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成型模具,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應用于模內裝飾轉印設 備上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近年來模內裝飾(In-Mold Decoration, IMD)技術發展多年,已漸漸成為產 品外觀設計的主流之一,隨著產品形體的變化日漸復雜,開始應用至今,也相 繼發展出許多形式,例如模內成型(In-Mold Forming, IMF)技術、模內轉 印(In-Mold Roller, IMR)技術等。
其中模內轉印技術于塑料注入模具之前,具印刷油墨的薄膜已預先置于模 具中,等待印刷油墨與塑料的結合,以提高產品殼體裝飾的視覺性及多樣性。
然而,模內轉印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塑料注入模內的設定條件如溫度、壓力 及速度等,均需要經過精細的調整及設定,否則,成品表面容易產生沖墨或皺 折的不良因素,導致成品失敗。
其中成品表面產生沖墨的不良因素的主要原因與進料點壓力有關。由于模
具通常具有一單邊的進料點,此進料點的寬度例如為30毫米(mm),厚度為 1.5毫米(mm),故注入塑料的進料截面積為45平方毫米(mm2),而進膠 口的壓力會升高至1800千克/平方厘米(kg/cm2),因此,當進膠點瞬間注入 高溫高壓的大量塑料至模具中時,將使得薄膜上的印刷油墨被沖擊而因此模 糊,而造成沖墨現象,成為不良品,造成在生產上材料、人工及時間的浪費。 再者若模具僅具有一單邊的進膠點時,會造成成品上進膠點位置有殘余塑料,
而影響成品的外觀,需要另外花費工時加以修飾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 克服現有成型模具的缺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用于 夾合一具有轉印圖樣的薄膜,包括一可相互密合的固定模塊及移動模塊,固定 模塊具有一成型凹槽及多個第一澆道,各第一澆道的第一端共同接通一主進膠 端,其相對應的第二端接通于鄰近固定模塊具成型凹槽的位置。
移動模塊中貫穿有多個脫模管道及第二澆道,各第二澆道的第一端分別對 應其中一第一澆道的第二端。各第二澆道的第二端分別于移動模塊中接通其中 一脫模管道。
當移動夾塊接近固定夾塊,而夾合至固定夾塊時,各第二澆道分別接通第 一澆道,主進膠端所送出的塑料便可分歧地經各第一、二澆道及脫模管道,而 傳至成型凹槽中。如此,主進膠端可利用各脫模管道分別分歧地注入塑料至成 型凹槽中,以分散塑料的壓力。
綜上所述,通過本發明成型模具的改良,使得塑料于注入成型模具時,可 分散塑料在注入時的強大壓力,降低造成沖墨現象的機率,同時,多數細小的 脫模管道使得通過的塑料于冷卻后形成細小的凸柱,具有易于折斷,且痕跡不 明顯的特性,故,使用者便不需再花費多余的工時,削去或修飾處理突出于機 殼成品的凸柱。
為讓本發明的所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 附圖的詳細說明如下
圖1所示為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實施例示意圖2A、 2B所示分別為圖1的移動模塊及固定模塊的正面示意圖3所示為圖1的成型模具的側視圖4所示為圖3的成型模具閉合及注入塑料時的示意圖5所示為圖3的成型模具配合抓具取走機殼成品的操作示意圖6所示為圖3的成型模具的脫膜單元伸出移動模塊的操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以附圖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發明的精神,如熟悉此技術的人員在 了解本發明的實施例后,當可由本發明所教示的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并
4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范圍。
