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內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與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形成在內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方法、通過 執行該成型方法獲得的中空成型品和執行該成型方法所使用的成型裝 置,所述成型方法包括初次成型步驟,即通過使用固定模和相對于 該固定模可移動的可移動模注射成型一對半中空體,使得它們的開口 可具有對接部分;淀積步驟,即在通過所述初次成型形成的半中空體 中的至少一個的內表面上形成薄膜;和二次成型步驟,即在配對的半中空體留在所述模中的上部狀態,使淀積過的配對的半中空體的開口 對接,并通過向所述對接部分注射熔融樹脂,使配對的半中空體一體 化以獲得中空體。
背景技術:
可以用汽車上安裝的前燈和尾燈為例說明在中空體的內表面上部 分地具有幾微米級薄膜的中空成型品。該燈由以下部分構成具有電 燈泡的凹陷的本體部分,和與本體部分的開口一體化連接的透鏡單元。 例如,本體部分通過注射成型方法成型,并且通過專用的懸掛器懸掛 在淀積專用的真空箱中,同時如外表面等不必要的部分被遮蔽。然后, 通過稍后說明的淀積方法使本體部分上形成薄膜。將具有薄膜的本體 部分和分開成型的透鏡部分設置在它們各自的模中,使得本體部分的 開口和透鏡部分的邊緣對準,彼此對接。通過向對接的接合部分注射 熔融樹脂使本體部分和透鏡部分一體化,從而形成其內表面具有薄膜 的中空成型品。在本體部分的內表面或在如本體部分的基板的表面上形成薄膜的
淀積方法是本領域中已知的。已知有濺射方法,其中通過把要淀積的基板和耙以相對方式排列,并且在幾Pa到幾十Pa的氬氣氣氛中向靶施加幾kV的負電壓和放電,來形成薄膜;真空淀積法,其中通過將 基板和蒸發源裝在真空容器中來形成膜;離子電鍍法,其中通過向基 板施加幾kV的負電壓在幾Pa壓力下的氬氣中進行真空淀積;和化學淀積法。JP-B-2-38377公開了通過注射成型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具體 地,該中空成型品形成方法包括初次成型,其中通過一對由固定模和滑動模形成的空腔,形成一對半中空成型品,使得在它們的開口周圍具有接合部分;和二次成型,其中將模打開,使得一個初次半中空成型品留在固定模中,而另一個初次半中空成型品留在滑動模上,其 中滑動模向使配對的初次半中空成型品的接合部分對準的位置移動,然后使模子合模(moldclamp),并且通過向其注射熔融樹脂將接合部 分連接。此外,日本專利No. 3,326,752公開了JP-B-2-38377的這樣一 種成型方法,即,在初次成型時,在一個初次半中空成型品的對接部 分或接合部分的內側上一體形成導向部分,并且,當另一初次半中空 成型品在一個初次成型半中空成型品的對接部分上配合時,通過所述 一個初次半中空成型品的對接部分的導向部分引導另一個初次半中空 成型品的對接部分,以便進行二次成型。在另一方面,日本專利 No.3,047,21公開了一種成型方法,其中,如上所述,通過注射和填充 樹脂形成中空成型品,使得在二次成型時從注射和填充點由對接部分 構成的角可以為90度或更小。當通過現有技術的方法形成在其內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 時,因為必須通過注射成型方法預先形成本體部分,并且必須將其轉移到淀積的真空箱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預先成型本體部分并 且將其儲存。因此,在儲存時本體部分在其表面上會被手或灰塵污染,使得引起淀積不良。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本體部分的搬運要求高度小 心,而增加成本。另一方面, 一旦預制的本體部分儲存,它的儲存就產生了管理問題。另外,在淀積本體部分前它必須從模中抽出,并且 在接合前必須再次安裝在模中,因此降低了生產率。在另一方面,注射成型方法,如在JP-B-2-38377中說明的,其優 點不僅在于能夠將各個步驟自動化以大量生產中空成型品,而且在于 能夠制造復雜形狀的中空成型品。