擺動的方式與第一肘桿262b連結。第一肘桿262b以自由擺動的方式設置在桿支撐部266,桿支撐部266被固定框架264支撐。第二肘桿262c在第一肘桿262b的中間部以自由擺動的方式設置在第一肘桿262b,并且以自由擺動的方式連結在滑塊262d。滑塊262d被固定框架264的導向器267在X方向上引導。此外,本實施方式的肘節機構262是單肘的,但也可以是雙肘的,肘節機構262的
方式沒有特別限定。傳遞機構263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傳遞機構63 —樣具有與合模馬達261的輸出軸一同旋轉的驅動滑輪263a、相對于固定框架264旋轉自由的從動滑輪263b、架設在驅動滑輪263a與從動滑輪263b之間的同步帶263c。另外,傳遞機構263具有可與從動滑輪263b —同旋轉的滾珠絲杠軸263d、與滾珠絲杠軸263d螺合并安裝在滑塊262d的滾珠螺母263e。由滾珠絲杠軸263d、滾珠螺母263e構成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動作的運動轉換部。
傳遞機構263通過同步帶263c將合模馬達261的旋轉運動傳遞至滾珠絲杠軸263d。為此,合模馬達261和滾珠絲杠軸263d在滾珠絲杠軸263d的軸向(X方向)上橫向(Z方向)排列,因此與合模馬達261和滾珠絲杠軸263d同軸直接連接的情況相比,注射成形機210的全長變短。當合模馬達261旋轉時,滾珠絲杠軸263d旋轉,滾珠螺母263e進退,因此滑塊262d進退。若在圖16的狀態下滑塊262d前進,則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前進,進行閉模。并且,產生合模馬達261的推進力乘以肘節倍率而得到的合模力,如圖13所示進行合模。另夕卜,如果滑塊262d后退,則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后退,進行開模。其次,對上述結構的注射成形機210的動作進行說明。注射成形機210的各種動作在由微型計算機構成的控制裝置219的控制下進行。首先,控制裝置219控制閉模工序。控制裝置219在圖16的開模狀態下驅動合模馬達261,使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前進,將動模212抵接于定模211。接著,控制裝置219控制合模工序。控制裝置219在動模212與定模211之間產生合模馬達261推進力乘以肘節倍率而得到的合模力。在此期間,向形成在定模211與動模212之間的未圖示型腔空間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并使其冷卻固化。之后,控制裝置219控制開模工序。控制裝置219在圖13的合模狀態下驅動合模馬達261,使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后退,從而使動模212遠離定模211。當開模工序結束時,從模具裝置213中取出成形品。由于注射成形機210為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因此容易取出成形品。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一樣,驅動部260和定模211及動模212在模開閉方向(X方向)上橫向(Z方向)排列。因此,與現有情況相比,注射成形機210的全長變短,能夠實現注射成形機210的小型化、輕型化。驅動部260和定模211及動模212在模開閉方向(X方向)上橫向(Z方向)排列,因此如圖17所示,由合模產生旋轉力矩。例如可動側支撐部件250中,合模時由驅動部26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力F201的力點部(與后述螺母夾284的連結部)相對通過合模時由可動側安裝部件240作用與X方向平行的反力F202的作用點部(與可動側安裝部件240的連結部)且與X方向平行的直線橫向偏離,因此產生旋轉力矩M250。同樣,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中,合模時由驅動部260施加與X方向平行的力的力點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的連結部232)相對于通過合模時由固定側安裝部件220作用與X方向平行的反力的作用點部(與固定側安裝部件220的連結部)且與X方向平行的直線橫向偏離,因此產生旋轉力矩M230。旋轉力矩M230、M250的中心線為Y方向。旋轉力矩M230的作用方向(圖17中順時針方向)與旋轉力矩M250的作用方向(圖17中逆時針方向)呈相反方向。注射成形機210設有將旋轉力矩M230、M250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250之間傳遞的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270。例如,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270由可動板251的端面275L 276R及形成在固定板231且合模時與可動板251的端面275L 276R接觸的接觸部27IL 272R等構成。接觸部271L 272R如圖14、圖15所示,左右對稱地形成在一對固定板231。接觸部271L 272R例如由形成在固定板231的階梯面構成,并且合模時與可動板251的主體部253的Z方向兩端面275L 276R相接觸。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接觸部271L 272R作為固定板231的一部分而形成,但也可與固定板231相獨立地形成。另外,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270包括固定板231的端面277L 278R、形成在可動板251且合模時與固定板231的端面277L 278R相接觸的接觸部273L 274R。接觸部273L 274R如圖14、圖15所示,左右對稱地形成在一對固定板231。接觸部273L 274R例如由形成在可動板251的階梯面構成,并且合模時與固定板231的主體部233的Z方向兩端面277L 278R相接觸。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接觸部273L 274R作為可動板251的一部分而形成,但也可與可動板251相獨立地形成。接觸部271L 272R、端面275L 276R、接觸部273L 274R及端面277L 278R例如如圖17所示,將產生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的旋轉力矩M230轉換為力f IOla f 102b而傳遞至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從而減少產生在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旋轉力矩M250。