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具及其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及該種模具的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注塑成型是對模仁坯料的形狀及結構進行加工以制成模仁,再將所述模仁與模塊組裝成 一套完整的注塑模具,并通過將所述注塑模具裝設在成型機上,同時控制該注塑模具中的壓 力和溫度,使融熔的塑料注入該注塑模具中,最終經冷卻固化成型出塑料制品。注塑成型技 術具有成型速度快, 一次成型,且模具使用壽命較長的特點。模仁的制造方法請參閱Tseng 等人在1990年IEEE系統、智能控制國際會議(199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Control)上發表的論文Knowledge-based mold design for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ing。
用于注塑成型的模具通常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模及母模。參見圖l,常見的公模90通常用 于提供注塑成型用的合模面及成模面,其大體包括模塊91以及模仁92。所述模塊91包括一用 于與母模配合的合模面910,以及與該合模面910相對的組裝面912。所述模塊91上設置有多 個收容孔913,該收容孔913與模仁92的形狀相配合,用于收容所述模仁92。所述模仁92包括 一具有成模面的第一端面920,以及與該第一端面920相對的第二端面922。當所述模仁92被 收容在所述模塊91的收容孔913中以組合成公模90時,所述第一端面920可與所述合模面910 相接,從而設置在該第一端面920上的成模面可與母模的合模面共同形成模腔。
為保證所述模仁92組入收容孔913時的方向的正確性,通常在所述收容孔913內和模仁 92上分別形成有可相互配合的導引切邊914、 924,從而在組裝時,可先將模仁92抵持在收容 孔913開口處,旋轉所述模仁92 ,使模仁92上的導引切邊924對齊所述收容孔913內的導引切 邊914后,再將模仁92推入收容孔913。但是,由于模仁92具有方向性,在將模仁92抵持在收 容孔913開口處進行旋轉以使其導引切邊924對齊所述收容孔913的導引切邊914時,容易將模 仁92第一端面920上的成模面損傷,從而影響制作出的產品的品質。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組裝過程快捷且不易損傷成模面的模具。
發明內容
下面將以實施例說明一種組裝過程快捷且不易損傷成模面的模具及其組裝方法。 一種模具,其包括模塊以及模仁,所述模塊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模仁的收容孔以及設置在收容孔內壁上的第一導引切邊,所述收容孔為階梯孔且該階梯孔的階梯處設置有第一定位孔 ,所述模仁包括成模面、與所述第一導引切邊相配合的第二導引切邊以及與所述第一定位孔 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當所述模仁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孔中時,所述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 相互正對并連通,所述第一導引切邊與第二導引切邊相互正對并貼合。 一種模具組裝方法,其包括步驟
提供一個導柱以及一個模具,其包括模塊以及模仁,所述模塊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模仁的 收容孔以及設置在收容孔內壁上的第一導引切邊,所述收容孔為階梯孔且該階梯孔的階梯處 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模仁包括成模面、與所述第一導引切邊相配合的第二導引切邊以及 與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導柱的形狀與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相配合
將導柱的一個端部穿過所述第一定位孔并使該端部伸出至模塊的外側;
將模仁的第二定位孔對準所述導柱,并使模仁的成模面朝向所述模塊的收容孔,將該導 柱的伸出至模塊外側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二定位孔;
調整模仁以使其第二導引切邊對準所述第一導引切邊,沿著導柱將模仁推入模塊的收容 孔以組成模具;
移除導柱。
相對于現有技術,所述模具的模塊及模仁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及導引切邊, 從而在組裝該模具過程中,可利用一導柱穿過所述定位孔以導引所述模仁組裝入模塊內,同 時再加上導引切邊的定位輔助,使得整個組裝過程快捷、順利,從而避免成模面在組裝過程 中受到損傷。
圖l是現有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提供模具的模塊及模仁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模塊的前視圖。 圖4是圖2所示模塊的后視圖。
圖5是本發明所提供模具組裝方法中所提供的模具以及導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將導柱穿過模塊的定位孔的示意圖。
圖7是將導柱穿過模仁的定位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參見圖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模具IO,用于提供注塑成型用的合模面及成模面。該 模具10包括模塊11以及模仁12。
所述模塊11包括合模面110、組裝面112、收容孔113、第一定位孔114、主流道115及次 流道116(見圖4)。
所述合模面110用于在模具10與另外一個模仁合模時,抵持所述另外一個模仁的合模面
所述組裝面112設置在所述模塊11上與合模面110相對的一側,所述模仁12可經由該組裝 面l 12組入模塊11的收容孔l 13內。
所述收容孔l 13設置在所述模塊11上且貫穿所述模塊l 1 ,并分別與所述合模面lIO及組裝 面120相接。所述收容孔113與所述模仁12的形狀相配合,以收容所述模仁12。該收容孔113 為階梯孔,其包括一階孔1131及二階孔1132(見圖3)。該一階孔1131的孔徑大于該二階孔 1132,且該一階孔1131與所述組裝面112相接,而該二階孔1132設置在一階孔1131的底部, 并與所述合模面l 10相接。所述一階孔l 131的內壁上設置有導弓1切邊l 133。
所述第一定位孔114設置在所述一階孔1131與所述二階孔1132之間的階梯處,并與所述 合模面110相接。該第一定位孔114可為圓形孔、方形孔等,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定位孔114 為圓孔。
所述主流道115設置在模塊11上并貫穿該模塊11,從而分別與合模面110及組裝面112相接。
所述次流道116設置在合模面110上,并與所述主流道115相連通。 所述模仁12包括第一主體部121及第二主體部122。
所述第一主體部121為圓柱體,該第一主體部121的一個端面形成有成模面123,用于在 被收容在收容孔113收容在內后與所述次流道116相接,并在模具10與母模合模時,與母模共 同形成模腔。
