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平面保持方法、平面保持部件、平面保持裝置、光盤制造方法及光盤制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將像光盤底板這樣的薄板狀物體保持為平面狀的方法、平面保持單元及平面保持裝置,并且涉及到將2張光盤底板通過以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作為粘合劑、使其貼合成1張光盤的光盤制造方法及光盤制造裝置。
這種平面保持方法除防止因薄板狀物體的本身隨時間而產生的變形外,在對薄板狀物體上實施加熱、涂敷、粘合等處理時作為防止由此而產生的薄板狀物體變形的方法也是非常適用的,因為這些處理的種類不同而進行了各種改進。
例如,在用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將2張光盤底板貼合在一起來制造DVD時,首先,在光盤底板的至少一個面上涂敷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并把2張中間夾有該物質的光盤底板重疊在一起。然后,對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進行紫外線照射,通過使該組成物硬化將2張光盤底板貼合在一起。
一般的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并不是在紫外線照射后馬上就硬化的,而是慢慢地硬化,達到完全硬化則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紫外線照射后、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在達到某一程度之前的這段期間內,如果不將已經重疊的2張光盤底板正確地保持為平面狀,光盤上就會產生翹曲和傾斜等而出現形狀精度降低等問題。
作為將光盤底板正確地保持為平面狀的方法,雖然曾想到過夾在比較硬的平坦面之間的方法,但在光盤底板表面上壓接較硬的物體的話,就會容易損傷光盤底板的表面,并且還極易產生因為該硬物體的反復使用而在光盤底板的表面附著上異物等問題。
在USP5684778中記載了這樣一種方法通過在制造底板上具有產生結晶-非結晶合金間相變化的記錄薄膜層的光學信息記錄介質時,在保護層的紫外線硬化步驟及初始化步驟中,使用把上述記錄媒體壓靠在平坦的平面上、并把多張重疊在一起、從兩側加力等,從而在可以矯正翹曲的方向上施加了矯正力,但即使是在這種方法中也會有損傷和異物附著等問題。
關于保持光盤底板的方法,如EP0865039A1中記載了像覆蓋在保持部件形成的凹部的開口部上一樣、將光盤底板放在上面通過對該凹槽部內抽真空,而將光盤底板保持在保持部件上的方法。不過,在這個方法中,由于抽真空而在光盤底板上作用了很大的力,因此給光盤底板會帶來變形、劃傷、塵灰吸附等不利影響。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不使其表面產生劃傷、異物吸附等損傷地并將光盤底板正確地保持為平面狀的方法及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發明提供一種將薄板狀物體保持為平面狀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表面是平面狀,具有從該表面貫通到內側面的貫通孔的保持部件的表面上,載置了上述薄板狀物體的狀態下,從上述保持部件的內側進行吸氣,產生從該保持部件表面側流向內面側的氣流。由此將上述薄板狀物體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并且,本申請發明還提供一種平面保持單元,其特征在于,這具有表面是平面狀、具有從該表面貫通到內側面的貫通孔的保持構件、設置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內側面上的抽吸氣裝置,在上述保持部件表面上載置薄板狀物體的狀態下,當由上述抽吸氣裝置進行抽吸氣時,上述薄板狀物體被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利用本發明,由于氣流的作用薄板狀物體受到風壓而將薄板狀物體壓靠在保持部件上,因此,就能夠使薄板狀物體的表面不接觸到物體,而在薄板狀物體上作用了柔性力而使其保持為平面狀。因此,可以將薄板狀物體正確地保持為平面狀而其表面不會產生劃傷和異物吸附等損傷。
并且,因為氣流從保持部件的表面流向內側面,所以,表面和內側面之間沒有壓力差。因此,不必擔心對于薄板狀物體作用使其產生導致翹曲和彎曲變形等這樣很強的吸引力。
圖2是表示第1個實施方案中的平面保持裝置的外觀概括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平面保持單元結構示意圖,(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
圖4是平面保持裝置第2個實施方案的外觀概括結構示意圖。
特別是當上述薄板狀物體是光盤底板時,希望至少在光盤底板的內圓周端部和外圓周端部雙方產生上述的氣流。
通過這種方法,就能夠在光盤底板的內圓周端部和外圓周端部雙方上作用風壓,因為可以使光盤底板壓靠在保持部件表面上的力在光盤底板的半徑方向上更加均勻化,因此,可以防止在光盤底板上產生翹曲和彎曲等。
并且,希望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的粗糙度Ra在3.0μm以下。
當在保持部件的表面上有由于精制時的雜質和原料的小片殘留在表面上而形成的凸起和其后產生的缺陷等時,當被保持在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薄板狀物體和保持部件表面接觸時,就可能在板狀部件上產生損傷,因此,通過將保持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控制在3.0μm以下,能夠防止在薄板狀物體上產生損傷。
特別是上述薄板狀物體是由微小的硬性傷而成為制造不良的光盤時,因為采用這樣的結構是有效的,所以能夠提高合格率。
