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制造車輛輪胎增強結構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制造車輛輪胎所用增強結構的方法。具體而言,增強結構是通過如下的操作而制得的將條帶狀的元件沿著環面支撐件的環周延伸部、以相互接近的 關系執行貼附,由此而形成至少一個增強層,其具有圍繞著幾何轉動軸線的環周延伸部。
背景技術:
用于車輪的輪胎通常包括胎體結構,胎體結構基本上是由一個或多個胎體簾布層 組成的,胎體簾布層的形狀被制成大體上為環面體構造,其具有兩個在軸向上相反的側邊 緣,它們與對應的環形增強結構相接合,環形的增強結構包括圓形的金屬嵌入件,其通常被 稱為“胎邊芯”。每個環形增強結構都被嵌裝在所謂的“胎邊”中,胎邊是沿著輪胎的內側環 周邊緣形成的,其用于將輪胎錨固到對應的安裝輪輞上。包括一個或多個帶束層的束帶結構被貼附到胎體結構的徑向外側位置上,帶束層 為閉環體的形式,其基本上是由織物性或金屬性的簾線組成的,這些簾線的定向被設計成 相互之間具有合適的角度,且相對于相鄰胎體簾布層中的簾線也具有合適的定向角度。在束帶結構的徑向外側位置上還貼附了胎面條帶,其通常是由具有合適厚度的彈 性體材料條帶構成的。需要指出的是,為便于本文的描述,詞語“彈性體材料”是指包含至 少一種彈性聚合物和至少一種增強填料的組合物。優選地是,該組合物例如還包含諸如交 聯劑和/或增塑劑等的添加劑。由于存在交聯劑,通過加熱可使該材料發生交聯反應,從而 形成最終的制成品。在輪胎的相對兩側貼附一對胎壁,每個胎壁都遮蓋了輪胎上的側面部分,該側面 部分位于所謂的胎肩區域與對應的胎邊之間,其中的胎肩區域靠近胎面條帶上對應的側邊緣。近來,人們特別的關注于研究如下的新型制造方法在這樣的方法中,取消或至少 限制了為輪胎裝配工作而制造中間半成品的過程。例如,在屬于本申請人的歐洲專利文件 EP 09288680中,公開了一種制造輪胎的方法,在該方法中,在其形狀與所要制造輪胎的內 部構造相對應的環面支撐件上,通過將多個條帶狀的段節按照在環周方向上相互接近的關 系疊壓地鋪貼起來,來制得一個或多個胎體簾布層以及帶束層。專利文件US 6355126公開了一種方法和設備,按照該文件的記載,通過對從連續 條帶狀元件上切出的條帶狀元件執行鋪貼而形成帶束層。每個條帶狀元件或段節一旦被從 連續條帶狀元件上切下之后,就被由一個或多個機械臂操作的抓夾構件抓取走,其中的抓 夾構件是磁吸類型,或者被設計為吸盤的形式。抓夾構件將條帶狀元件保持在其相反的兩 端處,還可以將條帶狀元件保持在中間部分處,抓夾構件在受到機械臂的控制時發生移動, 從而將條帶狀元件本身貼附到環面支撐件的外表面上,并使條帶狀元件相對于支撐件的環 周延伸方向成預定的角度。當貼附操作完成時,使環面支撐件圍繞其幾何軸線轉動預定的 角度,以便于能對鄰接著先前已貼附上條帶狀段節的新一個條帶狀段節執行貼附操作。依 次地重復上述的各個步驟,就能形成在環面支撐件整個環周延伸表面上延伸的帶束層。
在屬于本申請人的專利文件WO 01/38077中,公開了為車輛輪胎制造帶束層的另 一種方法和設備,該方法和設備是通過對從連續條帶狀元件上切下的條帶狀元件執行鋪貼 而實現的。詳細來講,將這樣切出的條帶狀元件沿著環面支撐件的環形延伸部、按照相互接 近的位置關系執行貼附,從而形成至少一個圍繞著環面支撐件的幾何轉動軸線(X-X’ )在 環周方向上閉合延伸的增強層。在該貼附操作過程中,要將條帶狀元件自身與環面支撐件 之間的相對轉角確定為圍繞著正確的軸線,該軸線基本上處于環面支撐件幾何轉動軸線的 徑向方向上。