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具傳動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模具傳動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輪葉的結構,主要是由一上蓋板、一下蓋板、及數片夾設于上蓋板與下蓋板之間的葉片所構成,早期輪葉的制造方法,大多是先將葉片與上蓋板或是下蓋板其中一片蓋板成形為一體,之后再與另一片蓋板以焊接、熔接、螺接、鉚結等方式組裝為一完整的輪葉。然而輪葉在使用時必須旋轉才能發揮其功效,特別是應用于風扇、吸塵器、幫浦等裝置內,需要以高速旋轉產生吸入力或排出力的環境下使用,由于傳統輪葉是以二個以上的組件所構成,整體的強度有限,旋轉次數的耐久壽命低,為了改善傳統輪葉的缺點,使輪葉壽命延長,遂有從事與輪葉制造相關的業者想出將輪葉一體成形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是在輪葉模具的模心側邊,設置數支與葉片數量相對應的氣壓缸或是液壓缸,并在壓缸的推桿端部設置側向模心,設定壓缸在模具合模時,推桿向前移動,將側向模心推向模心處,待射出成形機完成射料且塑料冷卻后,推桿向后收縮,將側向模心抽離模心處,并以頂出裝置使輪葉與模具脫離,完成一體成形的輪葉。但是,由于該制造方法必須在下模處,設置數支與模心平行的氣壓缸或是液壓缸,且須預留壓缸推桿伸縮行程的距離,導致下模固定座頂面表面積暴增,模具整體體積、重量也隨之增加,并且需要采用高噸數的射出成形機,才能使模具順利完成開模或是合模的動作,然而射出成形機的售價,是隨著噸數成倍數增加的,其購買金額與維護成本,往往是中小型工廠業者所負擔不起的,多只能仰賴少數資本夠大的大型工廠業者,以高噸數的射出成形機生產一體成形的輪葉,由于輪葉產量受限,且生產設費維護昂貴,使得生產輪葉的成本增加,導致需使用輪葉制造的相關產品成本也跟著提高。有鑒于此,如何提供一模具體積小,且只需采用低噸數的射出成形機,即能生產制造一體成形的輪葉,讓中小型工廠的業者也能順利生產一體成形的輪葉,使市場達到供需平衡,保持輪葉的低成本,讓消費者愿意使用輪葉制造的相關產品,便成為本發明欲改進的目的。
發明內容
一、本發明的技術手段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縮小模具體積,以使多滑塊模具能用于低頓數射出成形機的模具傳動結構。為解決前述問題及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手段,為一種模具傳動結構,其設于上模固定座與下模固定座之間;該下模固定座上方、設置一底面具環狀凹槽的固定座;而該固定座頂面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由邊緣向中間延伸、且不通過該固定座中心、并供該環狀凹槽部分露出的直溝槽;
又該環狀凹槽內、設置一頂面具數條偏心、呈旋狀布列之弧形凸塊的齒盤;所述該齒盤側邊、設有至少一于上模固定座與下模固定座作相對運動時、驅動齒盤轉動的傳動裝置;而所述直溝槽內,設置一朝固定座中間端、具有側向模心的滑塊,該滑塊底面更設有能被弧形凸塊驅動、迫使滑塊做線性移動的齒條;藉由前述固定座、齒盤、傳動裝置、及滑塊構成該模具傳動結構。的模具傳動結構,所述傳動裝置的主要驅動組件,是為下列其中之一,垂直螺桿與齒輪、水平螺桿與馬達、氣壓缸與齒條、液壓缸與齒條。根據上述的模具傳動結構,所述傳動裝置是由一設于下模固定座、且與齒盤同軸向的軸齒輪;一個一端固定于上模固定座、另端穿過軸齒輪的驅動桿所組成。根據上述的模具傳動結構,所述軸齒輪頂端,設有一用以導引驅動桿的導套,該導套內壁上端具有與驅動桿相對應的內螺紋;所述導套底端,環設有向下延伸的方齒;而所述軸齒輪頂端,環設有與方齒形狀相對應的凹槽。根據上述的模具傳動結構,所述軸齒輪與齒盤間,設置一調整軸齒輪與齒盤間距的調距裝置。根據上述的模具傳動結構,所述調距裝置是由至少一被動齒輪所構成。二、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1.本發明中,藉由垂直設置的驅動桿,在上模固定座與下模固定座相對移動時,同時驅動軸齒輪轉動,使齒盤轉動,進而達到推動滑塊上之側向模心的目的,能大幅縮減下模的體積,使采用本發明結構的模具,能裝設于低噸數的射出成形機上,進行生產制造。2.本發明中,藉由齒盤上的弧形凸塊,能同時驅動數個滑塊移動,使得各個側向模心能同步進行合模或是脫模的動作。3.本發明中,導套的內壁僅于上端具有內螺紋,而軸齒輪內壁并無螺紋,當導套被驅動桿驅動時,藉由方齒與凹槽的配合,帶動軸齒輪轉動,過程中產生的摩擦力阻力少。
