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塑機抽哥林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機,尤其涉及一種抽哥林柱技術的立 式、臥式、機鉸式、直壓式注塑機。
技術背景傳統注塑機的哥林柱在結構上是相對固定的,不能實現軸向移動 使得哥林柱與頭板脫開,所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當客戶在安裝模具過程中由于廠房高度及模具尺寸的限制,就必然面 臨無法順利將模具裝入的問題。尤其當機器越大、模具越大時,困難 也就越大。本實用新型根據客戶實際需要,以全自動的方式,全電腦操作, 通過油馬達和油缸組成的執行機構,實現哥林柱的自動抽出和自動復 位。在結構上通過對現有注塑機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實現為 客戶提供安裝模具時所需的空間,達到方便模具安裝與拆卸的目的。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注塑機之鎖模結構所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 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可靠性好、動作穩定快速、實 用有效的抽哥林柱結構,全自動實現注塑機上面兩根哥林柱其中一根 抽出,提高生產效率,以達到在頭板和二板碼模面之間獲得足夠的空 間,從而使模具能順利裝入。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機抽哥林柱結構,采用以下的 技術方案一種注塑機抽哥林柱結構,包含有閘板基座、油馬達、小齒輪、 大齒輪、定位板等組成的頭板部分,唧筒組件、安裝箱、連接座等組 成的尾板部分,油馬達傳動連接大齒輪、小齒輪,大齒輪通過頭拉桿 連接上螺母、下螺母,閘板基座上設有頭導桿,頭導桿上設有上螺母、 下螺母,尾板部分的尾拉桿徑向設有左半環、右半環,安裝箱上設有 尾導桿,與尾拉桿平行的尾導桿徑向穿設左半環、右半環。進一步,所述頭板部分的上螺母、下螺母與閘板基座工作平面配磨0.03 0.06毫米間隙,大齒輪與上耐磨墊間隙0.05 0.07毫米配 合,大齒輪與下耐磨墊間隙0.08 0.10毫米配合,定位板上設有定 位銷;上述的尾板部分的連接座臺階面與調模齒輪小端面間隙0.10 0.15毫米配合,左半環、右半環上的耐磨環與調模絲母上的耐磨墊 間隙0.10 0.15毫米配合,左半環、右半環與限位銷成一個整圓, 左半環、右半環內孔與調模絲母外圓間隙0.08 0.12毫米配合。本實用新型系統結構簡單緊湊、動作快速、穩定,可靠高且易于 控制;本實用新型滿足了節能、節省原料、快速、高效、優質的注塑 成型生產要求,同時原料和設備投資成本低廉,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頭板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尾板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尾板部分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 目的、功能,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 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相關設備結構主要包括以下零部件(或裝置)閘板基座1、油馬達2、小齒輪3、大齒輪4、頭拉桿5、上螺母6、下螺 母7、哥林柱8、上耐磨墊9、下耐磨墊10、并緊螺母11、頭導桿 12、定位板13、銷14、唧筒組件15、尾拉桿16、左半環17、右半 環18、調模絲母19、限位銷20、安裝箱21、尾導桿22、銅套23、 連接座24、調模齒輪25、耐磨墊26、耐磨環27。油馬達2傳動連接大齒輪4、小齒輪3,大齒輪4通過頭拉桿5 連接上螺母6、下螺母7,閘板基座1上設有頭導桿12,頭導桿12 上設有上螺母6、下螺母7,尾板部分的尾拉桿16徑向設有左半環 17、右半環18,安裝箱21上設有尾導桿22,與尾拉桿16平行的尾 導桿22徑向穿設左半環17、右半環18。