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線電纜塑包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電纜的模具,具體說是涉及一種電線電纜縱包擠塑摸具。
背景技術:
目前,電線電纜的絕緣包裝層多數采用是擠塑、縱向包裝工藝,常用的電纜擠塑專用模具如圖3所示,主要由注塑機頭模芯和模套組成,模芯套于機頭內部與機頭內部形成間隙,模套裝于機頭擠出口處,控制纜覆蓋絕緣層的厚度,電纜包裹絕緣層的質量及效率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圖3中所示的機頭存在以下缺點,第一;機頭中塑料進入內部時,其前進的方向與模芯成90°角,原因是注塑機有一定的壓力,塑料的走勢從法蘭口進入機頭,由于機頭內部有模芯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它具有從機頭的內部先走,外部被摸芯阻力著,原料自然如然就減少,即靠近進料口的一側多,遠離進料口的一側少的現象,這樣情況下電纜絕緣層的厚度調校困難;第二,機頭內部與模芯的空間太大,蓄料區相應過長,正常工作時間一長,先到的料在機頭壁不能到徹底走出,就會產生硬塊、燒焦或氣泡等現象出現,最終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或廢品過多。發明人經過多年的實踐,對上述的錯點進行改進。
發明的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線電纜擠塑模具,該擠塑模具生產出的電線電纜絕緣層不會出現氣泡或硬塊,大大提高電線電纜的質量及和生產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線電纜塑包模具;由擠出機頭,摸芯,模套組成,擠出機頭中部側壁有一進料口,模芯套于擠出機頭中并與機頭內壁有間隙,間隙與進料口相通,模芯有供電纜通過的通道,模套為喇叭狀,裝于機頭擠出口,其特征在于小于在進料口靠電纜進入方向一側,有一與電纜進入方向成小于90°的封閉圈將機頭內壁與摸芯之間的間隙封閉。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封閉圈斜面與電纜進入方向的夾角為20°-60°,最佳為35°夾角。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機頭進料口為漏斗狀或在封閉圈對面一側半邊為漏斗狀。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的詳述圖1為本發明電線電纜擠出模具剖視圖;圖2為本發明模具中封閉圈結構圖;圖3為原電線電纜塑包模具內部結構圖;圖中標號說明;1、機頭,2、模芯,3、模套,4、封閉圈,5、電纜,6、進料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圖2,本發明由擠出機頭1,摸芯2,模套3組成,擠出機頭為中空筒狀,其中部筒壁有一進料口6,進料口一般為圓形,模芯套于機頭通孔中并與機頭內壁有一定的間隙,模芯有供電纜5通過的通道,模芯出口為喇叭狀,模套也為喇叭狀并與模芯相配,裝于機頭擠出口,在進料口靠電纜進入方向一側,有一與電纜進入方向成小于90°的封閉圈4將機頭內壁與摸芯之間的間隙封閉。
封閉圈斜面與電纜進入方向的平角為一般20°-60°,較佳為最佳的夾角為35°。
在進料口電纜進入方向一側設一塊與電纜進入方向成小于90°夾角的封閉圈的作用,實際上是減小蓄料區的空間,進料口電線進入方向一側機頭與模芯的空間對于注塑的塑料流動是沒有作用的,反而會影響到電纜的質量。該封閉圈上端最好靠近進料口但不能遮擋進料口,并制成與進料口弧度相同的弧形,厚度可不限,可以是一圓圈,也可以是一楔形塊,如圖2所示。其斜面與電纜進入方向形成的夾角實際根據電纜絕緣層的厚度、進料速度等因素調節。一般為一般20°-60°,較佳為最佳的夾角為30°-35°,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機頭進料口制成漏斗狀或在封閉圈對面一側半邊為漏斗狀。原料從注塑機機頭進入進料口改成喇叭形,主要是增加進入機頭的壓力,因原料到進入機頭內全靠羅桿轉速來推動,進料口漏斗邊與模芯形成30°角,原料進入機頭會通過角度的阻力來變換走向,不會使原料一下子從內面直走,在阻力的形成下,自然的往外走,在外面的空間相對減少,使外面的原料走到摸套的路程縮短,通過不同的角度來調整內外走向,這樣它既的走出,又能保證調校偏正度的準確性,穩定性,方便操作與控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線電纜塑包模具;由擠出機頭,摸芯,模套組成,擠出機頭中部側壁有一進料口,模芯套于擠出機頭中并與機頭內壁有間隙,間隙與進料口相通,模芯有供電纜通過的通道,模套為喇叭狀,裝于機頭擠出口,其特征在于小于在進料口靠電纜進入方向一側,有一與電纜進入方向成小于90°的封閉圈將機頭內壁與摸芯之間的間隙封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封閉圈斜面與電纜進入方向的夾角為20°-6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封閉圈斜面與電纜進入方向夾角為3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機頭進料口為漏斗狀或在封閉圈對面一側半邊為漏斗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線電纜縱包擠塑摸具。由擠出機頭,摸芯,模套組成,擠出機頭為中空圓筒狀,其中部側壁有一進料口,模芯套于機頭通孔中并與機頭內壁形成一定的間隙,模芯有供電纜通過的通道,模套為喇叭狀,裝于機頭擠出口,其特征在于在進料口靠電纜進入方向一側,有一與電纜進入方向成小于90°的封閉圈將機頭內壁與摸芯之間的間隙封閉。本發明電線電纜絕緣層不會出現氣泡硬塊,大大提高電線電纜的質量及和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9C47/02GK1571228SQ20041002718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4日
發明者鄭五, 鄭維凱, 陳煥武 申請人:廣東金華電纜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