圖1 :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圖2 :本發明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 :為圖1的A-A剖面實施示意圖。圖4 :本發明的立體動作示意圖(一)。圖5 :本發明的立體動作示意圖(二)。圖6 :本發明的立體動作示意圖(三)。圖7 :本發明的俯視動作示意圖(一)。圖8 :本發明的俯視動作示意圖(二)。圖9 :本發明的俯視動作示意圖(三)。符號標識說明1固定座331內螺紋
11環狀凹槽332方齒
12直溝槽4滑塊
2齒盤41齒條
21弧形凸塊42側向模心
3傳動裝置5調距裝置
31軸齒輪51被動齒輪 311凹槽10上模固定座
32驅動桿20下模固定座
33導套100模具傳動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3所示為為圖1的A-A剖面實施示意圖,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的立體動作示意圖(一),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立體動作示意圖(二),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的立體動作示意圖(三),如圖7所示為本發明的俯視動作示意圖(一),如圖8所示為本發明的俯視動作示意圖(二),如圖9所示為本發明的俯視動作示意圖(三)。圖式I至3中揭不出,一種模具傳動結構,其設于上模固定座10與下模固定座20之間;該下模固定座20上方、設置一底面具環狀凹槽11的固定座I ;而該固定座I頂面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由邊緣向中間延伸、且不通過該固定座I中心、并供該環狀凹槽11部分露出的直溝槽12 ;又該環狀凹槽11內、設置一頂面具數條偏心、呈旋狀布列之弧形凸塊21的齒盤2 ;所述該齒盤2側邊、設有至少一于上模固定座10與下模固定座20作相對運動時、驅動齒盤2轉動的傳動裝置3 ;而所述直溝槽12內,設置一朝固定座I中間端、具有側向模心42的滑塊4,該滑塊4底面更設有能被弧形凸塊21驅動、迫使滑塊4做線性移動的齒條41 ;藉由前述固定座1、齒盤2、傳動裝置3、及滑塊4構成該模具傳動結構100。其中,藉由齒盤2頂面的弧形凸塊21,配合滑塊4底面設置的齒條41,能同時驅動各個滑塊4在各直溝槽12內移動,使得各個側向模心42能同步進行合模或是脫模的動作,故障發生率低,能改善以往數個壓缸各自執行側向模心42合模或是脫模動作時,無法完全同步動作的缺失,且只要其中一支壓缸故障,就無法順利完成合模或是脫模動作,故障機率聞的缺點。上述中,所述傳動裝置3的主要驅動組件,是為下列其中之一,垂直螺桿與齒輪、水平螺桿與馬達、氣壓缸與齒條、液壓缸與齒條。
在圖示I至9中,雖然只揭示最佳實施例,以固定在上模固定座10端的垂直螺桿、與設置在下模固定座20端的齒輪相配合,藉由模具開合時,上模固定座10與下模固定座20的相對運動,驅動齒盤2轉動,但將馬達設置在下模固定座20旁,帶動設于齒盤2旁的水平螺桿(圖未揭);或者將氣壓缸、液壓缸設于下模固定座20旁,并在推桿端部設置齒條(圖未揭),使各個側向模心42能同步進行合模或是脫模的相同動作效果,故均應涵屬于本發明專利范圍內。上述中,所述所述傳動裝置3是由一設于下模固定座20、且與齒盤2同軸向的軸齒輪31 ;—個一端固定于上模固定座10、另端穿過軸齒輪31的驅動桿32所組成。其中,藉由垂直設置的驅動桿32,在上模固定座10與下模固定座20相對移動時,同時驅動軸齒輪31轉動,使齒盤2轉動,進而達到推動滑塊4上之側向模心42的目的,由于不須增加下模面的表面積,以供設置氣壓缸或是液壓缸,故能大幅縮減下模的體積與重量,使采用本發明結構的模具,能裝設于低噸數的射出成形機上,進行生產制造。上述中,所述軸齒輪31頂端,設有一用以導引驅動桿32的導套33,該導套33內壁上端具有與驅動桿32相對應的內螺紋331 ;所述導套底端,環設有向下延伸的方齒332 ;而所述軸齒輪31頂端,環設有與方齒332形狀相對應的凹槽311。其中,導套33的內壁僅于上端具有內螺紋331,而軸齒輪31內壁并無螺紋,當導套33被驅動桿32驅動時,藉由方齒332與凹槽311的配合,帶動軸齒輪31轉動,過程中驅動桿32僅與內螺紋331的部分接觸,故產生的摩擦力阻力少,對于驅動桿32的磨耗也較少,當開合模具的次數達到一定程度時,僅須更換導套33即能繼續正常動作,維護成本低且能迅速替換繼續生產。如圖4至6所示,當模具在開模時,上模固定座10向上移動,帶動驅動桿32同時上移,并藉由與內螺紋331的接觸驅動導套33旋轉,再藉由方齒332與凹槽311的配合,使軸齒輪31與導套33同步轉動,并藉由被動齒輪51同步驅動齒盤2旋轉,再藉由弧形凸塊21與齒條41的配合,將各滑塊4同步逐漸朝固定座I外側推移,使側向模心42在開模的同時,能同步與成品脫離并遠離模心,使成品在被頂出脫模時,不會碰撞到側向模心42導致模具精密度下降,影響成品質量,反之,當模具在合模時,上模固定座10向下移動,帶動驅動桿32同時下移,同步驅動各滑塊4逐漸朝模心處推移,使側向模心42在合模的同時,能同步朝模心處閉合。