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及胎圈部分的成型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當形成其中胎體簾布層兩端部繞胎圈芯纏繞的所稱的胎圈纏繞結構的生胎時,其能夠容易地纏繞胎體簾布層而無需在胎體簾線上預先形成彎折部分,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該目的的胎圈部分的成型設備。
背景技術:
如圖9所示,近來建議在使用鋼簾線的胎體簾布層(a)的重載輪胎中采用胎圈纏繞結構。在這種胎圈纏繞結構中,胎體纏繞部分(a2)中的胎體簾布層大致圍繞該胎圈芯(b)纏繞一整圈,且該胎體纏繞部分(a2)形成在橋接于胎圈芯(b、b)之間的胎體主體部分(a1)的兩側,以由此固定胎體簾布層(a)的兩端部。
在上述結構中,胎體纏繞部分(a2)的末端(ae)在胎圈芯(b)的外周的近端中斷,因此胎圈變形產生的應力幾乎未作用在該末端(ae)。因此,其優點是產生于該末端(ae)的諸如簾線的松弛等的損害能夠得以有效抑制。然而,在此種結構中,胎體纏繞部分(a2)的整個長度較短且其纏繞半徑較小,而胎體簾線(鋼簾線)的彎曲剛度較大。因此呈現在制造生胎的過程中難于容易且精確地圍繞胎圈芯(b)纏繞胎體簾布層(a)的缺點。
因此,例如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1-246675號或者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1-246676號中所建議的,在胎體簾布層中預先形成一個塑性變形的彎折部分,其中胎體簾線在相配于胎圈芯的角落部分的相應位置局部彎折。
然而,當將彎折預先形成于胎體簾線時,胎體簾線的剛度和強度將由于局部彎折而退化,因此行駛時存在簾線的彎折部分發生損壞的危險。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其可以容易、精確且穩定地形成圍繞胎圈芯纏繞的胎體纏繞部分而無需預先在胎體簾線處形成彎折部分,還提供一種用于此目的的胎圈部分的成型設備。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是一種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所述生胎包括一個鋼簾線的胎體簾布層,該胎體簾布層在胎體主體部分的兩側順次布置有圍繞胎圈芯纏繞的胎體纏繞部分,所述胎體主體部分從胎面部分經胎側部分一直延伸到胎圈部分的胎圈芯,所述胎圈芯具有多邊形的截面形狀,且其包括一個與輪輞的座表面相對的徑向內表面、一個平行于該徑向內表面的徑向外表面、一個連接于該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的輪胎軸向外邊緣之間的輪胎軸向外側表面、以及一個連接于該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的輪胎軸向內邊緣之間的輪胎軸向內側表面,所述方法包括胎體管成形步驟,其通過在成形器的外周上成圓筒狀纏繞胎體簾布層而形成胎體管;胎圈芯設置步驟,其在胎體管的徑向外側設置胎圈芯;以及胎圈芯支撐步驟,其使用直徑上可膨脹且可收縮、具有座表面的胎圈芯支撐器,用以在通過膨脹胎圈芯支撐器的直徑而將胎體簾布層挾持在座表面和胎圈芯之間的同時支撐胎圈芯的徑向內表面;該胎圈芯支撐步驟進一步包括翻轉胎體外部區的翻轉步驟,該胎體外部區限定為胎體簾布層相較于挾持在座表面和胎圈芯之間的夾層區位于輪胎軸向外側的部分,以便形成一個未包括任何局部彎折部分的徑向向外傾斜和延伸的外部傾斜部分,這是因為在胎圈芯支撐器處提供了一個凸緣,該凸緣從該座表面的輪胎軸向外端沿徑向向外凸升,且在該凸緣和該胎圈芯之間具有大于胎體簾布層的厚度的間隙;彎曲步驟,其通過使用簾布層纏繞環沿輪胎軸向向內迫壓外部傾斜件,用以將外部傾斜件向胎圈芯的外側表面和徑向外表面彎曲;以及迫壓步驟,其通過使用壓輥將處于彎曲狀態下的外部傾斜件的一個末端部向胎圈芯的徑向外表面迫壓。