如果采用在第1地點使上述薄板狀物體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將該保持部件在移動路徑上移動后、在第2地點將上述薄板狀物體從上述保持部件上取下這樣的結構,就能夠適用于連續步驟,可以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并且若將保持部件以規定速度只移動規定長度的話,則能夠將薄板狀物體在規定時間內保持為平面狀,所以可以實現步驟的自動化。
特別是對于在第2地點上述薄板狀物體被取下的保持部件,在上述中第1地點上又將其他的薄板狀物體載置上,若反復使用該保持部件,就能夠實現效率良好的連續生產。
并且,上述移動路徑上,如果同時配置多個保持上述薄板狀物體的保持部件,就能夠提高制造效率。
希望在將保持部件在移動路徑上移動時,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內側面設置了和該保持部件一體化的電動式風扇,同時在上述移動路徑上設置用于向上述風扇提供電源的接觸電極,通過上述風扇的轉動而使產生上述氣流。
采用這種方法,即使在移動路徑上的移動過程中,也能夠使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狀物體的保持力得到穩定地保持。并且,對于隨著保持部件一起在移動路徑上移動的風扇來說,雖然進行用于提供電源的配線是困難的,但若在移動路徑上設置上接觸電極,那么就能夠容易地對移動中的風扇提供電源。
在移動路徑上通過接觸電極對風扇提供電源時,最好是間歇地提供直流電源。
向風扇提供的電源,因為是直流并能夠在低電壓下工作,因此安全性高。并且因為使用接觸電極進行電源供給的話,容易消耗電極,因此,通過間歇地提供電源就能夠抑制電極的消耗。并且雖然向風扇的電源供給被間歇停止,但即使在電源供給停止著的期間,由于風扇在慣性力作用下能夠繼續轉動,就能夠通過適當設定電源供給的停止時間而維持保持部件上薄板狀物體的保持力。
最好是在間歇地向風扇提供電源時,使移動路徑上的保持部件的移動也是間歇地進行,在保持部件停止移動時,向風扇提供直流電源。
在保持部件停止時,通過接觸電極向風扇提供電源,能夠有效地抑制電極的消耗。
最好是在上述移動路徑上間歇移動時的上述保持部件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減速的比例)都控制在500cm/sec2以下。
在移動路徑上間歇移動保持部件時,在間歇移動加速時及減速時,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狀物體容易有微小晃動,特別是在移動路徑上同時配置多個保持部件時,間歇移動加速時及減速時保持部件之間有相互沖撞,有時因為該沖擊會使保持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狀物體產生跳動。因此,通過將間歇移動時的上述保持部件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可以降低加速時或者減速時作用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狀物體上的作用力、及保持部件相互間沖撞時的沖擊力,能夠防止薄板狀物體在保持部件上移動,防止由于與保持部件的接觸而使薄板狀物體表面上發生損傷。并且特別是通過采用將間歇移動時的上述保持部件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減速的比例)控制在500cm/sec2以下以及將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的粗糙度Ra控制在3.0μm以下這樣的結構,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在薄板狀物體上產生損傷。
本發明的平面保持方法適用于上述薄板狀物體是光盤底板的情況。
也就是說,本發明的光盤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將2張光盤底板用以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作為粘合劑將其貼合在一起制成為1張光盤的光盤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幾個步驟對于一個光盤的底板、在相互貼合面上的一部分涂敷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步驟;對于已經涂敷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照射紫外線的步驟;將中間夾有照射了紫外線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一個光盤底板和另一個光盤底板貼合在一起的步驟,將介于兩個光盤底板之間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延展的步驟,在本發明的平面保持方法中,作為上述薄板狀物體,適用中間夾有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重合的2張光盤底板、并將該2張光盤底板保持為平面狀的步驟。
特別適合上述光盤是DVD時的情況。
在生產制造DVD等的光盤時,非常嚴格地要求光盤的表面質量,如上述中,若通過風壓將光盤底板壓靠在保持部件上使其保持為平面狀,則能夠防止在光盤底板的表面上產生硬傷和異物吸附等損傷,所以能夠制造出符合上述要求的表面精度優良的光盤。
另外,本發明的平面保持方法,由于是通過從表面側穿過保持部件表面上開設的貫通孔流向內側面的氣流來保持薄板狀物體的,因此,該氣流對薄板狀物體具有冷卻效果。也可以將具有這一特征本發明的平面保持方法適用于剛剛成型的塑料制光盤底板可以不使之傾斜的冷卻步驟。
