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帶包裝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膠帶包裝裝置,在機架上開設有圓柱狀物料通道,膠帶固定塊活動地連接在機架的上方,物料通道進口上方活動連接有膠帶拉緊塊,拉緊塊的爪長度伸入物料通道;在物料通道的中部設有刀架,刀架與機架間固定有第一復位彈簧;在物料通道的末端設有夾緊塊,夾緊塊為上、下兩塊,分別通過轉軸活動地固定在物料通道末端的上、下端,在夾緊塊與機架間固定有第二復位彈簧。將圓柱狀物料水平推入機架的物料通道,圓柱狀物料粘住膠帶繼續前移,通過刀片將膠帶切斷,再由物料通道末端的夾緊塊將膠帶粘合在一起,能快速地實現膠帶對圓柱狀物料的自動化包裝。
【專利說明】
膠帶包裝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裝裝置,特別涉及使用膠帶進行包裝的裝置。
技術背景
[0002]在機械化自動化發展越來越迅速的今天,機器能夠代替人類做更多精細的機械式工作,且效率更高。在快遞運輸當中,圓筒類物品往往需要套上配套的蓋子然后人工使用膠帶反復纏繞或包裹上紙質材料封口后反復使用膠帶纏繞費時費力。
[0003]該機構節約了時間和人力,并且適應大直徑的圓柱物料的使用要求。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膠帶包裝裝置,這種膠帶包裝裝置,結構合理,能快速、方便地將圓柱物料進行自動的膠帶包裝。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膠帶包裝裝置,包括機架,在機架上開設有圓柱狀物料通道,膠帶固定塊通過轉軸活動地連接在物料通道進口機架的上方,機架物料通道進口上方通過轉軸固定有膠帶拉緊塊,拉緊塊為四爪結構,拉緊塊的爪長度伸入物料通道;在物料通道的中部設有刀架,刀架通過轉軸與機架活動連接,刀架一端固定有切割刀片,刀架與機架間固定有第一復位彈簧;在物料通道的末端設有夾緊塊,夾緊塊為上、下兩塊,分別通過轉軸活動地固定在物料通道末端的上、下端,夾緊塊為叉形結構,夾緊塊的一個分叉伸入物料通道,在夾緊塊與機架間固定有第二復位彈簧。
[0007]將圓柱狀物料水平推入機架的物料通道,圓柱狀物料粘住膠帶繼續前移,通過刀片將膠帶切斷,再由物料通道末端的夾緊塊將膠帶粘合在一起,能快速地實現膠帶對圓柱狀物料的自動化包裝。
[0008]【附圖說明】:
[0009]圖1本本實用新型圓柱狀物料包裝前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圓柱狀物料包裝中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圓柱狀物料包裝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標記為:I膠帶,2膠帶固定塊,3機架,4切割刀片,5第一復位彈簧,6夾緊塊,7第二復位彈簧,8刀架,9物料通道,10圓柱狀物料,11膠帶拉緊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參照附圖,膠帶包裝裝置,包括機架3,在機架上開設有圓柱狀物料通道9,膠帶固定塊2通過轉軸活動地連接在物料通道進口機架的上方,機架物料通道進口上方通過轉軸固定有膠帶拉緊塊11,拉緊塊為四爪結構,拉緊塊的爪長度伸入物料通道;在物料通道的中部設有刀架8,刀架通過轉軸與機架活動連接,刀架一端固定有切割刀片4,刀架與機架間固定有第一復位彈簧5;在物料通道的末端設有夾緊塊6,夾緊塊為上、下兩塊,分別通過轉軸活動地固定在物料通道末端的上、下端,夾緊塊為叉形結構,夾緊塊的一個分叉伸入物料通道,在夾緊塊與機架間固定有第二復位彈簧7。
[0014]膠帶固定塊、膠帶拉緊塊、刀架、夾緊塊均與機架活動連接、可自由旋轉。
[0015]膠帶I套在膠帶固定塊上。初始位置時,膠帶下落要長出物料通道下端,當圓柱狀物料進行物料通道時,在膠帶拉緊塊的阻擋下與膠帶粘合,在向前移動一定的距離后,物料撞擊刀架,使刀架轉動,從而帶動刀片切斷膠帶,從膠帶拉緊塊到刀片之間的距離仍須滿足被切斷后的膠帶自動下落仍長于物料通道的下端以便下次包裝,當物料繼續向前移動,撞擊夾緊塊,使夾緊塊相對向著物料通道的中心轉動,圓柱狀物料繼續向前移動,夾緊塊的末端對圓柱狀物料粘貼的膠帶兩個末端進行擠壓粘合,從而完成了圓柱狀物料的膠帶包裝。包裝完成,取出物料,復位彈簧帶動刀架、夾緊塊恢復到初始位置。
【主權項】
1.膠帶包裝裝置,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在機架上開設有圓柱狀物料通道,膠帶固定塊通過轉軸活動地連接在物料通道進口機架的上方,機架物料通道進口上方通過轉軸固定有膠帶拉緊塊,拉緊塊為四爪結構,拉緊塊的爪長度伸入物料通道;在物料通道的中部設有刀架,刀架通過轉軸與機架活動連接,刀架一端固定有切割刀片,刀架與機架間固定有第一復位彈簧;在物料通道的末端設有夾緊塊,夾緊塊為上、下兩塊,分別通過轉軸活動地固定在物料通道末端的上、下端,在夾緊塊與機架間固定有第二復位彈簧。
【文檔編號】B65B51/06GK205675324SQ201620614722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2日 公開號201620614722.0, CN 201620614722, CN 205675324 U, CN 205675324U, CN-U-205675324, CN201620614722, CN201620614722.0, CN205675324 U, CN205675324U
【發明人】黃繼能, 章子成, 周雁飛, 陳志豪, 梁永鑫, 蔡姚杰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