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括穿過非導電胎冠增強簾布層的傳導絲線的輪胎、設備和相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領域涉及旨在安裝在運輸車輛上的輪胎。更特別地,本發明解決電荷流過由非導電橡膠混合物制成的輪胎的問題。
背景技術:
著眼于改進滾動阻力以及減少燃料消耗,現代輪胎包含橡膠混合物,所述橡膠混合物通過填料的方式而主要包含諸如二氧化硅的非導電填料,其例如用于產生胎面花紋條。這種輪胎示意性地描述于公開EP 0 501 227中。
由于這些混合物具有極高的電阻率,所以它們的使用一直伴隨著大量技術方案的發展,當車輛沿著地面行駛時,這些方案旨在避免靜電累積并允許電荷流動到地面。與電荷累積相關的缺點對于裝備制造商是公知的,并且這些缺點是寬泛的,例如會干擾配備在車輛中的無線電的操作,在乘客下車時使其遭受電擊,并且由于產生臭氧而使輪胎加速老化。
因此,輪胎制造商正在尋求不具有這些缺點的市售輪胎。公開5 518 055描述了一種輪胎,其胎面花紋條由非傳導混合物制成,并覆蓋有傳導混合物薄層。該層與側壁混合物接觸,側壁混合物本身也是導電的,以允許電荷流動。
在公開EP 0 658 452中展示的另一個方案是在胎面花紋條中設置插入物。優選為越過輪胎的整個圓周而在徑向上延伸的該插入物由導電橡膠混合物制成,并且將胎面花紋條的外部表面或者連接到胎冠增強簾布層中的一個,或者連接到毗鄰輪胎胎面花紋條且充分導電的任何其它部分,這些胎冠增強簾布層中的每一個都是導電的。根據胎面花紋條包括一層或數層導電材料還是非導電材料,已經對與這一原理進行了大量改進,并且在公開EP 0 925 903或EP 0 963 302中示例性地展現了這些改進。
所有這些方法都旨在將胎面花紋條的外部表面連接到與其直接毗鄰的輪胎胎冠的內部區域的一部分,例如側壁、胎冠增強簾布層或胎體增強簾布層,并且該部分具有導電屬性。
然而,再次旨在改進滾動阻力的近來的輪胎發展已導致在所述輪胎滾動階段的過程中,在可能執行機械方面工作的輪胎的大部分部件上更廣泛地使用了基于二氧化硅的弱導電混合物。因此,這種混合物用于生產胎冠增強簾布層,同時也用于生產胎面花紋條。
弱導電橡膠混合物意指基于橡膠且電阻率大于或等于IO8歐姆/厘米的材料。同樣,導電橡膠材料應理解為意指電阻率小于IO6歐姆/厘米的橡膠基的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上述類型的胎冠帶束層的徑向外部和徑向內部之間傳導電荷的裝置。
本發明的主題還是一種設備以及一種用于執行所述設備的方法,所述設備可以用于生產根據本發明的輪胎。
因此,概括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輪胎,所述輪胎旨在安裝在車輪上,并且特別設計為減小滾動阻力,所述輪胎示意性地包括 -胎面花紋條,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外部表面旨在與地面接觸。按照常規,所述胎面花紋條由弱導電混合物制成,并且包括一種導電裝置,例如如公開EP 0 658 452中所述。
-胎冠增強帶束層,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由彼此疊置的多個增強簾布層形成。每一個增強簾布層包括互相平行的絲線,所述絲線以弱導電橡膠混合物涂敷,并且與所述圓周方向形成給定角度。所述增強簾布層可以通過將簾布層的數個部段纏繞設置在彼此上而形成,或者通過將所述絲線直接鋪設到支撐表面上而形成。
-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與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內部表面接觸,并且更特別地與布置在所述胎面花紋條中的所述導電裝置接觸。
-胎圈區域,所述胎圈區域旨在確保車輪和輪胎之間緊密接觸,并且包括胎圈增強環箍以及與車輪接觸的胎圈襯墊,按照常規,所述胎圈襯墊由導電橡膠混合物形成。
-一個或一個以上胎體增強簾布層,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彼此疊置,且通過其徑向內部端而錨固到所述胎圈增強環箍,并且還包括以導電橡膠混合物涂敷的絲線。所述絲線彼此平行,且與圓周方向形成基本為90°的給定角度。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在其中間與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內部簾布層接觸。
-側壁區域,所述側壁區域旨在保護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并且按照常規由弱導電橡膠混合物形成。
術語絲線應當以其最為寬泛的含義理解,包括單絲、多絲、簾線或合股紗或等同的組合件,而不管形成絲線的是織物材料還是金屬材料,也不管其是否可以經受處理,這些處理例如為涂敷橡膠或表面處理,以使其緊密地與橡膠結合。
