輥軸密封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輥軸密封結構,托輥(1)的中心設置有轉軸(9),所述轉軸(9)通過設置于所述托輥(1)上的軸承(3)支撐,所述軸承(3)設置于軸承支座(6)內,所述軸承支座(6)位于所述托輥(1)的端部,軸承支座(6)向托輥(1)內部凹陷形成所述軸承(3)的安裝腔,所述軸承(3)的兩側設置有內密封(2)和外密封(4),所述外密封(4)通過彈簧卡圈(6)固定,所述安裝腔的口部由橡膠密封圈(8)密封,在所述托輥(1)的端部設置有防塵蓋(7)。本實用新型提高了輥軸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輥軸密封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送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輥軸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輸送機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其是在生產中輸送物料的設備,在現代生產中連續輸送是流水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帶式輸送機輸送距離遠,輸送量大,操作簡單,工作可靠,因而其被廣泛的用于工廠、礦山、港口、井下等。對于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由托棍支撐,輸送帶沿托棍運動,托棍做高速旋轉,由于輸送機一般工作場合含有較多的粉塵,這些粉塵極易進入托輥的輥軸內,造成輥軸的磨損,當磨損達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須更換托輥,造成生產的中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輥軸密封結構。
[0004]—種輥軸密封結構,托輥I的中心設置有轉軸9,所述轉軸9通過設置于所述托輥I上的軸承3支撐,所述軸承3設置于軸承支座6內,所述軸承支座6位于所述托輥I的端部,軸承支座6向托輥I內部凹陷形成所述軸承3的安裝腔,所述軸承3的兩側設置有內密封2和外密封4,所述外密封4通過彈簧卡圈6固定,所述安裝腔的口部由橡膠密封圈8密封,在所述托輥I的端部設置有防塵蓋7。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最大程度的減少了粉塵對于軸、和軸承的影響,防止了由于粉塵進入所造成的輥軸磨損,使得輥軸的使用壽命得以提高。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密封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勢將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主旨。
[0008]如圖1所示,一種輥軸密封結構,托輥I的中心設置有轉軸9,所述轉軸9通過設置于所述托輥I上的軸承3支撐,所述軸承3設置于軸承支座6內,所述軸承支座6位于所述托輥I的端部,軸承支座6向托輥I內部凹陷形成所述軸承3的安裝腔,所述軸承3的兩側設置有內密封2和外密封4,所述外密封4通過彈簧卡圈6固定,所述安裝腔的口部由橡膠密封圈8密封,在所述托輥I的端部設置有防塵蓋7。
[0009]本實用新型中,軸承3安裝于密封的安裝腔內,內密封2和外密封4由彈簧卡圈6壓緊,安裝腔的開口部由橡膠密封圈8密封,最外面通過防塵蓋7覆蓋,這樣就由防塵蓋7、橡膠密封圈8、內密封2和外密封4形成了多道密封,使得粉塵不能進入安裝腔,這樣便最大程度的減少了粉塵對于軸、和軸承的影響,防止了由于粉塵進入所造成的輥軸磨損,使得輥軸的使用壽命得以提尚。
[0010]在以上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上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同時任何熟悉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輥軸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托輥(I)的中心設置有轉軸(9),所述轉軸(9)通過設置于所述托輥(I)上的軸承(3)支撐,所述軸承(3)設置于軸承支座(6)內,所述軸承支座(6)位于所述托輥(I)的端部,軸承支座(6)向托輥(I)內部凹陷形成所述軸承(3)的安裝腔,所述軸承(3)的兩側設置有內密封(2)和外密封(4),所述外密封(4)通過彈簧卡圈(6)固定,所述安裝腔的口部由橡膠密封圈(8)密封,在所述托輥(I)的端部設置有防塵蓋(7)。
【文檔編號】B65G39/09GK205675724SQ20162063035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公開號201620630354.9, CN 201620630354, CN 205675724 U, CN 205675724U, CN-U-205675724, CN201620630354, CN201620630354.9, CN205675724 U, CN205675724U
【發明人】鞠亦奇
【申請人】鞠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