圖l為模內裝飾轉印設備(in-mold roller, IMR)的實施例示意圖,其可應用于一具可轉印圖樣331的薄膜33,通過射出成型可生產出印有此圖樣331的殼體,此殼體可為一電子裝置的外殼。
模內裝飾轉印設備包括一機臺1、 一成型模具2、 一移動膜輸送裝置3及一膠料射出單元4。成型模具2、移動膜輸送裝置3及膠料射出單元4均設于機臺1上,而移動膜輸送裝置3則包括代表出膜端的第一滾輪31及代表收膜端的第二滾輪32,第一滾輪31上可承載一捆裝的薄膜33,薄膜33上設有多組圖樣331。
一般膠料射出單元4在注入高溫塑料到模具時,在窄小的注入口附近易產生高壓,高溫高壓的塑料將沖擊薄膜33上部分圖樣331,而容易造成圖樣331移位的沖墨現象。
請同時參閱圖2A、 2B與圖3。圖2A、 2B所示分別為圖1中成型模具的移動模塊及固定模塊的正面示意圖。圖3所示為圖1中成型模具的側視圖。本發明的成型模具2包括一固定模塊21及一移動模塊22,固定模塊21包括一成型凹槽210及多個第一澆道211。成型凹槽210設于固定模塊21面對移動模塊22的一側。第一澆道211分別貫穿固定模塊21,與膠料射出單元4的主進膠端214相接,使得主進膠端214所送出的膠料可分別由各第一澆道211的第一開口 212流動至各第一澆道211的第二開口 213處。而第一澆道211的第二開口 213鄰近成型凹槽210。
而移動模塊22中貫穿有多個脫模管道220及多個第二澆道223,各脫模管道220的一開口 221位于移動模塊22的一側表面,面對固定模塊21的成型凹槽210,各脫模管道220中分別裝有一可活動伸縮的脫模單元222 (如退殼頂針),可供一驅動裝置5(如圖1所示)推動脫模單元222,使其伸出或縮回移動模塊22的表面。驅動裝置5例如是通過氣動或油壓模式以達到作動的功效。
而各第二澆道223具有第一開口 224及第二開口 225,各第二澆道223的第一開口 224開設于移動模塊22的一側表面,且對應第一澆道211的第二開口 213,而第二澆道223的第二開口 225分別開設于移動模塊22中,并接通脫模管道220。如此,請同時參閱圖3、 4所示,圖4所示為本發明成型模具閉合且注入塑料時的示意圖。當移動模塊22被驅動裝置5推動而接近固定模塊21時,移動模塊22與固定模塊21將相互密合以夾合薄膜33,使得第二澆道223接通第一澆道211。
當主進料端214開始注入塑料時,塑料便可經由第一澆道211、第二澆道223及脫模管道220分歧地流入成型凹槽210中。由于本例中的脫模管道數量大于原用以注入塑料的澆道,因此可分散塑料,減輕塑料于注入所具有的強大壓力,降低造成沖墨現象的機率。
圖5所示為本發明成型模具配合一抓具取走機殼成品的操作示意圖、圖6所示為本發明成型模具的脫模單元伸出移動模塊的操作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1、 5及6,待上述成型凹槽210中的塑料形成一機殼成品7,且機殼成品7上亦轉印有其圖樣331之后,驅動裝置5帶動移動模塊22遠離固定模塊21,露出此機殼成品7,以供一抓具6搬移。
其中脫模單元222伸出移動模塊22之前,位于脫模管道220中遠離第二澆道223第二開口 225及脫模管道220的開口 221的位置,因此,當各脫模管道220中注滿的塑料冷卻后,此模內裝飾轉印設備便依據下列步驟進行脫模處理
(i) 各脫模單元222推出此機殼成品7并截斷伸出第二澆道223的塑料首先,啟動驅動裝置5推動脫模單元222,使其朝脫模管道220的開口 221
前進,以便推出此機殼成品7,同時,由于脫模單元222的截面積近似脫模管道220的口徑,因此,脫模單元222可于經過第二澆道223的第二開口 225時,截斷伸出第二澆道223外的塑料,使得脫模管道220中所剩余的塑料(如上述的凸柱)僅連接至機殼成品7上;
(ii) 搬移機殼成品7:
接著,啟動上述的抓具6,使得抓具6搬移并取走此機殼成品7,此時,抓具6折斷并留下脫模管道220中連接至機殼成品7的塑料(如上述的凸柱);以及
(iii) 清除脫模管道220中所剩余的塑料