與用于四輪車輛的輪胎相比,用于兩輪車輛的輪胎則具有非常不同的性能要求,這些性能要求涉及到許多結構性的區別。最為重要的區別歸因于如下的事實當摩托車在 彎道上行駛時,其所達到的傾斜度必然要遠大于其在直道上行駛時的傾斜度,因而與路面 的垂直方向形成一定角度(術語為“傾角”),該傾角可能達到45°,在某些非常極限的行駛 狀況下,該角度甚至達到65°。因而,當摩托車通過彎道時,輪胎的接地區域將在指向彎道 中心的方向上逐漸從中心區域移到胎面的軸向最外側區域處。基于此原因,用于兩輪車輛 的輪胎是顯著可識別的,這是因為其具有明顯的橫向彎曲度。該橫向曲度通常是由一個比 值的特定數值確定的,其中的比值是胎面上徑向最外側點與經過胎面自身兩橫向相反端的 直線之間的距離與另一距離的比值,其中的后一距離是輪胎兩端部之間的弦線距離。對于 用于兩輪車輛的輪胎,曲率比值的數值一般至少要高達0. 15,對于后輪胎的情況,該數值通 常是在約0. 3的數量級上,而對于前輪胎的情況,該數值甚至更高,能達到約0. 45的級別, 與此相比,對于用于轎車的輪胎而言,該數值通常是在約0. 05的數量級上。目前,用于兩輪車輛的輪胎通常采用子午線構造的胎體結構,其與可包括一個或 多個閉環形式帶束層的束帶結構相連,其中的帶束層主要是由織物性或金屬線的簾線構成 的,這些簾線相對于胎體結構中的簾線具有合適的定向角度。特定而言,束帶結構可由一條或多條連續的簾線構成,這些簾線被卷繞成環圈,各 個環圈被布置成在軸向上相互靠近,并基本上平行于輪胎自身的環周延伸方向(即形成所 謂的“零角度帶束層”)。作為備選方案,束帶結構可由兩個在徑向上疊置的結構層構成,每 個結構層都由用簾線增強的彈性體材料構成,其中的簾線被布置成相互平行,所述結構層 被這樣進行布置使得第一帶束層的簾線相對于輪胎的赤道中心面處于偏斜的定向狀態, 第二帶束層的簾線也是偏斜定向的,但其與第一帶束層的簾線處于對稱的相交狀態(即所 謂的“相交型束帶結構”)。申請人:已經弄清的事實是如果按照現有技術的教導、通過在環面支撐件上鋪貼 條帶狀元件來制造所述的相交型束帶結構,則通常會難于完成這樣的操作——特別是當針 對于用于摩托車的輪胎時,原因在于這些輪胎具有很大的曲率。事實上,申請人已經注意到在根據專利申請WO 01/38077的鋪貼設備中,對條帶 狀元件端部的鋪貼操作進行精確控制顯得相當困難。這可能涉及的問題是在沿著預定的 鋪貼路線進行操作時跟隨精度降低、以及條帶狀元件末端部的粘合力不足。申請人:還注意到按照所述專利申請WO 01/38077的方案,對織物類型條帶狀元 件的鋪貼操作控制是尤其嚴苛的。事實上,所述條帶狀元件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所致,易于發 生彎曲和自身卷折。此外,申請人已發現在按照現有技術對條帶狀元件執行鋪貼的操作中,特別是,如果環面支撐件的型廓具有很大的曲率-正如用于制造摩托車輪胎的環面支撐件,則在整個鋪貼型廓上,施加鋪貼壓力的元件與支撐轉鼓之間的接觸不可能在加壓元件的整個寬度 范圍內都得到保持。在此條件下,接觸不足可能還導致條帶狀元件的粘貼力不足-特別是在條帶狀元 件的端部處。申請人:目前已經發現通過使得環面支撐件沿著預定的三維路線運動,使條帶狀 元件沿著其自身的縱向延伸線粘貼到環面支撐件上,而其中的縱向延伸線與預定的鋪貼軌 跡重合,由此能確保通過依次鋪貼條帶狀元件制得的增強結構具有很高的結構一致性。申請人:還發現在將條帶狀元件貼附到環面支撐件外表面上的過程中,在任何接 觸區域以及整個鋪貼軌跡上,都能確保在環面支撐件徑向曲率方向和環周曲率方向上實現 接觸。
發明內容
