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具頂針及使用該模具頂針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用于頂出成型制品的模具頂針,尤其關于一種結構便于加工并可自身定位于模具內的模具頂針及使用該模具頂針的射出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在模具中,頂針用于將成型制品從模具中頂出。如
圖1A、
圖1B所示,普通頂針10a包括頂針桿12a及與頂針桿12a一體成型的頂針沉頭14a。頂針桿12a為圓柱狀,一端與頂針沉頭14a連接為一體,另一端為光滑平面端。頂針沉頭14a是與頂針桿12a具有同一軸心O1的圓柱體,因而普通頂針10a在模具中可繞軸心O1而旋轉,使得該普通頂針10a多用于頂出成型制品表面為平面的情況。
當成型制品的表面為曲面時,普通頂針10a的頂針桿12a的光滑平面端則需配合成型制品的曲面而加工成曲面,同時,為保證產品表面的外觀品質,需要將頂針固定于模具中,以避免頂針頂出成型制品時因旋轉而刮傷成型制品的表面,從而影響成型制品的品質。
請參閱圖2A、圖2B,一種傳統的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由普通頂針10a加工而成。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的頂針桿12b的上端面配合成型制品表面的要求而加工成傾斜面,同時將普通頂針10a的頂針沉頭14a磨去一部份而成為止轉沉頭14b,且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的頂針桿12b與止轉沉頭14b仍具有同一軸心O2。
再請參閱圖3A、圖3B,為將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定位于模具中,模具上還需銑出一特定的定位槽16b以容置該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的止轉沉頭14b。加工該定位槽16b時,需根據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的止轉沉頭14b而先銑出一圓形孔,然后,銑刀還需于該圓形孔內反復加工以銑出跑道狀的定位槽16b。當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頂出成型制品時,因止轉沉頭14b容置于定位槽16b中而不能旋轉,使得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不能旋轉,由此避免頂針桿12b的上端面因旋轉而刮傷成型制品表面。
上述現有技術的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加工時,需將普通頂針10a進行第二次加工,增加頂針的制造成本,且為配合該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0b,模具的跑道狀的定位槽16b加工繁瑣,耗費工時,增加模具的制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具頂針,其結構設計便于加工并可自身定位,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之模具頂針包括圓柱形頂針桿及與頂針桿一體的圓柱形頂針沉頭,頂針沉頭位于頂針桿的一端,且頂針沉頭的外徑大于頂針桿的外徑,且頂針沉頭與頂針桿偏心。
由于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與普通頂針的區別僅為頂針桿與頂針沉頭偏心的結構,加工模具頂針時可一次完成,不需磨沉頭這一道工序,簡化頂針的加工,從而降低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組裝有上述模具頂針的模具,該模具結構也便于加工,從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之模具包括上固定板;母模板,固定于上固定板下方,母模板內設有母模仁;公模板,位于母模板下方,公模板內設有公模仁,公、母模板閉合時,公、母模仁之間形成型腔;下固定板,位于公模板下方;一對間隔塊,連接于下固定板及公模板之間,該對間隔塊之間形成收容空間;上頂出板及下頂出板,位于間隔塊之間的收容空間內并可于收容空間內上下滑動,上頂出板底部開設有圓形沉頭孔,上部開設有圓形頂針桿過孔,頂針桿過孔與相應的沉頭孔連通,且頂針桿過孔與相應的沉頭孔偏心,頂針桿過孔相對沉頭孔的偏心度與頂針桿相對頂針沉頭的偏心度相同,所述模具頂針從上頂出板的底部穿過沉頭孔及頂針桿過孔,并穿過公模板及公模仁而與型腔相遇,頂針沉頭定位于沉頭孔內。