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是用于此目的的設備,其包括一個成形器,用于通過在其外周上成圓筒狀纏繞胎體簾布層而形成一個胎體管;以及一個胎圈芯支撐裝置,其包括一個具有一座表面的胎圈芯支撐器,該胎圈芯支撐器設置在胎體管的徑向外側用以支撐胎圈芯的徑向內表面,且該胎圈支撐裝置的直徑可膨脹且可收縮,用以在當直徑膨脹時將胎體簾布層挾持于座表面和胎圈芯之間的同時支撐胎圈芯;所述胎圈芯支撐器還包括一個纏繞裝置,該纏繞裝置具有一個位于座表面的軸向外側的外部件,其沿徑向向外凸升,并且通過將胎圈芯支撐器直徑膨脹狀態下的外部件與胎圈芯之間的間隙的最小值設定為大于胎體簾布層的厚度,該外部件將相較于挾持在座表面和胎圈芯之間的夾層區位于輪胎軸向外側的胎體外部區翻轉作為外部傾斜件,該外部傾斜件徑向向外傾斜和延伸而未包括任何局部彎曲部分;以及一個簾布層纏繞環,其可相對于該外部傾斜件在輪胎軸向上可向內外相對運動,且通過向輪胎軸向內側的相對運動而迫壓該外部傾斜件,用以向該胎圈芯的外側表面和徑向(外)表面彎曲該外部傾斜件;以及一個成形裝置,其包括一個壓輥,用于將處于彎曲狀態下的外部傾斜件的一個末端部向胎圈芯的徑向外表面迫壓。
由于本發明的上述設置,可以容易、精確且穩定地圍繞胎圈芯纏繞胎體簾布層的兩端部,而無需預先在胎體簾線處形成彎折部分。
圖1是示出使用根據本發明的生胎胎圈部分成型方法形成的重載輪胎的胎圈部分的一個實施例的截面圖;
圖2是示出用于實施生胎胎圈部分成型方法的胎圈部分成型設備的截面圖;圖3是以放大形式示出其主體部分的截面圖;圖4是示出在直徑收縮情形下的胎圈芯支撐器以及胎體簾布層和胎圈芯的截面圖;圖5是示出在直徑膨脹情形下的胎圈芯支撐器以及胎體簾布層和胎圈芯的截面圖;圖6是示出由簾布層纏繞環纏繞外部傾斜件的截面圖;圖7是示出由壓輥迫壓外部傾斜件的截面圖;圖8(A)和8(B)是用于說明壓輥的排列的圖示;以及圖9是用于說明背景技術的胎圈部分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圖示的實例來解釋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
圖1是示出使用根據本發明的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形成的重載輪胎的胎圈部分的一個實施例的截面圖;圖2是示出用于實施該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的胎圈部分成型設備的截面圖;以及圖3是以放大形式示出其主體部分的截面圖。
如圖1所示,重載輪胎1包括至少一個胎體6,胎體6從胎面延伸經胎側部分3一直延伸到胎圈部分4的胎圈芯5。一種現有的用于增強胎面的帶束層位于胎體6的徑向外側和胎面部分的內部。
胎體6包括一單個胎體簾布層6A,其中胎體簾線(鋼簾線)平行拉伸排列的簾線排列體包覆有頂層橡膠(topping rubber)。在本實施例的子午線輪胎的情況中,胎體簾線以相對于輪胎圓周方向成75到90度的角度排列。
