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模具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而能降低生產成本的模具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注塑成型工藝,是指將受熱融化的材料由高壓射入模腔,經冷卻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的方法;其普遍適用于形狀復雜部件的批量生產,并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加工方法。目前,為了加工成型一件產品,其一般都需要獨立配置一套模具,即設置有可相互蓋合的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該上模組件又至少需要具有上模板、上模墊板、上模鑲件以及多個起固定或限位作用的螺絲、限位釘和頂針等零件,該上模板、上模墊板和上模鑲件內都設置有注料口 ;同樣,該下模組件亦相應至少需要具有下模板、下模墊板、下模鑲件以及多個起固定或限位作用的螺絲、限位釘和頂針等零件,該上模鑲件和下模鑲件之間則形成用于成型產品的模腔,即任何一件產品的成型往往需要大量的配套件,這些配套件將會占據較大的生產空間。另外,由于每件產品都需要經過一個固定的成型周期才能獲得一個成品, 該成型周期又可被劃分為填充時間、保壓時間、冷卻時間以及開模時間,對于選定模具結構的產品來講,為了確保產品能充分成型并具有較佳的質量,該成型周期一般都無法被進一步刪減,由此可知一套模具一天內能生產出來產品的數量則成為一個定值,而一個廠房空間能設置的模具套數又為一個定值。因此,如何實現在有限生產空間內提升產品的日產量則成為各個廠家所追求的目標,近年來各廠家的思路一般是在一套模具的上模鑲件和下模鑲件內設置多個模腔,該多個模腔共同連通于位于上模組件上的注料口,如此其只需將諸如上模板、上模墊板、上模鑲件、下模板、下模墊板以及下模鑲件都設置為較大即可,其能上述部件的復用,從而使得單個產品占據的空間得到縮小,進而提升產品的日產量;上述方案雖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日產量,但是其仍然無法滿足人們對日產量以及生產效率的追求。有鑒于此,本發明人針對現有注塑模具生產效率仍較低的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
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能大大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而降低場地需求以及生產成本。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該上模組件至少具有上模板、 上模墊板、上模鑲件和注料口,該下模組件至少具有下模板、下模墊板和下模鑲件;其中,該上模組件還具有可相互蓋合和分離的上模A鑲和上模B鑲,該上模A鑲和上模B鑲之間設置用于成型產品的上模腔,該下模組件還具有可相互蓋合和分離的下模A鑲和下模B鑲,該下模A鑲和下模B鑲之間設置有用于成型產品的下模腔,該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間均與注料口相連通。進一步,該上模A鑲和上模B鑲之間形成有均與注料口相連的多個上模腔。進一步,該多個上模腔為4個,并該4個上模腔分設于一矩形的四個頂點處。進一步,該下模A鑲和下模B鑲之間形成有均與注料口相連的多個下模腔。進一步,該多個下模腔為4個,并該4個下模腔分設于一矩形的四個頂點處。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由于將上模組件還 具有為上模A鑲和上模B鑲,而該下模組件還具有下模A鑲和下模B鑲,并使得上模A鑲和 上模B鑲之間形成有用于成型產品的上模腔,而該下模A鑲和下模B鑲之間則形成有用于 成型產品的下模腔,故其在一個空間內,能實現一倍產能的增加,同時由于上模板、上模墊 板、下模板和下模墊板等零件的復用,亦能進一步提高零部件的利用率,故本實用新型能大 大提高產品產能,并有效降低產品的成型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上模B鑲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上模組件1上模板11上模墊板12上模鑲件13上模A鑲131上模B鑲132上模腔133注料口14螺絲15限位釘16頂針17定位圈18下模組件2下模板21下模墊板22下模鑲件23下模A鑲231下模B鑲232下模腔23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 行詳細闡述。如圖1所示,其示出的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包括上模組 件1和下模組件2,該上模組件1又具有上模板11、上模墊板12、上模鑲件13和注料口 14, 當然其為了起到固定或者限位的作用,還包括諸如螺絲15、限位釘16、頂針17以及定位圈 18,該下模組件2則具有下模板21、下模墊板22和下模鑲件23 ;上述特征與現有技術中的 基本相同,故不對其結構進行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改進之處在于,該上模組件1還具有可相互蓋合和分離的上模A鑲 131和上模B鑲132,該下模組件2還具有可相互蓋合和分離的下模A鑲231和下模B鑲 232,并且該上模A鑲131和上模B鑲132之間設置用于成型產品的上模腔133,而該下模A 鑲231和下模B鑲232之間設置有用于成型產品的下模腔233,該上模腔133和下模腔233之間均與注料口 14相連通。優選地,該上模A鑲131和上模B鑲132之間形成有多個上模腔133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該多個上模腔133為4個,并該4個上模腔133分設于一矩形的四個頂點處,如此使得從注料口 14進入的能呈均勻流動。同樣優選地,該下模A 鑲231和下模B鑲232之間形成有多個下模腔233 ;在本實施例中,該多個下模腔233亦被設置為4個,并該4個下模腔233分設于一矩形的四個頂點處。這樣,本實用新型由于將上模鑲件13劃分為上模A鑲131和上模B鑲132,而將下模鑲件23劃分為下模A鑲231和下模B鑲232,并使得上模A鑲131和上模B鑲132之間形成有用于成型產品的上模腔133,而該下模A鑲231和下模B鑲232之間則形成有用于成型產品的下模腔233,故其在一個空間內,能實現一倍產能的增加,同時由于上模板11、上模墊板12、下模板21和下模墊板22等零件能達到復用的效果,亦能進一步提高零部件的利用率。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大大提高產品產能,并能有效降低產品的成型成本。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該上模組件至少具有上模板、上模墊板、上模鑲件和注料口,該下模組件至少具有下模板、下模墊板和下模鑲件;其特征在于,該上模組件還具有可相互蓋合和分離的上模A鑲和上模B鑲,該上模A鑲和上模B鑲之間設置用于成型產品的上模腔,該下模組件還具有可相互蓋合和分離的下模A鑲和下模B 鑲,該下模A鑲和下模B鑲之間設置有用于成型產品的下模腔,該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間均與注料口相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上模A鑲和上模B鑲之間形成有均與注料口相連的多個上模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多個上模腔為4個,并該 4個上模腔分設于一矩形的四個頂點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下模A鑲和下模B鑲之間形成有均與注料口相連的多個下模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多個下模腔為4個,并該 4個下模腔分設于一矩形的四個頂點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模具的改進結構,其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該上模組件至少具有上模板、上模墊板、上模鑲件和注料口,該下模組件至少具有下模板、下模墊板和下模鑲件;該上模組件還具有可相互蓋合和分離的上模A鑲和上模B鑲,該上模A鑲和上模B鑲之間設置用于成型產品的上模腔,該下模組件還具有可相互蓋合和分離的下模A鑲和下模B鑲,該下模A鑲和下模B鑲之間設置有用于成型產品的下模腔,該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間均與注料口相連通。本實用新型能在一個空間內,實現一倍產能的增加,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產能,并有效降低產品的成型成本。
文檔編號B29C45/32GK202208090SQ20112026241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1日
發明者傅黎生, 蔡吉林 申請人:南安市隆盛科技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