另一方面,根據日本專利No. 3,326,752的發明,即使多少有些變形,也能夠將所述對接部分精密對 接,從而提高效果,使得二次成型的樹脂不泄漏。而且,日本專利 No.3,047,213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它的接合強度高,以致即使以較少的 注射部分也能夠使用于二次成型的熔融樹脂成型。因為這些優點和特 征,在這時仍在有效地實施。但是,現有技術的成型方法,不能夠在 中空成型品的內表面上形成幾微米級的薄膜。發明內容通過應用現有技術的注射成型方法,本發明擬提供解決上述現有 技術的問題的成型方法,并且目的是提供形成內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 成型品的方法,通過所述成型方法獲得的中空成型品和用于實施所述 成型方法的成型裝置,其不具有任何淀積的表面的污染,使得它的質 量不因淀積不良而劣化,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儲存管理,并且能夠容 易地自動化地成型。為了取得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在留在固定模或可移動模中的 情況下,通過用淀積室覆蓋,在模中淀積由固定模和可移動模形成的 配對的半中空體中的至少一個的內表面,其中所述淀積室具有淀積元 件,如靶電極、基板電極或真空吸管。使淀積過的一個半中空體和另 一個半中空體的開口彼此對接,并且注射熔融樹脂,填充和結合所述 對接部分。為了取得上述特定的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形 成內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初次成型,
其包括使用固定模和相對于所述固定模可移動的可移動模注射成型一 對半中空體,使得其開口具有對接部分;淀積,包括打開所述模,使 得一個半中空體留在固定模側,而另一半中空體留在可移動模上;和 在通過初次成型形成的半中空體中的至少一個的內表面上形成薄膜; 以及二次成型,包括在配對的半中空體留在模中的狀態,對接淀積 過的配對的半中空體的開口;和向對接部分注射熔融樹脂,使得配對 的半中空體一體化,獲得所述中空體,其中在淀積中形成薄膜是通過 用淀積室蓋住留在模中的半中空體在模中進行的,所述淀積室包括淀 積元件,所述淀積元件包括靶電極、基板電極和真空吸管。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可移動模相對于所述固定模可向第一成 型位置和第二成型位置滑動。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在其內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 成型品,其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形成方法形成。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用于形成在其內表面上具有薄 膜的中空成型品的成型裝置,其包括成型設備,包括固定模,包括 用于形成配對的半中空體的、在分型線側上的固定芯和固定槽;和可 移動模,其相對于固定模可移動到第一成型位置和第二成型位置,包 括與固定芯和固定槽合作的、在分型線側上的可移動槽和可移動芯; 和淀積設備,其中通過固定芯和可移動芯并通過固定槽和可移動槽在 可移動模的第一成型位置初次形成一對半中空體,其中在可移動模的 第二成型位置,使留在固定槽和可移動槽中的配對的半中空體二次形 成和一體化,其中淀積設備包括在模打開時插入在模的分型線之間的 淀積室,并且其中淀積室包括設置在其開口處的密封裝置,所述密 封裝置在氣密狀態被推入到與固定模或可移動模的分型線面接觸;和 淀積元件,它包括靶電極、基板電極和真空吸管。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所述可移動模相對于固定模可轉動到第 一成型位置和第二成型位置。因此,根據本發明,在留在固定模或可移動模中的情況下,通過 用其中具有淀積元件的淀積室覆蓋,在模中淀積由固定模和可移動模 形成的配對半中空體中的至少一個的內表面,所述淀積元件如靶電極、 基板電極或真空吸管。具體地,不從模中取出半中空體,而是使用淀 積室在模中淀積,使得淀積的面在其表面上不被手或灰塵污染。因此, 根據本發明,作為特殊效果,能夠提供在其表面具有薄膜的優良淀積 質量的中空成型品。而且,在半中空體留在模中的情況下在模中進行 淀積,使得半中空體不需要儲存管理。而且,僅通過制備淀積裝置, 獲得另一個優點,即,不使用任何特殊模而能夠廉價地形成自動成型。