本發明的平面保持方法,能夠通過下面結構的平面保持單元得到很好的實施。也就是說,本發明的平面保持單元,其特征在于,具有表面是平面狀、具有從該表面貫通到內側面的貫通孔的保持部件;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內側面上設置的抽吸氣裝置,當在上述保持部件表面上載置薄板狀物體的狀態下通過上述的抽吸氣裝置進行抽吸氣時,上述薄板狀物體就被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采用這種平面保持裝置,由于抽吸氣裝置的作用,可以從保持部件的內側面進行抽吸氣,由此能夠產生由保持部件的表面流向內側面的氣流。因此,在該氣流的風壓作用下,能夠把薄板狀物體以壓靠在保持部件上這種形式來保持,因此可以在不使物體接觸到薄板狀物體表面的情況下,能夠通過柔性力的作用使其保持為平面狀。所以,能夠將薄板狀物體不使其表面產生硬傷及異物吸附等損傷而正確地保持為平面狀。
特別是在上述薄板狀物體是光盤底板時,在上述保持部件其表面上開設了比上述光盤底板中心孔的直徑大的第1貫通孔的同時,將上述光盤底板以中心與上述第1貫通孔同心地載置在上述保持部件上時,希望至少具備以下兩種形狀中的一種至少上述光盤底板的外圓周端部的一部分位于上述保持部件的端部的外方、或者是在和該光盤底板的外圓周端部重合位置上開設貫通孔。
通過這種的結構,最好是通過將光盤底板中心和上述第1貫通孔中心配置為同心,能夠在光盤底板的內圓周端部和外圓周端部的雙方上作用上風壓,能夠使光盤底板上壓靠在保持部件的表面壓緊力,在光盤底板的半徑方向上能夠更加均勻化,因此能夠防止在光盤底板上產生彎曲和翹曲等現象。
將上述中第1貫通孔的直徑做得比15mm大,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在中心與該第1貫通孔相同、直徑為80mm圓周上開設第2貫通孔,并且如果至少具有以下兩種形狀中的一種上述保持部件端部位于中心與上述第1貫通孔相同、直徑為120mm圓周的內方、或者是在上述直徑為120mm的圓周上開設第3貫通孔,就能夠適用于外徑為80mm型的光盤底板及外徑為120mm的光盤底板這兩種情況,薄板狀部件不論是哪一種光盤底板,都能夠在該內部圓周端部和外部圓周端部雙方上作用上風壓。
最好是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在3.0μm以下,通過這種結構,能夠抑制在保持部件的表面上保持的薄板狀物體和保持部件表面的接觸而使薄板狀部件上產生硬傷。特別是上述薄板狀物體是即使產生微小的硬傷也成為制造不良的光盤底板時,采用這種結構是非常有效的,能夠提高合格率。
本發明的平面保持方法,能夠通過下面這樣結構的平面保持裝置來實施。也就是說,關于本發明的平面保持裝置,其特征是具有本發明的平面保持單元、該平面保持單元移動的移動路徑、在上述移動路徑上的第1地點上將上述薄板狀物體載置在上述平面保持單元的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裝置、在上述移動路徑上的第2地點將上述薄板狀物體從上述平面保持裝置的上述保持部件上卸下的裝置。采用這種結構,適合于連續步驟,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并且能夠實現工程自動化。
將上述移動路徑設置成循環路徑,若構成為相對在上述中第2地點將上述薄板狀物體卸下的平面單元,在上述中第1地點上載置另外的薄板狀物體的結構,就能夠反復使用平面單元,并且能夠提高效率連續生產。
并且,在上述移動路徑上,若同時配置多個平面單元,能夠提高制造效率。
還有,當保持部件在移動路徑上移動時,作為上述抽吸氣裝置把電動式風扇和上述保持部件配置為一體的,并且在上述移動路徑上配置了給上述風扇提供電源的接觸電極。
通過這樣的結構,即使在移動路徑上移動時,也能夠使作用在保持部件上薄板狀物體的保持力得到穩定地保持。并且對于隨著保持部件一起移動的風扇來說能夠容易地提供電源。
在上述移動路徑上,最好是能夠設置將上述平面保持單元進行間歇移動的裝置。
若使在移動路徑上的保持部件的移動間歇地進行,則通過在保持部件停止時給風扇提供直流電壓,能夠間歇地給風扇提供電源。在保持部件停止時,通過使用接觸電極給風扇供電,能夠有效地抑制電極的消耗。
并且,希望配置能夠將在上述移動路徑上間歇移動時的上述平面保持單元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m/sec2以下的控制系統。
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降低平面保持單元加速時或者減速時作用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狀物體上的作用力、及平面保持裝置相互沖撞時的沖擊力,能夠防止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狀物體移動,并且防止由于保持部件和薄板狀物體的相互接觸而在板狀物上產生硬傷。另外特別是通過采用將間歇移動時的上述平面保持裝置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及將前述保持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控制在3.0μm以下的結構,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在薄板狀物體產生硬傷。
上述的光盤制造方法,通過下面的結構的光盤制造裝置能夠實施,也就是說關于本發明的光盤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是將2張光盤底板用以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組成的粘合劑貼在一起制成1張光盤的光盤制造裝置,具有以下結構具有對于一個的光盤底板、在貼合面的一部分上進行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涂敷的涂敷裝置、對于已經涂敷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進行照射紫外線的紫外線照射裝置、將中間夾有照射了紫外線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上述一個的光盤底板和另一個光盤底板貼合在一起的貼合裝置、將介于兩光盤底板間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延展的延展裝置,在本發明的平面保持裝置上作為上述薄板狀物體適用中間夾有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重合的上述2張的光盤底板的上述平面保持裝置。
