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需要一次以上開模的注塑模具,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注塑模具上的順序開合模機構。《足狡不
在塑膠制品的生產領域,有些注塑制品需要模具進行一次以上的開模才能順利取出。目前注塑模具中的順序開模通常都是通過樹脂開閉器的摩擦力或者其他的機械拉鉤來保證模具的各模板開模順序,另外一種方式是使用推桿來保證模具的合模順序,這類開合模機構分開動作,需要兩套機構來完成開模和合模順序,當其中一套機構不能順利工作時,模具就不能正常開、合模,而影響正常運作,無法滿足高效率生產的要求。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簡單實用的順序開合模機構,滿足模板按次序開合模的要求,簡化模具結構,提高模具的動作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至少包括可開、合模的上模板、中間模板和下模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中間模板上的定位裝置和分設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兩拉桿,所述定位裝置內設有當其中一拉桿相對于定位裝置滑動時、與另一拉桿保持卡定的制動塊。
4所述兩拉桿為相互平行設置的上拉桿和下拉桿,制動塊設置在上、下拉 桿之間,并可在兩拉桿之間左右滑動,在上、下拉桿上相對的一側設有先后 與制動塊相卡定的卡口,合模狀態下,兩卡口之間的垂直距離與模具第一次 開模的行程相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裝置內還設有定位塊,所 述定位塊設置在制動塊的滑動行程上、并與上拉桿相對應的一側,定位塊 的正面與上拉桿的背面相貼合,定位塊的背面設有彈性元件。
所述下拉桿的頂部設有與定位裝置相互卡定的卡勾。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裝置上還設有限定定位
塊行程的定位銷。所述上拉桿的底部設有推動定位塊復位的斜面。
所述定位裝置為卡座,卡座上設有容納兩拉桿上下滑動的滑槽,滑
槽上設有蓋板。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順序開合模機構,開模開始時,制動塊卡住上拉 桿不動,上模板與中間模板不能打開,在開模力的作用下,下拉桿跟隨下
模板的帶動向下運動進行第一次開模;運動到下拉桿確定的距離后,下模 板與中間模板不能繼續分開,此時開模力才能借助上拉桿推動制動塊向下 拉桿的卡口方向運動,上模板與中間模板打開進行第二次開模。當上拉桿 相對中間模板運動離開卡座時,定位塊在彈性元件的作用下彈出,卡住制 動塊,完成整個開模動作。合模開始時,中間模板首先向上模板運動,上 拉桿進入卡座,上拉桿壓回定位塊;上模板和中間模板合模到位以后,合 模力使制動塊向上拉桿的卡口方向運動,下模板帶動下拉桿向中間模板運 動,依次完成合模動作。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順序開合模機構,簡 單實用, 一套機構完成兩種機構的功能,保證開合模的順序準確無誤,簡 化了模具結構。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順序開合模機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順序開合模機構的主視圖3為圖2中下拉桿處的A-A剖視圖4為圖2中上拉桿處的B-B剖視圖5為圖4的局部放大圖6為圖2中定位裝置處的C.-C剖視圖7為第一次開模的狀態圖8為圖7的D-D剖視圖9為第二次開模的狀態圖10為圖9的E-E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 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1至6所示,本實施例的注塑模具至少包括需要進行開、合模的 下模板3和中間模板2,以及需要進行開、合模的中間模板2和上模板3。 在中間模板3上設有定位裝置,在上模板1上固裝有上拉桿4,在下模板3 上固裝有下拉桿5,上拉桿4與下拉桿5的自由端方向相反并相互平行設置。 定位裝置包括一個裝設在中間模板2上的卡座6,卡座6上設有容納兩拉桿 4、 5上下滑動的滑槽6a、 6b,滑槽6a、 6b上設有蓋板7。同時在卡座6的 兩滑槽6a、 6b之間設有可左右移動的制動塊8,如附圖6所示,制動塊8上 的凹槽與蓋板7上的凸銷相配合。
如附圖2所示,在模具處于合模狀態時,在上拉桿4上與制動塊8對應 的位置設有卡口4a,且在該狀態下,制動塊8與上拉桿4上的卡口4a是處 于卡定狀態,而制動塊8的另一端與下拉桿5處于摩擦配合狀態。在開模開 始時,由于上拉桿4與制動塊8卡定,因此下模板3先與中間模板2分離, 如附圖7、 8所示,即在圖中L1處開模。下拉桿5隨著下模板3相對于制動塊8向下滑動。在下拉桿5的頂部設有一個與卡座6相互卡定的定位卡勾5b,來限定中間模板2與下模板3分開的距離,此距離是上拉桿4與下拉桿5上的卡口4a、 5a之間的垂直距離即第一次開模的行程。此時,下拉桿5與制動塊8對應的位置設有一個卡口5a。當下拉桿5的卡勾5b碰到卡座6時,下模板3與中間模板2的距離不能再增大,即第一次開模完成。此時,開模力通過下模板3、下拉桿5傳遞到中間模板2,制動塊8在開模力和上拉桿4的共同作用下,推動制動塊8向下拉桿5的卡口5a移動,并且與下拉桿5上的卡口5a相卡定。