在第一方面,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制造車輛輪胎用增強結構的方法,其包括步 驟-制備條帶狀的元件,每個條帶狀元件都包括縱向的絲線元件,絲線元件被布置成 相互平行,且其上至少部分地涂覆有至少一層彈性體材料;-按照在環面支撐件自身上標出的預定鋪貼軌跡,沿環面支撐件的環周延伸方向、 以相互接近的關系對條帶狀元件執行貼附,從而形成至少一個增強層,其具有圍繞著幾何 轉動軸線(X-X’ )的環周延伸部,其特征在于對各個條帶狀元件執行貼附的步驟包括操作沿著預定的三維路線 移動環面支撐件,由此使得各個所述條帶狀元件沿其縱向延伸線粘貼到所述環面支撐件的 外表面上,其中的縱向延伸線與預定的鋪貼軌跡是重合的。還優選地是,在對各個條帶狀元件執行貼附的過程中,對環面支撐件的運動進行 控制,以使得條帶狀元件自身的貼附操作沿著斜航(loxodromic)的軌跡路線進行。在本文的語境中,“斜航軌跡”是指這樣的軌跡路線其相對于環面支撐件的子午 面具有恒定的鋪貼角度。在需要的情況下,有利地是,可利用擬人型(anthropomorphic)機械臂來進行環 面支撐件的運動。作為備選方案,在各個條帶狀元件的貼附過程中,對環面支撐件的運動施加控制, 從而將條帶狀元件的貼附操作確定為如下的方式所述條帶狀元件在環面支撐件外表面上 鋪貼軌跡的角度相對于子午面是變化的。還優選地是,對各個條帶狀元件所執行的貼附操作包括如下的步驟a)使環面支撐件與來自于輸送裝置的條帶狀元件的第一端部相接觸;b)移動環面支撐件,以使得所述鋪貼軌跡與條帶狀元件的所述縱向延伸線重合, 同時基本上保持著環面支撐件與已在空間中固定的條帶狀元件之間的接觸狀態;c)將環面支撐件轉動預定的角度步長;d)重復執行步驟a)到C)。優選地是,預定的角度步長與條帶狀元件在環周方向上的分布節距相關。
作為備選方案,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對各個條帶狀元件執行的貼附操作包括如下的步驟a)大體上沿直線將條帶狀元件布置在一定的支撐位置上;b)使所述環面支撐件與條帶狀元件的端部相接觸;c)以一定的方式移動環面支撐件,使得所述鋪貼軌跡與條帶狀元件的縱向延伸線
相重合;d)將環面支撐件轉動預定的角度步長;e)重復執行步驟a)到d)。優選的是,預定的角度步長與條帶狀元件在環周方向上的分布節距相關。
下文將參照附圖進行描述,附圖表示出了非限定性的實例,在附圖中圖1中的示意圖表示了根據本發明方法的一個步驟,在該步驟中,環面支撐件已 與要被貼附到其外表面上的條帶狀元件僅在條帶狀元件的第一端處實現接觸;圖2是本發明方法中處于不同轉角時的隨后步驟,在該步驟中,環面支撐件持續 運動,以便于能將條帶狀元件沿著預定的鋪貼軌跡粘貼到其外表面上;圖3表示了本發明方法中處于不同轉角的另一步驟,在該步驟中,環面支撐件幾 乎已完成其用于將條帶狀元件粘貼到其外表面上的運動,條帶狀元件已幾乎完全地鋪貼到 支撐件的外表面上;圖4示意性地表示了根據本發明方法的備選實施方式的一個步驟,在該步驟中, 環面支撐件已與要被貼附到其外表面上的條帶狀元件僅在條帶狀元件的第一端處實現接 觸,條帶狀元件被鋪貼到擱置平面上;圖5表示了本發明方法中的隨后步驟,在該步驟中,環面支撐件持續運動,以便于 能將條帶狀元件粘貼到其外表面上;圖6表示了條帶狀元件的最終貼附步驟;以及圖7表示了按照本發明方法制得的、用于摩托車的輪胎的半幅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1和圖3的示意圖中表示了用于制造車輛輪胎的方法的某些步驟,該輪胎特 別是用于摩托車的輪胎100,其帶有束帶結構15。