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注塑模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頂出結構,特別是一種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模具為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簡而言 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在成型模件的卸料過程中,通常依靠頂出結構的作用實現。實際生產操作中,針對體積較大、內部筋位多而復雜的模件產品,為防止產品頂白并將產品從成型筋的扁頂上脫出,需要設置緩頂和加速頂兩結構,若采用普通二次頂出結構則需設置兩套推出板和推出固定板,由此造成頂出結構復雜、作用過程繁復、降低工作效率、成本高等問題。再者模具行業現有的單一加速頂結構本身就比較繁雜,其具體結構為模具上做兩組頂針板,模具頂出時利用杠桿原理使其中一組頂針板加速頂出;而且模具行業現有的加速頂結構不可以實現緩頂,大大降低了模具面對多種模件操作的靈活性,同時導致結構中相互作用連接更加復雜。故根據上述技術問題及缺陷,急需盡快研究發明一種能夠顯著提升頂出作用的簡便可靠性,同時增強頂出作用靈活性及多方式結合型的頂出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利用翹板與彈性緩沖兩原理相結合作用,實現緩頂與加速頂兩種方式結合于同一頂出結構的目的,由此完善頂出作用的精準性,提升卸料效果與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產效益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包括位于底側的動模固定板和位于上側的動模板,所述動模固定板與動模板相距隔空內設置能夠上下升降的頂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板上沿豎向呈滑動穿設有頂桿,所述頂針板上鉸接有加速頂塊,所述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與上述頂桿的底端相抵靠接觸,所述加速頂塊的另一側擺動端與上述動模板之間設置加速擋桿,所述加速頂塊的頂側凸設有轉角限位部,所述頂針板上對應上述轉角限位部凸設擋臺,所述轉角限位部與擋臺之間具有轉角余空距離。本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動模板和動模固定板呈相互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相距適當空間距離,頂針板平行設置于兩者之間的空間中。轉角余空距離即為加速頂塊頂側與擋臺之間的距離,該距離的寬度決定加速頂塊所能轉動的角度范圍,進而決定頂桿實現緩頂的緩沖行程長度,由此當轉角余空距離為零值時,緩頂作用消失。頂桿的上方設置有相應模具,在注塑成型后,模具上承托有模件,頂桿上升將模件頂出與模具相脫離,實現卸料作用。在頂出卸料過程中,首先加速頂塊的底面與動模固定板相平貼,以確保頂桿初始位置的精準正確。頂針板以均速上升動作,由此加速頂塊與動模固定板分離,因頂桿壓持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故加速頂塊受力后正向旋轉,隨著底端相抵靠的擺動端勻速下移,頂桿在此段行程中保持靜止,實現緩頂延時節段。通過翹板原理,加速頂塊的另一側上翹旋轉,直至加速頂塊頂側的轉角限位部與擋臺相抵靠接觸,而擺動端停止轉動下移,緩頂延時結束,進而頂桿在帶動下與頂針板同步勻速上升。持續平穩上升,移動至加速頂塊的另一側擺動端通過加速擋桿與動模板形成三者的依次抵靠,由于該擺動端受到頂壓力,故加速頂塊受力后反向旋轉,通過翹板原理,加速頂塊的對側擺動端上翹旋轉,由此對相接觸的頂桿施加上升推力,造成頂桿在頂針板的帶動時同步加速上升頂出,實現加速頂動作。在上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所述加速擋桿固設于上述動模板上, 且加速擋桿沿豎直向下伸展,其底端與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相對峙布設。在上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所述加速擋桿呈“L”彎折形,其一彎折短邊為安裝部,所述安裝部通過螺栓件與上述動模板形成裝配固連;另一彎折長邊為擋位桿,所述檔位桿沿豎直向下伸展。擋位桿的布設位置與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相對峙,由此確保在加速頂塊上升至適當位置時,其一側擺動端能與擋位桿的底端相抵接觸。在上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所述加速擋桿呈一體固設于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上,且加速擋桿沿豎直向上伸展。因動模板的面積較大,故加速頂塊上升至適當位置時,其一側擺動端上的加速擋桿能與動模板的底面相抵接觸。在上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所述頂針板上開設滑移孔,所述頂桿沿軸向穿設于上述滑移孔內,且頂桿的底部套設壓縮彈簧。