所述第二主體部122大體呈圓柱狀,其半徑大于所述第一主體部121。該第二主體部122 與所述第一主體部121的遠離所述成模面123的另一個端面相連。該第二主體部122的側面處 形成有導引切邊1223,該導引切邊1223可與所述導引切邊1133相配合。該第二主體部122還 包括貫穿其兩個端面的第二定位孔124,該第二定位孔124的形狀與所述第一定位孔114相同
該第二定位孔124在第二主體部122端面上的設置位置與所述第一定位孔114在一階孔 1131底部的設置位置相對應,該導引切邊1223在第二主體部122側面上的設置位置及其形狀與所述導引切邊1133在一階孔1131的內壁上的設置位置相對應。當模仁12被組裝入所述收容 孔113時,該第二定位孔124與所述第一定位孔114相互正對且連通,同時所述導引切邊1223 與所述導引切邊1133相互貼合。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組裝上述模具10的方法,其包括步驟
(a) .參見圖5,提供如上所述的包括模塊11及模仁12的模具10,提供一個形狀與所述第 一定位孔114及第二定位孔124相配合的導柱20,該導柱20具有第一端部21及第二端部22;
(b) .參見圖6,將導柱20的第二端部22穿過所述模塊11的第一定位孔114,并使該第二 端部22伸出至模塊l 1的組裝面l 12的外側;
(c) .參見圖7,將模仁12的第二定位孔124對準所述導柱20,并使模仁12的第一主體部 121朝向所述組裝面112,將該導柱20的第二端部22穿過所述第二定位孔124。
(d) .將模仁12的導引切邊1223對準模塊11的導引切邊1133,并沿著導柱20將模仁12推 入收容孔113。
(e) .將模仁12推入收容孔113后,移除導柱20,從而模塊11與模仁12被組裝在一起而形 成模具IO。
本實施例提供的模具IO,其模塊11及模仁12上分別設置有可相互配合的定位孔114、 124及導引切邊1133、 1223,從而在組裝該模具10時,可采用一導柱20穿過所述定位孔114、 124以導引所述模仁12組裝入模塊11內,同時再加上導引切邊1133、 1223的定位輔助,使得 整個組裝過程快捷、順利,從而避免成模面123在組裝過程中受到損傷。
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做出其它 各種對應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模具,其包括模塊以及模仁,該模塊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模仁的收容孔以及設置在收容孔內壁上的第一導引切邊,所述模仁包括成模面以及與所述第一導引切邊相配合的第二導引切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為階梯孔且該階梯孔的階梯處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模仁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當所述模仁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孔中時,所述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相互正對并連通,所述第一導引切邊與第二導引切邊相互正對并貼合。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包括相對設置 的合模面及組裝面,所述收容孔貫穿所述模塊并與所述合模面及組裝面相接。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包括一個一 階孔及一個二階孔,所述一階孔的半徑大于所述二階孔的半徑,所述一階孔與所述組裝面相 接,所述二階孔與所述合模面相接,所述第一導引切邊設置在所述一階孔的內壁上,所述第 一定位孔與所述一階孔相連通并與所述合模面相接。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包括一個第一 主體部及一個第二主體部,該第一主體部及第二主體部分別包括兩個端面及一個側面,該第 一主體部及第二主體部分別經由其一個端面相互連接,所述成模面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部的 遠離所述第二主體部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定位孔設置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上并貫穿第二主體部 的兩個端面,所述第二導引切邊設置在所述第二主體部的側面上。
5 一種模具組裝方法,其包括步驟提供一個導柱以及一個模具,其包括模塊以及模仁,所述模塊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模仁 的收容孔以及設置在收容孔內壁上的第一導引切邊,所述收容孔為階梯孔且該階梯孔的階梯 處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模仁包括成模面、與所述第一導引切邊相配合的第二導引切邊以 及與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導柱的形狀與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相配合.將導柱的一個端部穿過所述第一定位孔并使該端部伸出至模塊的外側;將模仁的第二定位孔對準所述導柱,并使模仁的成模面朝向所述模塊的收容孔,將該 導柱的伸出至模塊外側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二定位孔;調整模仁以使其第二導引切邊對準所述第一導引切邊,沿著導柱將模仁推入模塊的收 容孔以組成模具;移除導柱。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模具,其包括模塊以及模仁,所述模塊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模仁的收容孔以及設置在收容孔內壁上的第一導引切邊,所述收容孔為階梯孔且該階梯孔的階梯處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模仁包括成模面、與所述第一導引切邊相配合的第二導引切邊以及與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當所述模仁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孔中時,所述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相互正對并連通,所述第一導引切邊與第二導引切邊相互正對并貼合。該種模具具有組裝過程快捷、順利,成模面不易損傷的優點。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該種模具的組裝方法。
文檔編號B29C45/26GK101434114SQ20071020255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5日
發明者張嘉淳, 郭原隆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