該輪胎的特征在于,一個導電絲線股在給定點處完全穿過所述帶束層,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絲線股的第一自由端沿著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外部面行進,并且所述股的第二自由端沿著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內部面行進。
然后,所需要的是將所述部段的第一自由端放置為與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內部表面接觸。如果后者也由弱導電材料形成,那么按照公知方式,將需要設置裝置,以允許在旨在與地面接觸的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外部表面和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內部部分之間導電,并且需要將諸如插入件的該裝置放置為與所述傳導絲線股的第一自由端接觸,該傳導絲線股的第一自由端沿著所述胎冠帶束層的徑向外部表面行進。
同樣,所述絲線股的第二自由端與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的徑向外部表面接觸。如果后者由弱導電橡膠材料形成,那么按照公知方式,將再次需設置裝置,用于從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的中央部分的徑向上部面導電到所述胎圈襯墊的內部面,并且將所述導電絲線股的所述第二自由端設置為使其與放置在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上的所述裝置接觸。
以此方式,可以確保將電荷從與地面接觸的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外部表面傳導直至車輪輪輞。
本發明還包括一種設備,所述設備旨在生產前文段落中所述類型的輪胎。
根據本發明的該設備的功能是完全刺穿所述胎冠增強簾布層,從而能夠鋪設如上所述的導電絲線股。該設備包括 -旋轉支撐表面,所述旋轉支撐表面旨在支撐所述增強簾布層,所述支撐表面包括孔, -儲存和供應連續絲線的裝置, -空心針以及切割裝置,所述絲線穿過所述空心針,并且所述空心針能夠經過所述支撐表面中的孔而在徑向方向上運動,所述切割裝置與所述支撐表面的第一徑向面布置在相同側上,以及 所述設備還可以包括能夠保持所述絲線的裝置,該裝置與所述支撐表面的第二面設置在相同側上,所述支撐表面的第二面處于所述第一徑向面的相對側。
所述支撐表面包括兩個面。所述兩個面中的一個沿徑向設置在外側,并且對應于構成所述增強帶束層的增強簾布層通過纏繞而堆積的表面。該面通過延伸而包括所述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外部面。所述支撐表面的另一個面對應于所述支撐表面的徑向內部面。第一徑向面意指與所述空心針及其傳輸驅動機構和切割裝置位于相同側上的所述支撐表面的內部或外部面。對稱地,所述第二徑向面意指與能夠保持所述絲線的裝置位于相同側上的各自的外部或內部面。
隨后,通過從徑向外部面到徑向內部面或者相反地從徑向內部面到徑向外部面而沿徑向穿過所述簾布層,從而能夠實現將所述增強簾布層的刺穿。
執行該設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一個或一個以上胎冠增強簾布層放置在所述支撐表面上, -使所述空心針的尖端更靠近所述第一徑向面,已經從所述空心針的尖端抽取出給定長度λ的引線, -通過穿過所述支撐表面中的孔,所述胎冠帶束層通過將所述空心針從所述第一徑向面沿徑向移動到所述第二徑向面而被完全刺穿,從而使所述引線堆積在所述第二徑向面的相同側上, -通過在與前述步驟中的運動的相反方向上進行運動而撤回所述針,同時使得所述絲線沿著所述針的內部行進,直到包含在所述空心針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徑向面之間的絲線長度基本等于預定長度, -通過起動所述切割裝置而切斷包含在所述空心針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徑向面之間的絲線部分。
當該設備包括能夠保持絲線的裝置時,在撤回所述針之前起動所述裝置,從而將所述絲線保持在所述第二徑向面的相同側上,并且在所述針運動中始終夾持位于所述第二徑向面的相同側上的所述絲線的端部。在切割之后關閉所述裝置,從而釋放所述引線,進而由此形成的所述導電絲線股的兩個自由端分別在徑向上位于所述增強帶束層的每一側上。