在上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所述滑移孔為底口大、頂口小的臺階形通孔,所述頂桿的底端具有環形擋座,上述壓縮彈簧套設于頂桿上,且其上端與滑移孔內部的臺階相抵靠,其下端與環形擋座相抵靠。壓縮彈簧位于頂桿的底端處,其提供了緩沖彈力,由于壓縮彈簧的壓縮狀態確保了頂桿底端與加速頂塊時刻接觸;且在緩頂階段中,壓縮彈簧起到良好的彈性緩沖作用,確保緩沖延時的可靠效果。在上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所述頂針板包括相互固貼的上頂針板和下頂針板,所述下頂針板上通過固定塊定位鉸接軸,所述加速頂塊呈轉動套設于上述鉸接軸上,所述上頂針板平向延伸凸出于下頂針板,所述上頂針板凸出的底面形成上述擋臺,所述加速頂塊通過轉位使其轉角限位部與頂針板的底面形成抵靠接觸。固定塊的數量為兩個,呈對稱設于加速頂塊的兩側,固定塊由鉸接軸的兩端進行定位。在上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所述加速頂塊由中間位置鉸接,其兩側呈對稱設置條板形的擺動端,且加速頂塊的中間相對兩擺動端向上形成凸設部分,所述轉角限位部位于凸設部分的凸角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通過可旋轉擺動的加速頂塊與壓縮彈簧相結合作用,即利用翹板和彈性緩沖兩原理相配合動作,實現初步階段的緩頂延時操作,及末段階段的加速頂操作,由此達到一個頂出結構具有兩種相結合的頂出方式,從而完善頂出作用的精準性,提升卸料效果與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產效益;同時通過調整轉角余空距離的寬度,進而調控緩頂的行程長度,當轉角余空距離為零值時,該頂出結構即為單一的加速頂作用,由此實現單一頂出結構具有多種作用方式的靈活性,同時結構設置簡單、作用可靠、加工制造成本低廉。
圖I是本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初始位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緩頂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勻速上升狀態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中加速頂狀態結構示意圖。圖中,I、動|旲固定板;2、動|旲板;3、上頂針板;4、下頂針板;5、頂桿;6、壓縮彈黃; 7、加速擋桿;8、加速頂塊;8a、擺動端;8b、轉角限位部;9、鉸接軸;10、固定塊。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I、圖2、圖3和圖4所示,本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包括位于底側的動模固定板I和位于上側的動模板2,動模固定板I與動模板2相距隔空內設置能夠上下升降的頂針板,頂針板上沿豎向呈滑動穿設有頂桿5,頂針板上鉸接有能夠由一擺動端8a頂出頂桿5的加速頂塊8。動模板2和動模固定板I呈相互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相距適當空間距離,頂針板平行設置于兩者之間的空間中。頂針板包括相互固貼的上頂針板3和下頂針板4,上頂針板3和下頂針板4上連通開設滑移孔,滑移孔為底口大、頂口小的臺階形通孔,頂桿5沿軸向穿設于滑移孔內并形成相對滑動連接。頂桿5的底端具有環形擋座,通過一壓縮彈簧6套設于頂桿5的底部處,壓縮彈簧6的上端與滑移孔內部的臺階相抵靠,其下端與環形擋座相抵
O下頂針板4上通過固定塊10定位鉸接軸9,加速頂塊8呈轉動套設于鉸接軸9上,固定塊10的數量為兩個,呈對稱設于加速頂塊8的兩側,固定塊10由鉸接軸9的兩端進行定位。加速頂塊8由中間位置鉸接,其兩側呈對稱設置條板形的擺動端8a,加速頂塊8的一側擺動端8a與頂桿5的底端相抵靠接觸,因壓縮彈簧6位于頂桿5的底端處,其提供了緩沖彈力,由于壓縮彈簧6的壓縮狀態確保了頂桿5底端與加速頂塊8時刻接觸;且在緩頂階段中,壓縮彈簧6起到良好的彈性緩沖作用,確保緩沖延時的可靠效果。上頂針板3平向延伸凸出于下頂針板4,上頂針板3凸出的底面形成擋臺;加速頂塊8的中間相對兩擺動端8a向上形成凸設部分,且該凸設部分的一側凸角處形成轉角限位部Sb。該轉角限位部Sb與擋臺之間的空隙距離為轉角余空距離,該轉角余空距離的寬度決定加速頂塊8所能轉動的角度范圍,進而決定頂桿5實現緩頂的緩沖行程長度,由此當轉角余空距離為零值時,緩頂作用消失。加速頂塊8由與頂桿5接觸的擺動端8a受壓持而正向轉位,使其轉角限位部8b經過一段弧度行程后,與頂針板的底面(即擋臺)形成抵靠接觸。動模板2上固設一加速擋桿7,加速擋桿7呈“L”彎折形,其一彎折短邊為安裝部,該安裝部通過螺栓件與動模板2形成裝配固連;另一彎折長邊為擋位桿,該檔位桿沿豎直向下伸展。擋位桿的布設位置與加速頂塊8的一側擺動端8a相對峙,由此確保在加速頂塊8上升至適當位置時,其一側擺動端8a能與擋位桿的底端相抵接觸。頂桿5的上方設置有相應模具,在注塑成型后,模具上承托有模件,頂桿5上升將模件頂出與模具相脫離,實現卸料作用。在頂出卸料過程中,首先加速頂塊8的底面與動模固定板I相平貼,以確保頂桿5初始位置的精準正確。