由于旋轉力 矩M230、M250彼此相互減小,因此能夠降低因旋轉力矩M230、M250引起的彎曲變形。因此,注射成形機210(詳細地,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彎曲剛性下降,因此能夠實現輕型化。形成在固定板23IL的接觸部27IL 272R、形成在可動板25IL的接觸部273L 274R以合模時以基準面P200大致對稱的方式配置即可。通過接觸部271 274轉換的力大致相同,應力很難失衡,因此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的變形及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變形減少。通過形成在固定板231的接觸部271L 272R、可動板251的端面275L 276R、形成在可動板251的接觸部273L 274R及固定板231的端面277L 278R,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在X方向上被引導。如圖14、圖15及圖17所示,可動板251的端面275L 276R可以為平坦面,并且形成在固定板231的接觸部27IL 272R可以是朝向端面275L 276R凸出的圓弧面。圓弧面的中心線呈Y方向。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因合模而擺動時,可動板251的端面275L 276R與形成在固定板231的接觸部271L 272R之間的接觸面積被保持一定,因此旋轉力矩的傳遞變穩定。此外,形成在固定板231的接觸部271L 272R為平坦面,而且可動板251的端面275L 276R是朝向接觸部271L 272R凸出的圓弧面也可。
另外,如圖14、圖15及圖17所示,固定板231的端面277L 278R可以為平坦面,形成在可動板251的接觸部273L 274R可以是朝向端面277L 278R凸出的圓弧面。圓弧面的中心線呈Y方向。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因合模而擺動時,固定板231的端面277L 278R與形成在可動板251的接觸部273L 274R之間的接觸面積被保持一定,因此旋轉力矩的傳遞變穩定。此外,形成在可動板251的接觸部273L 274R為平坦面,固定板231的端面277L 278R是朝向接觸部273L 274R凸出的圓弧面也可。另外,除合模時外,如圖18所示,開始開模時也產生旋轉力矩。開始開模時,由于形成在模具裝置213內的樹脂將定模211與動模212粘結在一起,因此抵抗開模力而產生反力,開模力和其反力產生旋轉力矩。例如可動側支撐部件250中,在力點部施加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驅動力F205,在作用點部施加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反力F206,因此產生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旋轉力矩M251。同樣,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中產生與合模時相反方向的旋轉力矩。旋轉力矩M231、M251的中心線呈Y方向。旋轉力矩M231的作用方向與旋轉力矩M251的作用方向呈相反方向。因此,在注射成形機210設有將旋轉力矩M231、M251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250之間傳遞的第二旋轉力矩傳遞部290。例如,如圖15和圖18所示,第二旋轉力矩傳遞部290包括設在固定板231的制動部291L、291R及設在可動板251的插入部293L、293R。如圖15所示,制動部291L、291R左右對稱地形成在一對固定板231,插入部293L、293R左右對稱地形成在一對可動板251。開始開模時,插入部293L、293R插入在形成于制動部291L、291R的槽295L、295R內,制動部291L、291R與插入部293L、293R的Z方向兩端面相接觸,從而阻擋插入部293L、293R。此外,制動部291L、291R與固定板231相獨立而形成,但作為固定板231的一部分形成也可。另夕卜,雖然插入部293L、293R與可動板251相獨立而形成,但作為可動板251的一部分形成也可。另外,如圖14和 圖18所示,第二旋轉力矩傳遞部290具備設在可動板251的制動部292L、292R及設在固定板231的插入部294L、294R。如圖14所示,制動部292L、292R左右對稱地形成在一對可動板251上,插入部294L、294R左右對稱地形成在一對固定板231上。開始開模時,插入部294L、294R插入在形成于制動部292L、292R的槽296L、296R內,制動部292L、292R與插入部294L、294R的Z方向兩端面相接觸,從而阻擋插入部294L、294R。此外,制動部292L、292R與可動板251相獨立地形成,但作為可動板251的一部分形成也可。另外,雖然插入部294L、294R與固定板231相獨立地形成,但作為固定板231的一部分形成也可。制動部291L 292R、及插入部293L 294R例如如圖18所示,將產生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的旋轉力矩M231轉換為力f205、f206而傳遞至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從而減少產生在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旋轉力矩M251。從而,作為直線動作的開模動作變穩定。通過固定在固定板231的制動部291L、291R上所形成的槽295L、295R及插入在該槽295L、295R的插入部293L、293R,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在X方向上被引導。插入部293L、293R也可以在開模結束時從制動部291L、291R拔出。另外,通過固定在可動板251的制動部292L、292R上所形成的槽296L、296R及插入在該槽296L、296R的插入部294L、294R,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在X方向上被引導。插入部294L、294R也可以在開模結束時從制動部292L、292R拔出。制動部291L 292R與插入部293L 294R之間的接觸面中,其中一方為平坦面,另一方為圓弧面即可。圓弧面呈朝向與其相接觸的平坦面凸出的曲面,圓弧面的中心線呈Y方向。