由此可知,為將模具頂針組裝并定位于模具上,僅需在模具的上頂出板中銑出一圓形沉頭孔即可組裝模具頂針,相較于現有技術需銑出跑道狀定位槽而言,使用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的模具的加工也簡單方便,從而有利于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A、
圖1B為現有技術的普通頂針的正視圖及仰視圖。
圖2A、圖2B為現有技術的可自身定位的頂針的正視圖及仰視圖。
圖3A、圖3B為現有技術的可自身定位的頂針組裝于模具中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組裝于模具后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A、圖6B為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組裝于模具中的示意圖。
圖7A、圖7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模具頂針組裝于模具中的示意圖。
圖8為圖4中標注VIII處的放大圖。
圖中各元件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現有技術]10a.普通頂針,10b.可自身定位的頂針,12a、12b.頂針桿,14a.頂針沉頭,14b.止轉沉頭,16b.定位槽。
100.射出成型模具,200.成型制品,10.模具頂針,12、12’.頂針桿,14、14’.頂針沉頭,20.上固定板,30.母模板,32.母模仁,40.公模板,42.公模仁,44.間隔塊,50.下固定板,62.上頂出板,64.下頂出板,65、65’.沉頭孔,66、66’.頂針桿過孔,72.回位針,74.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4,為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10組裝于射出成型模具100內的剖視圖。射出成型模具100包括上固定板20、固定于上固定板20下方的母模板30、位于母模板30下方的公模板40及固定于公模板40下方的下固定板50。
母模板30內部固定設有一母模仁32,公模板40內部固定設有一公模仁42,合模時,母模仁32與公模仁42之間形成一型腔,成型制品200成型于該型腔內。一對間隔塊44位于公模板40與下固定板50之間,并固定連接公模板40與下固定板50,兩間隔塊44之間形成一收容空間,上頂出板62與下頂出板64固定一體并位于該收容空間內。回位針72固定在上頂出板62上,回位針72上套設有彈簧74,公模板40上開設有孔(圖未示)以收容回位針72末端,從而于合模及開模時引導上、下頂出板62、64豎直上下運動。模具頂針10組裝于上頂出板62,且模具頂針10的頂端面抵頂成型制品200的曲形表面,從而于開模時將成型制品200頂出。
如圖5所示,模具頂針10包括頂針桿12及與頂針桿12一體成型的頂針沉頭14。頂針桿12為豎直圓柱狀,頂端面為傾斜面以配合抵頂成型制品200的曲形表面,底端與頂針沉頭14連接為一體。頂針沉頭14亦為圓柱狀,頂針沉頭14的外徑大于頂針桿12的外徑,且頂針桿12的軸心偏離頂針沉頭14的軸心,即,頂針桿12與頂針沉頭14偏心。
請參閱圖6A、圖6B,為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10的第一較佳實施例。頂針桿12投影在頂針沉頭14上的外徑圓O3的圓心O3偏離頂針沉頭14的外徑圓O4的圓心O4,更具體地,頂針桿12投影在頂針沉頭14上的外徑圓O3與頂針沉頭14的外徑圓O4相內含。在本實用新型中,因頂針桿12偏離頂針沉頭14,故,外徑圓O3與外徑圓O4內含不包括外徑圓O3與外徑圓O4為同心圓的情況。
再請參閱圖7A、圖7B,為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10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頂針桿12’的外徑圓O3’與頂針沉頭14’的外徑圓O4’相內切。