下面的描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并且依賴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圖1至 7,在這些附圖中 -圖1顯示了經過根據本發明的輪胎的截面, -圖2、圖3、圖4、圖5和圖6顯示了使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案的穿刺設備的主要步驟, -圖7、圖8、圖9、圖10和圖11顯示了使用根據第二實施方案的穿刺設備的主要步驟, -圖12為支撐表面的一個實例的示意性的立體圖,傳導絲線股穿過的胎冠增強帶束層已經設置在該支撐表面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所示的輪胎1包括胎面花紋條11,胎面花紋條11包括用于在旨在與地面接觸的胎面花紋條的外部表面和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內部部分之間導電的裝置110、111、12。
這些裝置可以提供由導電橡膠材料制造的胎面花紋條,或者優選地,提供由弱導電混合物110形成的胎面花紋條11,并且胎面花紋條11包括沿徑向穿過胎面花紋條的插入物111。胎面花紋條11還可以包括底層12,其本身由導電混合物形成或者包括允許電荷流動的裝置,其與胎面花紋條的情況相似。
胎冠增強帶束層的特征呈現在用作本說明書的基礎的輪胎的橫截面中,并且胎冠增強帶束層由兩個增強簾布層13和14制成,增強簾布層13和14的絲線與輪胎的圓周方向形成給定角度。導電絲線股20在給定點處完全穿過胎冠帶束層,從而使股20的第一自由端21沿著胎冠帶束層的徑向外部面行進,并且使股20的第二自由端22沿著胎冠帶束層的內部面行進。該示例性實施方案當然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胎冠帶束層可以由數個非傳導簾布層制成,并且包括交叉的簾布層或者包括通過纏繞與所述簾布層的圓周方向形成零角度的條帶或絲線或者纏繞零度的多個條帶而形成的簾布層。
胎體增強簾布層15通過其兩個徑向下端錨固到胎圈增強環箍160和161。胎體增強簾布層可以由以導電混合物涂敷的絲線構成,或者如果并非這種情況時,可以包括用于從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的徑向外部表面導電直至胎圈襯墊的裝置。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15 的中央部分與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內部面接觸。因此,設置為使傳導絲線股20的第二自由端22與所述裝置接觸。
旨在在輪胎胎圈和車輪輪輞之間提供接觸的胎圈襯墊170和171與胎體增強簾布層15接觸,并且包括允許從內部部分到與車輪輪輞接觸的外部部分導電的裝置。優選地, 這些胎圈襯墊170和171利用導電橡膠混合物制成。
最后,輪胎1包括側壁襯墊180和181。無論制成這些襯墊的橡膠混合物是否導電, 其屬性在本說明書的上下文中都不重要,而是可以有助于在輪胎制造為不同結構的情況下的電荷流動。
電荷相繼流動經過 -胎面花紋條11,胎面花紋條11包括用于在旨在與地面接觸的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外部部分和所述胎面花紋條11的徑向內部部分12之間建立導電路徑的裝置111、12, -與底層12接觸的傳導絲線股20的第一自由端21、傳導絲線股20以及與胎體增強簾布層接觸的所述股的第二自由端, -胎體增強簾布層,該胎體簾布層與胎圈襯墊170、171接觸,后者旨在與車輪輪輞形成接觸。
圖2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穿刺設備,該穿刺設備能夠將導電絲線股20定位在胎冠增強帶束層的每一側上。
示意性地顯示了支撐表面3。增強簾布層12和13設置在支撐表面3的徑向外部部分上。孔30完全穿過支撐表面3。
從存儲和供應裝置(未顯示)抽取的連續絲線2圍繞滑輪44經過,并且進入定位在徑向方向XX’上的空心針40的內部套管以及變尖的徑向下部尖端41。因此,由于空心針 40的位置,在該示例性實施方案中,第一徑向面F1由支撐表面3的徑向外部面構成,胎冠帶束層(12、1;3)倚靠在該支撐表面3的徑向外部面上。
絲線的引線22從空心針41的徑向下部部分突出。
擠壓墊42位于支撐表面3的第二徑向面F2的相同側上。這些墊與垂直于徑向方向XX'的平面平行地相反運動。在如圖3所示的打開位置,這些墊允許空心針40穿過孔 30。在如圖4所示的閉合位置,這些墊夾持針的尖端42以及絲線的引線22,從而將所述引線保持在第二徑向面的相同側上,并由此防止絲線回穿過孔30。可以將在此以能夠保持絲線的裝置的簡化形式表示的擠壓墊代替為任何其它裝置。
圖2顯示了使用該設備的第一步驟,在該第一步驟中,將空心針40驅動經過胎冠增強帶束層,從而穿過支撐表面3中的孔30。在從第一徑向面F1指向第二徑向面F2 (即, 在該具體情況下,從支撐表面的徑向外部面指向支撐表面3的徑向內部面)的方向上,空心針在方向XX’上進行徑向運動。空心針40的行進調整為使得在這一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整個引線穿到第二徑向面F2的另一側。
空心針隨后在與最初運動相反的方向上進行運動,直到針的尖端41位于夾持墊 42的水平處。墊42隨后閉合,從而擠壓絲線的引線22,并將其保持在第二徑向面F2的相同側上,如圖4所示。
