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螺旋擠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擠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雙螺旋擠出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有機硅獨特的結構,兼備了無機材料與有機材料的性能,具有表面張力低、粘溫系數小、壓縮性高、氣體滲透性高等基本性質,并具有耐高低溫、電氣絕緣、耐氧化穩定性、耐候性、難燃、憎水、耐腐蝕、無毒無味以及生理惰性等優異特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 電子電氣、建筑、運輸、化工、紡織、食品、輕工、醫療等行業,其中有機硅主要應用于密封、粘合、潤滑、涂層、表面活性、脫模、消泡、抑泡、防水、防潮、惰性填充等。隨著有機硅數量和品種的持續增長,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形成化工新材料界獨樹一幟的重要產品體系,許多品種是其他化學品無法替代而又必不可少的。室溫硫化硅橡膠(RTV)是六十年代問世的一種新型的有機硅彈性體,這種橡膠的最顯著特點是在室溫下無須加熱、如壓即可就地固化,使用極其方便。因此,一問世就迅成為整個有機硅產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室溫硫化硅橡膠已廣泛用作粘合劑、密封劑、 防護涂料、灌封和制模材料,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它的用途。室溫硫化硅橡膠按其包裝方式可分為單組分和雙組分室溫硫化硅橡膠,按硫化機理又可分為縮合型和加成型。當前在RTV的生產過程中,擠料工序使用的擠出裝置由于設計不合理,致使生產效率極低,嚴重的制約了產品的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螺旋擠出裝置,用于提高RTV生產的生產效率, 解決制約生產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是一種雙螺旋擠出裝置,包括基座、動力機構、擠出系統、進料系統,所述動力機構安裝在基座上,動力機構連接擠出系統, 擠出系統連接進料系統;所述擠出系統包括固定安裝在基座上的機筒、在機筒上設置與進料系統連接的開口以及機筒內安裝雙螺旋螺桿,所述雙螺旋螺桿與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機筒上安裝有與機筒內部空間連接的排氣筒。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雙螺旋螺桿結構,提高了生產效率;機筒上設置排氣筒,消除了空氣對產品的影響,提高了產品合格率;結構簡單,運行穩定,維護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座,2、機筒,3、排氣筒,4、驅動電機,5、聯軸器,6、減速機,7、分配箱,8、 進料管,9、存儲桶,10、進料電機,11、雙螺旋螺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雙螺旋擠出裝置,包擴基座1,動力機構、擠出系統、進料系統,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安裝在基座1上的驅動電機4、通過聯軸器5與驅動電機4連接的減速機6 以及連接減速機6的分配箱7,分配箱7與擠出系統連接,通過驅動電機4帶動減速機6,再由分配箱7將動力傳輸至雙螺旋螺桿11,通過驅動電機4將原料輸送至機筒2內,實現了擠膠的全機械化,提高了生產效率;所述擠出系統包括固定安裝在基座1上的機筒2、在機筒 2上設置與進料系統連接的開口以及機筒2內安裝用于擠料的雙螺旋螺桿11,雙螺旋螺桿 11與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機筒2上安裝有與機筒2內部空間連接的排氣筒3,為了消除空氣對產品的影響,減少產品中的氣泡,在機筒2上設置排氣筒3,空氣在擠壓過程中沿排氣筒3 排出擠出系統;所述的進料系統包括與擠出系統開口連接的進料管8、與進料管8連接的存儲桶9以及在存儲桶9與進料管8之間安裝的進料電機10,采用存儲桶9來存儲物料,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
權利要求1.一種雙螺旋擠出裝置,包括基座(1)、動力機構、擠出系統、進料系統,所述動力機構安裝在基座(1)上,動力機構連接擠出系統,擠出系統連接進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出系統包括固定安裝在基座(1)上的機筒0),在機筒(2)上設置與進料系統連接的開口, 機筒O)內安裝雙螺旋螺桿(11),雙螺旋螺桿(11)與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機筒(2)上安裝有與機筒O)內部空間連接的排氣筒(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旋擠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安裝在基座(1)上的驅動電機G)、通過聯軸器( 與驅動電機(4)連接的減速機(6)以及連接減速機(6)的分配箱(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旋擠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系統包括與擠出系統開口連接的進料管(8)、與進料管(8)連接的存儲桶(9)以及在存儲桶(9)與進料管(8) 之間安裝的進料電機(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螺旋擠出裝置,包括基座(1)、動力機構、擠出系統、進料系統,所述動力機構安裝在基座(1)上,動力機構連接擠出系統,擠出系統連接進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出系統包括固定安裝在基座(1)上的機筒(2),在機筒(2)上設置與進料系統連接的開口,機筒(2)內安裝雙螺旋螺桿(11),雙螺旋螺桿(11)與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機筒(2)上安裝有與機筒(2)內部空間連接的排氣筒(3)。本實用新型采用雙螺旋螺桿結構,提高了生產效率,消除了空氣對產品的影響,提高了產品合格率,結構簡單,運行穩定,維護方便。
文檔編號B29C47/76GK202219588SQ20112033044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6日
發明者曾慶銘 申請人:曾慶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