胎體簾布層6A呈現胎圈纏繞結構,該結構包括橋接于胎圈芯5、5之間的環形的胎體主體部分6a和從胎體主體部分6a的兩側延伸的胎體纏繞部分6b。胎體纏繞部分6b從輪胎軸向內側向外側繞胎圈芯5纏繞,且在接近胎體主體部分6a時其末端E終止。通過此設置,將其固定在胎圈芯5。
此處,胎圈芯5包括一個芯主體5A,例如該胎圈主體通過以多階段和多列方式纏繞鋼制胎圈線而獲得。本實施例中,胎圈芯5由芯主體5A和覆蓋其外圍的薄覆蓋層5B形成。覆蓋層5B包括用于防止胎圈線分離的涂膠布或橡膠皮。在此,胎圈芯5也可以僅包括芯主體5A。
胎圈芯5具有多邊形的截面形狀,其包括一個與輪輞J的座表面Js相對的徑向內表面SL、一個平行于該徑向內表面SL的徑向外表面SU、一個連接于該徑向內表面SL和徑向外表面SU的輪胎軸向外邊緣P2、P4之間的輪胎軸向外側表面SO,以及一個連接于該徑向內表面SL和徑向外表面SU的輪胎軸向內邊緣P1、P5之間的輪胎軸向內側表面SI。本實施例具體示出了具有六邊形截面形狀的胎圈芯5,其外側表面SO包括含有上傾斜表面SOa和下傾斜表面SOb的折曲表面,而內側表面SI包括含有上傾斜表面SIa和下傾斜表面SIb的折曲表面。在此,標號P3、P6代表這些折曲表面的峰部。由于徑向內表面SL大體平行于輪輞座Js,胎圈芯5和輪輞的接合力在很大范圍上得以提高。本實施例中,輪輞J是在沒有內胎的情況下使用的15度錐形輪輞,該徑向內表面SL因此相對于輪胎軸線以大約15度的角度傾斜。
胎體纏繞部分6b由與內表面SI、徑向內表面SL和外表面SO相對的主體部8,以及延伸至主體部8且與該徑向外表面SU相對的副部9形成。本實施例中,在副部9上設有帶,該帶由成螺旋狀纏繞于副部9上的包繞線材10構成。該帶朝向胎圈芯5的徑向外表面SU迫壓并限制該副部9,以可靠地阻止胎體簾線的反彈以及由此所產生的下列問題。這里,所述問題包括當進行硫化成型時副部9和胎圈芯5之間產生空氣積聚,因而損害耐久性,或者傾向產生的漏氣現象,或者由于相對于胎體6的接合力下降造成簾線松弛。
其次,當形成該用于重載輪胎1的生胎時,使用圖2所示的胎圈部分成型設備11(下稱“成型設備11”)。通過該設備,能夠簡單、精確且穩定地形成胎體纏繞部分6b,而無需預先在胎體簾線處形成彎折部分。
成型設備11設置為包括(I)成形器13,用于形成其中胎體簾布層6A以圓筒狀方式纏繞的胎體管12;(II)胎圈芯支撐裝置15,其在直徑膨脹時支撐設置在胎體管12徑向外側的胎圈芯5;(III)纏繞裝置16,其圍繞胎圈芯5彎曲并纏繞包括胎體管12兩端部的圓筒狀副部12b;以及(IV)成形裝置17,其使用壓輥32將圓筒狀副部12b的末端部27e向胎圈芯5的徑向外表面SU迫壓。這里,末端部27e對應于胎體纏繞部分6b的副部9。
更具體地,本實施例的成形器13是兩階段式的生胎造型步驟所采用的第一階段成形器。該成形器13包括通過例如馬達等驅動設備(圖未示)驅動而轉動的圓柱鼓18。通過繞成形器的外周—即鼓18的外周以單圈方式纏繞片狀的胎體簾布層6A而形成圓筒狀的胎體管12。胎體管12包括具有可以形成胎體主體部分6a之長度的圓筒狀主部12a和具有可以形成胎體纏繞部分6b之長度的兩圓筒狀副部12b、12b。本實施例中,成形器13的軸向長度不大于該圓筒狀主體12a的長度,因此圓筒狀副部12b相應地形成為從成形器13的兩端突出于在軸向外側。
如圖3以放大形式所示的,胎圈芯支撐裝置15包括胎圈芯支撐器14,該胎圈芯支撐器14直徑可膨脹且可收縮并包括多個在圓周方向分開設置的區段19。該胎圈芯支撐器14置于成形器13的兩外側且位于圓筒狀副部12b的位置。區段19在輪胎軸向向內或向外導引于導引板21、22之間,該導引板由與成形器13統一轉動的套管20徑向向上凸升。通過從外側裝配在該套管20上的滑動環23在輪胎軸向上的橫向運動,可以從收縮直徑狀態Y1(圖3、4)至膨脹直徑狀態YS(圖5)沿徑向內外運動。本實施例中,同一傾斜度的錐狀的接合面t形成在區段19的徑向內周和滑動環23的徑向外周上。雖然可通過接合面t將輪胎軸向的橫向運動轉換為徑向上的運動,也可以采用現有的例如連桿機構等機構。
