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錐雙機筒的螺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錐雙機筒的螺桿的制作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一種專利號為CN200820084388. 8名稱為《具有碳化鎢錐雙螺桿與機筒的擠出機》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結構,其結構包括錐雙機筒頭和錐雙螺桿,所述的錐雙機筒頭的內腔離心澆鑄有碳化鎢合金層,所述的錐雙螺桿表面噴涂有碳化鎢合金層。其實用新型采用離心澆鑄碳化鎢合金工藝,超音速熱噴涂工藝等高新技術,機筒與螺桿具有高耐磨,耐強腐蝕性,可以滿足國內外木塑機械廠和木塑機械使用廠等客戶的需求。但該實用新型的缺點是,進料處螺棱間距一致,其進料段會出現堵料及反膠,有時還會出現焦料的現象,而且該結構中螺桿耐磨性、防腐性也較差,使用壽命不長,因此其結構還有待于改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設計結構合理、塑化分散性更好、生產效率高的一種錐雙機筒的螺桿。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錐雙機筒的螺桿,包括有螺桿本體,所述螺桿本體依次由加料段、塑化段和擠出段組成,在加料段、塑化段和擠出段上均設置有螺棱,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段包括有塑化一段、塑化二段和塑化三段,所述加料段的螺距比塑化一段的螺距比塑化二段的螺距比塑化三段的螺距比擠出段的螺距為 2. 25 2. 32 4. ;35 4. 5 1. 35 1. 42 1. 45 1. 52 4. 76 4. 82,所述螺棱與螺桿本體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118 121度。作為改進,所述夾角可優選為120度。再改進,所述加料段的螺距比塑化一段的螺距比塑化二段的螺距比塑化三段的螺距比擠出段的螺距可優選為2. 3 4.4 1.4 1.5 4.8。再改進,與所述螺桿本體相適配的機筒上設置有用于方便放置電熱件的凹孔。再改進,所述機筒上可設置有用于與機架相固定的固定孔。再改進,所述螺桿本體大頭外徑為Φ 156,所述螺桿本體小頭外徑為Φ 80,螺桿本體長度為2120mm,與螺桿本體相適配的機筒大頭內徑為Φ320,機筒小頭內徑為ΦΜ0,所述機筒的長度與螺桿本體長度相適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錐雙機筒的螺桿,包括有螺桿本體,所述螺桿本體依次由加料段、塑化段和擠出段組成,在加料段和塑化段上均設置有螺棱,所述塑化段包括有塑化一段、塑化二段和塑化三段,所述螺棱與螺桿本體水平線之間的夾角118 121度。這種結構的優點在于首先,由于加料段的螺棱密度要比塑化段的螺棱密度大,所以喂入進料口的物料會向空間大的方向流動,從而提高了進料速度,消除了堵料及反膠現象;其次,塑化段螺棱之間的螺距又有長短之分,使塑化分散性更好、更均勻,從而消除了堵料和焦料的現象。因此,與現有機筒螺桿相比,本機筒螺桿的生產效率和塑化分散能力都有明顯提高,生產量能達到每小時600公斤,是其它機筒螺桿的2 3倍。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螺桿相適配的機筒剖面圖;圖3是圖2中K部投影圖;圖4是圖2中E-E線的剖面圖;圖5是圖2中F部投影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至圖5所示,本錐雙機筒的螺桿,包括有螺桿本體2,所述螺桿本體2依次由加料段A、塑化段B和擠出段C組成,在加料段A、塑化段B和擠出段C上均設置有螺棱, 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段B包括有塑化一段Bi、塑化二段B2和塑化三段B3,所述加料段A 的螺距S比塑化一段Bl的螺距Hl比塑化二段B2的螺距H2比塑化三段B3的螺距H3比擠出段 C 的螺距 L 為 2. 25 2. 32 4. ;35 4. 5 1. ;35 1. 42 1. 45 1. 52 4. 76 4. 82,所述螺棱與螺桿本體2水平線之間的夾角a為118 121度,可優選為120度。同樣上述加料段A的螺距S比塑化一段Bl的螺距Hl比塑化二段B2的螺距H2比塑化三段B3 的螺距H3比擠出段C的螺距L可優選為2. 3 4.4 1.4 1.5 4.8。在與螺桿本體2 相適配的機筒1上設置有用于方便放置電熱件的凹孔11。在機筒1上還可設置有用于與機架相固定的固定孔12。螺桿本體2大頭外徑為Φ 156,所述螺桿本體2小頭外徑為Φ80,螺桿本體2長度P為2120mm,與螺桿本體2相適配的機筒1大頭內徑為Φ 320,機筒小頭內徑為Φ對0,所述機筒1的長度M與螺桿本體2長度P相適配。
權利要求1.一種錐雙機筒的螺桿,包括有螺桿本體O),所述螺桿本體( 依次由加料段(A)、 塑化段(B)和擠出段(C)組成,在加料段(A)、塑化段(B)和擠出段(C)上均設置有螺棱, 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段(B)包括有塑化一段(Bi)、塑化二段(B》和塑化三段(B3),所述加料段(A)的螺距(S)比塑化一段(Bi)的螺距(Hl)比塑化二段(B2)的螺距(H2)比塑化三段(B3)的螺距(H3)比擠出段(C)的螺距(L)為2. 25 2. 32 4. ;35 4. 5 1. 35 1. 42 1. 45 1. 52 4. 76 4. 82,所述螺棱與螺桿本體(2)水平線之間的夾角(a)為 118 121 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a)為12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段㈧的螺距⑶比塑化一段(Bi)的螺距(Hl)比塑化二段(B2)的螺距(H2)比塑化三段(B3)的螺距(H3)比擠出段(C)的螺距(L)為 2. 3 4.4 1.4 1.5 4.8。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桿,其特征在于與所述螺桿本體( 相適配的機筒 (1)上設置有用于方便放置電熱件的凹孔(11)。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筒(1)上設置有用于與機架相固定的固定孔(12)。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本體( 大頭外徑為Φ156, 所述螺桿本體⑵小頭外徑為Φ80,螺桿本體⑵長度⑵為2120mm,與螺桿本體⑵相適配的機筒(1)大頭內徑為Φ320,機筒小頭內徑為ΦΜ0,所述機筒(1)的長度(M)與螺桿本體(2)長度⑵相適配。
專利摘要一種錐雙機筒的螺桿,包括有螺桿本體(2),所述螺桿本體(2)依次由加料段(A)、塑化段(B)和擠出段(C)組成,所述塑化段(B)包括有塑化一段(B1)、塑化二段(B2)和塑化三段(B3),相互間螺距比依次為2.25~2.32∶4.35~4.5∶1.35~1.42∶1.45~1.52∶4.76~4.82,所述螺棱與螺桿本體(2)水平線之間的夾角(a)為118~121度。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由于加料段的螺棱密度要比塑化段的螺棱密度大,所以喂入進料口的物料會向空間大的方向流動,從而提高了進料速度,消除了堵料及反膠現象;塑化段螺棱之間的螺距又有長短之分,使塑化分散性更好、更均勻,從而消除了堵料和焦料的現象,本螺桿的生產量能達到每小時600公斤,是其它機筒螺桿的2~3倍。
文檔編號B29C47/60GK202186040SQ20112022308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6日
發明者倪力紅 申請人:舟山市定海東震螺桿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