參見圖7,所述輪胎包括具有至少一個胎 體簾布層13va的胎體結構13,其形狀基本上被設計為大體的環面形態,且其利用兩個相反 的環周邊緣接合到至少一個環形的增強結構上,從而形成通常稱為“胎邊” 14的結構。在胎體結構13的徑向外側位置上沿環周方向貼附了束帶結構15,在該束帶結構 上沿環周方向疊置了胎面條帶18。在與輪胎硫化操作同時進行的模制成型操作之后,在所 述胎面條帶中制出縱向和橫向的溝槽,這些溝槽被布置為形成所需的“胎面花紋”。按照公 知的方式,輪胎還包括一對胎壁19,它們從兩側沿橫向貼附到胎體結構13的相反側面上。 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尤其適于制造輪胎100的束帶結構,該束帶結構的橫截面(見圖7)的顯 著之處在于其具有大的橫向曲率;更詳細來講,所述輪胎的斷面高度H是在胎面條帶的中 心與配合直徑(由基準直線r標出)之間測得的,其中的基準直線r經過輪胎的胎邊。
此外,輪胎100的寬度C是由胎面條帶兩橫向相對端部E之間的距離確定的,曲率是由如下比值的具體數值決定的胎面中心與過胎面自身兩端部的直線之間的距離f與胎 面寬度C的比值。優選地是,本發明應用到曲率比值f/C大于0. 2-優選為大于0. 28的輪胎上。在 任何情況下,該曲率比值f/c都小于0. 8,優選地是小于0. 5。優選地是,本發明應用于胎壁特別低矮的輪胎(見圖7)。換言之,這些輪胎的 (H-f)/H比值小于0. 7,更為優選地是小于0. 5。在所述的實施方式中,在具有外表面3a的環面支撐件上制出用于摩托車的束帶 結構,外表面3a的形狀與所要制得的輪胎的內部構造基本上一致。利用設備1來實施按照圖示實例的方法,除了所述支撐件3之外,該設備還包括 至少一個擬人型機械臂7,其用于移動支撐件3 ;以及至少一個適于對包含縱向絲帶元件的 條帶狀元件5執行輸送的裝置8,其中的絲帶元件被布置成相互平行,且至少在部分上被至 少一層彈性體材料包覆著。在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條帶狀元件”是指帶狀元件的一部分,該帶狀元件 包含縱向的簾線,這些簾線被布置得相互平行,且至少部分地被至少一層彈性體材料包覆 著,該元件的其中一個尺寸(長度)遠大于另外兩個尺寸(寬度、厚度)。具體而言,條帶狀 元件的寬度優選地是處于5mm到25mm之間。此外,優選地是,條帶狀元件的厚度是在0. 5mm到2mm之間。更為優選地是,條帶狀元件所含的簾線數目在4到40之間,其簾線密度優選地是 在60線/分米到130線/分米之間。至于“擬人型機械臂” 一詞,則是指具有六個自由度的機械手。現在還要指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方法還能被用來制造包含相互平行定向的簾 線、且這些簾線相對于輪胎的赤道中心面具有預定角度的任何其它增強結構。可利用本領 域技術人員知曉的任何方便的形式來設計輸送裝置8,因而,此處不再對其作進一步的描 述。此外,還要指出的是優選地是,在執行制造束帶結構的操作之前,將胎體結構 (圖中未示出)貼附到環面支撐件3上,可按照均屬于本申請人的專利EP 0943421、EP 0928680,EP 0976535,EP 01124699中任一者所描述的內容,在環面支撐件3上方便地制出 該胎體結構。作為備選方案,可單獨地制出胎體結構,并在造形步驟的執行期間,將胎體結構聯 接到束帶結構上,而并非在環面支撐件上制出該胎體結構。在此情況下,首先在圓柱形的轉鼓上將胎體結構制為圓筒坯套的形式,隨后在同 一轉鼓上通過擴張操作來執行造形,或者是在對坯套執行轉移之后,在第二轉鼓(稱為裝 配轉鼓)上完成造形操作。