油馬達2帶動大齒輪4、 小齒輪3旋轉,通過頭拉桿5及頭導桿12將上螺母6、下螺母7打 開,開合油缸活塞桿軸向移動、通過尾拉桿16及尾導桿22將左半 環17、右半環18打開,脫離油缸活塞桿通過支承座及連接頭將哥林 柱8軸向推出,得到脫離空間以達到模具能順利裝入。然后反向執行 上述動作,哥林柱8軸向退回原位,合左半環17、右半環18,合上 螺母6、下螺母7,恢復初始狀態即可正常工作。頭板部分的上螺母6、下螺母7與閘板基座1工作平面配磨 0.03 0.06毫米間隙,大齒輪4與上耐磨墊9間隙0.05 0.07毫配合,大齒輪4與下耐磨墊10間隙0.08 0.10毫米配合,定位板 13上設有定位銷14。尾板部分的連接座24臺階面與調模齒輪25小 端面間隙0.10 0.15毫米配合,左半環17、右半環18上的耐磨環 27與調模絲母19上的耐磨墊26間隙0.10 0.15毫米配合,左半環 17、右半環18與限位銷20成一個整圓,左半環17、右半環18內 孔與調模絲母19外圓間隙0.08 0.12毫米配合。抽哥林柱結構工作時,頭板抱閘螺母結構采用機械部分通過油 馬達帶動小齒輪3、大齒輪4兩個齒輪,再通過頭拉桿5傳動,實現 兩個開合螺母的張開與抱合;整體采用三維立體化軟件設計,結構合 理。關鍵零件經過有限元分析,強度保證。油路部分提供一組控制 油路控制油馬達的正反轉,實現打開和抱合兩個動作。電器部分以 行程開關作為檢測元件,檢測動作的到位和脫離,同時以程序的互鎖 達到安全保護作用,用壓力傳感器來保證抱合后的預緊力。尾板開合半環結構采用機械部分通過分體式的調模絲母19壓蓋結構,實現哥林柱8與調模機構的分離,利用油缸實現左半環17、 右半環18兩個定位半環的打開與抱合,達到鎖緊與脫離的目的。定位準確、動作平穩。油路方面提供一組控制油路控制開合油缸的動 作,實現左半環17、右半環18兩個定位半環打開與閉合。電器部分:采用行程開關控制動作的準確性及程序保護實現其安全性。哥林柱脫離油缸機構采用機械部分通過固定在尾板上的脫離油 缸,實現哥林柱8的前后移動動作。油路部分通過提供一組控制油 路實現油缸的正反向運動;電路部分通過行程開關保證油缸的最大行程及安全保護功能。頭板抱閘螺母結構(頭板部分)主要包括以下零部件閘板基座1、油馬達2、小齒輪3、大齒輪4、頭拉桿5、上螺母6、下螺母7、 哥林柱8、上耐磨墊9、下耐磨墊10、并緊螺母11、頭導桿12、定 位板13、銷14。閘板基座1:用來連接及固定各零件;油馬達2:用來提供動力; 小齒輪3:傳動作用;大齒輪4:通過與頭拉桿5的相對運動,頭拉 桿5帶動上螺母6、下螺母7打開或合并;頭拉桿5:用來連接大齒輪4及上螺母6、下螺母7;上螺母6、下螺母7:用來與哥林柱8連接;哥林柱8:連接及導向作用;上耐磨墊9、下耐磨墊10:大齒 輪4傳動時,起限位、耐磨作用;并緊螺母11:用來將頭拉桿5與 下螺母7固定;頭導桿12:用來導向上螺母6、下螺母7,并自身固定于閘板基座1上;定位板13:用來固定油馬達2及上耐磨墊9; 銷14:用來固定頭拉桿5與下螺母7,防止轉動。安裝頭板部分前,上螺母6、下螺母7與閘板基座1工作面配磨 間隙0.03 0.06毫米,小齒輪3、大齒輪4與頭拉桿5配裝后,保 證小齒輪3與兩個大齒輪4間隙一致并能正、反轉,轉動自由且保證 大齒輪4與上耐磨墊9間隙0.05 0.07毫米配合,并與下耐磨墊10 間隙0.08 0.10毫米配合,配作限位塊兩件等高保證上述間隙,在 此情況下再在定位板13上配打定位銷14,加以固定。試運行前,先 將油馬達2帶動小齒輪3及大齒輪4及通過頭拉桿5、頭導桿12帶 動上螺母6、下螺母7移動,觀察是否靈活。壓力設定10bar左右;調整完后,頭拉桿5徑向配銷14,以防止轉動。尾板開合半環結構(尾板部分)主要包括以下零部件哥林柱8、唧筒組件15、尾拉桿16、左半環17、右半環18、調模絲母19、限 位銷20、安裝箱21 、尾導桿22、銅套23、連接座24、調模齒輪25、 耐磨墊26、耐磨環27。唧筒組件15:提供動力,帶動左半環17、右半環18打開或閉合;尾拉桿16:連接左半環17及右半環18;左半環17、右半環18: 用來限位和導向調模絲母19;調模絲母19:與哥林柱8連接,旋轉 帶動尾板前后移動;限位銷20:限位銷20用來控制左半環17、右半環18形成一個內圓與調模絲母19外圓間隙配合;安裝箱21:用來連接及固定各零件;尾導桿22:導向左半環17、右半環18,并與 安裝箱21連接;銅套23:與尾導桿22外圓作間隙配合;連接座24: 用來固定調模齒輪25;調模齒輪25:傳動作用,通過銷連接帶動調 模絲母19轉動;耐磨墊26:耐磨作用,并對調模絲母19作軸向限 位;耐磨環27:耐磨作用,與調模絲母19相連。