請配合參閱圖8,為將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10組裝于射出成型模具100內部,上頂出板62的底部銑出與頂針沉頭14、14’的外徑圓O4、O4’大小一致的圓形沉頭孔65、65’,對應于該沉頭孔65、65’的上頂出板62上部銑出與頂針桿12、12’的外徑圓O3、O3’大小一致的圓形頂針桿過孔66、66’,且該頂針桿過孔66、66’與沉頭孔65、65’相連通并貫穿上頂出板62,頂針桿過孔66、66’與相應的沉頭孔65、65’偏心,頂針桿過孔66、66’相對沉頭孔65、65’的偏心度與頂針桿12、12’相對頂針沉頭14、14’的偏心度相同。
組裝時,模具頂針10的頂針桿12、12’從上頂出板62的底部穿過沉頭孔65、65’而進入頂針桿過孔66、66’,該頂針桿12、12’穿出頂針桿過孔66、66’,在合模時頂針桿12、12’穿過公模板40及公模仁42而與模具的型腔相遇,頂針沉頭14、14’位于沉頭孔65、65’內,通過頂針桿過孔66、66’與沉頭孔65、65’及頂針桿過孔66、66’與沉頭孔65、65’的偏心結構,可防止模具頂針10在上頂出板62內旋轉而定位,從而防止在開模時因模具頂針10旋轉而刮傷成型制品200。然后再將下頂出板62固定于上頂出板64下方,從而模具頂針10被上、下頂出板62、64固定。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10通過頂針桿12、12’與頂針沉頭14、14’的偏心設計,頂針桿12、12’與頂針沉頭14、14’均可設計為圓柱形,從而模具頂針10在制造時僅需一次加工成型,不再需要現有技術的將頂針沉頭磨為非圓柱形的第二道工序,而在模具100的上頂出板62內部僅需銑出一相應的圓形沉頭孔65、65’即可,且圓形沉頭孔65、65’的加工相對于現有技術跑道狀定位槽的加工亦簡單方便,從而有效降低模具的加工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模具頂針,包括圓柱形頂針桿及與頂針桿一體的圓柱形頂針沉頭,頂針沉頭位于頂針桿的一端,且頂針沉頭的外徑大于頂針桿的外徑,其特征在于頂針沉頭與頂針桿呈偏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頂針,其特征在于該頂針桿投影在頂針沉頭上的外徑圓與頂針沉頭的外徑圓相內含。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頂針,其特征在于該頂針桿投影在頂針沉頭上的外徑圓與頂針沉頭的外徑圓相內切。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頂針,其特征在于該頂針桿之與頂針沉頭相對的頂端面為傾斜面。
5.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之模具頂針的模具,包括上固定板;母模板,固定于上固定板下方,母模板內設有母模仁;公模板,位于母模板下方,公模板內設有公模仁,公、母模板閉合時,公、母模仁之間形成型腔;下固定板,位于公模板下方;一對間隔塊,連接于下固定板及公模板之間,該對間隔塊之間形成收容空間;上頂出板及下頂出板,位于間隔塊之間的收容空間內并可于收容空間內上下滑動;其特征在于上頂出板底部開設有圓形沉頭孔,上部開設有圓形頂針桿過孔,頂針桿過孔與相應的沉頭孔連通,且頂針桿過孔與相應的沉頭孔偏心,頂針桿過孔相對沉頭孔的偏心度與頂針桿相對頂針沉頭的偏心度相同,所述模具頂針從上頂出板的底部穿過沉頭孔及頂針桿過孔并穿過公模板及公模仁而與型腔相遇,頂針沉頭定位于沉頭孔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該頂針桿投影在頂針沉頭上的外徑圓與頂針沉頭的外徑圓相內含。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該頂針桿投影在頂針沉頭上的外徑圓與頂針沉頭的外徑圓相內切。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該頂針桿與頂針沉頭相對的頂端面為傾斜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具頂針,該模具頂針由頂針桿及一體成型的頂針沉頭構成,頂針沉頭的外徑圓大于頂針桿的外徑圓,且頂針桿與頂針沉頭相偏心。使用本實用新型模具頂針的模具的頂出板上僅需銑出與頂針沉頭外徑圓一致的圓形沉頭孔及與頂針桿外徑圓一致的圓形頂針桿過孔,且頂針桿過孔與沉頭孔相應偏心,即可將模具頂針組裝于上頂出板內,并通過偏心結構防止模具頂針在上頂出板內旋轉而定位。
文檔編號B29C45/42GK2848532SQ20052006654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26日
發明者王錦昌, 陳志煜, 黃建光, 劉芳 申請人:富港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