在這一階段將注意到,支撐表面由諸如圓柱體的機械裝置的徑向外部部分形成, 其厚度是非零的。因此,穿過支撐表面以允許空心針40穿過的孔30可以在徑向方向上具有特定長度。因此接下來,空心針的徑向行進和引線22的長度需要適應適合擠壓墊42的位置,從而使所述引線能夠易于被所述擠壓墊42夾持。將采取多個步驟以確保所述擠壓墊盡可能地靠近支撐表面。
支撐表面還可以由不相稱厚度的實心圓柱體表面或者圓柱形管表面形成。在這一具體情況下,使用本發明時,如果將徑向內部面考慮為第一徑向面F1,則需要在支撐表面之下制造殼體,以便在其中安裝空心針和切割裝置,或者如果徑向內部面被考慮為第二徑向面F2,則需要制造能夠保持絲線的裝置。
一旦已由擠壓墊42夾持引線22,則絲線在從下部徑向面F2向著上部徑向面F1的方向上固定不動。
通過繼續針的返回運動,絲線沿著空心針內部行進,并且起動在此由輥子44的旋轉所顯示的絲線供應裝置。這就隨后釋放在針40的尖端41和支撐表面之間的預定長度的特定量的絲線。將采取多個步驟確保該量基本等于引線22的長度λ的兩倍。
切割裝置43隨后起動,以切割絲線2并形成絲線股20。通過在中間高度(也即, 在向著支撐表面的方向上離開尖端41距離λ處)切割絲線,可以制備將用作下一次刺穿操作的絲線引線。
由此獲得的導電絲線股20包括第一自由端21和第二自由端22,第一自由端21定位在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外部面的相同側上,第二自由端22定位在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內部面的相同側上。當增強帶束層鋪設在胎體增強簾布層上時,傳導絲線股20的自由端22將與胎體增強簾布層的徑向外部面接觸,并且隨著鋪設胎面花紋條,傳導絲線股20的自由端 21將與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內部面接觸,從而生產根據本發明的輪胎,如圖1所示。
圖7至圖11顯示了生產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案的設備的主要步驟,其可以生產根據本發明的輪胎。所述設備為前文段落中描述的設備的簡化形式。根據該實施方案, 該設備不具有用于將絲線保持在第二徑向面的相同側上的裝置。
已經發現,當所述空心針40從下部徑向面F2到上部徑向面F1進行其返回運動時, 形成特定簾布層的橡膠混合物的彈性和粘性足以保持到離開針的絲線上。隨后,在空心針 40的尖端41從簾布層浮現的精確時刻,絲線由橡膠夾持,在該時刻,絲線自身與由針40形成的孔的唇部接觸。
針和絲線的運動的次序基本與前文所述次序相同,而不同之處在于,排除了起動或關閉保持絲線的裝置的步驟。
空心針40可以在增強帶束層的其表面上的任何點處完全刺穿胎冠簾布層。然而, 將會將選擇帶束層表面上的這樣的點,對于該點,傳導絲線股20的兩個自由端21和22可以與沿徑向位于增強帶束層之上和之下的傳導部分接觸。
絲線股必須足夠長,以便能夠確保與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內部部分以及胎體增強簾布層的徑向外部部分電接觸。實際上,30mm至50mm之間長度的股能夠滿足所有尺寸需要。 示意性地,50mm的長度已經足以滿足旨在配合到轎車的大部分尺寸。
同樣,已經發現,隨著針穿透橡膠混合物,絲線會圍繞針的尖端彎曲和打彎。特別是在所選的傳導絲線為金屬絲線時,這有效地將絲線的端部指引為向著胎冠帶束層的表面。這顯示于圖8、圖9、圖10和圖11中。
通過在胎冠的徑向內部表面上錨固形成一種帶有倒刺的鉤的絲線的端部從而防止絲線在空心針再次升起時縮回,這一具體取向使得更易于捕捉絲線。
傳導絲線20可以是涂敷或不涂覆導電橡膠混合物的金屬類型的絲線。還可以設想,選擇以導電混合物涂敷的織物類型的絲線。
優選地,所選絲線將是具有充分彈性特性的絲線,從而在制造輪胎的后續操作過程中或者在使用輪胎的過程中,絲線不會在局部妨礙胎冠增強帶束層的徑向或圓周擴張。
為此目的,并且為了限制上述妨礙影響,優選地將絲線安裝在輪胎的中央區域中, 也即是說靠近赤道,在輪胎變形較小的位置處。靠近意指寬度基本等于輪胎寬度一半并且在赤道的每一側上對稱地延伸的圓周區域。
圖7顯示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案,其中胎冠帶束層設置在胎冠成品模型3上, 導電絲線股的自由端21在該胎冠成品模型3的外部徑向面上行進。
最后,將注意到,上文描述的方法和設備還可以用來通過任何類型的弱導電橡膠產品鋪設傳導絲線股20。因此,可以設計使絲線股連續穿過胎冠增強帶束層和胎面花紋條, 從而電荷能夠從胎體增強簾布層直接流動到地面。在這樣的實施方案中,適合選擇金屬類型的絲線,優選為由不易被氧化的材料制成。
權利要求