安裝尾板部分前,檢查調模齒輪25、連接座24、左半環17、右 半環18、調模絲母19、耐磨墊26、耐磨環27、保證調模齒輪25小 端面與連接座24臺階面間隙0.10 0.15毫米,調模絲母19上的耐 磨環27與左半環17、右半環18上的耐磨墊26間隙0.08 0.12毫 米,將其它零件安裝后檢查左半環17、右半環18與限位銷20成一 個內圓,與調模絲母19外圓間隙配合,左半環17、右半環18內孔 與調模絲母19外圓間隙0.08 0.12毫米配合,未試運行前油缸通氣檢查左半環17、右半環18運動自如,最后再安裝于尾板上。整機調試的動作調試整機調試時首先打開頭板上螺母6、下螺母7,打開尾板左半環17、右半環18,抽出哥林柱8;然后哥林柱8 回位,合頭板上螺母6、下螺母7,合尾板左半環17、右半環18, 反復多次檢查是否運行自如。鎖模力調試動作正常后,安裝假模后 增壓,用鎖模力測試儀進行哥林柱8拉伸檢査,通過對其余三根哥林 柱8頭板螺母進行微調,以保證四根哥林柱8受力均勻。人性化操作、全自動控制包括-□頭板閘開 頭板閘合□尾板閘開 尾板閘合□哥林柱后 哥林柱前□全自動、手動□半閉環檢測,誤操作保護及報警提示 □模塊化程序控制,通過鑰匙開關實現操作面板轉換 本實用新型頭板螺母與哥林柱采用梯形牙設計,達到自動找正和 消除軸向間隙的效果;機械定位,重復精度高;鎖模力使用精密應力 儀進行拉伸調試,哥林柱受力均勻;程序控制模塊化獨立設計,與主 程序通過鑰匙開關控制,安全可靠;只有在更換模具時才選擇此功能, 正常生產時完全同于標準機,可靠性高。此結構通過哥林柱作軸向移 動,使模具能夠順利裝入,解決了由于廠房及模具尺寸的限制無法將 模具順利裝入的不足。此抽哥林柱結構對立式、臥式注塑機都適用。
權利要求1、一種注塑機抽哥林柱結構,包含有閘板基座(1)、油馬達(2)、小齒輪(3)、大齒輪(4)、定位板(13)等組成的頭板部分,唧筒組件(15)、安裝箱(21)、連接座(24)等組成的尾板部分,其特征在于油馬達(2)傳動連接大齒輪(4)、小齒輪(3),大齒輪(4)通過頭拉桿(5)連接上螺母(6)、下螺母(7),閘板基座(1)上設有頭導桿(12),頭導桿(12)上設有上螺母(6)、下螺母(7),尾板部分的尾拉桿(16)徑向設有左半環(17)、右半環(18),安裝箱(21)上設有尾導桿(22),與尾拉桿(16)平行的尾導桿(22)徑向穿設左半環(17)、右半環(18)。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機抽哥林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頭板部分的上螺母(6)、下螺母(7)與閘板基座(1)工作平面配 磨0.03 0.06毫米間隙,大齒輪(4)與上耐磨墊(9)間隙0.05 0.07毫米配合,大齒輪(4)與下耐磨墊(10)間隙0.08 0.10毫 米配合,定位板(13)上設有定位銷(14)。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機抽哥林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尾板部分的連接座(24)臺階面與調模齒輪(25)小端面間隙0.10 0.15毫米配合,左半環(17)、右半環(18)上的耐磨環(27)與 調模絲母(19)上的耐磨墊(26)間隙0.10 0.15毫米配合,左半 環(17)、右半環(18)與限位銷(20)成一個整圓,左半環(17)、 右半環(18)內孔與調模絲母(19)外圓間隙0.08 0.12毫米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機抽哥林柱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于注機塑上的一種能夠使哥林柱作軸向移動的結構。本實用新型包含有閘板基座、油馬達、小齒輪、大齒輪、定位板等組成的頭板部分,唧筒組件、安裝箱、連接座等組成的尾板部分,油馬達傳動連接大齒輪、小齒輪,大齒輪通過頭拉桿連接上螺母、下螺母,閘板基座上設有頭導桿,頭導桿上設有上螺母、下螺母,尾板部分的尾拉桿徑向設有左半環、右半環,安裝箱上設有尾導桿,與尾拉桿平行的尾導桿徑向穿設左半環、右半環。此結構通過哥林柱作軸向移動,使模具能夠順利裝入,解決了由于廠房及模具尺寸的限制無法將模具順利裝入的不足。
文檔編號B29C45/17GK201089205SQ20072005511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日
發明者張光民, 王旺斌 申請人:東華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