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鑄片機冷卻轉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片機冷卻轉鼓,是生產“PET”捆扎帶主要專用設備鑄片機的關鍵組件,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PP”、“PT”材料制造的捆扎帶,與“PET”材料制造的捆扎帶相比,由于捆扎對象、捆扎作用各不同,抗拉強度的要求也不同。前者強度要求不高,因此用上述現有簡易的設備完全可以滿足抗拉強度要求,而后者抗拉強度提高了3-4倍,抗拉強度作為產品交貨時的重要技術指標。因此,需要對專用設備中冷卻轉鼓進行結構改進設計。
為實現這樣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冷卻轉鼓采用了內外膽的雙層結構,冷卻鼓的外膽放出熱量,內膽通過較高的壓力和大流量的冷卻水吸收熱量,完成熱交換。內膽側板和內膽筒組成∏型內膽,內膽側板嵌入外膽兩內側圓周上的對稱凹槽,內外膽及定位軸形成三個對外全封閉的循環腔,即進水腔、冷卻腔和阻尼腔,內膽側板兩端均布小孔,分別將冷卻腔與進水腔和阻尼腔連通,回水管與進水管均排列在定位軸內。
本實用新型的冷卻轉鼓承擔著從模子頭擠出250℃“PET”高溫材料的吸收熱量和釋放熱量的功能。通過高壓、大流量的冷卻水的不斷循環,使高溫的液態鑄片,迅速地轉變成固態的鑄片。
高壓大流量冷卻水從進水腔通過內膽側板圓周上的小孔,使冷卻水呈霧狀直射外膽的內壁,帶走外膽上的熱量,再經內膽側板另一端的圓周上的阻尼小孔進入阻尼腔,然后進入回水管流出。由于阻尼腔阻尼孔的存在,使冷卻腔內的冷卻水產生存余,使冷卻水吸收熱量均勻。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內外膽雙層結構和三個封閉的循環腔結構,使冷卻水能均勻高效地吸收熱量,保證外膽表面溫度均一,從而保證鑄片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和結構形式,還可以用于其他專業設備的冷卻機構,如鑄片機中的剝離輥、拉伸機中的冷卻轉輥等。
及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鑄片機冷卻轉鼓采用內外膽的雙層結構,內膽側板3和內膽筒5組成∏型內膽,外膽1兩內側圓周上開有對稱的凹槽,內膽側板3嵌入凹槽,內外膽及定位軸9形成三個對外全封閉的循環腔,即進水腔10、冷卻腔2和阻尼腔6,內膽側板3的兩端均布小孔4,分別將冷卻腔2與進水腔10和阻尼腔6連通,回水管7與進水管8排列在定位軸9內。
工作時,高壓大流量的冷卻水通過進水管8進入進水腔10,由于內膽側板3圓周上的小孔,使流出小孔的冷卻水呈霧狀直射外膽1的內壁,從而帶走外膽1上的熱量。帶有熱量的冷卻水經內膽側板3另一端圓周上連通阻尼腔6的阻尼小孔4,進入阻尼腔6,再進入回水管7流出。由于阻尼孔的存在,使冷卻腔2內的冷卻水產生存余,可改善冷卻水噴射后帶走熱量的不均勻問題,從而使整個外膽1表面溫度均一。
本實用新型的外膽和內膽均為圓形板材,采用1Cr18Ni9TiA不銹鋼材料,可避免采用45鋼存在的焊縫不均勻、氧化皮及水垢堵塞小孔以及鍍液滲入導致的內腔腐蝕等缺陷。
權利要求1.一種鑄片機冷卻轉鼓,其特征在于采用內外膽的雙層結構,內膽側板(3)和內膽筒(5)組成∏型內膽,外膽(1)兩內側圓周上開有對稱的凹槽,內膽側板(3)嵌入凹槽,內外膽及定位軸(9)形成進水腔(10)、冷卻腔(2)和阻尼腔(6),內膽側板(3)的兩端均布小孔(4),分別將冷卻腔(2)與進水腔(10)和阻尼腔(6)連通,回水管(7)與進水管(8)排列在定位軸(9)內。
專利摘要一種鑄片機冷卻轉鼓,采用內外膽的雙層結構,內膽側板和內膽筒組成Π型內膽,外膽兩內側圓周上開有對稱的凹槽,內膽側板嵌入凹槽,內外膽及定位軸形成進水腔、冷卻腔和阻尼腔。高壓大流量冷卻水從進水腔通過內膽側板圓周上的小孔,呈霧狀直射外膽的內壁,帶走外膽上的熱量,同時由于阻尼腔阻尼孔的存在,使冷卻腔內的冷卻水吸收熱量均勻,改善了冷卻效果,保證鑄片質量。
文檔編號B29C47/88GK2522239SQ0221529
公開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2年1月22日
發明者蔡成福 申請人:蔡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