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模的剖視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淀積裝置的實施例的示意透視圖; 圖3A-3D是使用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模的各個成型步驟的示 意剖視圖圖3A是初次成型結束的狀態;圖3B是淀積狀態;圖3C 是在進入二次成型前的步驟;圖3D是在二次成型后的狀態;圖4A-4C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模的剖視圖圖4A是以放 大比例示出打開的可移動模的剖視圖;圖4B是淀積狀態;圖4C是縮 小比例的在二次成型后的狀態;和圖5A-5F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模的示意圖圖5A和5B是 從分型線側觀察的固定模和打開的旋轉模的透視圖;圖5C-5F是從分 型線側觀察,打開固定模和旋轉模的各個成形步驟的頂視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此說明其內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成型例子,所述成型 品通過以下方法形成注射成型在其內表面上具有薄膜(如反射膜) 的碗狀本體部分和用于密封所述本體部分的開口的薄透鏡形蓋件,在 模中形成所述本體部分的內表面上的薄膜,并用所述蓋件密封所述本 體部分的開口。首先說明本發明成型裝置的實施例。圖1是根據本發 明實施例的成型裝置在模閉合時的示意剖視圖。根據圖1所示的第一 實施例,成型裝置包括固定模l、滑動模IO和可移動模17。而且,滑 動模10以被驅動而豎直滑動的方式結合到固定模1,如圖1所示。固定模1固定到基部,如本領域所知的。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一個主澆鑄道2跨固定模1形成。從固定模1的頂部向上延伸支撐件3, 用于驅動滑動模10的活塞氣缸單元4結合到其上。通過向/從活塞氣缸 單元4供/排工作液,滑動模IO被驅動到第一位置,如圖1所示,或到 上面的第二位置,這將在下面說明。滑動模IO設有初次成型澆鑄道11和二次成型澆鑄道12,它們以 預定距離豎直間隔開。在圖l所示的第一位置,初次成型澆鑄道ll對 準固定模1的主澆鑄道2。在下面說明的第二位置,第二成型澆鑄道 12與主澆鑄道2對準。在分型線面P上的位置,滑動模10設置有用于 形成碗狀本體部分的滑動側芯13。在與滑動側芯13分開的預定間隔上 并在其周圍形成用于形成接合部分的小芯14。另一方面,在分型線面 P下的位置,形成用于形成蓋件的滑動側槽15。在所述滑動側槽15中 開有閘道16。在可移動模17的分型線面P的側面中形成可移動側槽18,其用 于與滑動側芯13配對形成本體部分。閘道16開在可移動側槽18中。 在可移動模17的分型線面P的側面上的位置形成可移動側蓋19,其與 所述滑動側槽15配對。在離滑動側芯19預定間隔并在其周圍,形成 用于形成接合部分的小芯19'。另一方面,在可移動模17的分型線面 P的側面上,形成將與固定模1的主澆鑄道2對準的流道5。圖2示意示出淀積裝置20的實施例。根據圖2的實施例,淀積裝 置20包括結合到多活節機器人21的淀積室25。而且,根據該實施例, 例如,用濺射法,淀積裝置20包括真空源30,其具有真空淀積所需