按照另一種實施方式,可在經過造形之后的、已被合適硬化的胎體結構上直接制 出束帶結構,在此情況下,胎體結構也起到了環面支撐件的作用。返回到附圖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環面支撐件3可由本領域 技術人員按照任何方便的方式制得,所以將不對環面支撐件3作詳細的描述;作為舉例,其 可以是由可拆解開或可塌縮的金屬轉鼓構成的,從而有利于在后續步驟中將其從制得的輪胎中取出。如圖1所示,為執行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機械臂7被布置成這樣可將環面支撐件 3_特別是其外表面3a置于與來自于輸送裝置8的條帶狀元件5的第一端部相接觸的位置 上。具體而言,環面支撐件3是這樣定位的其與條帶狀元件5的接觸發生在其外表面3a 上的給定位置點處,優選地是位于胎肩點處,且相對于支撐件自身的赤道中心面形成預定 的角度。在此條件下,為了使條帶狀元件粘貼到環面支撐件3上,要將環面支撐件在空間中沿著三維路線進行移動,從而使得支撐件3外表面3a上標出的預定鋪貼軌跡與條帶狀元 件5的中線相重合,該操作仍然是借助于機械臂7來完成的。在將條帶狀元件5粘貼到環面支撐件外表面3a上的步驟期間,所述支撐件3的運 動將導致預定的鋪貼軌跡與條帶狀元件的中線相重合,該軌跡的起點位于支撐件3的胎肩 部分處,其在胎冠部分上延伸,并終結在支撐件3的另一胎肩部分處。環面支撐件3的運動具有這樣的特性在條帶狀元件5與環面支撐件3之間的粘 貼部位處,條帶狀元件始終保持與支撐件3自身環周方向以及徑向曲率方向相切的狀態。還優選地是,在對各個條帶狀元件執行貼附的過程中,對環面支撐件的運動進行 控制,以使得條帶狀元件自身的貼附是沿著斜航的軌跡進行的。作為備選方案,在對各個條帶狀元件執行貼附的過程中,對環面支撐件的運動進 行控制,以按照如下的形式確定條帶狀元件的貼附操作能改變條帶狀元件在環面支撐件 外表面上鋪貼軌跡相對于子午面的角度。預定的鋪貼軌跡確定其與環面支撐件子午面所形成的角度大于14°。預定鋪貼軌跡確定其與環面支撐件子午面所形成的角度小于30°。環面支撐件3的運動路線是在空間內的復雜路線,有利地是,該運動路線是借助 于機械臂的六個自由度而得以實現的。在此情況下,機械臂7通過將環面支撐件3相對于固定的輸送位置點以順序但連 續的形式進行定位,可控制條帶狀元件5的鋪貼軌跡。在保持著環面支撐件3與空間中固定的條帶狀元件5之間的接觸狀態的同時,將 條帶狀元件5鋪貼到環面支撐件3的外表面3a上。在鋪貼步驟中,條帶狀元件5被環面支撐件3自身的逐步運動拖帶著而在輸送裝 置8中向前移動。事實上,條帶狀元件5與環面支撐件的粘貼力待遇條帶狀元件5與輸送 裝置8之間的摩擦力。當某個條帶狀元件5的貼附操作已完成時,機械臂7就準備對下一條帶狀元件執 行貼附,大體上通過將環面支撐件3轉動預定的轉角步長來完成該準備工作。該步長通常 與條帶狀元件5在環周方向上的分布節距相關。輸送裝置8可按照順次的方式來供送先前已切出、要被鋪貼上的條帶狀元件5。條 帶狀元件5的制備操作是通過對至少一條連續的條帶狀元件(圖中未示出)執行切割操作 而完成的,該連續條帶狀元件中帶有包在彈性體材料層中的絲線元件。此外,需要指出的 是每次切割操作之后,執行將各個這樣制得的條帶狀元件5貼附到環面支撐件3上的操 作。在貼附步驟期間,切割出一個新的條帶狀元件5。重復執行上述的步驟,直至完成了至少一個增強層為止,該增強層具有圍繞著環面支撐件3幾何轉動軸線的環周延伸部。