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模具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
技術背景
如圖1所示,為現有的熱流道模具結構示意圖,包括熱流道板1、A板2、內模3和設置在內模3和A板2里的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A,所述的A板2固定在熱流道板1的上方,所述內模3固定在A板2的里面。結合圖2所示,為現有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示意圖,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A通過壓板5固定在A板2上。如圖3所示,為現有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折卸示意圖,所述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A包括行位鏟機10、行位座20、行位鑲件30以及設置在行位鑲件30的抽芯行位鑲針50,所述抽芯行位鑲針50插入產品4內,主要起到成型產品4形狀特征的作用。所述行位鑲件30通過由螺絲(通過第一螺孔31與行位座20固定)和掛臺的形式固定在行位座20上,行位鑲件30的底部與行位座20相應面貼合。行位鏟機10借助開模機構帶動行位座20移動,以使行位鑲件30帶動抽芯行位鑲針50退出產品完成抽芯動作,即將抽芯行位鑲針50拔出產品4,所述產品4可為手機殼等。
但是,當模具長時間生產時,由于抽芯行位鑲針50與內模3靠破接觸,抽芯行位鑲針50經常的插入與拔出,會導致抽芯行位鑲針50會磨損,相應部分也會出現披鋒。所以此種結構的抽芯行位鑲針50會經常更換、維修。當需要更換或維修時,由于行程限制,行位鏟機10不能完全退出行位座20,如圖1、圖3所示,如果要將抽芯行位鑲針50拆下來,首先要把A板2和熱流道板1拆開,才能把行位鏟機10拆卸下來,行位鏟機10向下取出時,行位鏟機10兩邊的行位座20向中間靠攏,行位座20向后退一定距離,從而在產品4中拔出抽芯行位鑲針50,最后從A板2上拆下壓板5后取出行位座20和鎖在行位座20上面相應的行位鑲件30和抽芯行位鑲針50,整個過程非常繁瑣。
因此現有技術有待改進。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需拆開模具即可取出行位鑲件和抽芯行位鑲針的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包括行位鑲件、行位座、一用于實現行位座移動的行位鏟機以及一用于成型產品形狀特征的抽芯行位鑲針,所述行位座設置在行位鏟機上, 并與A板配合,所述行位鑲件連接行位座,其中,還包括一內鑲件,所述抽芯行位鑲針設置在內鑲件上,所述內鑲件與行位鑲件嵌合。
所述的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其中,所述行位鑲件上設置一嵌合凹槽,所述嵌合凹槽與內鑲件形狀相適配。
所述的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其中,所述內鑲件和嵌合凹槽均為L型。
所述的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其中,所述內鑲件和嵌合凹槽均為T型。
所述的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其中,所述行位座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設置在行位座上遠離產品的一端,所述第一凸部與產品的水平距離,大于抽芯行位鑲針與內鑲件長度和。本發明通過在行位鑲件上增加一個方便拆裝的內鑲件,由于該內鑲件與行位鑲件嵌合,所以即使內鑲件上的抽芯行位鑲針還在產品內部,行位鑲件也可在垂直方向上與內鑲件脫離出來,然后再利用行位鑲件取出后的空間,將內鑲件連同抽芯行位鑲針向后退出一定距離(此距離必須比內模隧道孔的距離要大)后,最后將內鑲件與抽芯行位鑲針一并取出。整個過程無須拆下內模和壓板,甚至不用拆下A板和熱流道板。解決了抽芯行位鑲針拆裝工序繁鎖復雜等問題。對模具的維修和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圖1為現有的熱流道模具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
圖3為現有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折卸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6為本發明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較佳實施例折卸示意圖一。
圖7為本發明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較佳實施例折卸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一種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請看如圖5所示的爆炸圖。包括行位鑲件30'、行位座20、行位鏟機10和抽芯行位鑲針50,尤其還包括一內鑲件40。所述行位鏟機10用于實現行位座20移動,所述抽芯行位鑲針50用于成型產品形狀特征,當抽芯行位鑲針50插入產品時,即可成型產品形狀特征。 所述行位座20設置在行位鏟機10上,所述行位鑲件30'連接行位座20,所述抽芯行位鑲針50設置在內鑲件40上,所述內鑲件40與行位鑲件30'嵌合。由于所述內鑲件40與行位鑲件30 ‘嵌合,所以即使內鑲件40上的抽芯行位鑲針50還在產品內部,行位鑲件30 ‘ 也可在垂直方向上與內鑲件脫離出來。當行位鑲件30'取出后,將內鑲件40水平移退一定距離,即可實現將內鑲件40和抽芯行位鑲針50 —并取出。