的排氣泵;產生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氣)的惰性氣體箱或惰性氣體 供給設備31;和電源設備32。更具體地,多活節臂24從立柱23的頂 部伸出,立柱23從多活節機器人21的基部22直立。淀積室25結合 到多活節臂24的前端部。淀積室25具有預定開口面積或體積的淀積 槽26。另一方面,在淀積槽26的開口中,設置0形環27,它將被推 壓到與滑動模10的分型線面P接觸。在淀積槽26被預定的力推到通 過O形環27與可移動模17的分型線面P接觸時,封閉本體部分并且 形成淀積需要的真空的淀積室25。在這樣構成的淀積槽26中,設置有淀積元件。這些淀積元件沒有 在圖2中示出,因為濺射法用于本實施例,而作為例子是在淀積槽26 開口附近的靶電極、和在深度上設置的基板電極。這些電極與DC或高 頻電源連接,并且基板電極電連接模中的基板。而且,在淀積槽26中,不僅引入惰性氣體如氬氣的氣體引入管開口,而且排空管也開口。這 些氣體引人管和排空管和連接電極的電源饋線延伸通過多活節臂24內部和機器人的立柱23,并且通過連接管28、 28、……分別與惰性氣體 供給設備31、真空源30和電源設備32連接。接下來,參照圖3說明使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成型裝置的成型例。 在滑動模10在下面的第一位置時,如圖1所示,將其合模。然后,滑 動側芯13和可移動模17的可移動側槽18限定本體成型空腔ch。另一 方面,滑動模10的滑動側槽15和可移動側芯19限定蓋件成型空腔cf。 如本領域已知的,從主澆鑄道2注射熔融樹脂。因此,熔融樹脂流經 主澆鑄道2、成型澆鑄道12、流道5和閘道16和16,填充本體成型空 腔ch和蓋件成型空腔cf。通過該初次成型,將本體部分H和蓋件F成 型,其具有圍繞它們的開口的接合半槽M'。在該初次成型后的狀態 示于圖3A。在冷卻和凝固后,打開可移動模17,將本體部分H留在可移動模 17中,蓋件F留在滑動模10中。通過這個模打開操作,本體部分H
的內表面相對分型線面P露出。然后,使用多活節機器人21將淀積室25插入到分型線面P,并且在封閉本體部H的同時通過O形環27將 其推壓到可移動模17的分型線面P。在圖3B中示出這個推壓狀態。 淀積裝置20的真空源30和惰性氣體供給設備31被驅動,以在淀積室 25中建立約幾Pa到幾十Pa的氬氣氣氛。然后,通過向靶施加負電壓 和向本體部分H施加幾CV正電壓建立放電。然后,如已知技術那樣, 在本體部分H的內表面上形成薄膜U,從而獲得具有薄膜的本體HU1。在淀積后,從模的分型線面P之間撤出淀積室25。然后,將滑動 模IO滑動到上部二次成型位置,在此位置,本體HU1和蓋件F的開 口被對準。圖3C示出這個對準位置。然后,如圖3D所示,在本體HU1 和蓋件F的對接部分的外周中由半槽M'形成接合部分或接合空腔M。 從主澆鑄道2注射熔融樹脂。該熔融樹脂從二次成型澆鑄道12通過閘 道流到接合空腔M。通過這個二次成型,本體HU1和蓋件F—體化。 打開可移動模17,抽出在其內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相同地繼 續這些成型操作。根據至此所述的第一實施例,滑動模10和可移動模17設有用于 形成配對的本體部分和蓋件的槽或芯,使得在一個循環產生的工件僅 是一個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然而,如果該槽或芯以多對設置,顯然,在一個循環中能夠形成多個中空成型品。而且,接合空腔的結構 不應限于該實施例,而是,能如前所述日本專利No. 3,326,752和No. 3,047,213說明的那樣改變。盡管在第一實施例中滑動模10設置在固定模1上,但是示于圖4 的第二實施例是,滑動模55設置在可移動板56上,而固定模41設置 在固定板40上。該固定板40設有一個主澆鑄道42,其與在固定板40 和固定模41之間形成的流道43連通。流道43與初次成型的第一和第 二澆鑄道44和45及二次成型的第三澆鑄道46連通。而且,在主澆鑄 道42和流道43之間的交會處,設置本申請人提出并在日本專利 No.3,047,213中說明的澆鑄道切換設備RK。通過操作這個繞鑄道切換 設備RK,主澆鑄道42向初次成型的第一和第二澆鑄道44和45或二 次成型的第三澆鑄道46切換。在如此形成的固定模41的分型線面P中,形成固定側芯50,其 用于形成本體部分。在該固定側芯50周圍并與其分開預定距離,形成 小芯51,其用于形成接合部分。向該固定側芯50的頂部開出初次成型 的第一澆鑄道44。另一方面,在分型線面P的下部,形成固定側槽52, 其用于形成蓋件。向槽52開出初次成型的第二澆鑄道45。將滑動模55安裝在可移動板56中,使其能夠豎直滑動,如圖4A 所示。