在光盤制造時,非常嚴格要求光盤表面的狀態,通過本發明的光盤制造裝置,在平面保持裝置上,因為光盤底板通過風壓被壓靠在保持部件上保持為平面狀,因此防止在光盤底板的表面上產生硬傷和異物吸附等損傷,能夠制造出符合上述要求的表面精度優良的光盤。
圖1是DVD制造裝置的結構簡圖。圖中符號R1是光盤底板的取出部件、R2是光盤制成部件、R3是光盤檢測部件、R4是光盤抽取部件,都收容在圖中沒有表示的殼體的內部。
光盤底板取出部件R1是由以下兩部分構成把貼合制成1張光盤(DVD)的2張光盤底板1a、1b分別以層疊狀態存放在光盤保持器2上的存儲部分A1、和將各個光盤保持器上被保持的光盤底板1a、1b 1張1張地取出的取出部件A2。
光盤制成部件R2是由朝向光盤底板1a的貼合面進行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涂敷的涂敷裝置(涂敷機構)3、對涂敷了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光盤底板1a進行紫外線照射的紫外線照射裝置(紫外線照射機構)4、將涂敷了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光盤底板1a和光盤底板1b貼合在一起制成1張光盤的貼合裝置(貼合機構)5、將貼合完成的光盤1進行延展的延展裝置(延展機構)6、將完成延展的光盤1的端面進行硬化處理的端面處理裝置7、將完成端面處理的光盤1僅在規定的時間內保持為平面狀的平面保持裝置20、以及將完成平面保持的光盤1移動到光盤檢測部件R3和光盤抽取部件R4上的移動裝置8等。
光盤檢測部件R3是由對光盤1進行檢測并判定其合格/不合格的光盤檢測裝置9組成。光盤抽取部件R4是由能夠把判斷合格的光盤1抽取出來的合格產品抽取部件10和把判斷不合格的光盤1抽取出來的不合格產品抽取部件11所組成。
下面,對由上面所述組成的DVD制造裝置進行的光盤1的制造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重疊存放在存儲區域A1的一個光盤底板1a被提供給光盤制作部件R2。在存儲區域A1上多個光盤底板1a被層疊存放在光盤保持器2上,當將光盤保持器2從存儲區域A1中移動到取出區域A2上時,光盤保持器2上層疊存放的最上面的1張光盤底板1a通過圖中沒有表示的移送裝置移送到涂敷平臺B上的底板提供位置B1上。
光盤底板1a在被向涂敷平臺B移送的過程中通過翻轉裝置被翻轉過來。這是為了防止因前一步驟而在貼合面上吸附上異物,需要在存儲區域A1上把光盤底板1a的貼合面面向下方存放。對于其他的光盤底板1b也是同樣的,并在向貼合裝置5移送的過程中通過翻轉裝置13將其進行翻轉。
被移動到底板提供位置B1的光盤底板1a,由于涂敷平臺B沿圖中箭頭所指方向轉動而被移動到粘合劑涂敷的位置B2。在已經移動到粘合劑涂敷的位置B2上的光盤底板1a的貼合面上,通過涂敷裝置3涂敷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S并使其形成和光盤底板1a成同心圓的同心圓環狀。并且,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S中含有波長區域310-340nm的范圍中光吸收系數為2×103m-1以下特性的物質。以這樣的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作為光聚合引發劑,通過選擇使用在350nm以下的光吸收系數比較小的材料能夠得到。
涂敷了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S的光盤底板1a,通過涂敷平臺B的進一步的轉動被移動到底板移動位置B3。移動到底板移動位置B3的光盤底板1a在這里停留一段時間,從紫外線照射裝置4向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照射紫外線。完成紫外線照射的光盤底板1a由圖中沒有表示的移送裝置移送到貼合裝置5。
在貼合裝置5上,從取出區域A2由圖中沒有出現的移送裝置將移送來的光盤底板1b翻轉后待機,將光盤底板1a、1b使其相互的貼合面相對地重合在一起,通過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被貼合制成1張光盤1。
光盤1通過圖中沒有示出的移送裝置被移動到延展裝置6。在延展裝置6上,光盤1使用中心孔被把持,沿自身圓周方向高速旋轉,利用離心力的作用進行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延展。由此,在光盤底板1a、1b之間的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被延展成厚度均勻的一層。
此時通過使光盤底板1a、1b的中心孔一致而進行軸心重合。
光盤1在完成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延展后,被移送到端面處理裝置7,在這里從光盤1的內外面兩側將含有紫外線和熱線(紅外線)的光線進行閃爍性地照射。此時,使用反光鏡等對光盤1的端面進行照射。由此,能夠促進端面附近的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防止組成物從端面方面滲出,通過紅外線的加溫,能夠縮短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整體的硬化時間。
完成了端面處理裝置7的處理過程的光盤1,被移送到平面保持裝置20。平面保持裝置20是由具有規定長度的移動路徑21和在這個移動路徑21上以規定的移動速度移動的多個平面保持單元30所組成。平面保持單元30的上面安裝了開設貫通孔35、36的平板狀保持部件37,通過安裝在平面保持單元30內部的風扇34進行抽吸氣,從而使光盤1在保持部件37上被保持為平面狀。光盤1首先被移送到位于移動路徑21的出發點(第1點)22的平面保持單元30上,在該平面保持單元30的保持部件37上被保持為平面狀。