圖4、5、6表示了根據本發明方法的第二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基本上類似于圖1 到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區別僅在于要被貼附到環面支撐件3上的各個條帶狀元件5在被 從輸送裝置8中輸送出時,并非被直接執行貼附,而是在被所述裝置輸送出之后,被基本上 沿著直線方向布置到擱置平面上(從圖4可更好地看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機械臂7的作 用在于使得環面支撐件3與鋪貼到所述擱置平面9上的條帶狀元件5的一端在外表面3a 上的預定位置點處、沿著預定的角度實現接觸,其中的預定位置點優選地是在胎肩部分處, 而預定角度是指環面支撐件的赤道中心面相對于擱置平面9垂直方向的角度。機械臂的工作將移動環面支撐件3,使得環面支撐件3外表面3a上標出的鋪貼軌跡與條帶狀元件5的中線重合。按照該實施方式,在此運動過程中,環面支撐件3與條帶狀元件5之間的接觸位置將沿著擱置平面而變化。換言之,環面支撐件3在擱置平面上滾動,改變了其赤道中心面相對于擱置平面9垂直方向的角度,由此使得鋪貼軌跡與條帶狀元件5的中線相重合。具體而言,支撐件的運動以如下的工作方式進行初始時,環面支撐件3胎肩部分上的位置點與要被貼附的條帶狀元件5的一端相重合(見圖4),然后,隨著所述運動的進 行,條帶狀元件5的中間部分貼附到支撐件3的胎冠部分上(見圖5),最終,條帶狀元件5 的最后一段貼附到支撐件3的另一胎肩部分上(見圖6)。當該條帶狀元件5的貼附操作已完成時,機械臂7就準備對下一條帶狀元件執行 貼附,大體上通過將環面支撐件3轉動預定的轉角步長來完成該準備工作。該步長通常與 條帶狀元件5在環周方向上的分布節距相關。然后,重復執行前述步驟,直至完成了至少一個增強層為止,該增強層具有圍繞著 環面支撐件3幾何轉動軸線的連續環周延伸部。如公知的那樣,按照本發明方法制出的增強結構可考慮包括幾個增強層2,這些增 強層可按照與上述方法相同的方式制出,并被按照不同的角度鋪貼上去。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制造車輛輪胎用增強結構的方法,其包括步驟-制備條帶狀的元件(5),每個條帶狀元件都包括縱向的絲線元件,絲線元件被布置成相互平行,且其上至少部分地涂覆有至少一層彈性體材料;-按照在環面支撐件(3)本身上標出的預定鋪貼軌跡,沿著環面支撐件(3)的環周延伸方向、以相互接近的關系對條帶狀元件(5)執行貼附,從而形成至少一個增強層(2),該至少一個增強層具有圍繞著幾何轉動軸線(X-X’)的環周連續延伸部,其特征在于對各個條帶狀元件(5)執行貼附的所述步驟包括操作沿著預定的三維路線移動環面支撐件(3),由此使得各個所述條帶狀元件(5)沿其縱向延伸線粘貼到所述環面支撐件(3)的外表面上,其中的縱向延伸線與預定的鋪貼軌跡是重合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各個條帶狀元件(5)執行貼附的過 程中,對所述環面支撐件(3)的運動進行控制,以使得條帶狀元件自身的貼附操作相對于 環面支撐件(3)的外表面沿著斜航的軌跡路線進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所述條帶狀元件(5)的步驟是通過如 下的操作進行的在至少一個連續的條帶狀元件(6)上依次地執行切割操作,其中的連續 條帶狀元件(6)具有位于所述彈性體材料層中的所述絲線元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個切割操作之后,將這樣制得的單個 