該滑動模55由例如活塞氣缸單元的致動器驅動,但這個驅動設 備未示出。在滑動模55的分型線面P中形成滑動側槽57,其與固定側 芯50相對應。在滑動側槽57下的預定位置形成對應于固定側槽52的 滑動側芯58。在滑動側芯58周圍,形成用于形成接合部分的小芯59。在此說明成型例。將模合模。然后,固定側芯和滑動側槽57建立 用于形成本體部分的空腔。同時,固定側槽52和滑動側芯58形成蓋 件F。切換澆鑄道切換設備RK,使得熔融樹脂可流入初次成型流道43。 然后,以己知方式從主澆鑄道42注射熔融樹脂。熔融樹脂從主澆鑄道 42、澆鑄道切換設備RK、流道43和初次成型的第一和第二澆鑄道44 和45流動,使得它填充本體部分形成空腔和蓋件形成空腔。結果,本 體部分H和蓋件F基本同時成型。接著,打開移動板56。此時,由于 成型品的形狀等,本體部分H留在滑動模55的滑動側槽57中,蓋件 F留在固定模41的固定側槽52中。圖4B示出這樣打開的狀態。利用多活節機器人21,如上所述,通過0形環在滑動模55的分 型線面P上這樣推壓淀積室25,使得包圍本體部分H或滑動側槽57。 然后,如上所述形成薄膜U。抽出淀積室25。然后,將滑動模55滑動 到二次成型位置,在此位置,對準本體部分H和蓋件F的開口。這個
對準位置在圖4C示出。在該對準位置模封閉。然后,切換澆鑄道切換 設備RK,以從主澆鑄道42注射二次成型的熔化樹脂。熔融樹脂從二 次成型的第三澆鑄道46通過流道43'流動,填充接合空腔M。因此, 獲得具有彼此結合的本體部分H和蓋件F并且其內表面具有薄膜的中 空成型品。圖5示出第三實施例,其由盤形或圓柱形固定模60、以及盤形或 圓柱形旋轉模70構成。圖5A示出固定模60的透視圖,圖5B示出在 其旋轉盤70打開時從分型線面P的側面取的透視圖。如圖所示,在固 定模60的分型線面P中,用于形成本體部分的固定側槽61形成在與 中心位置徑向偏離預定量的位置。而且,用于形成蓋件的固定側芯62 形成在與固定側槽61周向分開120度的位置。而且,固定側卸出口 (relief) 63形成在與固定側槽61或固定側芯62周向分開120度的位 置。該固定側卸出口 63形成得具有預定深度,用于在二次成型時容納 本體形成芯的芯,這將在下面說明。在這樣形成的固定模60的中心部 分,形成澆鑄道64,其與注射機的噴嘴連通。該澆鑄道64通過在分型 線面P中形成的流道65和通過未示出的閘道在固定側槽61中開口 。在旋轉模70的分型線面P中,在120度的周向間隔上形成旋轉側 芯71和旋轉側槽72。該旋轉側芯71與固定側槽61配對,并且當封閉 在預定位置時形成空腔,用于形成本體部分。另一方面,旋轉側槽72 與固定側芯62合作形成空腔,用于形成蓋件。在旋轉模70中,在與 旋轉側芯61或旋轉側槽72分開120度的位置也形成旋轉側卸出口 73。 在旋轉側槽73中,在二次成型時進入形成蓋件的固定側芯62。在這樣 形成的旋轉模70的中心部分的分型線面P中,形成通過閘道與旋轉側 槽72連通的流道75。在固定側芯62或旋轉側芯71的外周上,形成用于形成與本體部 分或蓋件的開口接合的槽的小芯,如圖1和4所示,或如在日本專利 No.3,326,752和日本這里No.3,047,213中公開的,但在圖5中未示出。
以往復的(reciprocal)方式或以預定角度驅動旋轉模60的驅動設備或 閉合設備也未示出。圖2示出的裝置應用于淀積裝置20。圖5A和5B分別是從分型線面P的側面觀察在固定模60和旋轉 模70打開時的透視圖。圖5C-5F是從分型線面P觀察在模60和70打 開時的頂視平面圖。下面參照這些圖說明使用模60和70的成型例。 在圖5A和5B或圖5C和5D示出的狀態中,各模合模。然后,用于形 成本體部分的空腔由固定模60的固定側槽61和旋轉模70的旋轉側芯 71形成。另一方面,由固定模60的固定側芯62和旋轉模70的旋轉側 槽72形成用于形成蓋件的空腔。而且,流道65和75通過閘道開向空 腔。從澆鑄道64注射/加入的熔融樹脂通過各流道65和75流動,填充 各個空腔。通過這個初次成型,本體部分和蓋件基本同時成型。在冷 卻和凝固到一定程度后,在本體部分留在固定模60的固定側槽61而 蓋件部分留在旋轉模70的旋轉側槽72的情況下打開旋轉模70。然后, 具有留下的本體部分的固定側槽61被推到分型線面P上,同時被淀積 室25封閉。因此,如前所述,在本體部分的內周形成薄膜。在結束薄膜成形時,將淀積室25從分型線面P之間抽出。如圖5B中箭頭所示,旋轉模順時針和反時針旋轉120度。