1.一種輪胎(1),包括胎冠增強帶束層,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由彼此疊置的多個增強簾布層(13、14)形成,每一個增強簾布層包括互相平行的絲線,所述絲線以電阻率大于或等于IO8歐姆/厘米的弱導電橡膠混合物涂敷,并且與所述圓周方向形成給定角度,其特征在于,一個導電絲線股00)在徑向方向上完全穿過所述帶束層,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股的第一自由端沿著所述帶束層的徑向外部面行進,并且所述股的第二自由端02)沿著所述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內部面行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其中所述導電絲線股OO)是以電阻率在IO6歐姆/厘米以下的導電混合物包覆的織物絲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其中所述導電絲線股OO)是以電阻率在IO6歐姆/厘米以下的導電混合物包覆的金屬絲線。
4.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一項所述的輪胎,其中所述導電絲線股OO)的長度在30mm 至IOOmm之間。
5.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一項所述的輪胎,其中所述導電絲線股OO)安裝在圓周區域中,該圓周區域的寬度基本等于輪胎寬度的一半,并且該圓周區域在所述輪胎的赤道的每一側上對稱地延伸。
6.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一項所述的輪胎,進一步包括胎面花紋條(11),所述胎面花紋條(11)由電阻率大于或等于IO8歐姆/厘米的弱導電橡膠材料(110)形成,在所述胎面花紋條中設置有裝置(111、12),用于在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外部表面和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內部部分之間導電,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外部表面旨在與地面接觸,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內部表面與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1 的外部表面接觸,所述傳導絲線股的第一端在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1 的外部表面上行進,在所述輪胎中行進的所述導電絲線股的所述第一自由端設置為使其與設置在所述胎面花紋條的徑向內部面上的所述導電裝置(12)接觸。
7.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一項所述的輪胎(1),進一步包括-胎圈區域,所述胎圈區域包括胎圈增強環箍(160、161)以及旨在與車輪的輪輞接觸的胎圈襯墊(170、171),所述胎圈襯墊(170、171)由導電橡膠混合物形成,-胎體增強簾布層(15),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1 通過其徑向內部端而錨固到所述胎圈增強環箍(160、161),并且包括用于從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15)的徑向外部表面導電直至所述胎圈襯墊(170、171)的裝置,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在其中間與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內部面接觸,并且在所述輪胎中,所述導電絲線股OO)的第二自由端0 設置為使其與所述胎體增強簾布層(1 的徑向外部表面接觸。
8.一種設備,用于穿刺輪胎增強簾布層,所述設備包括-支撐表面(3),所述支撐表面旨在支撐所述增強簾布層(13、14),所述支撐表面包括孔(30),-儲存和供應連續絲線O)的裝置G3),-空心針(40),所述絲線O)穿過所述空心針(40),并且所述空心針00)能夠經過所述支撐表面⑶中的孔(30)而在徑向方向(XX’ )上運動,以及切割裝置(43),所述切割裝置03)與所述支撐表面(3)的第一徑向面(F1)布置在相同側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設備,進一步包括能夠保持所述絲線的裝置(42),所述裝置 (42)與所述支撐表面(3)的第二徑向面(F2)設置在相同側上,所述第二徑向面(F2)處于所述第一徑向面(F1)的相對側。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徑向面(F1)是所述支撐表面(3) 的徑向外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徑向面(F2)是所述支撐表面(3)的徑向內部面。
11.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徑向面(F1)是所述支撐表面(3) 的徑向內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徑向面(F2)是所述支撐表面(3)的徑向外部面。