胎圈芯支撐器14在其徑向外周包括用于支撐胎圈芯5的至少該徑向內表面SL的座表面24,用以支撐胎圈芯5和一個外部件25,該外部件25從座表面24的輪胎軸向外側沿徑向向外凸升。這里,雖然本實施例示出在座表面24的輪胎軸向內部提供了一個內部件26的例子,也可以省略該內部件26。
本實施例中,座表面24形成為V型形狀,包括與胎圈芯5的徑向內表面SL傾斜度相同的用于支撐徑向內表面SL的第一座表面24A,以及與胎圈芯5的下傾斜表面SIb傾斜度相同的用于支撐下傾斜表面SIb的第二座表面24B。在膨脹直徑狀態Y2(圖5)中,胎圈芯5可以坐放于座表面24上,從而通過胎體簾布層6A得到支撐。與此同時,將胎體簾布層6A挾持在座表面24和胎圈芯5之間,以阻止胎體簾布層6A位置上的移動。為方便起見,胎體簾布層6A夾在座表面24和胎圈芯5之間的區域表示為夾層區Ka,而相較該夾層區Ka位于輪胎軸向外側的區域表示為胎體外部區Ko,并且其內側的區域表示為胎體內部區Ki。
外部件25設置為胎體外部區Ko可以隨著直徑的膨脹徑向向外翻轉。在膨脹直徑狀態Y2(圖5)中,大于胎體簾布層6A之厚度的大間隙d形成在外部件25和胎圈芯5之間。相應地,外部件25可以使胎體外部區Ko變形為不包括任何局部彎折部分的徑向向外傾斜和延伸的外部傾斜件27。這里,類似的間隙形成在內部件26和胎圈芯5之間,因此胎體內部區Ki變形為不包括任何局部彎折部分的徑向向外傾斜和延伸的內部傾斜件28。
當間隙d過小或者從胎圈芯5的徑向內表面SL的輪胎軸向外邊緣到外部件25的頂端的徑向距離h過大,則在胎體簾布層6A內易于產生部分彎折部分。另一方面,當間隙d過小或者距離h過小,則胎體外部區Ko的翻轉不足。因此,該間隙d優選位于胎體簾線(鋼簾線)的厚度的1.0到4.0倍的范圍內。該距離h優選位于胎圈芯5的徑向內表面SL和徑向外表面SU之間的厚度H(圖4)的0.2到0.7倍的范圍內。這里,考慮到下述的纏繞工序,將該間隙d和距離h設置為使得外部傾斜件27相對輪胎軸線的傾角α不小于45度,且進一步希望不小于60度。
其次,纏繞裝置16包括可以與成形器13統一轉動、且能夠相對成形器13在輪胎軸向上向內和向外進行相對橫向運動的橫向運動體29,和由橫向運動體29支撐的環形簾布層纏繞環30。本實施例中,簾布層纏繞環30包括沿胎圈芯5的上傾斜表面SOa傾斜的第一纏繞表面31A,以及延伸到第一纏繞表面31A的徑向外邊緣內的且在輪胎軸向向內突出一短小長度的第二纏繞表面31B。如圖6所示,通過橫向運動體29的橫向運動,簾布層纏繞環30將外部傾斜件27沿輪胎軸向向內迫壓且向胎圈芯5的外側表面SO和徑向外表面SU彎曲該外部傾斜件27。
同時,當外部傾斜件27在第一纏繞表面31A和上傾斜表面SOa之間壓縮時,第一纏繞表面31A的徑向內邊緣位于胎圈芯5的峰部P3的徑向外側距離h1處。通過此設置,允許外部傾斜件27在壓縮區La和夾層區Ka之間平滑彎曲,因此防止在峰部P2、P3出現局部彎折部分。距離h1優選為胎體簾線厚度的2.0到4.0倍。
第二纏繞表面31B包括位于其與胎圈芯5之間的間隙g,該間隙g大于胎體簾布層6A的厚度。相應地,進一步可將超出壓縮區La的末端側上的末端部27e向胎圈芯5的徑向外表面SU彎曲,而不會在峰部P4出現局部彎折部分。此時,考慮到后述的成形工序,末端部27e和胎圈芯5的徑向外表面SU之間的角度β優選減小為不大于45度,且進一步不大于30度。這里,第一和第二纏繞表面31A、31B可以形成為凸起的弧形形狀或者凹入的弧形形狀,且第一和第二纏繞表面31A、31B可以選擇地由單個彎曲表面形成。
