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開、合模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合模機構,是對現有的塑料吹塑成形機上的開、合模機構的改進。
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專利號為95246435.7、名稱為“吹塑機中小型合模機構”,該專利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技術方案的貢獻似乎在于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鎖模力在模板上的均勻分布。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由于將鎖模油缸置于牽引板和內模板之間,考慮到油缸的運動行程等因素,則必然會長化導桿和連接桿的長度。因此,不權在制造上導桿和連接桿的剛度要求便會變得十分苛刻,不然的話因其出現變形而影響應有作用的發揮,而且導桿和連接桿的冗長化會降低整臺吹塑機的結構優化程度,帶來諸如增大整機體積、生產加工成本提高、包裝運輸麻煩等一系列不經濟問題;其二,二端分別直接固置在牽引板和外模板下部的連接桿因其連接方式上的缺陷而并不能提高整個合模機構的剛性和合模時的外模板的穩定性。因為這種結構的連接方式會在實際使用中暴露出外模板在合模時的受力點并不能恰好位于設在內、外模板之間的模具安裝面的中央,所以,模具的受力達不到令人滿意的均勻程度。又因為在合模過程中,導桿的拉伸變形、連接桿的變形因素由內、外模板在合模時的不平行度所表現出來,具體地講是由于外模板在合模時產生變形,從而無法使其與內模板二者之間保持理想的平行度,最終導致無法使合模力得以在模板上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可短化導桿和連接桿長度,以利縮小整機體積,合模力在模板上充分分布均勻的結構合理的開、合模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來達到的,一種開、合模機構,由鎖模油缸1、內、外模板6、8、牽引板24、導桿7、15、連接桿17以及一同步機構組成,所述鎖模油缸1在其中部臥置于牽引板24的頂部;所述外模板8外側增設有一加力臂10,加力臂10與連接桿17連接。
本實用新型由于將鎖模油缸1中部臥置于牽引板24上,從而可有效地縮短導桿7、15及連接桿17的長度、小化整臺塑料吹塑成形機的體積,因而變得更為經濟;由于變原來的連接桿17與外模板8下部的直接固定連接為通過一增設的加力臂10實現過渡連接,使合模力能充分均勻地分布于外模板8上。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敘述。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置于塑料吹塑成形機的移模機構的滑動座4上的實施例結構圖。
本實用新型的同步機構由齒輪21、上、下齒軸19、20構成,齒輪21設在塑料吹塑成形機的移模機構的滑動座4容腔內,上、下齒軸19、20的一端分別固設在內模板6和牽引板24上,另一端則分別與齒輪21嚙合。齒輪21由齒輪蓋23蓋封。
本實用新型的鎖模油缸1的活塞桿5的端部鉸接在可滑動地置于導桿7、15上的內模板6一側的中央位置上,鎖模油缸1的中部固設有固定座3,固定座3通過銷軸27與牽引板24的上部鉸接,藉由固定座3與牽引板24上部的鉸接而使整臺鎖模油缸1臥設于牽引板24頂部。牽引板24的中部二側平行地穿設導桿7、15的一端,并分別用螺母25在牽引板24之外側加以旋固,導桿7、15的另一端與外模板8滑配,并分別用螺母11、14與外模板8之外側的固定耳12加以旋固。
本實用新型的加力臂10的上端通過一銷軸及一對固定耳9與外模板8的上部鉸接,加力臂10的中部通過銷軸13與固定耳12樞接,固定耳12通過一對螺母11、14與貫過于外模板8下部的一對導桿7、15的端部螺固,加力臂10的下部與連接桿17之一端連接,連接桿17之另一端與牽引板24下部連接。
本實用新型開、合模機構通過附設在導桿7、15上的導桿座16而支承于塑料吹塑成形機的移模機構的滑動座4上,具體是先通過導桿座16并經固定座18與滑動座4相固來實現的,滑動座4設在二端與塑料吹塑成形機機架相固的導柱22上。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來體現其開、合模動作的,當需要合模時,壓力油從油管26進入鎖模油缸1,使鎖模油缸1的活塞桿5自缸體內向外伸展,推動內模板6沿一對導桿7、15向右移動,在活塞桿5向右伸展并推動內模板6移動的同時,鎖模油缸1的缸體帶動牽引板24向左移動,從而由牽引板24將導桿7、15、連接桿17向左牽引,以使外模板8向內模板6一側相向位移,直至使位于內、外模板6、8之間的模具夾持并夾緊。在夾緊狀態下,也即鎖模狀態下,連接桿17便產生一個力作用于加力臂10,而由于加力臂10是與固定耳12相鉸接的,同時固定耳12與導桿7、15相固的,所以可通過加力臂10的作用而將鎖模力均勻地分布于外模板8上,也就是說使鎖模時的外模板8的受力點恰好在置于內、外模板之間的模具安裝面的中央。因此即使導桿7、15存在微量的牽引變形和連接桿17的變形,也不會影響到外模板8在合模、鎖模時出現相對于內模板6而言的不平行度問題。當需要開模時,壓力油從油管2進入鎖模油缸1,使鎖模油缸1的活塞桿5向缸內回縮,從而依據上述相反原理使先前合攏的內、外模板6、8分開。內、外模板6、8同步相向移動的效果由所述的同步機構來保證。也就是由同步機構來確保在合模時的內模板6向右移動的距離與外模板8向左牽引的距離相等,反之,在開模時也然。
權利要求1.一種開、合模機構,由鎖模油缸(1)、內、外模板(6)、(8)、牽引板(2)、導桿(7)、(15)、連接桿(17)以及一同步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模油缸(1)在其中部臥置于牽引板(24)的頂部;所述外模板(8)外側增設有一加力臂(10),加力臂(10)與連接桿(17)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同步機構由齒輪(21)、上、下齒軸(19)、(20)構成,齒輪(21)設在塑料吹塑成形機的移模機構的滑動座(4)容腔內,上、下齒軸(19)、(20)的一端分別固設在內模板(6)和牽引板(24)上,另一端則分別與齒輪(21)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合模機構,其特征在于加力臂(10)的上端通過一銷軸及一對固定耳(9)與外模板(8)的上部鉸接,加力臂(10)的中部通過銷軸(13)與固定耳(12)樞接,固定耳(12)通過一對螺母(11)、(14)與貫過于外模板(8)下部的一對導桿(7)、(15)的端部螺固,加力臂(10)的下部與連接桿(17)之一端連接,連接桿(17)之另一端與牽引板(24)下部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開、合模機構,是對現有的塑料吹塑成形機上的開、合模機構的改進。由鎖模油缸、內、外模板、牽引板、導桿、連接桿以及一同步機構組成,所述鎖模油缸在其中部臥置于牽引板的頂部;所述外模板外側增設有一加力臂,加力臂與連接桿連接。本實用新型將鎖模油缸中部臥置于牽引板上,從而可有效地縮短導桿及連接桿的長度、小化吹塑成形機的體積;由于變原來的連接桿與外模板下部的直接連接為通過一增設的加力臂實現過渡連接,使合模力能充分均勻地分布于外模板上。
文檔編號B29C49/56GK2481511SQ0124453
公開日2002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01年6月26日
發明者肖云才 申請人:常熟市同大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