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免充氣氣囊封裝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囊封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免充氣氣囊封 裝設備。
技術背景本專利申請的申請人于2006年提出了專利名稱為"氣囊式背帶 的簡易制造方法"的專利申請,該專利申請提出了一種新的氣囊式背 帶的制造方法,具有簡便、快捷的特點,該專利申請可制得由兩片塑 膠基片貼合而成的塑膠管,本專利申請是在該基礎上的繼續延伸,涉 及將該塑膠管進行封裝形成氣囊的技術。制得塑膠管后, 一般會將預 先印制好圖案的塑膠片與塑膠管貼在一起,然后再對塑膠管進行封裝 以形成氣囊,但是現有的制造工藝相當復雜,不利于快速生產,而由 此使用的制造設備也非常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免充氣氣囊封 裝設備。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生產設備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它包括有上模、下模,上模又包括上外模、上內模,上外模的兩
端具有凸塊,上內模上成型有多個凸柱;下模由上翻蓋、底座組成, 上翻蓋上開設有加工窗口,底座內成型有與上內模的凸柱對應的立 柱。所述的上翻蓋內底部上刻有基準線。 所述的上外模的凸塊上成型有凸點。所述的凸柱的熔接工作平面的周邊具有圓角,以避免料片在熔 接過程中被刺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上模由兩部分構成, 且加工時分別對塑膠管的外端及中部進行封裝,以形成多個連通的氣 囊,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快速、簡便地對塑膠管進行封裝的生產設 備,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穩定質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上外模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上內模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上翻蓋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單個凸柱的側面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附圖1-5,本實用新型的封裝設備包括有上模、下模,本實用 新型的封裝設備主要是利用兩段式高周波機進行塑膠管的封裝,上模 固定在兩段式高周波機的機頭上,其中,上模又包括上外模io、上 內模20,上外模10的兩端具有凸塊12,凸塊12用于在塑膠管的外 部封裝,上內模20上成型有多個凸柱22,凸柱22用于在塑膠管的 中部形成分隔的氣囊;下模由上翻蓋30、底座40組成,上翻蓋30 上開設有加工窗口 32,底座40內成型有與上內模20的凸柱22對應 的立柱42。所述的上翻蓋30內底部上刻有基準線34,基準線34用于塑膠 片的定位。所述的上外模10的凸塊12上成型有凸點14,由于凸點14的作 用,可以使得封合處的封合力度更大,密封效果更佳。所述的凸柱22的熔接工作平面周邊具有圓角,以避免塑料片在 熔接過程中被凸柱22刺破。應用本實用新型設備的加工過程如下首先將貼有塑膠片的塑膠 管粘貼于下模內,其中,塑膠片置于上翻蓋30與底座40之間,將塑 膠管從上翻蓋30的加工窗口穿出并使塑膠管置于上翻蓋30上方,然 后通過上翻蓋30內底部的基準線34調整塑膠片的位置,由于塑膠片 是已貼于塑膠管上的,所以塑膠片定位后,塑膠管也基本定位;將上外模10下壓,直至上外模10的凸塊12碰觸到上翻蓋30, 啟動兩段式高周波機,使塑膠管的兩端封合,塑膠管中部由此形成一 個密封的大氣囊;然后,將上內模20下壓,上內模20的凸柱22將步驟B中形成
的大氣囊下壓,并穿過加工窗口,直至凸柱22與底座40內的立柱 42相抵觸,啟動兩段式高周波機,使大氣囊被分隔成多個小氣囊, 各小氣囊未完全分離,彼此連通; 最后將塑膠管取出即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快速、簡便地對塑膠管進行封裝的生產設 備,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穩定質量。
權利要求1、免充氣氣囊封裝設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上模、下模,上模又包括上外模(10)、上內模(20),上外模(10)的兩端具有凸塊(12),上內模(20)上成型有多個凸柱(22);下模由上翻蓋(30)、底座(40)組成,上翻蓋(30)上開設有加工窗口(32),底座(40)內成型有與上內模(20)的凸柱(22)對應的立柱(4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氣氣囊封裝設備,其特征在于 上翻蓋(30)內底部上刻有基準線(34)。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充氣氣囊封裝設備,其特征在 于上外模(10)的凸塊(12)上成型有凸點(14)。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充氣氣囊封裝設備,其特征在 于凸柱(22)的熔接工作平面的周邊具有圓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免充氣氣囊封裝設備,它包括有上模、下模,上模又包括上外模、上內模,上外模的兩端具有凸塊,上內模上成型有多個凸柱;下模由上翻蓋、底座組成,上翻蓋上開設有加工窗口,底座內成型有與上內模的凸柱對應的立柱;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快速、簡便地對塑膠管進行封裝的生產設備以及加工工藝,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穩定質量。
文檔編號B29C33/42GK201052645SQ20072004870
公開日2008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4日
發明者劉永忠 申請人:王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