上述中,所述軸齒輪31與齒盤2間,設置一調整軸齒輪31與齒盤2間距的調距裝置5。其中,藉由調距裝置5的設置,能調整軸齒輪31與齒盤2間的距離,使與軸齒輪31配合的驅動桿32,能避開模具內的其它構件,如斜銷、定位銷等、螺件、滑塊等構件,防止驅動桿32與其它構件發生干涉的情況。上述中,所述調距裝置5是由至少一被動齒輪51所構成。其中,透過傳動方式最為確實的齒輪,視軸齒輪31與齒盤2間的距離而定,選擇適合大小及數量的被動齒輪51作為調距裝置5,使傳動裝置3能精確的驅動齒盤2旋轉。如圖7至9所示,傳動裝置3藉由調距裝置5帶動齒盤2旋轉,同時以弧形凸塊21推動齒條41,使各滑塊4同步逐漸朝固定座I外側推移,將側向模心42抽離成品。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藉由固定座1、齒盤2、傳動裝置3、滑塊4、以及調距裝置5的組合,能大幅縮減下模的體積,使采用本發明結構的模具,能裝設于低噸數的射出成形機上,進行生產制造,并且不須另外設置其它裝置,如氣壓缸、液壓缸,以外力來驅動側向模心42脫模或是閉合,單靠開模或是合模的動作,就能同步驅動側向模心42脫模或是閉合,更能省去維護氣壓缸、液壓缸的成本。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由于符合新穎及進步性要件,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因此舉凡與本發明意旨相符的修飾性變化,只要在均等范圍內都應涵屬于本發明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具傳動結構,其設于上模固定座(10)與下模固定座(20)之間; 其特征在于: 該下模固定座(20)上方、設置一底面具環狀凹槽(11)的固定座(I); 而該固定座(I)頂面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由邊緣向中間延伸、且不通過該固定座(I)中心、并供該環狀凹槽(11)部分露出的直溝槽(12); 又該環狀凹槽(11)內、設置一頂面具數條偏心、呈旋狀布列之弧形凸塊(21)的齒盤(2); 所述該齒盤(2)側邊、設有至少一于上模固定座(10)與下模固定座(20)作相對運動時、驅動齒盤(2)轉動的傳動裝置(3); 而所述直溝槽(12)內,設置一朝固定座(I)中間端、具有側向模心(42)的滑塊(4),該滑塊(4)底面更設有能被弧形凸塊(21)驅動、迫使滑塊(4)做線性移動的齒條(41); 藉由前述固定座(I)、齒盤(2)、傳動裝置(3)、及滑塊(4)構成該模具傳動結構(10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3)的主要驅動組件,是為下列其中之一,垂直螺桿與齒輪、水平螺桿與馬達、氣壓缸與齒條、液壓缸與齒條。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3)是由一設于下模固定座(20)、且與齒盤(2)同軸向的軸齒輪(31);—個一端固定于上模固定座(10)、另端穿過軸齒輪(31)的驅動桿(32)所組成。
4.如權利要求 3所述的模具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齒輪(31)頂端,設有一用以導引驅動桿(32)的導套(33),該導套(33)內壁上端具有與驅動桿(32)相對應的內螺紋(331); 所述導套底端,環設有向下延伸的方齒(332); 而所述軸齒輪(31)頂端,環設有與方齒(332)形狀相對應的凹槽(311)。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齒輪(31)與齒盤(2)間,設置一調整軸齒輪(31)與齒盤(2)間距的調距裝置(5)。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距裝置(5)是由至少一被動齒輪(51)所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傳動結構,其設于上模固定座與下模固定座間,該下模固定座上方、設置一具環狀凹槽的固定座;而該固定座有至少一個以上的直溝槽;又該環狀凹槽內、設置一頂面具數條偏心、呈旋狀布列之弧形凸塊的齒盤;而該齒盤側邊、設有至少一傳動裝置;所述直溝槽內,設置一具有側向模心的滑塊,該滑塊底面更設有齒條;前述上模固定座與下模固定座分開時,傳動裝置驅動齒盤轉動,迫使弧形凸塊旋轉驅動滑塊,帶動側向模心沿直溝槽向外移動,反之,上模固定座與下模固定座接近時,滑塊帶動側向模心沿直溝槽向固定座中間移動。
文檔編號B29C45/17GK103072239SQ20111033003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邱垂財 申請人:邱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