如圖6和圖7所示,成形裝置17包括在外部傾斜件27彎曲狀態下將末端部27e向胎圈芯5的徑向外表面SU迫壓的壓輥32。該壓輥32以圍繞輥子中心自由轉動(自轉)且圍繞輪胎軸心回轉的方式支撐。
本實施例中,壓輥32樞轉地支撐在一個例如氣缸的往復裝置33的桿端,該氣缸包括在徑向以自由轉動(自轉)方式往復通過輥子支架34的桿。該往復裝置33通過軸承或類似器件支撐以可圍繞輪胎軸心相對該橫向運動體29轉動。
此處,成形器13上的胎體簾布層6A、胎圈芯5和簾布層纏繞環30可以與成形器13統一轉動。它們和壓輥30可繞輪胎軸心相對轉動。因此,通過轉動和驅動成形器13,壓輥32可以在將該末端部27e向胎圈芯5的徑向外表面SU迫壓的同時進行旋轉。換句話說,末端部27e可以變形為沿徑向外表面SU在整個外周上面對的方向。
這里,如圖8(A)所示,成形裝置17優選設置為多個壓輥32在圓周方向間隔布置。同時,如圖8(B)概念性示出的,通過在輪胎軸向以位置偏移方式設置多個壓輥32,末端部27e可以更有效地變形。
本實施例中,為向胎圈芯5的徑向外表面SU迫壓和限制變形的末端部27e,通過將包繞線10(圖8(B))螺旋纏繞于末端部27e的徑向外側而構成一條帶。包繞線10的纏繞與通過壓輥32朝向胎圈芯5迫壓末端部27e一起進行。因此可以高效和高精度地纏繞包繞線10而不會引起包繞線10的任何松弛或者不均勻。這里,壓輥32在所纏繞的包繞線10上順序行進。除了螺旋纏繞該包繞線10之外,所述的帶也可以可選擇地由小寬度的纏繞條構成,其中多個包繞線10沿圓周方向單圈涂覆有橡膠。
通過采用成形器11,可以繞胎圈芯纏繞胎體簾布層6A的兩端,而無需形成其中胎體簾線局部彎折的塑性變形的彎折部分,且胎體纏繞部分6b可以容易、精確和穩定地形成。因此可以提高胎圈纏繞結構的輪胎的生產率且限制伴隨胎體簾線彎折產生的簾線剛度和簾線強度的退化。
接下來,采用該成形器11的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包括
(1)胎體管成形步驟,其中通過在成形器13的外周成圓筒狀纏繞胎體簾布層6A形成胎體管12;(2)胎圈芯5設置步驟,其中胎圈芯5設置在胎體管12的徑向外側;以及(3)胎圈芯支撐步驟,用于在通過胎圈芯支撐器14的直徑膨脹而將胎體簾布層6A挾持在座表面24和胎圈芯5之間時支撐胎圈芯5。這里,胎圈芯支撐步驟包括通過胎圈支撐器14的外部件25翻轉胎體外部區Ko的翻轉步驟,用以將胎體外部區Ko變形為不包括任何局部彎折部分的徑向向外傾斜和延伸的外部傾斜件27。
所述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進一步包括(4)通過使用簾布層纏繞環30在輪胎軸向內側迫壓外部傾斜件27的彎曲步驟,用以向胎圈芯5的外側表面SO和徑向外表面SU彎曲該外部傾斜件27;以及(5)通過使用壓輥32朝向胎圈芯5的徑向外表面SU迫壓彎曲狀態下的外部傾斜件27的末端部27e的迫壓步驟。
通過這些步驟,可以容易、精確且穩定地繞胎圈芯5纏繞胎體簾布層6A的兩端部——即圓筒狀副部12b,而無需預先彎折胎體簾線。
雖然到此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得到解釋,但本發明不僅限于圖示的實施例而是可以修改成多種形式而實施,例如,其中成形器13設置為用于單階段方法的生胎造型步驟中所使用的成形器。
權利要求