平面保持單元30在移動路徑上移動到結束點(第2地點)23之前的期間,平面保持單元30上的光盤1在規定的時間內被保持為平面狀,在這段期間中進行了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使貼合形成的光盤1的形狀得到固定。
完成了在平面保持裝置20中的過程的光盤1,在終點23從平面保持單元30上被取下來并移送到光盤檢測裝置9。
另外在本實施方案中移動路徑21做成為循環路徑,其移動路徑21上的出發點(第1地點)22和終點(第2地點)23具有相同的位置。構成為這個既是出發點22的位置也是終點23的位置上,具有把光盤1從平面保持單元30取下后、又馬上將另一個光盤1載置到其平面保持單元30上。
在本實施方案上,作為將光盤1從端面處理裝置7移送到平面保持裝置20、及將光盤1從平面保持裝置20移送到光盤檢測裝置9的移送裝置使用了移動裝置8,光盤1再通過這個移動裝置8從光盤檢測裝置9移送到合格產品抽取出部10或者是不合格產品抽取出部11中。
移動裝置8上安裝了可以同步驅動的3個臂8a、8b、8c,通過臂8a將光盤1從端面處理裝置7移向平面保持裝置20的同時,通過支撐架8b將到達平面保持裝置20移動路徑21終點23的平面保持單元30上的光的盤1取下移送到光盤檢測裝置9,與此同時將檢測完了的光盤1通過支撐架8c移送到合格產品抽取部10或者是不合格產品抽取部11。
在光盤檢測裝置9上判定為不合格的產品將離開正規的生產線上,而只將判定為合格的產品層疊存放在合格產品取出部上已經裝備好的光盤保持器上,帶同光盤保持器一起被移送到下一個步驟。
在上面所述結構的DVD制造裝置上,關于平面保持裝置20進行如下說明。
在本實施方案,平面保持裝置20具有圖2中所示的螺旋狀的移動路徑21,如圖3所示,具有車輪31的平面保持單元30在移動路徑21上通過重力作用從上方的出發點22向下方成螺旋狀移動。并且通過提升機25將到達移動路徑21最低點24的平面保持單元30提升到和出發點22同樣位置的終點23上。
圖3(a)是平面保持單元30的俯視圖,(b)是側視圖。
本實施方案的平面保持單元30,在底面及上面均有開口的筐體33的底面上固定著車輪31,在筐體33的內部收容著電動式風扇34。筐體33的上面安裝了有第1貫通孔35及第2貫通孔36的平板狀的保持部件37。并且在保持部件37的中心上裝配了與光盤1中心孔H1相嵌的凸起38。
開設在保持部件37上的第1貫通孔35是圓形的,其直徑比直徑15mm的光盤中心孔H1大。在本實施方案上第1貫通孔35的直徑是40mm。
第2貫通孔36和第1貫通孔35的中心相同,是由沿著直徑為80mm的圓H2的圓周上斷續開設的長孔組成。這個直徑80mm圓H2相當于外徑80mm型的光盤外圓周端部。在本實施方案中,第2貫通孔36的直徑方向的幅寬是4mm。
并且保持部件37的幅寬W比120mm小,保持部件37的端部的一部分位于和第1貫通孔35同心的直徑為120mm的圓H3的內側。該直徑為120mm的圓H3,相當于外徑120mm型的光盤的外圓周端部。在本實施方案上,保持部件37的幅寬W成型為118mm。
另外,雖然圖中沒有,但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可以適當地開設除上述中第1貫通孔35及第2貫通孔36以外的其他的貫通孔。這些其他的貫通孔當光盤1保持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時,由光盤1將這些貫通孔既封閉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是保持開口狀態。
如可以在上述直徑120mm的圓H3上開設第3貫通孔(圖中沒有表示),在開設這樣的第3貫通孔的情況下,可以把保持部件37的幅寬W做得比120mm大。
最好是保持部件37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在3.0μm以下。若保持部件37的表面粗糙度Ra比3.0大,保持部件37的表面與光盤1接觸時,就可能使光盤1表面產生硬傷。并且若保持部件37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過小的話,就很難將保持在保持部件上的光盤1取下,因此希望表面粗糙度Ra要在1.5μm以上。
另外在筐體33的側面上開設了凸出到外方的電極39,這個電極39與風扇34的驅動裝置電氣連接。
一方面,在經過移動路徑21時,在與移動路徑21上移動的平面保持單元30的電極39相接觸位置上沿移動路徑21的全長配置了接觸電極(圖中沒有表示),通過這個接觸電極和平面保持單元30的電極39的接觸,通過該電極39將直流電源提供給風扇34的驅動裝置。并通過圖中沒有顯示的控制系統來控制向接觸電極的送電。
本實施例上,平面保持裝置20的移動路徑21是由如下的結構組成從其位于最高位置的出發點22到最低點位置24之間形成為由45個平面保持單元可以相連地移動的長度,從出發點22移動45個單元程度的長度時,達到最低的位置24上。
并且,為了對移動路徑21上平面保持單元30的移動速度進行控制,在移動路徑21上最低位置24的跟前部分上設置了皮帶輸送機等的移送裝置21a。若在該移送裝置21a上控制平面保持單元30的移動速度,則也能同樣控制位于該移送裝置21a上方的平面保持單元30的移動速度。
因此,移動路徑21上,在使平面保持單元30在3秒鐘期間內進行1個單元長度移動后,使其停止1秒鐘時間,然后再在3秒鐘期間內進行1個單元長度移動,反復進行這樣的動作,就能夠進行間歇地移動。并且能夠將移動路徑21上的多個平面保持單元30同時進行移動。
在移動路徑21上使平面保持單元30間歇地移動時,平面保持單元30,反復進行著在開始移動時加速、以規定的速度移動后、再減速、然后停止這樣的動作。在本實施方案,開始移動時的加速度及停止時的加速度(減速時的加速度、也就是減速比例)是可以通過移送裝置21a來控制的。希望平面保持單元30在間歇移動時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若平面保持單元30開始移動時的加速度/或者是停止時減速時的加速度在500cm/sec2以上的話,加速時或者減速時作用在保持部件37上所保持的光盤1上的力就會增大,除在保持部件37上光盤1可能會發生微小晃動外,開始移動時及停止時平面保持單元30相互沖撞時的沖擊力也會增大,那么在保持部件37上光盤1會跳動起來。因此,通過將平面保持單元30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能夠防止由于光盤1和保持部件37的接觸在光盤上產生硬傷。在防止光盤1產生硬傷的效果點上,希望平面保持單元30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小,希望控制在200cm/sec2以下。