然后,在淀積后留在固定模60的固定側槽61中的本體部分和留在旋轉側槽72上的蓋件在其開口處彼此對準。在此對準狀態,如圖5E和5F所示,固定模60的固定側芯62位于旋轉模70的旋轉側槽73中,旋轉模70的旋轉側蓋72位于固定模60的固定側卸出口 63中。結果,能夠將模合模。在模合模后,二次成型的樹脂(未示出)填充在本體部分和蓋件之間的對接部分的接合空間。該二次成型產生在其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 成型品,其本體部分具有在其內周的薄膜。在至此所述的第三實施例中,固定側槽61、固定側芯62和固定 側卸出口 63以120度的周向間隔形成在固定模60中。在一個循環中 能夠生產的僅為一個其內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但是,如果以60度的間隔設置兩個相似的槽或芯,顯然能夠在一個循環中形成兩個 中空成型品。也明顯的是,薄膜也能夠形成在蓋件的內表面上。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所述中空成型品在其內表面上具有薄膜,該方法包括初次成型,其包括使用固定模和相對于所述固定模可移動的可移動模注射成型一對半中空體,使得其開口具有對接部分;淀積,包括打開所述模,使得一個半中空體留在固定模側,而另一個半中空體留在可移動模上;和在通過初次成型形成的半中空體中的至少一個的內表面上形成薄膜;和二次成型,包括在使配對的半中空體留在模中的狀態,對接淀積過的配對的半中空體的開口;和向對接部分注射熔融樹脂,使得配對的半中空體一體化,獲得所述中空體,其中,在淀積中形成薄膜是通過用淀積室蓋住留在模中的半中空體而在模中進行的,所述淀積室包括淀積元件,所述淀積元件包括靶電極、基板電極和真空吸管。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移動模相對于所述固定模可向第一成型位置和第二 成型位置滑動。
3. —種在其內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其通過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形成。
4. 一種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成型裝置,所述中空成型品在其內 表面上具有薄膜,該成型裝置包括成型設備,其包括 固定模,包括用于形成配對的半中空體的、在分型線側上的固定 芯和固定槽;和可移動模,相對于所述固定模可移動到第一成型位置和第二成型 位置,包括與所述固定芯和固定槽合作的、在分型線側上的可移動槽和可移動芯;和 淀積設備,其中通過固定芯和可移動芯并通過固定槽和可移動芯在可移動模 的第一成型位置初次形成一對半中空體,其中在可移動模的第二成型位置,使留在固定槽和可移動槽中的 配對的半中空體二次形成和一體化,其中所述淀積設備包括在模打開時插入在模的分型線之間的淀積 室,并且其中所述淀積室包括設置在其開口處的密封裝置,并且所述密封裝置在氣密狀態被推 入到與固定模或可移動模的分型線面接觸,和淀積元件,其包括靶電極、基板電極和真空吸管。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成型裝置,其中,所述可移動模相對于所述固定模可轉動到第一成型位置和 第二成型位置。
全文摘要
利用可移動模和滑動模。也利用淀積裝置,其在淀積室內設有淀積元件如靶電極。本體部分和蓋件通過可移動模和滑動模初次成型。在本體部分留在可移動模中和蓋件留在滑動模中的情況下打開模。留在可移動模的本體部分,在其表面由淀積室蓋上的情況下在模中淀積。接著,驅動滑動模,使得蓋件可與淀積過的本體部分對準。然后,注射二次成型樹脂,使本體部分和蓋件一體化。
文檔編號B29C45/00GK101152751SQ20061014151
公開日2008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28日
發明者西田正三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本制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