頂針板 以均速上升動作,由此加速頂塊8與動模固定板I分離,因頂桿5底端套設壓縮彈簧6,故在壓縮彈簧6的彈性伸展力作用下,壓持加速頂塊8的一側擺動端8a,隨著頂針板與動模固定板I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故在具有動作空間的狀態下,力口速頂塊8受力而正向旋轉,隨著底端相抵靠的擺動端8a勻速下移,頂桿5在此段行程中保持靜止,實現初步的緩頂延時節段。通過翹板原理,加速頂塊8的另一側上翹旋轉,直至加速頂塊8頂側的轉角限位部Sb與頂針板的底面(即擋臺)相抵靠接觸,而擺動端8a停止轉動下移,緩頂延時結束,進而頂桿5在帶動下與頂針板同步勻速上升。持續平穩上升過后,移動至加速頂塊8的另一側擺動端8a通過加速擋桿7與動模板2形成三者的依次抵靠,即另一側擺動端8a行程受阻而停止上升高度,由于該擺動端8a受到擋壓力,故加速頂塊8受力后反向旋轉,通過翹板原理,加速頂塊8的對側擺動端8a上翹旋轉,由此對相接觸的頂桿5施加上升推力,造成頂桿5在頂針板的帶動時同步加速上升頂出,實現加速頂動作。實施例二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加速擋桿呈一體固設于加速頂塊8的一側擺動端8a上,且加速擋桿沿豎直向上伸展。在加速頂塊8貼靠動模固定板I的初始位置時,加速擋桿的頂端與動模板2之間相距一定隔空距離,因動模板2的面積較大,故加速頂塊8上升至適當位置時,其一側擺動端8a上的加速擋桿能與動模板2的底面相抵接觸,進而通過翹板原理實現加速頂動作。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動模固定板I ;動模板2 ;上頂針板3 ;下頂針板4 ;頂桿5 ;壓縮彈簧6 ;加速擋桿7 ;加速頂塊8 ;擺動端8a ;轉角限位部8b ;鉸接軸9 ;固定塊10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包括位于底側的動模固定板和位于上側的動模板,所述動模固定板與動模板相距隔空內設置能夠上下升降的頂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板上沿豎向呈滑動穿設有頂桿,所述頂針板上鉸接有加速頂塊,所述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與上述頂桿的底端相抵靠接觸,所述加速頂塊的另一側擺動端與上述動模板之間設置加速擋桿,所述加速頂塊的頂側凸設有轉角限位部,所述頂針板上對應上述轉角限位部凸設擋臺,所述轉角限位部與擋臺之間具有轉角余空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擋桿固設于上述動模板上,且加速擋桿沿豎直向下伸展,其底端與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相對峙布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擋桿呈“L”彎折形,其一彎折短邊為安裝部,所述安裝部通過螺栓件與上述動模板形成裝配固連;另一彎折長邊為擋位桿,所述檔位桿沿豎直向下伸展。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擋桿呈一體固設于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上,且加速擋桿沿豎直向上伸展。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板上開設滑移孔,所述頂桿沿軸向穿設于上述滑移孔內,且頂桿的底部套設壓縮彈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孔為底口大、頂口小的臺階形通孔,所述頂桿的底端具有環形擋座,上述壓縮彈簧套設于頂桿上,且其上端與滑移孔內部的臺階相抵靠,其下端與環形擋座相抵靠。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板包括相互固貼的上頂針板和下頂針板,所述下頂針板上通過固定塊定位鉸接軸,所述加速頂塊呈轉動套設于上述鉸接軸上,所述上頂針板平向延伸凸出于下頂針板,所述上頂針板凸出的底面形成上述擋臺,所述加速頂塊通過轉位使其轉角限位部與頂針板的底面形成抵靠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頂塊由中間位置鉸接,其兩側呈對稱設置條板形的擺動端,且加速頂塊的中間相對兩擺動端向上形成凸設部分,所述轉角限位部位于凸設部分的凸角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它解決了現有的頂出結構僅能單獨實現緩頂或者加速頂,由此在相結合作用要求下,造成設置結構繁復,配合作用效果差,降低工作效率等問題。本結合緩頂與加速頂的模具結構包括位于底側的動模固定板和位于上側的動模板,動模固定板與動模板相距隔空內設置能夠上下升降的頂針板,頂針板上沿豎向呈滑動穿設有頂桿,頂針板上鉸接有加速頂塊,加速頂塊的一側擺動端與頂桿的底端相抵靠接觸,加速頂塊的另一側擺動端與動模板之間設置加速擋桿。本發明完善頂出作用的精準性,提升卸料效果與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操作方式靈活。
文檔編號B29C45/40GK102896745SQ20121038704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2日
發明者趙利寧, 盛希龍 申請人:青島海信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