1.一種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所述生胎包括一個鋼簾線的胎體簾布層,該胎體簾布層在胎體主體部分的兩側順次布置有圍繞胎圈芯纏繞的胎體纏繞部分,所述胎體主體部分從胎面部分經胎側部分一直延伸到胎圈部分的胎圈芯,所述胎圈芯具有多邊形的截面形狀且其包括一個與輪輞的座表面相對的徑向內表面、一個平行于該徑向內表面的徑向外表面、一個連接于該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的輪胎軸向外邊緣之間的輪胎軸向外側表面、以及一個連接于該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的輪胎軸向內邊緣之間的輪胎軸向內側表面,所述方法包括胎體管成形步驟,其通過在成形器的外周上成圓筒狀纏繞胎體簾布層而形成胎體管;胎圈芯設置步驟,其在胎體管的徑向外側設置胎圈芯;以及胎圈芯支撐步驟,其使用直徑上可膨脹且可收縮并具有座表面的胎圈芯支撐器,所述座表面用于在通過膨脹胎圈芯支撐器的直徑而將胎體簾布層挾持在座表面和胎圈芯之間的同時支撐胎圈芯的徑向內表面;所述胎圈芯支撐步驟進一步包括翻轉胎體外部區的翻轉步驟,該胎體外部區限定為胎體簾布層相較于挾持在座表面和胎圈芯之間的夾層區來說位于輪胎軸向外側的部分,以便形成一個未包括任何局部彎折部分的徑向向外傾斜和延伸的外部傾斜部分,這是因為在胎圈芯支撐器處設置有一個凸緣,該凸緣從該座表面的輪胎軸向外端沿徑向向外凸升,且在該凸緣和該胎圈芯之間具有大于胎體簾布層的厚度的間隙;彎曲步驟,其通過使用簾布層纏繞環沿輪胎軸向向內迫壓外部傾斜件,而將該外部傾斜件向胎圈芯的輪胎軸向外側表面和徑向外表面彎曲;以及迫壓步驟,其通過使用壓輥而將處于彎曲狀態下的外部傾斜件的一個末端部向胎圈芯的徑向外表面迫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其中,所述胎圈芯具有六邊形的截面形狀,其中所述胎圈芯的輪胎軸向外側表面和輪胎軸向內側表面分別包括折曲表面,每一折曲表面均包括徑向外側的上傾斜表面和徑向內側的下傾斜表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其中,在成形器上的胎體簾布層以及胎圈芯繞輪胎軸心相對于該成形器相應轉動的同時,所述迫壓步驟的壓輥將外部傾斜件的末端部向胎圈芯的徑向外表面迫壓,并且使所述外部傾斜件的末端部沿徑向外表面變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其中,所述迫壓步驟包括包繞線纏繞步驟,其中包繞線纏繞在被壓向胎圈芯徑向外表面的外部傾斜件的末端部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其中,所述凸緣和胎圈芯之間的間隙的最小值是該胎體簾布層的鋼簾線厚度的1.0到4.0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其中,介于凸緣的徑向頂端與胎圈芯的徑向內表面的輪胎軸向外邊緣之間的徑向距離是胎圈芯的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之間的厚度的0.2到0.7倍。
