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射出發泡成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射出發泡成形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可將發泡成形模具空穴內的空氣排出的射出發泡成形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該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包括帶有空腔的內模結構,該內模結構由通氣性鍛燒合金制成,在鍛燒合金制內模結構外設置有帶空氣排出通道的排氣裝置。
由于本發明射出發泡成形裝置的內模結構是由高通氣性的鍛燒合金制成的,塑料在注入內模結構的空腔內發泡時,注入15-20%的塑料即可發泡至于100%(高倍率發泡成型),內模結構空腔內的氣體可借發泡劑所產生的壓力由通氣性內模結構排出;這種結構的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其內模結構空腔內不會有氣體存在,可得到優質、均勻的發泡成形制品,并適用于高、低粘度發泡成形。
一內模結構20,該內模結構20是由兩內模21相互結合而成,該內模21是由高通氣性鍛燒合金制成,該內模21恰可容置于外模結構10的容置空間12內,且內模21與容置空間12之間設有間隙15,該內模21的一側及其外周緣上分別環設有第一氣溝22與第二氣溝23,內模21的另一側形成空腔24(空腔24內為發泡制品),空腔24的造型可依制品的不同而做多種變化。
一真空泵30,該真空泵30連接外模結構10的第一排氣通道13與第二排氣通道14,當真空泵30運轉時,可將第一排氣通道13與第二排氣通道14內的氣體抽出外模結構10。
參照圖4,將內模結構20容置于外模結構10的容置空間12內,并將真空泵30啟動運轉,即可持續不斷地將外模結構10的第一排氣通道13與第二排氣通道14內的氣體抽出,這時,可將塑料經流路導入內模結構20的空腔24內發泡,注入約15%-20%的塑料即可發泡至100%(高倍率發泡成型);由于內模結構20是由高通氣性的鍛燒合金制成,使空腔24內的氣體借發泡劑所產生的壓力經內模結構20的第一氣溝22和第二氣溝23排出,該氣體由真空泵30吸引并經外模結構10的第一排氣通道13、第二排氣通道14排出;使內模結構20的空腔24內沒有氣體存在,從而可得到優質、均勻的發泡成形制品,該射出發泡成形裝置適用于高、低粘度的制品。
本發明射出發泡成形裝置有如下優點1、由于本發明射出發泡成形裝置的內模結構是由高通氣性的鍛燒合金制成的,塑料注入內模結構的空腔內發泡時,注入15%-20%的塑料即可發泡至100%,空腔內的氣體可借發泡劑所產生的壓力,從內模結構內排出,使得通氣性內模結構內的空腔內不會有氣體存在,該裝置適用于高、低粘度的射出發泡成形制品。
2、本發明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將真空泵與外模結構的排氣通道相連,內模結構空腔內所排出的氣體可借真空泵的吸引而經外模的排氣通道排出;本發明可將高難度工程塑料等高倍率發泡成形變得十分容易。
權利要求
1.一種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包括帶有空腔的內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結構由通氣性鍛燒合金制成,在鍛燒合金制內模結構外設置有帶空氣排出通道的排氣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裝置為外模結構,該外模結構內開設有一個容置空間,至少一個排氣通道把容量空間與大氣相通,所述內模結構設置于外模結構的容置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結構由兩個外模結合而成,在每個外模上開設有把容置空間與大氣相通的排氣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結構由兩個內模相互結合而成,在內模結構與外模結構之間設有間隙,并在內模結合的外周緣上開設有至少一個氣溝。
5.根據權利要求2、3、4所述的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個真空泵與外模結構的排氣通道對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射出發泡成形裝置,為解決現有射出發泡成形裝置排氣性差,不適于高粘度、高發泡率射出發泡成形制品的問題而設計,該射出發泡成形裝置包括帶有空腔的內模結構,該內模結構由通氣性鍛燒合金制成,在鍛燒合金制內模結構外設置有帶空氣排出通道的排氣裝置;本發明具有內模結構排氣良好的優點,適應于高粘度、高發泡率塑料的成形,可使高難度工程塑料高倍率發泡成形變得十分容易。
文檔編號B29C45/34GK1422734SQ0113978
公開日2003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3日
發明者張元奇 申請人:張元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