移送裝置21a的控制裝置和控制向接觸電極送電的控制系統是連動的,只在平面保持單元30停止的1秒鐘的時間內向接觸電極送電,在平面保持單元30移動3秒的期間停止向接觸電極的送電,能夠間歇地向平面保持單元30中風扇34提供直流電源。
對上述所述結構的平面保持裝置20的動作方法進行如下說明。
位于出發點22上的平面保持單元30,在其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載置上完成在端面處理裝置7上的過程的光盤1。光盤1其中心孔H1和保持部件37的中心凸起38相嵌合地配合。這時,若光盤1的外徑是80mm的話,就如圖中所示的符號H2,光盤1的外圓周端部位于第2貫通孔36上,若光盤1的外徑是120mm的話,如圖中符合H3所示,光盤1的外圓周端部一部分會從保持部件37上突出。
光盤1被放置到保持部件37上后,風扇34接通直流電源后開始轉動并進行抽吸氣。由此從保持部件37的表面側產生流向內側面的氣流,由于風壓的作用,光盤1被壓靠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而被保持成平面狀。
該氣流流過第1貫通孔35的內及保持部件37的圓周端部,若光盤1的外徑是80mm話,也流過第2貫通孔36的內部。因此,光盤1的外徑不論是120mm還是80mm,在外圓周端部及內圓周端部的兩方上都受到有效的風壓作用,于是能夠更有效正確地被保持為平面狀。
這樣,在將光盤1保持為平面狀時,平面保持單元30通過移動路徑21由上方向下方以螺旋狀移動。這期間,在移動路徑21上的多個平面保持單元30的移動是同時且間歇地進行,同時,僅在其停止時向平面保持單元30中的風扇34間歇地提供直流電源。風扇34在停止供電期間依靠慣性力能繼續轉動,可使光盤1的保持力得到保持。
到達移動路徑21上的最低位置24的平面保持單元30,由提升機25提升被移送到出發點22位置。在通過提升機25移送的期間內不給風扇提供電源,因此風扇34是經減速后停止的,同時光盤1的平面保持被解除。
平面保持單元30被移送到終點23(出發點22)時,光盤1通過移動裝置8被從保持部件37上取下移送到檢測裝置9。
從保持部件37上取下光盤1的平面保持單元30將完成經過端面處理裝置7中的處理過程的光盤1再一次載置在其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反復地被使用,并且和上述相同,反復進行著將光盤1保持為平面狀的步驟。
在本實施方案中,移動路徑21上的平面保持單元30的移動,如以3秒期間進行1個單元的分移動后、再停止1秒鐘、以這樣的周期間歇地移動的話,這樣,一個單元份的移動就需要4秒鐘,因此,從出發點22達到最低位置24的時間就是4秒×45個單元=180秒,也就是需要3分鐘。所以,光盤1在平面保持單元30上只有3分鐘的時間內被保持為平面狀,在這個3分鐘時間里進行著陽離子型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并使光盤1的形狀得到固定。
并且,上述實施方案中,雖然將平面保持裝置20中的移動路徑21制成螺旋狀,但將移動路徑的形狀制成循環路徑(始點和終點不同的非循環路徑也行)的話也可以,能夠做成各種形狀。并且在上述實施方案中是采用這樣的結構組成使移動路徑21傾斜、在平面保持單元30上安裝車輪31、通過重力的作用使平面保持單元30進行移動,但使平面保持單元30移動的結構并不只限于此。如在移動路徑上在設置成高低差,通過使移動路徑自身驅動也能使平面保持單元30移動。將移動路徑21做成螺旋狀時,可以將平面保持裝置20的安裝空間縮小,這樣,通過重力的作用使平面保持單元30進行移動話,就能夠節省能耗。
圖4是平面保持裝置的第2個實施方案,本實施方案的平面保持裝置和上述中第1個實施方案中的平面保持裝置20的不同點是,移動路徑不成傾斜狀態,并且具有在3重的圓周回路41、42、43,同時還具有在上段圓周回路41及中段圓周回路42之間進行升降的第1升降裝置44、在中段圓周回路42和下段的圓周回路43之間進行升降的第2升降裝置45以及在上段的圓周回路41和下段的圓周回路43之間進行升降的升降裝置46等。平面保持單元48和上述實施方案中平面保持單元30具有同樣的結構。
在各個圓周回路41、42、43上,是按如下形式進行的配置了多個能夠移動的平面保持單元48,平面保持單元48上載置了經過貼合處理的光盤1,在各圓周回路41、42、43上沿著上段、中段、下段的順序進行圓周回轉,最終的再重新返回到上段的圓周回路41上。而且,為使平面保持單元48進行間歇地移動,在各個圓周回路上間歇地配置了使平面保持單元48沿規定的進行方向只移動規定距離的運送裝置(圖中略),通過圖中沒有表示的控制系統來控制由該運送裝置使平面保持單元48移動時的速度。
在本實施方案中,和上述中第1個實施方案相同,在各個圓周回路41、42、43上使平面保持單元48間歇地進行移動時,希望平面保持單元48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最好是在200cm/sec2以下。這樣,就能夠降低加速時或者是減速時作用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狀物體上的作用力及保持部件相互間沖撞時的沖擊力,防止薄板狀物體在保持部件上的移動,并能夠防止因保持部件與薄板狀物體的表面接觸而在板狀物體表面上產生硬傷。