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及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因開模而擺動時,制動部291L 292R與插入部293L 294R之間的接觸面積被保持一定,因此旋轉力矩的傳遞變穩定。固定側支撐部件2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呈大致對稱的形狀。通過合模而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產生的旋轉力矩M230的大小與通過合模而在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產生的旋轉力矩M250的大小大致相同,因此旋轉力矩M230、M250相平衡而抵消。另外,通過開模而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產生的旋轉力矩M231的大小與通過開模而在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產生的旋轉力矩M251的大小大致相同,因此旋轉力矩M231、M251相平衡而抵消。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對于導向器214可擺動。當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時,可動側支撐部件250擺動,從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向導向器214的應力傳遞減少,導向器214的變形減少。另外,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相對于基座Ba可擺動。當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因合模或開模產生變形時,固定側支撐部件230以與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同的程度進行擺動,固定側支撐部件230的動作與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動作以基準面P200大致對稱。因此,能夠有效減少旋轉力矩M230、M250、M231、M251。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210是無連接桿的注射成形機,因此容易更換模具裝置213。若模具裝置213被更換,則模具裝置213的厚度(S卩,定模211的厚度與動模212的厚度之和)變化。模具裝置213的厚度還根據模具裝置213的溫度變化而變化。因此,注射成形機210具有調整合模時固定側支撐部件230與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相對位置以能夠根據模具裝置 213的厚度得到適當的合模力的調整部280。調整部280的調整可以在閉模、合模及開模的任一狀態下進行。圖19是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機的調整部的動作的圖。圖19表示將圖13的模具裝置213更換為新的模具裝置213A后、根據新的模具裝置213A的厚度進行了調整部280的調整后的合模時的狀態。調整部280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調整部80相同的結構,包括與臂支撐部265連結的調整桿281、與形成在調整桿281外周面的螺紋部282螺合的調整螺母283、將調整螺母283以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撐的螺母夾284。由形成在調整桿281的螺紋部282和調整螺母283構成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動作的運動轉換部。螺母夾284形成在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連結部252,并且將調整螺母283以相對于可動側支撐部件250在X方向上不能移動的方式進行支撐。調整部280進一步具有可與調整螺母283 —同旋轉的大徑正齒輪285、嚙合于大徑正齒輪285的小徑正齒輪286、使小徑正齒輪286旋轉的調整馬達287。由大徑正齒輪285和小徑正齒輪286構成放大旋轉扭矩的減速部。調整馬達287固定在可動側支撐部件250。調整馬達287例如可以是伺服馬達,并具有檢測調整馬達287的旋轉量的編碼部。當調整馬達287旋轉時,調整螺母283旋轉的同時相對于調整桿281進退,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相對于固定側支撐部件230進退。調整馬達287基于編碼部的檢測結果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調整螺母283的旋轉量達到預定量。調整桿281的移動量和移動方向是基于更換前的模具裝置213的厚度與更換后的模具裝置213A的厚度之差而決定的。在合模狀態下,肘臂262a與第一肘桿262b構成的角呈預定值(例如約為180° ),因此得到適當的合模力。在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和可動側支撐部件250中的一方安裝有調整馬達287,另一方安裝有合模馬達261,因此能夠實現大致對稱的形狀的固定側支撐部件230及可動側支撐部件250的小型化。以上,對本發明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制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的情況 下,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各種變形或替換。
權利要求
1.一種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側支撐部件,支撐安裝有定模的固定側安裝部件; 可動側支撐部件,支撐安裝有動模的可動側安裝部件;以及 驅動部,驅動合模動作, 該驅動部與所述定模及所述動模在模開閉方向上橫向排列。