7.一種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設備,所述生胎包括一個鋼簾線的胎體簾布層,該胎體簾布層在胎體主體部分的兩側順次布置有圍繞胎圈芯纏繞的胎體纏繞部分,所述胎體主體部分從胎面部分經胎側部分一直延伸到胎圈部分的胎圈芯,所述胎圈芯具有多邊形的截面形狀且其包括一個與輪輞的座表面相對的徑向內表面、一個平行于該徑向內表面的徑向外表面、一個連接于該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的輪胎軸向外邊緣之間的輪胎軸向外側表面、以及一個連接于該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的輪胎軸向內邊緣之間的輪胎軸向內側表面,且所述成型設備包括一個成形器,用于通過在其外周上成圓筒狀纏繞胎體簾布層而形成一個胎體管;以及一個胎圈芯支撐裝置,其包括一個直徑上可膨脹且可收縮并具有一座表面的胎圈芯支撐器,當直徑膨脹而將胎體簾布層挾持于座表面和胎圈芯之間時,該座表面支撐設置在胎體管的徑向外側的胎圈芯的徑向內表面;所述胎圈芯支撐器包括一個凸緣,所述凸緣由所述座表面的輪胎軸向外端徑向向外凸升,所述凸緣將一胎體外部區翻轉,所述胎體外部區限定為胎體簾布層相較于挾持在座表面和胎圈芯之間的胎體簾布層的夾層區來說位于輪胎軸向外側的部分,從而形成一個未包括任何局部彎折部分的徑向向外傾斜和延伸的外部傾斜部分,這是因為凸緣和胎圈芯之間具有大于胎圈芯支撐器直徑膨脹狀態下的胎體簾布層的厚度的間隙;一個纏繞裝置,其包括一簾布層纏繞環,該簾部層纏繞環相對于所述外部傾斜部分在輪胎軸向上可向內側以及外側運動,且通過向輪胎軸向內側的相對運動而迫壓該外部傾斜部分,而向胎圈芯的軸向外側表面和徑向外表面彎曲該外部傾斜部分;以及一個成形裝置,其包括一個壓輥,用于將處于彎曲狀態下的外部傾斜部分的一個末端部向胎圈芯的徑向外表面迫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設備,其中,在成形器上的胎體簾布層以及胎圈芯繞輪胎軸心相對于該成形器相應轉動的同時,所述壓輥將外部傾斜部分的末端部向胎圈芯的徑向外表面迫壓。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設備,其中,所述凸緣和胎圈芯之間的間隙的最小值是胎體簾布層的鋼簾線的厚度的1.0到4.0倍。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生胎的胎圈部分的成型設備,其中,介于凸緣的徑向頂端與胎圈芯的徑向內表面的輪胎軸向外邊緣之間的徑向距離是胎圈芯的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之間的厚度的0.2到0.7倍。
全文摘要
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包括胎圈芯支撐步驟,其在包括支撐胎圈芯徑向外表面之座表面的胎圈芯支撐器的直徑膨脹時通過胎體簾布層支撐胎圈芯。因為胎圈芯支撐器包括向輪胎軸向外側凸升的處于座表面軸向外側的外部件,且外部件與胎圈芯之間的間隙大于胎體簾布層厚度,可將相較挾持在座表面和胎圈芯間的胎體簾布層夾層區位于軸向外側的胎體外部區翻轉,使胎體外部區變形為未包括任何局部彎折部分的徑向向外傾斜和延伸的外部傾斜件。其還包括彎曲步驟,通過使用簾布層纏繞環而沿輪胎軸向向內迫壓外部傾斜件,用以向胎圈芯的輪胎軸向外側表面和徑向外表面彎曲外部傾斜件;和迫壓步驟,通過使用壓輥而向胎圈芯的徑向外表面迫壓彎曲的外部傾斜件的末端部。
文檔編號B29D30/50GK1760021SQ20051010561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6日
發明者竹內雄一, 杉山直樹 申請人: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