另外,在卡座6內還設有一個定位塊9,定位塊9設置在制動塊8滑動行程上與上拉桿4相對應的一側,定位塊9的正面與上拉桿4的背面相貼合,定位塊9的背面設有彈性元件10。因此,在合模狀態下,定位塊9被上拉桿4及制動塊8共同壓縮,其端面與滑槽6a底面齊平或略高與滑槽6a的底面。當第一次開模完成后,隨著制動塊8向下拉桿5 —側滑動而脫離與上拉桿5的卡定,同時,制動塊8也不再對定位塊9起壓縮作用。如附圖9、 IO所示,在開模力的作用下,上模板1與中間模板2逐漸分開,即在L2處開模,當上拉桿5移動到與定位塊9分離時,定位塊9在彈性元件10的作用下向垂直于上拉桿4背面的方向彈出,阻擋制動塊8的左移的行程,使得制動塊8不能向上拉桿4一側移動。此時在開模力的作用下,上模板1與中間模板2繼續分開至第二次開模完成。
如附圖5所示,為了保證定位塊9的移動路徑和行程,在定位塊9的下側還設有滑槽9a,在卡座6上設有與該滑槽9a配合的定位銷11。為了方便定位塊9復位,在上拉桿4的底部設有推動定位塊9復位的斜面4b。
合模則是機構反向復位,在合模時,合模力作用于下模板3上,由于制動塊8左側被定位塊9阻擋,不能移動,因此制動塊8與下拉桿5的卡口5a形成剛性的卡定關系,因此合模力傳遞到中間模板2,上拉桿4開始插入卡座6的滑槽6a,當上拉桿4前端的斜面4b碰到定位塊9時,逐漸將定位塊9壓回,上拉桿4側面與制動塊8形成摩擦接觸,制動塊8仍然與下拉桿5 保持卡定關系,直到上模板1與中間模板2完全合模,此時上拉桿4上的卡 口 4a與制動塊8位置對應。在合模力的作用下,下拉桿5推動制動塊8向 左移動到與上拉桿4上的卡口 4a卡合,中間模板2與下模板3開始合模, 直到第二次合模完成。
本實施例的順序開合模機構中,當其中一拉桿4或5相對于卡座6滑動 時,制動塊8總是與另一拉桿5或4保持卡定的關系,從而保證了各模板l、 2、 3之間的順序開合模。在本實施例中,所設置的定位塊9和彈性元件10 是為了實現上模板1與中間模板2先合模;如果要求中間模板2與下模板3 之間先合模,則將該機構調轉方向安裝即可。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開合 模的順序決定安裝方向。
權利要求1. 一種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至少包括可開、合模的上模板(1)、中間模板(2)和下模板(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中間模板(2)上的定位裝置和分設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的兩拉桿(4、5),所述定位裝置內設有當其中一拉桿相對于定位裝置滑動時、與另一拉桿保持卡定的制動塊(8)。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兩拉桿(4、 5)為相互平行設置的上拉桿(4)和下拉桿(5),制動塊(8) 設置在上、下拉桿(4、 5)之間,并可在上、下拉桿(4、 5)之間左右滑動, 在上、下拉桿(4、 5)上相對的一側設有先后與制動塊(4、 5)相卡定的卡 口 (4a、 5a),合模狀態下,兩卡口 (4a、 5a)之間的垂直距離與模具第一次 開模的行程相當。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桿(5)的頂部設有與定位裝置相互卡定的卡勾(5b)。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裝置內還設有定位塊(9),所述定位塊(9)設置在制動塊(8) 的滑動行程上、并與上拉桿(4)相對應的一側,定位塊(9)的正面與上 拉桿(4)的背面相貼合,定位塊(9)的背面設有彈性元件(10)。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裝置上還設有限定定位塊(9)行程的定位銷(11)。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拉桿(4)的底部設有推動定位塊(9)復位的斜面(4b)。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其 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裝置為卡座(6),卡座(6)上設有容納兩拉桿(4、 5)上下滑動的滑槽(6a、 6b),滑槽(6a、 6b)上設有蓋板(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簡單實用的注塑模具順序開合模機構,其至少包括可開、合模的上模板、中間模板和下模板,還包括設置在中間模板上的定位裝置和分設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兩拉桿,所述定位裝置內設有當其中一拉桿相對與定位裝置滑動時、與另一拉桿保持卡定的制動塊。開模開始時,制動塊卡住上拉桿不動,下模板與中間模板打開;運動到下拉桿確定的距離后,此時開模力才能推動制動塊向下拉桿方向移動動,上模板與中間模板打開,完成開模動作。合模則是機構反向復位,合模開始時,上模板與中間模板之間、下模板與中間模板之間依次復位,完成合模動作。本實用新型的順序開合模機構,簡單實用,一套機構完成兩種機構的功能,保證開合模的順序準確無誤。
文檔編號B29C45/66GK201261250SQ200820051940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7日
發明者余敏霞, 周傳國, 許績華 申請人:廣東科龍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