在本實施方案的平面保持裝置中,完成端面處理的光盤1,首先被載置到位于上段圓周回路41投入位置的平面保持單元48上。載置光盤1的平面保持單元48在上段圓周回路41上移動半個圓周后載置到第1升降裝置44上。第1升降裝置44裝載著平面保持單元48下降到中段圓周回路42上。下降到中段圓周回路42上的平面保持單元48,此時,又在中段圓周回路42上沿反方向移動一個圓周后載置到第2升降裝置45上。第2升降裝置45裝載著平面保持單元48下降到下段圓周回路43上。下降到下段圓周回路43上的平面保持單元48,此時,在下段圓周回路43上再沿著反方向移動一個圓周后載置到第3升降裝置46上。第3升降裝置46裝載著平面保持單元48上升到上段的圓周回路41。返回到上段圓周回路41上的平面保持單元48,在圓周回路41上移動剩下的半個圓周到達排放位置。
平面保持單元48從投入位置到達排放位置,平面保持單元48的光盤1被保持為平面狀,在這期間進行著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并使相互貼合的光盤1的形狀得到固化。在平面保持裝置上完成硬化的光盤1在到達排放位置后從平面保持單元48上被取出,移送到光盤檢測裝置9。
在本實施方案上,特別是不將平面保持裝置的移動路徑裝配成傾斜狀態,采用在圓周回路上將平面保持單元48沿水平方向進行移動這樣的結構,因此,具有容易控制平面保持單元48的移動速度這樣的優點。
由以上說明可以看到,通過本發明,能夠因由氣流作用使薄板狀物體受到風壓,并將薄板狀物體壓緊保持在平面狀的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因此,可以不使物體與薄板狀物體的表面之間接觸,通過柔性力作用在薄板狀物體上能夠將該薄板狀物體保持為平面狀,所以不會在薄板狀物體的表面上產生硬傷及吸附異物等損傷,同時不會導致薄板狀物體的變形,能夠使正確地保持為平面狀。
權利要求
1.一種平面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一種將薄板狀物體保持為平面狀的方法,該保持部件的表面是平面型、并在其上開設了從該表面貫通到內側面的貫通孔,在該保持部件的表面上載置上述薄板狀物體的狀態下,從上述保持部件的內側面進行抽吸氣,通過產生從該保持部件表面側流向內側面的氣流,將上述薄板狀物體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薄板狀物體是光盤底板,至少在光盤底板的內周緣部和外周緣部的兩處產生上述氣流。
3.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在3.0μm以下。
4.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在第1地點將上述薄板狀物體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在使該保持部件在移動路徑上移動后,在第2地點將上述薄板狀物體從上述保持部件上取下。
5.如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在上述的第2地點上上述薄板狀物體已經被取下來的保持部件,在上述的第1地點又將其它的薄板狀物體載置上,而反復使用該保持部件。
6.如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動路徑上同時配置多個保持上述薄板狀物體的保持部件。
7.如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的內側面上設置了和該保持部件成一體的電動風扇,同時,在上述移動路徑上設置用于給上述風扇提供電力的接觸電極,通過使上述風扇轉動產生上述氣流。
8.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動路徑上間歇地向上述風扇提供直流電壓。
9.如權利要求8中所的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移動路徑上的上述保持部件的移動間歇地進行,在上述保持部件停止時,給上述風扇提供直流電源。
10.如權利要求9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動路徑上間歇移動時的上述保持部件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都為500cm/sec2以下。
11.一種光盤制造方法,它是將兩張光盤底板用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組成的粘合劑貼合在一起制成1張光盤的光盤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相對于一個的光盤底板,在貼合面的一部分上涂敷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工序;對于已經涂敷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進行紫外線照射的工序;將夾有照射了紫外線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上述一個光盤底板和另一個光盤底板進行貼合的工序;將介于兩個光盤底板之間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延展的工序;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中,作為上述薄板狀物體,適用中間夾有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重合在一起的上述2張光盤底板,并具有把該2張光盤底板保持為平面狀的工序。
12.如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光盤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光盤是DVD。