12.根據權利要求8至11中的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支撐表面C3)能夠圍繞軸線旋轉,并且具有基本圓柱形形狀或環形復曲形狀。
13.一種方法,利用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設備制造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一個或一個以上胎冠增強簾布層(12、1 放置在所述支撐表面C3)上,從而形成胎冠增強帶束層,B-使所述空心針GO)的尖端更靠近所述第一徑向面(F1),已經從所述空心針 (40)的尖端(41)抽取出給定長度λ的引線(22),C-通過穿過所述支撐表面C3)中的孔(30),所述胎冠帶束層通過將所述空心針從所述第一徑向面(F1)沿徑向移動到所述第二徑向面(F2)而被完全刺穿,從而使所述引線02) 堆積在所述第二徑向面(F2)的相同側上,D-通過在與刺穿運動的相反方向上進行返回運動而撤回所述針(40),同時使得所述絲線沿著所述針的內部行進,直到包含在所述空心針的尖端Gl)和所述第一徑向面(F1) 之間的絲線長度等于預定長度,E-通過起動切割裝置03)而切斷包含在所述空心針GO)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徑向面(F1)之間的絲線部分,從而由此形成的所述導電絲線股00)的兩個自由端(21、22)分別沿徑向鋪設在所述增強帶束層的每一側上。
14.一種方法,利用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備制造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 -將一個或一個以上胎冠增強簾布層(12、1 放置在所述支撐表面C3)上,從而形成胎冠增強帶束層,B’ -使所述空心針GO)的尖端更靠近所述第一徑向面(F1),已經從所述空心針 (40)的尖端(41)抽取出給定長度λ的引線(22),C’ -通過穿過所述支撐表面(3)中的孔(30),所述胎冠帶束層通過將所述空心針從所述第一徑向面(F1)沿徑向移動到所述第二徑向面(F2)而被完全刺穿,從而使所述引線02) 堆積在所述第二徑向面(F2)的相同側上,D’ -起動能夠保持所述絲線的裝置(42),從而在所述針00)的返回運動的過程中,所述裝置0 將所述引線0 保持在所述第二徑向面(F2)的相同側上,E'-通過在與刺穿運動的相反方向上進行返回運動而撤回所述針(40),同時使得所述絲線沿著所述針的內部行進,直到包含在所述空心針的尖端Gl)和所述第一徑向面(F1) 之間的絲線長度等于預定長度,F’ -通過啟動切割裝置G3)而切斷包含在所述空心針GO)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徑向面(F1)之間的絲線部分,以及G’ -關閉能夠保持所述絲線的所述裝置(42),從而釋放所述引線(22),進而由此形成的所述導電絲線股00)的兩個自由端(21、2幻分別沿徑向鋪設在所述增強帶束層的每一側上。
15.根據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別在步驟D或E’的結束處,包含在所述空心針的尖端Gl)和第一徑向面(F1)之間的絲線的預定長度基本等于長度λ的兩倍。
16.根據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別在步驟E或F’的過程中,以離開所述空心針GO)的尖端基本等于λ的距離切斷包含在所述空心針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徑向面(F1)之間的絲線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輪胎(1),包括胎冠增強帶束層,所述胎冠增強帶束層由彼此疊置的多個增強簾布層(13、14)形成,每一個增強簾布層包括互相平行的絲線,所述絲線嵌入弱導電橡膠混合物,并且與所述圓周方向形成給定角度,所述輪胎的特征在于,一個導電絲線段(20)在給定點處完全穿過所述帶束層,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絲線段的第一自由端(21)圍繞所述帶束層的徑向外部面行進,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絲線段的第二自由端(22)圍繞所述增強帶束層的徑向內部面行進。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制造該輪胎的方法。
文檔編號B29D30/06GK102186682SQ200980140919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7日
發明者H·安克, J-M·德托雷 申請人:米其林技術公司, 米其林研究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