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包括4根立柱、4條掃地桿和4條肋梁,其中,4根立柱豎向設置,4條掃地桿沿水平方向設置,且每條掃地桿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2根立柱下部可拆卸式固定,4條肋梁沿水平方向設置,且每條肋梁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2根立柱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整體構成一個框架,用于放置柵欄板。此種結構可用于柵欄板運輸時的固定與裝載,實現柵欄板裝載能方便、準確對中,避免柵欄板上下錯動,導致下層柵欄板斷裂。
【專利說明】
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裝置,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柵欄板作為一種常用護面塊體,消浪效果好,廣泛應用于防波堤、護岸等水工建筑物中,而且連成一片后線條清晰,富有節奏感,外觀造型別致美觀。目前柵欄板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面臨著鋼筋銹蝕等問題。GFRP筋具有輕質、高強、耐堿、耐海水侵蝕、耐干濕循環等性能,替代鋼筋用于混凝土柵欄板,在海洋環境下具有較好的耐久性,適用于圍墾筑堤工程,在江蘇沿海大開發中已得到初步應用。GFRP筋柵欄板可采用現場澆筑和工廠預制兩種方案。現場澆筑可減少運輸環節,但是造價較高,且需要在坡面上進行施工澆筑,給模板的加固、拆除增加了困難。采用工廠預制,現場裝配的施工工藝,造價經濟,質量可靠,但在運輸過程中預制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出現大量裂縫,直接影響其推廣應用。
[0003]研究發現其原因是:(I)GFRP筋彈性模量低,導致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比鋼筋凝土柵欄板更易開裂,裂縫寬且長;(2)道路不平產生的豎向上下顛簸,啟動加速和急剎車減速引起的水平向滑動,以及預制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裝載對定位及墊塊無嚴格技術要求,由此導致上下層柵欄板墊塊不在同一豎向位置,對下層柵欄板產生很大附加剪力和彎矩,產生不應發生的裂縫。
[0004]針對以上情況,本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可用于柵欄板運輸時的固定與裝載,實現柵欄板裝載能方便、準確對中,避免柵欄板上下錯動,導致下層柵欄板斷裂。
[0006]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可限制柵欄板運輸時的上下豎向顛簸和水平移動。
[0007]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8]—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包括4根立柱、4條掃地桿和4條肋梁,4根立柱豎向設置,4條掃地桿沿水平方向設置,且每條掃地桿2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2根立柱下部可拆卸式固定,4條肋梁沿水平方向設置,且每條肋梁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2根立柱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整體構成一個框架,用于放置柵欄板。
[0009]上述立柱采用腳手架鋼管制成。
[0010]上述腳手架鋼管的長度為4m或6m。
[0011]上述掃地桿、肋梁與立柱之間采用扣件式連接或綁扎連接。
[0012]上述立柱與肋梁的固定點還設有用于與運輸工具連接的纜繩。
[0013]上述掃地桿上還設有固定件,用于將柵欄板與掃地桿固定。
[0014]上述固定件采用綁帶。
[0015]上述固定裝置還包括設于各層柵欄板之間的減震墊塊。
[0016]上述減震墊塊采用橡膠墊塊。
[00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
[0018](I)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部件之間的連接全部使用連接件,安裝、拆卸方便,適用于裝載現場;
[0019](2)本實用新型造價低廉,可采用常見的腳手架鋼管等材料,可循環利用;
[0020](3)用于限位的框架大小可調,可滿足不同規格的柵欄板的運輸需求。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不意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立柱和掃地桿示意圖;
[0023]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立柱和肋梁示意圖;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的減震墊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進行詳細說明。
[0026]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包括4根立柱1、4條掃地桿2、4條肋梁3、連接件4、纜繩5、固定件6和減震墊塊7,其中,4根立柱I豎向設置,4條掃地桿2沿水平方向設置,且每條掃地桿2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2根立柱I下部通過連接件4可拆卸式固定,從而組成一個四邊形;4條肋梁3沿水平方向設置,且每條肋梁3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2根立柱I上部通過連接件4可拆卸式固定,從而組成一個四邊形;這樣,4根立柱1、4條掃地桿2和4條肋梁3共同構成一個立方體的框架,用于放置柵欄板8,作為限位器,可約束柵欄板8吊裝時的上下錯位。其中,立柱I可采用腳手架鋼管制成,立柱I的高度可取4m、6m,或根據現有鋼管的長度而定;連接件4可如圖1中采用扣件,實現扣件式連接,或是利用綁繩進行綁扎連接,使得框架整體牢固。由于掃地桿2、肋梁3與立柱I的連接方式簡單、靈活,因此掃地桿2、肋梁3在立柱I之間的距離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節。