2.一種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側支撐部件,支撐安裝有定模的固定側安裝部件; 可動側支撐部件,支撐安裝有動模的可動側安裝部件;以及 驅動部,驅動合模動作, 在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中,合模時由所述驅動部施加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力的力點部,相對于通過合模時由所述固定側安裝部件施加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反力的作用點部且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直線,在橫向上偏離, 在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中,合模時由所述驅動部施加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力的力點部,相對于通過合模時由所述可動側安裝部件施加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反力的作用點部且與模開閉方向平行的直線,在橫向上偏離。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設置有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將通過所述合模產生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旋轉力矩彼此在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與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之間傳遞。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包括 桿,由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及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中的一個支撐部件支撐;和插入孔,形成在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及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中的另一個支撐部件上,所述桿插入到該插入孔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通過所述桿和所述插入孔,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相對于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在模開閉方向上被引導。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桿和所述插入孔將通過開模產生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旋轉力矩彼此在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與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之間傳遞。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包括 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及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中的一個支撐部件的端面;和設置在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及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中的另一個支撐部件上、且在合模時與所述端面相接觸的接觸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通過所述端面和所述接觸部,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相對于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在模開閉方向上被引導。
9.根據權利要求3、7、8中任一項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設置有第二旋轉力矩傳遞部,將通過開模產生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旋轉力矩彼此在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與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之間傳遞。
10.根據權利要求3 9中任一項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與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為大致對稱的形狀, 所述第一旋轉力矩傳遞部將通過所述合模產生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旋轉力矩彼此在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與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之間傳遞而抵消。
11.根據權利要求1 10中任一項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被支撐為能夠相對于基座擺動, 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被支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基座擺動,并且被支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基座在模開閉方向上移動。
12.根據權利要求1 11中任一項所述的注射成形機,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調整部,調整所述固定側支撐部件與所述可動側支撐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小型化、輕型化的注射成形機。注射成形機(10)具有固定側支撐部件(30),支撐安裝有定模(11)的固定側安裝部件(20);可動側支撐部件(50),支撐安裝有動模(12)的可動側安裝部件(40);以及驅動部(60),驅動合模動作。驅動部(60)與定模(11)及動模(12)在模開閉方向上橫向排列。
文檔編號B29C45/64GK103252877SQ20121056245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1日
發明者宮武勤 申請人: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