當此機殼成品7被取走且薄膜33上的另一組圖樣331'被移至固定模塊21及移動模塊22之間時,此模內裝飾轉印設備再次啟動 動裝置5推動各脫模單元222伸出移動模塊22的表面(即其脫模管道220的開口 221),以退出脫模管道220中所剩余的塑料。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由于多數的脫模管道220其口徑相當細小,以本例來說,脫模管道直徑僅為2.0-5.0毫米(mm),因此各脫模管道220中已冷卻的塑料相當容易被截斷,且機殼成品7表面亦無明顯的截斷痕跡,故,使用者便不需再花費多余的工時,削去或修飾處理突出于機殼成品7的凸柱。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在避免沖墨現象的同時又要快速達成進料目的,各脫模管道220的截面積小于已知單邊進料點的截面積,然而各脫模管道220所加總的截面積必須大于或等于已知單邊進料點的截面積,才可分散塑料由主進料端214所輸出的壓力,并降低塑料溫度。
以進料的截面積45平方毫米(mm2)為例,當各脫膜管道的半徑為1.0毫米(mm)時,相同的截面積就需要15個脫膜管道(45mm2/ (1.0mm*1.0mm*3.1415 = 14.33,相當于需要15個脫膜管道)。本發明成型模具的改良將使得脫膜管道220所輸出塑料的平均壓力可低于950千克/平方厘米(kg/cm"以下,以消除造成沖墨的現象。
利用上述的觀念,本發明可搭配具有不同數量的脫膜管道220 (如14 20個)及不同口徑的脫膜管道220 (如2.0-5.0毫米mm)而變化的成型模具,以應用于不同體積或外型的機殼上。同時第一澆道211及第二澆道223的接通
并不只限于圖中的型態。
本發明所揭露如上的各實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便可被包含于本發明的范圍中,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模塊,具有成型凹槽及多個第一澆道,所述這些第一澆道接通主進膠端;以及移動模塊,具有多個脫模管道及多個第二澆道,所述這些第二澆道在所述移動模塊中接通所述這些脫模管道;其中,當所述移動模塊夾合所述固定模塊時,所述這些第二澆道分別接通所述這些第一澆道,且所述這些脫模管道接通所述成型凹槽,以供所述主進膠端所送出的塑料經所述這些第一、二澆道及脫模管道,而傳至所述成型凹槽中。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這些第一澆道的一端開口鄰近所述成型凹槽,且分別對應所述這些第二澆 道的一端開口。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 這些脫模管道的開口面對所述成型凹槽。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這些脫模管道中分別設有適于活動伸出所述移動模塊的脫模單元。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脫模單元位于所述脫模管道中遠離所述第二澆道及所述脫模管道的所述 開口的位置;其中,所述脫模單元在伸出所述脫模管道的所述開口時,截斷伸出所述第 二澆道的塑料,并推出所述脫模管道的塑料。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脫模單元的截面積符合所述這些脫模管道的口徑。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這些脫模管道的口徑介于2.0 5.0毫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內裝飾轉印設備的成型模具,包括固定模塊及移動模塊,固定模塊設有一成型凹槽及多個第一澆道,各第一澆道共同接通一主進料端。移動模塊具有多個脫模管道及第二澆道,各第二澆道于移動模塊中分別接通其中一脫模管道。如此,當移動模塊夾合固定模塊時,主進料端的塑料便可經各第一、二澆道及脫模管道,分別注入至成型凹槽中,以分散塑料的壓力。
文檔編號B29C45/26GK101670651SQ200810215670
公開日2010年3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2日
發明者康兆鋒, 張木財, 鄭定群, 黃雅鈴 申請人: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