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別是涉及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屬于 塑料機械領域,主要用于中空弧形產品(塑料件)的加工。
技術背景中空弧形塑料件(例如排水管件中的UT配件等)在注射加工時脫模 很難,已有技術采用圓弧型芯旋轉式脫模,即液壓油缸固定在模架上通 過擺桿推拉擺塊來實現圓弧型芯的旋轉脫模,由于在脫模過程中擺桿的 旋轉幅度較大,因此采用機器遠遠大于該產品注射量相等的塑機,制品 生產工廠只有采用"大機加工小產品",造成設備利用率低。另外,由于 模腔底部裝有擺塊而與模具頂桿發生干涉,使模具無法安裝脫模機構, 而只能靠機械手或人工取出。若用某些收縮少的材料,會產生脫模不順 利,生產效率低。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己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由動 力帶動模具型腔旋轉使弧形產品脫出,模具適用機型低,設備利用合理, 自動脫模,生產效率高的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本實用新型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上、下型腔和 型芯組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型腔的底部安裝在旋轉機構上,下型腔 的澆口下方安裝頂桿,在下型腔支承板上安裝斜頂塊,斜頂塊的斜面與 頂桿相接觸。本實用新型的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適用于各種弧形產品(例如排水管件中的UT產品,該產品主要起到管道中在UT管底部積水而阻止管 道中的臭氣的倒流而引起的臭氣問題)加工中,其特點是把下型腔安裝 在旋轉機構上,當注塑產品完成后,取掉上型腔和拉出產品直管部分的 型芯模,將弧形型芯模連接直桿,開啟旋轉機構使下型腔旋轉并同時帶 動產品,約旋轉180°左右,弧形型芯脫離產品,此時澆口下方的頂桿開 始與斜頂塊的斜面相碰,在下型腔繼續旋轉的情況下,頂桿將產品澆口 部頂起而帶動整個產品脫離下型腔, 一是型腔旋轉沒有擺桿,注塑機與 加工產品的大小相對應,設備利用合理,由頂桿頂起產品澆口而帶動整個產品從下型腔中脫出,脫模順利,實現自動化,不需另裝機械手或者 手工操作,工人勞動強度低,生產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其所述的旋轉機構包括安裝下 型腔的轉盤,連接轉盤的轉軸,帶動轉軸的齒輪、軸承,推動齒輪的齒 條和連接齒條的動力,在實際產品中,旋轉機構的技術方案是很多的, 可采用轉盤、轉軸、齒輪、齒條和動力組成。其所述的動力是電機或者 油馬達或者液壓油缸,其動力也可用內燃機等。
圖1是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頂出產品前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示意圖3是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頂出產品前的立體狀態示意圖; 圖4是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頂出產品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5是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頂出產品時的立體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包括上、下型腔和型 芯組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型腔8的底部安裝在旋轉機構上,下型腔8 的澆口7下方安裝頂桿6,在下型腔支承板上安裝斜頂塊9,斜頂塊9的 斜面與頂桿6相接觸。當注塑產品完成后,取掉上型腔,并拉出產品直 管部分的型芯模,將弧形型芯模連接直桿,如圖1一圖3所示,開啟旋轉 機構使下型腔8旋轉并同時帶動產品,約旋轉1S0。左右,弧形型芯脫離 產品,此時澆口 7下方的頂桿6開始與斜頂塊9的斜面相碰,如圖4、圖 5所示,在下型腔8繼續旋轉的情況下,頂桿6將產品澆口 7部頂起而帶 動整個產品脫離下型腔8,本結構的優點是型腔旋轉沒有擺桿,注塑機與 加工產品的大小相對應,設備利用合理,由頂桿6頂起產品澆口 7而帶 動整個產品從下型腔8中脫出,脫模順利,實現自動化,不需另裝機械 手或者手工操作,工人勞動強度低,生產效率高。其旋轉機構包括安裝 下型腔8的轉盤5,連接轉盤5的轉軸4,帶動轉軸4的齒輪2、軸承3, 推動齒輪的齒條1和連接齒條1的動力,在實際產品中,旋轉機構的技 術方案是很多的,可采用轉盤、轉軸、齒輪、齒條和動力組成。其所述 的動力是電機或者油馬達或者液壓油缸,也可用內燃機等。
權利要求1、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包括上、下型腔和型芯組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型腔(8)的底部安裝在旋轉機構上,下型腔(8)的澆口(7)下方安裝頂桿(6),在下型腔支承板上安裝斜頂塊(9),斜頂塊(9)的斜面與頂桿(6)相接觸。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旋轉機構包括安裝下型腔(8)的轉盤(5),連接轉盤(5)的轉軸(4), 帶動轉軸(4)的齒輪(2)、軸承(3),推動齒輪的齒條(1)和連接齒 條(1)的動力。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動力是電機或者油馬達或者液壓油缸。
專利摘要型腔旋轉塑料注射模,包括上、下型腔和型芯組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型腔的底部安裝在旋轉機構上,下型腔的澆口下方安裝頂桿,在下型腔支承板上安裝斜頂塊,斜頂塊的斜面與頂桿相接觸。本注射模采用型腔旋轉而不需擺桿,注塑機與加工產品的大小相對應,設備利用合理,由頂桿頂起產品澆口而帶動整個產品從下型腔中脫出,脫模順利,實現自動化,不需另裝機械手或者手工操作,工人勞動強度低,生產效率高,適用于加工各種弧形產品。
文檔編號B29C45/26GK201140500SQ20072011515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7日
發明者張歡慶 申請人:張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