條帶狀元件(5)貼附到環面支撐件(3)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擬人型機械臂(7)來進行所述環面 支撐件的運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各個條帶狀元件(5)執行的貼附操作 包括如下的步驟a)使所述環面支撐件(3)與來自于輸送裝置的所述條帶狀元件(5)的第一端部相接觸;b)移動所述環面支撐件(3),以使得所述鋪貼軌跡與條帶狀元件(5)的所述縱向延伸 線重合,同時保持環面支撐件(3)與在空間中基本上固定的條帶狀元件(5)之間的接觸狀 態;c)將環面支撐件(3)轉動預定的角度步長;d)重復執行步驟a)到c)。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定角度步長與條帶狀元件(5) 在環周方向上的分布節距相關。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環面支撐件(3)的運動過程中,所述條 帶狀元件(5)被環面支撐件(3)自身的運動拖帶著而在輸送裝置(8)中向前運動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各個條帶狀元件(5)的貼附操作包括如 下的步驟a)大體上沿直線將條帶狀元件(5)布置在擱置表面上;b)使所述環面支撐件(3)與所述條帶狀元件(5)的一個端部相接觸;c)以一定的方式移動環面支撐件(3),使所述鋪貼軌跡與條帶狀元件(5)的縱向延伸 線相重合;d)將環面支撐件(3)轉動預定的角度步長;e)重復執行步驟a)到d)。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定角度步長與條帶狀元件(5) 在環周方向上的分布節距相關。
11.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環面支撐件(3)的曲率比值 在0.2到0.8的范圍內。
12.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定鋪貼軌跡與環面支撐 件(3)子午面所形成的角度始終大于14°。
1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定鋪貼軌跡與環面支撐 件(3)子午面所形成的角度始終小于30°。
全文摘要
在輪胎的制造過程中,按照如下的步驟制出束帶結構制備條帶狀的元件(5),每個條帶狀元件都包括縱向的絲線元件,絲線元件被布置成相互平行,且其上至少部分地涂覆有至少一層彈性體材料;按照在環面支撐件(3)上標出的預定鋪貼軌跡,沿著環面支撐件(3)的環周延伸方向、以相互接近的關系對條帶狀元件(5)執行貼附,從而形成至少一個增強層(2),其具有圍繞著幾何轉動軸線(X-X’)的環周連續延伸部。在對各個條帶狀元件(5)執行貼附的過程中,沿著預定的三維路線移動環面支撐件(3),以便于將各個所述條帶狀元件(5)沿其縱向延伸線粘貼到環面支撐件(3)的外表面上,其中的縱向延伸線與預定的鋪貼軌跡是重合的。
文檔編號B29D30/16GK101801655SQ200780100563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0日
發明者F·馬利亞尼, M·坎圖, M·馬爾基尼 申請人:倍耐力輪胎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