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流道氣缸排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系統,尤其是注塑系統的熱流道氣缸排氣裝置。
背景技術:
在復雜的注塑系統中,熱流道技術和高光模具的成型技術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在實際的生產運營中,通過增加注塑設備的功能去滿足和提高高光產品的生產。目前,注塑機的模具使用熱流道的技術已非常普及,在高光模具上使用也越來越多,由于高光產品的表面質量要求十分苛刻,所以熱流道的氣缸閥針運動狀態對產品品質的影響也非常大,目前在注塑機上普遍使用的方法是采用專用的熱流道氣閥,通電時閥針打開,斷電時閥針關閉,氣缸中一直有氣壓的存在。這種方式可以滿足一般的模具生產,但在高光模具特別是高光的倒裝模具上,就不能達到產品的品質要求,在產品的高光面上會留下氣閥運動產生的痕跡,造成產品的報廢,不能滿足使用需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注塑機中,現有的熱流道氣閥開閉時,閥針運動在產品的高光面上會留下氣閥運動痕跡的問題,提出一種熱流道氣缸排氣裝置。增加了熱流道氣缸排氣功能后,當產品脫模時,由于氣缸中沒有氣壓的存在,氣缸的閥針就不會對成型的產品造成傷害,產品的品質就得到有效保證。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熱流道氣缸排氣裝置,它包括第一氣閥、活塞、閥針和氣缸,所述的氣缸的兩端與第一氣閥相通,閥針安裝在活塞上,其特征是該排氣裝置還包括第二氣閥,第二氣閥的出氣口與第一氣閥的進氣口相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增加了熱流道氣缸排氣功能,當產品脫模時,由于氣缸中沒有氣壓的存在,氣缸的閥針就不會對成型的產品造成傷害,產品的品質就得到有效保證。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熱流道氣缸排氣裝置,它包括第一氣閥1、活塞3、閥針4和氣缸 5,所述的氣缸5的兩端與第一氣閥1相通,閥針4安裝在活塞3上,該排氣裝置還包括第二氣閥2,第二氣閥2的出氣口與第一氣閥1的進氣口相連。使用時(a)、第二氣閥2的線圈斷電,壓縮空氣從第二氣閥2進入第一氣閥1 ;[0014](b)、打開第一氣閥1,第一氣閥1的線圈得電,閥芯向左移動,壓縮空氣由第一氣閥1進入氣缸5的B腔,氣缸5內的活塞3向左移動,活塞3帶動閥針4向左移動,打開熱流道材料的通路,材料進入模具模腔內;(C)、注塑進料完成后進入模具冷卻階段,關閉第一氣閥1,第一氣閥1線圈失電, 第一氣閥1向右移動;(d)、開模時,打開第二氣閥2,第二氣閥2的線圈得電,閥芯向左移動,氣缸(5) B 腔內的壓力得到釋放,且切斷了Pi點的壓縮空氣,熱流道氣缸的兩端都沒有壓縮空氣的進入,活塞處于卸載狀態,閥針沒有向右的推力,就消除了閥針對產品的壓力,產品就不會變形。具體實施時未增加氣閥二的工作流程是當正常工作的時候,壓縮空氣從Pl點進入氣閥一, 氣閥一由外部延時控制器控制打開和關閉,當氣閥一的線圈得電后,閥芯移動,壓縮空氣由 Pl點通過氣閥一進入B點,并推動氣缸活塞后退,活塞帶動閥針移動,打開熱流道材料的通路,熔融材料進入注塑模腔內,注塑進料完成后氣閥一線圈斷電,氣閥閥芯靠復位彈簧自動復位,復位后壓縮空氣由Pl點進入A點,推動氣缸活塞前移,閥針關閉熱流道材料的通路, 熱流道關閉,此時A點一直保持壓縮空氣的壓力,活塞保持向前的狀態。增加氣閥二的工作流程是當正常工作的時候,壓縮空氣從P點進入,由于氣閥二線圈處于斷電狀態,直接進入Pl點,進入氣閥一,工作原理同上。當氣閥二的線圈得電時, 氣閥的閥芯移動,切斷了 Pl點的壓縮空氣,熱流道氣缸的兩端都沒有壓縮空氣的進入,活塞處于卸載狀態,閥針沒有向前的推力。當注塑機開模時候,氣閥二開始動作,切斷了 Pl點的壓縮空氣,將氣缸內的壓縮空氣進行釋放,閥針沒有了氣壓的推動。在開模時氣針不會受力頂到產品,形成產品的變形,一定時間后氣閥停止工作,熱流道的閥針關閉。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1. 一種熱流道氣缸排氣裝置,它包括第一氣閥(1)、活塞(3)、閥針(4)和氣缸(5),所述的氣缸(5)的兩端與第一氣閥(1)相通,閥針(4)安裝在活塞(3)上,其特征是該排氣裝置還包括第二氣閥(2),第二氣閥(2)的出氣口與第一氣閥(1)的進氣口相連。
專利摘要一種熱流道氣缸排氣裝置,它包括第一氣閥(1)、活塞(3)、閥針(4)和氣缸(5),所述的氣缸(5)的兩端與第一氣閥(1)相通,閥針(4)安裝在活塞(3)上,該排氣裝置還包括第二氣閥(2),第二氣閥(2)的出氣口與第一氣閥(1)的進氣口相連。本實用新型增加了熱流道氣缸排氣功能,當產品脫模時,由于氣缸中沒有氣壓的存在,氣缸的閥針就不會對成型的產品造成傷害,產品的品質就得到有效保證。
文檔編號B29C45/63GK202278719SQ201120236718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6日
發明者何曉丹, 王浩東 申請人:南京華格電汽塑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