具體地,如圖5所示,所述行位鑲件30'包括一嵌合凹槽32,所述嵌合凹槽32與所述內鑲件40的形狀適配,優選為二者形狀相同,從而使得嵌合凹槽32與內鑲件40能夠恰好垂直嵌入到嵌合凹槽32,更具體地,二者形狀均為L型,當然,0型、T型、倒梯型等也是可以實現同樣效果的,只要內鑲件40與嵌合凹槽32的配合面有相應斜度即可,更準確地說,只要內鑲件40有任意一處的寬度大于嵌合凹槽32的缺口處寬度S即可,這樣就能保證當內鑲件40嵌入到嵌合凹槽32時,不會水平滑出,同時也鎖定了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所述行位鑲件30'上還設置了第一螺孔31,通過螺絲與行位座20的第二螺孔32固定;并且所述行位鑲件30'上還設置了第三凸部33,所述第三凸部33與行位座20的第一凹槽M 相適配,行位鑲件30'從而以掛臺的形式固定行位座20上。具體地,如圖5所示,所述行位座20包括第一凸部21、第二凸部23和第一凹槽對, 所述第一凸部21設置在遠離產品的一端,所述第二凸部23設置在靠近產品的一端,所述第一凹槽M設置在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3之間,優選地,所述第一凸部21與產品4的水平距離,大于抽芯行位鑲針50與內鑲件40長度和。這樣就可以有足夠的距離,使得行位鑲件30'取出后,抽芯行位鑲針50和內鑲件40直接向后退出一定距離就可以直接取出來了。 所述行位座20的第一凸部21后部還設置一 T型凹槽22,所述T型凹槽22與行位鏟機10 的T型凸部11相適配,即行位鏟機10的T型凸部11可直接卡入到第一凸部21后部的T型凹槽22,從而使得行位座20與行位鏟機10連接,并使得行位座20能順著行位鏟機10的上下運動而前后運動。當行位鏟機10向下移動時,行位座20就能沿著第一斜面13相對向后移動,當行位鏟機10向上移動時,行位座20就能沿著第一斜面13相對向后移動。所述行位鏟機10的第一斜面13下方還設置了一突檐12,這樣就可保證行位座20不會無故下滑, 從而使得行位座20固定在行位鏟機10上。所述行位鏟機10為軸對稱結構,二面的結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如圖5所示,當需要拆下行位鑲件30'、內鑲件40和抽芯行位鑲針50時,擰開行位鑲件30'和行位座的螺絲后,直接將行位鑲件30'垂直向上取出。然后如圖6所示,將行位鏟機10 二邊的內鑲件40向中間水平移動至抽芯行位鑲針50完全拔出,最后將內鑲件 40和抽芯行位鑲針50向上取出即可。經過優化后的結構對于拆裝行位鑲件30 ‘、內鑲件40和抽芯行位鑲針50,有了很大的便利,能很大程度上節省模具維修的時間、簡化維修過程。本發明中,由于增加了一個內鑲件40,從而不需要拆開內模和A板即可實現取出行位鑲件30'、內鑲件40和抽芯行位鑲針50。所以行位座20與行位鏟機10—體化設計也是可以的。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 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包括行位鑲件、行位座、一用于實現行位座移動的行位鏟機以及一用于成型產品形狀的抽芯行位鑲針,所述行位座設置在行位鏟機上, 所述行位鑲件連接行位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內鑲件,所述抽芯行位鑲針設置在內鑲件上,所述內鑲件與行位鑲件嵌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鑲件上設置一嵌合凹槽,所述嵌合凹槽與內鑲件形狀相適配。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鑲件和嵌合凹槽均為L型。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鑲件和嵌合凹槽均為T型。
5.如權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座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設置在行位座上遠離產品的一端,所述第一凸部與產品的水平距離,大于抽芯行位鑲針與內鑲件長度和。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流道模具隧道抽芯行位結構,包括行位鑲件、行位座、一用于實現行位座移動的行位鏟機以及一用于固定產品的抽芯行位鑲針,所述行位座設置在A板上并與行位鏟機配合,所述行位鑲件連接行位座,還包括一內鑲件,所述抽芯行位鑲針設置在內鑲件上,所述內鑲件與行位鑲件嵌合,本發明通過在行位鑲件上增加一個方便拆裝的內鑲件,可使得在拆裝行位鑲件的整個過程中無須拆下內模和壓板,甚至不用拆下A板和熱流道板。解決了行位鑲件拆裝工序繁鎖復雜等問題。對模具的維修和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文檔編號B29C33/44GK102528974SQ20121001564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8日
發明者萬江波 申請人:捷榮模具工業(東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