13.一種平面保持單元,其特征在于,表面是平面狀,具有從該表面貫通到內側面的貫通孔的保持部件、和設在上述保持部件內側面的抽吸氣裝置,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載置薄板狀物體的狀態下,通過上述抽吸氣裝置進行抽吸氣,將上述薄板狀物體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14.如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平面保持單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薄板狀物體是光盤底板,上述保持部件其表面上開設直徑比上述光盤底板的中心孔的直徑大的第1貫通孔,同時,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將上述光盤底板與上述中第1貫通孔的中心同心地載置上時,至少具備以下其中的一種形狀上述光盤底板的外周緣至少一個部分位于上述保持部件端部的外方、或者是在和該光盤底板的外圓周部重合的位置上開設貫通孔。
15.如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平面保持單元,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1貫通孔的直徑比15mm大,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在和上述的第1貫通孔同心具有直徑為80mm的圓周上開設了第2貫通孔,并且至少具備下面兩種形狀中一種上述保持部件端部處于和上述的第1貫通孔同心直徑為120mm的圓的內側,或者是在上述直徑為120mm的圓周上開設第3貫通孔。
16.如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平面保持單元,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粗糙度Ra是3.0μm以下。
17.一種平面保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結構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平面保持單元、該平面保持單元移動的移動路徑、在上述移動路徑上的第1地點上將上述薄板狀物載置到上述平面保持單元中上述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裝置、及在上述移動路徑上的第2地點上從上述平面保持單元中上述保持部件上取下上述薄板狀物體的裝置。
18.如權利要求17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將上述移動路徑做成循環路徑,對于在上述中第2地點上上述薄板狀物體被取下來的同一個平面保持單元來在上述中第1地點上又將另一個薄板狀物體載置上。
19.如權利要求18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動路徑上可以同時配置多個平面保持單元。
20.如權利要求17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裝置,其特征在于,作為上述抽吸氣裝置將電動式風扇和上述保持部件設置為一體,并且在上述移動路徑上設置了為上述風扇提供電源的接觸電極。
21.如權利要求20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動路徑上設置了為了使上述平面保持裝置進行間歇移動的裝置。
22.如權利要求2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了可以將在上述移動路徑上間歇移動時的上述平面保持單元的加速度及減速時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的控制系統。
23.一種將2張光盤底板用以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組成的粘合劑進行貼合制成1張光盤的光盤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結構對于一個光盤底板將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涂敷于貼合面上的一部分上的涂敷裝置;對于已經涂敷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進行紫外線照射的紫外線照射裝置;將夾有紫外線照射過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的上述一個光盤底板與另一個光盤底板進行貼合的貼合裝置;將介于兩個光盤底板之間的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進行延展的延展裝置;上述權利要求17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裝置中,具有作為上述薄板狀物體適用夾有上述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重合在一起的上述2張光盤底板的上述平面保持裝置。
全文摘要
一種平面保持方法,能夠正確地將中間夾有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而重合的2張光盤底板等的薄板狀物體保持為平面狀,并使其表面上不產生硬傷和吸附異物等損傷。這種平面保持方法的特征是表面是平面狀,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開設了從該表面貫通到內側面的貫通孔35、36,在該保持部件37上將薄板狀物體可以覆蓋在貫通孔35、36一部分的位置上載置薄板狀物體的狀態下,從保持部件37的內側進行抽吸氣,通過產生從保持部件37的表面側流向內側面的氣流,使薄板狀物體保持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
文檔編號B29C65/48GK1392092SQ0212824
公開日2003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11日
發明者蛯澤勝英, 常松則夫, 松本正明 申請人: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