[0027]立柱I與肋梁3的4個固定點還設有纜繩5,用于在運輸時將框架和運輸工具連接,從而確保框架與運輸工具之間的相對固定。
[0028]固定件6用于將框架內裝設的柵欄板8與掃地桿2固定在一起,減小運輸途中柵欄板8的上下豎向顛簸和水平移動,在本實施例中可采用綁帶。
[0029]減震墊塊7則放置在各層柵欄板8的邊梁之間,可采用橡膠墊塊,可有效減小柵欄板之間的相互撞擊。
[0030]具體實施時,可包括如下幾個步驟:
[0031](I)首先根據需運輸的柵欄板8的尺寸,調節掃地桿2、肋梁3在立柱I之間的距離,使立柱I與掃地桿2、肋梁3構成的框架內部長度與寬度分別比柵欄板8的長度與寬度大5cm-10cm,保證既可以限$ij柵欄板8的側向偏移,又方便吊裝的實施;并利用連接件4將掃地桿2、肋梁3和立柱I連接固定,形成穩定的框架后將框架吊裝至運輸工具上;
[0032](2)用纜繩5將框架的四個端點和運輸工具兩側的掛鉤緊密連接,纜繩5保持張緊狀態,以保證框架和運輸工具的相對固定;
[0033](3)將柵欄板8沿已固定住的框架內部逐層吊裝堆放,吊裝可采用四點起吊,吊裝速度為lm/s,并沿每層柵欄板8的邊梁上部,四等分放置減震墊塊7,減震墊塊7的尺寸依邊梁尺寸而定,堆放層數由運輸工具性能和道路限高決定,一般不多于六層;
[0034](4)待裝載完畢后,將固定件6沿柵欄板8內部穿過柵欄板8最外側柵條和邊梁兩端,并與掃地桿2連接牢固,使柵欄板8受到擠壓力,進一步限制柵欄板8運輸時的上下豎向顛簸和水平移動。
[0035]上述步驟完成后,即可進行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的運輸工作。
[0036]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針對預制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構件力學性能特點,將立柱、掃地桿和肋梁通過連接件固定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框架,整個框架構成限位器,約束柵欄板吊裝時的上下錯位;用纜繩將框架的四個端點和運輸工具兩側的掛鉤緊密連接,以保證框架和運輸工具的相對固定;柵欄板逐層吊裝,層與層之間放置減震墊塊;吊裝完畢后,用固定件固定住已裝載完畢的柵欄板,進一步限制柵欄板運輸時的上下豎向顛簸和水平移動。整體結構合理,設計簡單,便于安裝和拆卸,適用性強,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的運輸,實現預制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裝載能方便、準確對中,以及防止因水平加減速引起的水平滑動,從而避免了上層柵欄板對下層柵欄板產生很大附加剪力和彎矩,實現每塊柵欄板受力僅與自重有關。
[0037]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4根立柱、4條掃地桿和4條肋梁,4根立柱豎向設置,4條掃地桿沿水平方向設置,且每條掃地桿2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2根立柱下部可拆卸式固定,4條肋梁沿水平方向設置,且每條肋梁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2根立柱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整體構成一個框架,用于放置柵欄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采用腳手架鋼管制成。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手架鋼管的長度為4m或6m。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掃地桿、肋梁與立柱之間采用扣件式連接或綁扎連接。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與肋梁的固定點還設有用于與運輸工具連接的纜繩。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掃地桿上還設有固定件,用于將柵欄板與掃地桿固定。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采用綁帶。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還包括設于各層柵欄板之間的減震墊塊。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FRP筋混凝土柵欄板運輸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墊塊采用橡膠墊塊。
【文檔編號】B65D69/00GK205675478SQ201620542967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6日 公開號201620542967.7, CN 201620542967, CN 205675478 U, CN 205675478U, CN-U-205675478, CN201620542967, CN201620542967.7, CN205675478 U, CN205675478U
【發明人】周繼凱, 沈大偉, 趙夕瑤, 張倫超, 陸勇, 沈鋒
【申請人】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